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漫长的战斗: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内容简介:
美国著名作家约翰·托兰先生的《漫长的战斗——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是迄今为止最为全面地叙述那场残酷战争的最新著作。作者从朝鲜战争揭幕战——三八线冲突写起,以准确、生动而幽默的笔调,对美军增援朝鲜、汉城失守、大田兵败、釜山外围战、仁川登陆、越过三八线、坠入毛泽东的陷阱、长津湖溃败、血腥大撤退以及中国人的第三次战役、三八线附近的防守与进攻等战争具体过程,进行了刻画和描述。同时,对围绕着战争而展开的和平谈判、战俘营里的战斗、麦克阿瑟被革职、李奇微的对策及李承晚造反等内幕活动也作了大量披露与分析。作者力图从“世界公民”的角度,透过美国普通士兵的眼睛观察、反映朝鲜战争并得出自己的结论。




中文版序
作者: 托兰
点击: 2817  投票: 8

约翰·托兰的著作,迄今至少已有五本在我国出版,这是第六本。在这六本书中,五本是历史,一本是历史小说。一个外国历史学家有这么些部著作在中国出版,是不多见的。 

托兰的书为什么会受到中国读者的欢迎?托兰本人说他写的是活的历史。我想这当然是读者爱看的重要原因。 

在我看来,托兰的历史著作还有以下特点: 

不受传统框框束缚 托兰不是学历史的。他是43岁时受出版社委托写一本关于大飞艇的书才开始搞历史。这当然说明他的史学根底不是很厚,但也恰恰使他较少受传统史学的束缚。例如,传统史学注意引材料的出处,而托兰却很少这样做。又如,历史书籍往往可读性较差,而托兰的书是既给学者看又给大众看的,所以人们看他笔下的历史就像看小说一样,易懂爱读。 

调查研究深入充分 托兰的历史著作虽然不直接引材料的出处,但很受史学界尊重。重要原因之一是他做调查研究深入细致,不遗余力,把他的书置于可靠可信的事实基础之上。他写作本书时,光是战俘就访问了不下百来个。除了在美国,南朝鲜和我国大陆跟许多前朝鲜战争战俘谈话外,还在台湾分别见了40多个前中国人民志愿军战俘。他为了写希特勒传,买了一辆汽车在德国做调查,待一年后调查结束时,汽车已经旧得面目全非了。美国学术界很赞赏托兰的成就和努力,他写书用的调查档案、记录、访问录音、通信等材料,已由国会图书馆和罗斯福总统图书馆分别收藏。拜读他这些工作档案,乃是一种极大的学术享受。

活的历史——中文版自序
作者: 托兰
点击: 2818  投票: 8

当我14岁时,一位著名的剧作家爱默逊·布朗来我们家住。当时他的夫人刚刚故去。孤寂之中,他对我详细地讲了他的剧作,及怎样为它们去做研究:不仅是在美国,而且还到中国和墨西哥去。我听得着了迷,说我也想做一个剧作家,问他肯不肯教我?于是,矮矮胖胖的布朗像对待成年人那样向我讲述了写剧本的原则,例如:我必定得让我的角色按他们自己坚持走自己的路去演。我本人不过是个不偏不倚的旁观者。我的剧作则应当置于实际、真相和人道的基础之上。 

布朗说他最著名的剧作《不法之徒》好就好在真实。剧中主要角色是个革命领袖,是以潘科·维拉为原型的。布朗本人曾当过维拉的秘书。跟随他行军两年之久。布朗说,“如果我写的是一出正剧,那就失败了。因为美国人认为维拉是个罪恶的强盗。但我写的是一出喜剧,表现出那个所谓不法之徒其实是个优秀的爱国者。”  

布朗在我家住了一年多。他的临别赠言使我日后写历史时受益斐浅。他说:“不管你写什么,别讲出来,而要表演出来。”这也就是说,我不应当以自己的观点来讲述,而是像一出戏那样,让实际上发生过的事情重演。 

当我43岁时,我已经写了25个没有上演过的剧本和5部没有出版的小说,这时我的第一本书终于出版了,那是一部关于大飞艇的历史。正如布朗教导我的那样,那本书是以实际、真相和人道为基础的。我并未去讲述故事,而是将它戏剧性地表现了出来。在此之后,我所写的历史著作也都遵循了同样的原则。我称它为活的历史。 

《漫长的战斗》一书,是活的历史的一个好例子。我并非以一个美国人而是以一个世界公民的身份来写它的。《纽约时报》评论道:“虽然朝鲜战争的故事已经被人们讲过多次,但是托兰先生向我们展示了全景,扣人心弦,而其洞察力之卓有创见则达到了非凡的程度。”同时,本书也因其客观态度及反映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朝鲜战争中举措的新材料而受到称赞。为此,我要对中国人民解放军表示感谢。 

很久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便对我写的客观历史表示赞赏。本书将是第六部在贵国出版的拙作。 

约翰·托兰 

于康涅狄格州丹伯里市 

1991年11月27日  

带着感情来看和写 我们可能不同意托兰以世界公民身份来写历史的观点,但是不能否认,他在观察和写作历史时,抱着对整个人类的同情和对邪恶的憎恨。然而在他的笔下,即使像希特勒和东条英机那样的恶魔,也并非以漫画或脸谱式的人物出现,而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这是历史的真实。托兰出生于美国中西部一个爱尔兰裔艺术家庭。他上大学时恰逢美国经济大萧条,于是与流浪汉为伍,扒火车走东闯西,曾被铁路警察逮捕过八次。他至今怀念流浪生活,并以自己善于乞讨而自豪。他说: “我长相和善无邪,讨起饭来从不落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他是陆军航空队少尉,管理劳军演出事宜,曾因带黑人军官去白人军官俱乐部吃饭而险些受到军法审判。托兰的这些经历,无疑对他日后思想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在他的著作中,这位曾浪迹江湖的作家总是以深切的同情关心着小人物——当兵的和老百姓——的命运。 

