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撞在深山里冒雨行走,远远望见前面一星灯光,似是座寺庙,惊喜之下拔足飞奔。等到他湿淋淋地摸黑连滚带爬挣扎着跑上前,才发现那是一座非常古怪的客栈,屋檐下高高挑着一盏气死风灯,鲜红的灯光在雨中呈现出一团圆光,洞开的客栈大门,静悄悄的没有人声。更奇怪的是门口既然有灯光,客栈的大堂却黑咕隆咚的,就像一只张嘴的怪兽,阴阴惨惨。方友松打了个寒噤,由于雨势过大,只好抬脚进了门。
这一路奔跑使他耗费了所有的气力,进门便靠在朱红的门板上大口喘息着。时值秋深,草木凋零,风寒雨凉,方友松只觉得遍体有如火炙般滚烫难受,教穿堂风一吹,身子更是有如筛糠一般,呼吸一窒,差点儿晕了过去。幸好他得自李前溪真传的炼气法门帮助他守住了一口丹田之气,勉强能提起精神去掩门避风。
刚刚把半扇门合上,黑暗中就有呼呼的风声扑了过来。如果是平时,方友松只须身子略向前趋便可闪开,但这会儿他浑身发软、四肢无力,竟然给那硬邦邦的物体砸个正着,顿时跌倒在地,紧张之中,倒也生出不少气力,攥着那物体逃出门外。定睛细看那东西却是一具尸体,脑门上贴着一张朱砂符,尸体的脑门心、背膛心、胸膛心窝、左右手板心、脚板心连同耳、鼻、口都点着朱砂,这是以巫术镇其七魄三魂。方友松在湘西待的时间不短,顿时明白这是苗族巫教著名的赶尸,那么这间古怪的客栈自然也是专为赶尸人所设的赶尸客栈了。
为免生事端,方友松准备离开,正在此时,他忽然眼前一黑,晕了过去。
等到悠悠醒转,眼前却立着一个青气绕体的玉人儿,不是鬼女子又是谁呢?
方友松又惊又喜,顿时生出气力,握住鬼女子轻灵瘦削的手腕,流着泪说:“我找你找得好苦啊。你也许要误会像我这样的一个书生,既然与大小秀有了床笫之欢,见到更俏丽的仙姿便移情别恋,真是个不可靠的浪子!事实上,在遇上你之前,我怎么会知道自己所要找到的那个人,究竟是谁呢?现在我已经明白了感情的归宿,请求你允许我陪伴在你左右吧。”
说着就抱住鬼女子不松手。
正在纠缠的时候,伤夫人忽然闯了进来,指着方友松愤怒地说:“你这个蠢笨的书生,既然有了一线生机,为什么不好好把握,偏偏还要逗留在此地等待死亡的来临?莫非这一切都是天意么!”说着就从袖子里飞出一条银线,直取方友松的喉咙。
方友松自知必死,引颈闭目,听得耳畔一声脆响,睁开眼睛,却看见鬼女子用束发的一只玉钗刺中了伤夫人所发的暗器,那是一块薄如手帕、约有巴掌大小的银制物件,仿佛是个活物一般,被串在玉钗上,仍旧挣扎乱跳。
伤夫人不满地说:“你知道你在做什么吗?”
鬼女子微微笑着说:“这个人既然愿意陪伴在我的左右,我就成全他好了。”说着就朝手中的玉钗吹了一口气,伤夫人所发的银帕居然受到她的控制,飞速旋出,割断了方友松的喉管。方友松气绝之前,用手扶住喉头的伤口,想要说什么,却说不出来,只是打了个手势,脸上露出解脱的表情。
伤夫人刚刚满意地点点头,那块银帕忽然从方友松鲜血飞溅的喉管处飞出来,同样也割断了她的喉管。
鬼女子站在黑暗中不动声色地说:“师父,这个人是我所喜欢的,就像他所说的道理一样,在遇上他之前,我是预先不知道自己会有爱情这么一回事。既然你一定要我杀他,为了遵从师命,我只好亲自下手。但是请恕我要为他报仇。”
被割断喉管的伤夫人,一直站在原地,喉头一滴血也没有流出来,看上去仿佛完全没有受伤似的。等到鬼女子把话说完,她微微一笑,点了点头。就在点头的瞬间,喉头的鲜血有如飞箭一般射了出来。直到这个时候她才死去。此时距青木教主谢中天当年预言她遇刺身亡之时,正好过了二十六个年头。
那以后鬼女子正式执掌了湘西巫教。令人讶异的是她终年怀揣着一盒朱砂,驱赶着两具尸体,一具是方友松,一具是伤夫人,好像这两个人一直活在她身边,一直陪伴着她似的。
某年,方友松曾投宿过的辰州客栈的主人在春日郊游时远远见着一抹黑影掠过去,疑心是鬼女子,急忙大声招呼,那抹黑影从半空中降落下来,果真是她,容颜比先前更加苍白,身体也愈发显得弱不禁风,浑身上下不断涌生着阴森森的黑气,想必是巫术已有了大成。客栈主人叹息着说:“你既然能够把我这样的无心之人救活,为什么不救活你最亲爱的两个人呢?”
