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店印成“活页文选”向全国发行,扩大宣传。
供销合作社
早在1948年秋冬,张闻天经过调查研究,向中央和东北局提出了国营新民主主义经济构成、发展供销合作社,以及东北经济建设中的阶级路线等问题的意见,45认为“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制度下的合作社经济;是在各种不同程度上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是国营经济的最可靠的有利的助手。”因此;“国家在资金、税收、运输以及定货诸方面,给合作社以经常的适当的优待和帮助,是完全必要的。”他还主张给社员分红利,以吸引农民加入供销社。
张闻天的这些意见对高岗有着深刻的影响,成为他指导东北经济建设的重要思想。
1949年夏;刘少奇赴苏途经东北时;在东北局常委中谈到供销合作社问题时;批评张闻天的意见是“资本主义路线。”反对供销社以分红为号召吸引农民入社。他强调要从业务方面和价格方面为社员服务,吸引农民。1951年;刘少奇写了《论合作社》一文发各中央局讨论,其中除上述意见外,还提出供销社对社员实行在价格优惠和配售制等具体意见。毛泽东明确表示支持张闻天的意见;并说搞配售制是“发疯了。”
高岗在东北局传达了中央政治局和毛泽东对刘少奇的批评,他认为刘少奇反对供销社盈利分红、限制社员入股等,是犯了“左”的错误;而搞配售制是恩赐观点,都是错误的。
高岗对刘少奇的意见不仅这些。
3、关于经济建设方针的设想
1949年8月,高岗在东北施政方针中提出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的建设方针。而刘少奇的主张是:在国民经济恢复以后,应以主要力量发展农业、轻工业及必要的军事工业。只有先发展农业、轻工业,才能安排好人民群众的生活,并积累资金去发展重工业。46
1953年,毛泽东提出在10~15年内基本实现向社会主义过度的总路线。根据这个总路线制订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确定了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实现国家工业化合国防现代化的方针。
4、关于工会立场
解放前,企业工会是维护工人利益的群众组织。建国以后,工人阶级的地位变了,企业工会同行政的关系出现了一些问题。
1950年7月,邓子恢在中南区总工会的一次报告中提出:“公营企业中的工会工作者与企业行政管理人员、政府工作人员之间,在‘基本立场’和‘具体立场’上有所区别……即使在公营工厂中,工会仍有‘代表工人利益’和‘保护工人群众日常切身利益’的基本任务,而不能脱离这个基本任务,形成为‘厂方的附属品’,当厂方某些规定与措施对工人不利时,工会工作者就应该反映工人意见,同厂方商量修改完善。”
1950年8月4日,刘少奇为中央拟稿批转了邓子恢的报告。批语说:这个报告很好,望照子恢同志的做法,最近三个月内认真地检讨一次工会工作,并向中央作一次报告。同时,邓子恢的报告先在《工人日报》和《人民日报》上发表。
高岗不同意邓子恢和刘少奇的意见。1951年4月,他主持写了《论公营工厂中行政与工会立场的一致性》的文章,针对邓子恢的观点进行批评。他认为,公营工厂中没有剥削,没有阶级矛盾,行政与工人利益是一致的,因此,行政与工会的立场没有不同,所谓“具体立场不同”,既模糊了工人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领导地位,又模糊了公营企业的社会主义性质,模糊了公营企业与私人企业在本质上的区别。
高岗把文章送给毛泽东审查修改,并请示可否在报上发表。当时任毛泽东秘书的胡乔木给毛、刘写信,认为“用正面批驳的方法不适宜。”1951年5月10日,刘少奇在胡乔木的信上批示:“同意高岗文章暂不发表,待四中全会讨论此问题时,当面讲清楚。”刘少奇又给高岗写信说明文章暂不发表。
1951年10月,李立三给毛泽东写信,反映在工会工作中的两种意见,并表明自己的态度,认为公私关系问题,不仅在目前国营企业中,而且在将来社会主义时期的各种对内政策上,也是一个主要问题。“否认公私兼顾的原则可以运用到国营企业的意见,可能是不妥当的。”
毛泽东由此认为工会工作中有严重错误。
不久,李立三受到批判并被解除职务。高岗认为李立三的错误与刘少奇有关。
此外,高岗在党的组织建设、干部任用等方面对刘少奇也有一些意见。
总之,高岗在主持东北局的工作期间,在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方面,确实与刘少奇有一些分歧,而且他的意见往往得到毛泽东支持,也得到中央、地方和军队的一些领导干部的支持。
其实,对一些问题有不同意见并发生争论,是不可避免的、正常的,也是有益的。遗憾的是,在这些分歧和争论的过程中,缺乏正常的民主气氛,常常把这些分歧和争论同对个人的态度,同对毛泽东或对刘少奇的态度联系起来,与路线斗争联系起来,稍有不是,就说是反对谁,甚至就是“反党”。
1952年秋,党中央决定调高岗到中央工作。10月,高岗带着东北的成就与辉煌,也带着对刘少奇的这些分歧与不满到北京去上任。后来,分歧与矛盾不但没有消除,反而更加深了;他对刘少奇的看法也由在某些问题上的不满,最终发展到对刘少奇的成见,甚至对其革命品质产生怀疑,以致要把他从接班人的位子上拉下来。他做梦也想不到,来北京仅仅一年,自己被打得粉碎。
注释和出处
1 横山县原称怀远堡,与李继迁寨原来均属陕西省米脂县。清朝设怀远县,1914年设立横山县以后,李继迁寨属横山县,《辞海》第1977、3026页。
2 当时有人以贯彻省委反右倾机会主义,清洗部队内部不纯分子为由,逮捕了刘志丹,开除了刘景范,打死一个大队长和副大队长,缴了二支队的枪,解散了二支队,使刚刚发展起来的革命武装受到严重损失。198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108号文件明确指出:“三甲原事件”“不论是谁的决定,都是不对的,好在这支队伍中许多同志以大局为重,始终坚持革命,为西北革命和红军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刘志丹同志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张秀山:《我的八十五年——从西北到东北》,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年,第40页。
