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秘术·破局-第2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昨天戴上的?”
  “嗯,昨天下午。”
  “我明白了。”我顿了顿,“付楠,辛苦你了,好好照顾她。”
  “您就放心吧,我肯定把她伺候的妥妥的!对了,你还和她说话么?”
  “不了,你们玩吧,我先睡会。”
  挂了电话,我躺在床上一阵心酸,现在只能希望凌晓雅那边进展顺利,早点回来。
  三天后,到了我们约定的日子了,凌晓雅一点消息都没有。
  盛名似乎察觉到点什么,“七爷,您这两天是不是有点心烦?”
  “有么?”
  “是为凌小姐的事情?她这一走快一个礼拜了,也应该回来了吧。”
  我看他一眼,“盛爷,您呢也是经常办事的人,有些话不该问,不该说,更不该想。这些您比我清楚,不用我再说什么吧?”
  盛名一愣,“哎呦七爷,我没别的意思,您可别多心!”
  我掐指一算,放心了,“凌小姐在路上,天黑之前就能赶回这里。对了,车里的干粮还够么?”
  “路上吃了点,现在还有些,我一会就去补充。”
  “嗯,计划赶不上变化,没想到进山的日子推迟了这么几天。你抓紧补充吧,明天一早李力过来给咱们当向导,进终南山。”
  “好,那我马上去准备,您没别的吩咐了吧?”
  “没有了,您去吧!”
  五个多小时后,凌晓雅的手机依然关机。
  我从包里取出乌兰留给我的刀,拔出刀子轻轻舔舐着刀锋。此刻对凌晓雅的担心转化成了一种杀气,我相信自己的卦是对的,我也做好了万一她出了问题,和那个喇嘛拼命的准备。
  直到现在,我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只知道他叫妖僧。我手中这把精致的小刀是当年乌兰妃用过的,上面带着很强的煞气,这珍宝一般的利器拿在手中,心中多了一些安全感。
  原来,我是有点怕了。
  半个多小时后,太阳准备下山了,这时传来一阵熟悉的敲门声。
  我赶紧收起刀,几步跑过去打开门,一脸倦容的凌晓雅看着我淡淡一笑。
  “你怎么才回来!”
  “我……没晚吧?”
  我把她拉近屋子里,关上门,“怎么样,你没事吧?”
  她笑了,“报告小七爷,凌晓雅总算不负您重托,我把那两个阵法都解决了。”
  “那你呢?没受伤吧!”我关切的看着她。
  她静静的看着我,“我……就是有点累,没事儿。你别这样,我这不是回来了么?”
  冷场片刻,她低下头,“别这么看着我,我真的没事,就是在太原受了点内伤,路上调息已无大碍,好好睡一觉就没事了。”
  “你再骗我!说实话!”
  她怯怯的看我一眼,“我真的没事儿,就是吐了点血……你别这样……”
  我心疼的一把抱住她,“以后再也不分开了!”


第十六章 凤凰坂(1)
  第二天上午,我们出发前往户县。
  户县离西安不远,位于关中平原腹地,南依秦岭,北临渭河。这个地方在夏代叫做扈国,是有扈氏领地。记得历史书上说,夏部落的首领大禹的儿子启继承了大禹的位置,在钧台大会天下诸侯。有扈氏不满启废除禅让,因为拒绝参加。于是启发动战争,讨伐有扈氏,与之大战于甘地,做《甘誓》。最后有扈氏被灭,部众被降为夏的奴隶。
  终南山是秦岭支脉,纵横数百里,自古是修行之人和从政归隐之人隐居的圣地,也是道教重要的发源地之一。近二十多年,隐居终南山,做个终南隐士成了一种时髦。
  老七爷也曾经多次进终南山清修,每次一个月。据他老人家说,当年的终南山特别荒凉,百里不见人烟。当地政府为了发展经济,将整片山地以每亩几块十几块的价格出租。本地人没兴趣,一些香港人和北京人则发现了巨大的商机,纷纷斥资购买。如今的终南山归隐已经成了一种旅游文化,若想再寻清静,只能往更深处去了。
  一路上我不断的把玩着那把精致的小刀,不时的吻一下刀锋,这种感觉很奇妙,没有理由,就是一种心理需要。这本是我不敢碰触的一个秘密,之前每次看到它就会想起乌兰,如今也会,但是心情不会再起波澜。我们都有各自的使命,能爱过,就该知足。
  “这把刀煞气很重,不是凡物,是乌兰留给你的吧?”
