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苏共:一个大党衰落的启示-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仅脱离了人民群众的监督和控制,使官僚主义盛行,人民失去主人
翁感,而且反过来损害人民群众的权利和利益,使党、国家和人民
之间产生严重隔阂。正是党和国家关系的严重变形,引起了党群
关系、党内关系等方面的异变,党逐渐失去了作为人民当家作主工
具的功能。
异变的起点:不同的国家观
不能正确认识国家,就不能正确认识执政党的位置,不能正确
认识党和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对于一个惟一的执政党来说,这
是很危险的。斯大林时期党政关系的最大特点,就是搞混、搞乱了
二者之间的区别。
社会主义的国家和以往社会形态的国家有什么不同?尽管斯
大林在诠释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过程中大量地引用了马克思、恩
格斯、列宁的语录,但是实际上,对于这个根本问题,二者在观念上

第 101 页
是有重大差别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以及忠实于他们思想原意
的理论家往往把国家当做一个终归要消亡的实体来研究,斯大林
则倾向于把国家作为永恒的现象来看待。按照马、恩、列的逻辑,
社会主义社会不可能出现官僚主义集中制。因为社会主义是从下
而上组织起来的劳动集体的自治社会,这样的社会不允许政治同
经济分离,不允许出现同劳动者异化、不受社会监督的权力机关。
劳动者集体担负起许多政治和经济职能,因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
由生产者自己决定他们同意设立什么样的机构,保留什么类型的
机构符合他们的利益。生产者关心的是怎样能少花钱而又在最短
的时间内创造出满足自己的需要所必须的物质财富。做到这一点
的先决条件是国家逐渐非政治化,国有财产社会化,这样就能真正
实现“廉价的管理”。而从斯大林实践看,国家更像是一个无所不
能、替人民包做一切事情的机构。在他看来,国家应当实行中央集
权,由上层来管理,应当关心公民,应当乐善好施。
从这样的角度看问题,党和国家权力的关系就必然会被扭曲。
我们知道,在党应当如何领导国家、党和国家机器的关系应当如何
处理的问题上,列宁明确提出了党政职能分开的思想。诚然,如前
所述,在具体实践中如何准确把握其关系,列宁也不是十分清楚
的。我们已经看到,在一系列文章、著作中,列宁在论述党政关系
时没有理清“领导”
“、管理”
“、总的领导
”等之间的区别,并且坦
率承认有时无法分清。这表明列宁对这个问题还在探索之中。而
当时的实际情况则是,由于没有明确的规则作指导,已经开始出现
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现象。不过无论如何,列宁绝对不是从简单
的党政分工或党的机关与政府机关共同瓜分公共权力的意义上提
问题的。
斯大林继承了列宁“党政分开”的提法。但是,他对“党政分

”思想的理解,不是离真理近了,而是离真理更远了。他实际上
把党政分开理解为国家主权在党和国家机关之间的划分。在他看

第 102 页
来,党政分开就是党来作决定,国家机关和其他社会团体来执行这
些决定。斯大林断言“,党管理国家”
“,党是政权的核心”。党
的领导就是党的机关作为上级机构对政府进行指挥。“我们的苏
维埃组织和其他群众组织,没有党的指示,就不会决定任何一个重
要的政治问题或组织问题这个事实应当认为是党的领导作用
的最高表现。
”他强调,在这个意义上说,无产阶级专政实质上就
是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专政,即党的专政。只是在这一理论前提下,
斯大林才去谈论党不能代替苏维埃和群众组织的问题:“无产阶
级专政是党的指示加上无产阶级群众组织对这些指示的实行,再
加上居民对这些指示的实行。”按照这一思路,党就是行使一部
分国家权力的机构。这就注定了党和政无法分开
“,党政分开
”只
能成为空洞的口号。实践中日益严重的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现象,
与此密切相联。
斯大林也借用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把国家看做有可能凌驾
于社会之上的力量。他的说法是:苏维埃的“作用愈增大,它们对
党的压力就愈显著,它们就愈顽强地力图削弱党的领导,它们对党
的反抗就愈猛烈”。但他开出的处方,不是让社会(包括党)来监
督权力机关,而是把国家的权力向党的机关转移。他强调,党作出
的决议,发出的指示和口号,应“具有实际决定效力