有独立创见 托兰在书中往往提出不同于前人、不同于同代人的独立见解。其中最突出的一件事是,他在写关于珍珠港事件的历史时,批评罗斯福总统蓄意压下事先获得的有关日军准备偷袭珍珠港的情报。这件事使他受到学术界许多人的攻击,甚至一些老友也从此与他反目。但是托兰至今不悔,始终坚持自己言有可据。尽管有关珍珠港事件的真相尚待最后澄清,不过我们尽可以从他敢于冒受攻击、冷落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而见其不落寻常窠臼。 

富有文学性、感染力 托兰写得一手好英文,结构巧妙,语言明快,用字遣句考究。然而,更重要的是,看他写的书,就若置身于当时当地的氛围之中,一个个人物跃然纸上。托兰曾说:“你要特别注意我怎样写开头,这是把读者引入书中的关键。”托兰的书既是历史,又是文学,甚至是戏剧,极富于感染力。托兰在大学里学的是英、法文学,毕业后在耶鲁大学做过一年戏剧研究生。在他出版第一本书之前,他已侧身于戏剧演艺界十余年,写过一二百个短篇小说,25个剧本,5部小说,其中除极少数短篇外,都没有刊登或出版过。但是这些功夫并没有白费。没有这么多的失败,便没有今天成功的托兰。很明显,良好的学校文学教育和极有功底的写作及文艺实践,对于托兰后来历史著作产生了巨大影响。它赋予托兰的作品独特的魅力,感染了千百万人。 

托兰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虽然他第一次来中国时已是1985年,但他对于新中国早就心向往之。30年代末,托兰在纽约结识了一位中国好友,这是一位中共党员。从他那里,托兰听到了关于中国革命、长征及中共领袖的事情。这时他也读了埃德加·斯诺的著作。托兰深深为中国革命所打动,为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而折服。他想做第二个斯诺,并且在那位朋友影响下加入了美国共产党。40年代初,他不满当时美共领导追随苏联,一再在战争与和平的问题上改变政策,因而脱离美共。但是他对中国却始终怀有深厚感情,一贯对新中国友好,并至今念念不忘那位对他一生经历产生了巨大影响的中国朋友。 

《漫长的战斗》是约翰·托兰光辉史学生涯的终篇。他著作等身,先后写了12部历史书,2部小说,现在已经搁笔,但他还不能算完全搁笔,目前他正在写自己一生的回忆录。我们可以想见,一位个子不高、略为瘦削的白发老者,在新英格兰白雪皑皑的山丘上一座红房子里,伛身在一架老掉了牙的打字机上用两个手指击打键盘,滴滴嗒嗒地把他那丰富多彩、传奇式的一生经历敲印在一张张白纸上。 

我深感荣幸,常有机会聆听他叙说自己智睿的结晶,能在他写作本书过程中帮他了解一些有关中国的事情,又在书成之后推荐在我国出版,现在则为之写序。我希望这本书能使读者从更多侧面来了解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祝愿今年80整寿的托兰和他那来自日本的夫人寿子健康长寿,并期待着看到更多的托兰的著作在我国出版。

第一部 六月里的七天七夜
作者: 托兰
点击: 2818  投票: 8

第1章 战争时刻 

第2章 “不管怎样,我们挡住了这帮家伙!” 

第3章 “炸桥啦!” 

第4章 “我们的军队连一天也坚持不了啦!”

第1章 战争时刻
作者: 托兰
点击: 2819  投票: 8

(1950年6月24日-25日)

1 


 1950年6月24日,夜色阴沉,苏式122毫米榴弹炮、76毫米大炮和自行火炮已部署在三八线。150辆苏制T-34坦克和9万人的战斗部队小心翼翼地向前运动,进入最后的攻击阵地。这些部队全都是经苏联军事顾问训练而成。朝鲜人民军已摆好突袭南朝鲜的阵势。 


在三八线另一边,处在前线的是韩国4个兵员不足的师和一个团。数月以来,不断有警告说会有一次重大入侵发生。但是,流言和警报太频繁,以致使前线的这些人们以为这又是一个太平无事之夜。从乡村召募来的韩国士兵们已放假15天回家去帮助收割庄稼。数量上已经处于劣势了,韩国的前线在这个夜晚又危险地兵力空虚。 


 “狼来了”的喊声太经常了,使得一些前线司令官们放心前往汉城的韩国军队司令部庆祝军官俱乐部的隆重开业。出席的还有国防部的大多数高级军官们。这件灯红酒绿寻欢作乐之事,后来让人想起偷袭珍珠港前夕在檀香山的军营宴会上的某些美国人。他们在周末之夜也是如此这般。 


在军官俱乐部,有许多美国人出席,包括美国大使约翰·J·穆乔。他出生在意大利,在拉丁美洲干过差事,而且在舞会上备受欢迎——他可是一位50岁的单身汉,老有一只眼睛瞟着女士们——他在舞会上就爱唱西班牙情歌。他个子不高,却使人有宽宽的双肩上立着一个大脑袋的印象,头发乌黑发亮,略有几根灰白,老是打着蝴蝶结更使他显得整洁俊俏。 


老天爷叫他生来就是为了在汉城任职,据他的一等秘书哈罗德·诺布尔说,“韩国是这么年轻没有经验,有如此之多的东西要讨教,必定要犯这么多的错误,它的官员们从个人到民族自豪心都是这么皮包骨头,都使得穆乔的从容自若和关心同情颇为理想。他真心喜欢朝鲜人,大多数朝鲜人也真心称赞、喜欢和尊敬他。”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