  “嗯,这刀是乌兰妃用过的,是她们族中的圣物。在张家口办事那次,它曾经救过我们的命。”
  凌晓雅点点头,“好姑娘。”
  我淡淡一笑,“本来一直收藏着,这次情况特殊。藏人有带刀的传统,我不带把刀,总觉得有点吃亏。”
  “这是乌兰姑娘送你的信物,也是一件珍贵的法器,一把宝刀。既然是刀,藏锋固然重要,偶尔也该让它出鞘。”凌晓雅看着前面的路,“它在乌兰部族中已经几百年了,依旧这么锋利,原因何在?”
  “因为一直在用。”
  她会心一笑。
  “我第一次看到它,是乌兰用来切烤羊腿。”我笑了,“在她那里,这么重要的圣物,用来吃羊肉是天经地义的事,因为这本来就是把刀。可要到了咱们汉人这里,这刀就得高高供奉起来,轻易都不能碰它。为了防止它生锈还得不断的抹油。你瞧乌兰她们多实在,直接用来吃羊肉,那还用抹油么?”
  凌晓雅扑哧一声笑了,“我开车呢,注意安全,不许逗我。”
  “她说汉人想的多,顾忌多,觉得我们累……”我收起刀,“或许在礼仪上我们是太重了,远不如草原儿女奔放自由。你说古人制礼作乐为的是正人心,为什么到了我们这里,反而有点束缚的感觉?”
  “人心即是天心,若说天心,善恶都是本性。”凌晓雅看看我,“当年秦穆公与贤臣由余有一段经典对话,谈论礼乐治国与无为治国孰长孰短,小七爷可能记得?”
  我一笑,“穆公曰,中国以诗书礼乐法度为政,然尚时乱,今戎夷无此,何以为治,不亦难乎?”
  “由余笑曰,此乃中国所以乱也。夫自上圣黄帝作为礼乐法度,身以先之,仅以小治。及其后世,日以骄淫。阻法度之威,以责督於下,下罢极则以仁义怨望于上,上下交争怨而相篡弑,至於灭宗,皆以此类也。夫戎夷不然。上含淳德以遇其下,下怀忠信以事其上,一国之政犹一身之治,不知所以治,此真圣人之治也。”
  这段话的大意是,中国正是因为有诗书礼乐和法度才难以治理,自上古圣人黄帝制作礼乐法度,用来治国,并亲自带头执行,也只是实现了短暂的太平。到了后代,君主越来越傲慢,依原有的威严和法律来统治人民,人民疲惫不堪,难于忍受,于是联合起来推翻统治者,甚至灭绝其家族,这都是礼乐法度造成的。戎族不是这样。国君用淳德来对待臣民,臣民以忠信侍奉国君,就象人使用自己的身体一样,随心所欲,这才真正的圣人之治。这段话阐述的,和道家的无为之治是同一个道理。
  “凌老师好记性,佩服。”我看看她,“这段原文我早就不记得了。”
  “欲求无上道,先除文字魔。重其精义,不拘词句,观其大略,悟道明理,小七爷比我境界高多了。”她看我一眼。
  “别夸我了,当心我找不到北。”我顿了顿,“其实所谓戎狄的治国之道,更符合我们道家推崇的无为之治。圣人制礼作乐,为的是正人心,人心稳定则社稷稳定,图的是个长治久安。草原民族则不同,他们更率性,因而强则极强,却难长久。这也是生存现实决定的。就像蒙古民族,以游牧为生,居无定所,自由无忌,然而一场风雪,就能让他们失去数百头牛羊。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生存下来的民族,选择的一定是强悍的生存哲学,而不是柔弱的圣人之教。生存模式决定三观,这个说法应该靠得住吧。”
  “仓廪实而知礼节,由此可知礼节的虚幻。或许,很多地方我们应该向乌兰学习,尤其是办事的时候。顾忌太多,聪明定被聪明误。”