鬼女子脸上露出恍惚的神色,站在原地不说话,但四周的雾气越来越浓,越来越密,仿佛厚厚的屏障似的,没过多久,那场突如其来的弥天大雾就阻隔开了她和客栈主人。过后人们发现湘西巫教换了主人,鬼女子已不知所终。有人传说她已经悟得了阴阳变化之道,去到阴间与方友松重续前缘了。但这说法过于无稽,难以令人信服。
最奇妙的是湘西巫教新的掌门人蛮香姑,虽然年约十六岁,但性情直烈,道心坚定,所修炼的恰恰正是伤夫人昔年不留余地与敌偕亡的巫术,甚至眉目也神似伤夫人年轻的时候,令人疑心是伤夫人借着某种契机重生了。
据说湘西巫术中有“借阳”的法术,可以用活人的性命抵扣死者的短寿,但由于阴阳之道太过于玄秘莫测,法术施展开来太凶险,这种法术早就已经失传了,那些精于巫术的高手私下猜测,也不知道是不是鬼女子以余生的阳寿换取了伤夫人的返生呢?
『江湖异闻录』 人物之十一 醉流霞
流霞是杭州郊外一座庵堂的尼姑。她不是本地人氏,出生在甘肃。幼年时家境贫穷,有七个哥哥和三个姐姐。父母养不活,刚刚生下她就到处托亲友把她送到别家去寄养。但是很奇怪,每隔半年左右,愿意收养她的人家就会把这个女婴退回去,却又支支吾吾不愿意说明理由。
她的父母很奇怪,向委托寻找收养女儿的亲戚打听原因,亲戚摇头说:“你们还是放弃她吧,因为有人抱着她去非常灵验的软红庵占卜,结果庵中说这个孩子命理不好,加上又是羊年出生,现在养活虽然不难,但以后恐怕很难嫁出去呀!”
她的父母流泪说:“难道命运果真是不能改变的吗?我们已经是命运多舛、饱受苦难的人了,正因为如此才想让她有机会得到良好的生存机会,现在连能够解救世人的佛堂都下了这样的结论,我们还怎么敢反抗呢?”