3 王首道的回忆。《陕甘宁边区民主根据地》,中共党史出版社1990年,第404页。
4 王首道的回忆。《陕甘宁边区民主根据地》,第404页。
5 王首道的回忆。《陕甘宁边区民主根据地》,第404页。
6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党史大事年表》,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57页。
7 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资料组编:《洛川会议》,《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集》(上),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200页。
8 1937年8月22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即洛川会议),会期四天。毛泽东代表中央政治局作军事问题和国共两党关系问题飞报告,并作总结。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和毛泽东为此起草的宣传鼓动提纲《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毛泽东在报告中指出了抗战的持久性,提出了红军的基本任务和作战方针。指出:日本的主攻方向是华北,上海是日本进攻的辅助方面。在此情况下,我军的主要作战地区是在晋察冀三省交界处。我军的基本任务是:1、创造根据地;2、牵制和相机消灭敌人;3、配合友军作战(战略支援任务,而不是战役战斗的配合);4、保存和扩大红军;5、争取民族革命战争领导权。因此,我们的战略方针应是,独立自主地山地游击战;分散发动群众,集中消灭敌人,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创造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集》(上),第200页。
9 李维汉:《陕甘宁边区政府工作回顾》,《陕甘宁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之回忆录卷,中共党史出版社1990年,第1~103页。
10 李维汉:《陕甘宁边区政府工作回顾》,《陕甘宁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第1~103页:1938年为51。6%,1939年为85。79%,1940年为74。7%。
11 李维汉:《陕甘宁边区政府工作回顾》,《陕甘宁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第1~103页。
12 李维汉:《陕甘宁边区政府工作回顾》,《陕甘宁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第1~103页。
13 李维汉:《陕甘宁边区政府工作回顾》,《陕甘宁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第1~103页。
14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党史大事年表》,第69页。
15 张秀山:《我的八十五年——从西北到东北》,第142页。
16 张闻天在六届六中全会期间,曾提出辞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职位,当时毛泽东主张现在不提这个问题。此后,张闻天名义上仍是总书记,而实际上把工作逐渐转移,一切重大问题均由毛泽东决定,他只抓宣传教育工作。张培森:《张闻天在1935~1938【年谱】》,中共党史出版社1997;302页。
17 《辽沈决战》下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590页。
18 《辽沈决战》下卷,第590页。
19 《辽沈决战》上卷:黄克诚:《从苏北到东北》,第184页。
20 引自张秀山:《我的八十五年——从西北到东北》,第168页。
附录二 怀英阁
横山,知道这个地方的人不很多,但那首“对面沟里流河水,横山上下来些游击队”的山歌却很出名,尤其那唱遍全国,乃至响彻宇宙的《东方红》,就是从这里唱出去的。如今在这里,也只有在这里,还能不时看到曾经遍布全国的红太阳衬着大海波涛的画面——这里的人们依然怀念着那火红的年代,以及曾经为老百姓做出贡献的人们。
离横山县不远处,有个叫庙湾的地方,一座十分精美的石牌坊耸立在山脚的公路旁,令过路人赞叹不已。
过石牌坊上山,便是庙区了。庙湾,顾名思义,是一处集天地间各路神灵的地方,大至玉皇大帝,小至无名小神,有的修了殿堂楼阁,有的只有在山石上挖一小洞,里面刻一小神像,都可享受人间香火。在庙群的东南角,还专门为女神们修了一座小院,与男神庙隔开。离山顶不远处有停车场、宗教事务管理机构和众多道教界人士,管理庙宇和接待游人都由道士负责。由此上行几十米到庙区的最高处,见两座并列的楼阁,那琉璃瓦顶的,便是我们要寻访的“怀英阁”。
跨进院门,迎面看见“怀英阁”额匾高悬于门头,那是全国政协副主席马文瑞题写的。门内是写有“饮水知源”的影壁,绕过影壁,便是大堂。大堂正中是毛泽东的立像,四位陕北革命领袖谢子长、李子洲、刘志丹、高岗的半身像分列其左右;四壁有县文化馆制做的陕北革命历史连环画,也有一些老同志的题词之类,还有一些老同志题写的条幅或镌刻在柱子上,或悬挂着。在塑像的两侧还有八字形摆列着的几块画有革命史的宣传牌。总之,感觉比较繁杂,但却表达了人们对先烈们的一片怀念和敬仰之情。
楼上是三位领袖毛、朱。周的坐像并列在一个高台上,背景是红太阳照耀着陕北的山川;四壁也有讲述共产党、毛泽东功绩的连环画。怎么没有刘少奇呢?也许是因为他当时不在陕北吧?
出得门来,扶栏远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