  “凌老师这是在点我。”我一笑,“我会注意的。”
  她看我一眼,“不是点你,是点我自己。”
  下午五点多,我们到了李力的故乡,一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山村。据李力介绍,这里耕地很少,村民们的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山上的果树。在这样一个地方,走出去是祖祖辈辈的梦想。当年他父亲靠当兵走出了这里,复员后在县里做了干部,因而李力童年的生活条件非常好。在他十四岁那年,他父亲因为一些说不清的经济问题被开除公职,党籍,无奈之下只好回到了这里,李力的生活也随之巨变。
  “七哥,凌小姐,村里只有一家旅馆,环境还不好,你们要是不嫌弃就住我们家吧!”
  “好!”
  李力的家里还算宽敞,五间正房,三间南房。晚上,李力的父母给我们准备了一顿丰盛的晚餐,虎皮尖椒,干野菜,裤带面,厚厚的锅盔还有一大盆热气腾腾的炖肉。
  “曾先生,凌小姐,盛先生,山里条件艰苦,粗茶淡饭的,你们不要客气!来,我先代表我们全家,敬三位一杯。”李力的父亲叫李强,看起来文质彬彬的,一副老干部做派。
  陕西冬期长,山里又冷,喝点酒身上舒服些。
  “李叔,我们三个来的冒昧,我这个人嘴笨,客气话也不多说了,谢谢您!谢谢婶子!当然还有李力兄弟!”
  “曾先生可别这么说,老陕没别的,就是心眼实在。”李强看看儿子,“你帮过李力,他都跟我说了,该说谢谢的是我们老两口。”
  “要我说啊,你们谁也不用客气,这呀都是缘分。”盛名一笑,“李爷,七爷和凌小姐都是修道之人,不能多喝酒。今天我就借您的酒替他们二位陪您好好喝喝!”
  几杯之后,我问李强,“李叔,咱这附近,没搞点什么旅游区之类的?”
  “穷山僻壤的,哪有什么旅游资源,搞不起来呀。”
  “您谦虚了吧。八百里秦川,处处有历史,遍地是故事,我就不相信,这凤凰坂上没什么传说?”
  “就是有,咱也不清楚呀。”李强吃了口菜,“咱这村子才三百多年,这凤凰坂可不只三百年。我在县里工作的时候查过县志,根本就没查到它的来历。请教了文史馆的同志,听到一个传说,说是明朝的时候有个钦天监的官员来这玩过,说此处如凤凰展翅,风水极佳,后世必出贤士之类的。”
  我心里一动,“钦天监?”
  “是啊,你说一个钦天监的小官,也不是什么王侯,他说这话能有什么用。再说了,那是个风水师,用风水师的话来宣传旅游,上面也不答应啊。”
  “这里环境不错,想必也有来此隐居的人吧?”凌晓雅说。
  “这个倒是有!”李强放下筷子,“打十多年前就有,都是些城里人,闲着没事干了,跑这里来租房子隐居。那后山一带有些小窝棚,小房子,都是过去村民猎户上山采药时用来遮风挡雨的。那些人来了都给租下来了,说是在里面苦修。后来吧,来隐居的是越来越有钱,花几万块让村里人给他们修房子。要说我啊,就是有钱没处花了,放着城里好好的日子不过,跑这来受这个罪,无非就是图个隐士的名。真要是修道修佛的,哪不能修啊?哦,大隐于市的道理都不懂,跑这躲清静,还是修行不到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