说完就准备把年幼的小女儿掐死,那个亲戚慌忙阻止。虽然一时阻止,但临别时,发现这对夫妻眼中的绝望愤懑仍然没有消除。他觉得很是不安,想出一个办法,回过头来说:“这样的话是从软红庵传出来的,为什么不试着把她送到那个地方去呢?以后就当做她不在人世好了。”
流霞的父亲觉得很有理,就选了一个天气晴朗的夜晚,把女儿扔在了庵堂门口。
在庵堂长到十六岁,流霞已经出落得丰姿冶丽,琼颜花貌。远近的人们都知道庵堂里有这样一个并没有举行落发仪式的美女。尤其是那些身份矜贵的公子王孙,看腻了花枝招展浓妆艳抹的勾栏女子,对流霞更有浓厚的兴趣,常常借着各种祝祷的机会跑到庵堂去,找借口逗留,希望能够多看她一眼。这些公子哥儿风度翩翩,出手阔绰,向庵中捐了大笔的金银,为的就是引起流霞的注意。甚至有人向庵主许诺说,如果能把流霞交出来,愿意拿出巨额的财产扩大庵堂的规模,修筑面积庞大的佛院园林,割让出百亩良地养活庵堂众尼。
当时的庵堂住持静如拒绝了这些无稽的要求。尼姑们私下里谈论这些话题,认为静如师太非常宠爱器重流霞。却不料流霞掩嘴笑着回答:“她这样做是正确的。谁会因为夏天的梨子清甜可口,就去砍掉那棵树呢?”她的表情是如此率真自然,根本看不出言语里究竟是讥讽还是感激。
当时城里有一个公子,名叫黎隐商,年少多金,见到流霞后非常渴慕,一心一意想要娶她为妻。父母因为门户不当,认为从尼姑庵替儿子娶回一个媳妇的事情很荒唐,就把他赶出了家门。这个公子长年流连在庵外,隔着墙壁吟诗说,庵外的梅花到了苦寒的冬天,是一定会守诺盛开的,而流霞对他的感情,要到什么时候才会开放呢?还有一首诗说,回想起旧日见到流霞时,那凝丽的容颜仿佛比佛堂的菩萨还要端庄慈悲,这是一种比领悟佛经还要简单明了的点化啊。
恰好流霞当时经过,听见墙外这样的诗句,竟然大胆地搭了梯子,爬到墙头去看他,并且笑着说:“您对我的夸奖,我听了感到很高兴。我将在半夜出来和你相会,以慰你的相思之情。”可惜还没有爬下梯子,就有多嘴的尼姑告知了静如师太。静如师太派人召她过去,却并不责怪,反而说:“发自内心地表达自己对人和事的喜爱,并不因为对方的财势强弱而有所犹豫,这是真正的性情,你做得很好。不过,你究竟对这个少年有没有爱慕的意思呢?你的资质非常高,如果还能够克制内心的情感波澜,我打算把你送到青灯神尼那里去学习仙家法术。”
流霞随即说:“我很愿意去侍奉青灯神尼。”
从师太的禅房里出来,有多嘴的尼姑问她:“那墙外为你吟诗流连的公子又该怎么办呢?”
流霞淡淡地说:“世间人的力量是如此平凡渺小,能够偶尔掌控自己的命运,已经算是很幸运的事情了,没有道理要由我来安排旁人的命运。”
流霞走了以后,软红庵的香火果然如同人们所预料的,变得冷冷清清。而且有些不信佛的人取笑静如师太说:“原来青楼和庵堂是没有区别的,如果失去了头牌小姐,一定会生意大减。”这种难听的话传到静如师太耳中,她笑着说:“这话并没有说错,在心怀慈悲的人眼里,人并没有卑贱与高贵,肮脏与清洁的区别!”她的弟子们听了都暗地里吐舌头。
大约过了三年,据说钱塘江有个水怪兴风作浪,喜欢在江面上布下有毒的瘴雾,过往的船只稍有不慎,就会迷迷糊糊地连船带人消失踪影,再过几天被人发现时,都只剩下残缺不全的尸骨。一时间人心惶惶,官府张榜四处征求具有大神通的高人前来斩妖除魔。却没想到揭榜的竟然是一个年轻女子,容颜艳美,穿着印绘着精美花纹的五色夹缬花罗裙,佩戴着上等的玉器,身材纤细,举止柔弱,看上去就像出身大户人家有教养的小姐。
执政的官员认为这是在开玩笑,准备派人把她送回家去,谁知道半路上她忽然失踪了。
当天夜里,钱塘江忽然涌出了大潮。有居住在水边的人家目睹了这罕见的奇景,但按照节令气候屈指一算,此时并不是涨潮的时间。还没有望见潮涌,已经听到轰隆隆打雷般的震耳声响,就好像有人在天空擂起了无数的战鼓。不一会儿,本来风平浪静的江面好像横置了一条雪白的锁链,这锁链势如破竹地迅速向西移动。场景之壮观,让观潮的人都不禁咋舌。
再靠近水岸,已经可以清晰地看到那线白墙是一堵约有半丈高低的水墙,而更令人诧异的是,在那水墙之上,竟然站着一个身穿道袍的年轻道人,他的身体随着潮水而晃悠不止,但又没有被吞噬的迹象。他手中持着一支长剑,凌空飞舞,仿佛在和什么搏击。而江水中偶尔会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