“,具有法律
效力”。在党的十七大上,基洛夫还提出了一个历次代表大会都
闻所未闻的建议:“把斯大林同志总结报告中的所有论点和结论
当作党的法律来贯彻执行。
”对这样一个显然非常可疑的建议,大
会代表没有提出确切些说,是没有人敢于提出不同看法,
《斯大林选集》上卷,第页。
《斯大林全集》第
卷,人民出版社

月版,第
页。
《斯大林全集》第
卷,人民出版社

页。
《斯大林全集》第
月版,第
卷,人民出版社

月版,第
页。
《斯大林全集》第
卷,人民出版社

月版,第
页。

第 103 页
而是随即爆发出“暴风雨般的、经久不息的掌声,全场起立
”。把
领袖个人的指示等同于立法,带来的后果很快被实践所证明:权力
没有被控制住,而是变成了不受任何制约的力量。
斯大林对托洛茨基一个论点的批注很能说明他在党和国家关
系问题上的观念。托洛茨基认为:“党集中掌握总的领导权。它
不直接参加管理,因为它的机关不适合做这项工作。
”斯大林的批
注是
“:这意味着党不存在了。
”很显然,斯大林在这里面有自己
的逻辑:党要体现它的存在,它的机关和各级组织就必须直接参加
管理。如果说,斯大林在大量的著述中为了避免与马克思主义的
国家观直接发生矛盾而拐了许多弯子,从而显得含糊、不明确,那
么可以说,这个批注道出了他的真实思想。
斯大林的这些思想和观念用来指导实践的结果,就是党的机
关代行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斯大林按照这些思想和观念确立了
权力高度集中于党的模式,党通过行政手段全面控制国家和社会。

世纪
年代中期起,党的机关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和影
响。它们集中了越来越大的实际权力,同时又不受选举机关的监
督。这大大促进了行政命令体制的形成,并且党自身也迅速官僚
化了。如果说,在
年以前,党的书记处还在某种程度上遵循
了全面负责党员分配、但不干预对工农业的日常管理的传统的话,
那么,在这以后,这个机关开始全面插手这方面的工作。
年,
在苏共十六大上,卡冈诺维奇强调,党的现有机构完全不能满足对
干部的需求,因为干部的需求大大增加。解决的办法是将组织分
配部分成两个部门,即组织指导部和分配部。组织指导部只负责
确实是党的机构所需工作人员的分配,并监督地方党组织。分配
部则负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分配。它分成
个处,负责国民经
①马尔科维奇、塔克等:《国外学者论斯大林模式》下册,中央编译出版社
年版,第
页。

第 104 页
济的各个部门,如轻工业、重工业、运输、农业、财政、计划和贸易。
每个处专门负责本部门人员的分配工作。
年,又设想把各主
要生产部门党的活动和管理工作全部集中到一个部门,书记处因
而改组为
个部:农业部、运输部、工业部、计划、财务及贸易部等,
个国民经济管理部门和列宁主义宣传部、党领导机关部、两个行
政部、特务部。
年,党的部门再度改组:一切人事工作集中在
干部管理委员会,宣传鼓动工作集中在宣传鼓动委员会,保留了
年管教育和管农业的两个部以及特务部,建立了事务管理部
和管理下属党组织的组织指导部。在共和国一级,党的书记处也
进行了和中央相适应的变动。到
年,书记处已经设有以下各
部:宣传鼓动部,党、工会和共青团机关事务部,农业部,轻工业部,
重工业部,运输部,计划部,金融贸易部,行政部,妇女部,学校部,
科学和高等教育部,文化艺术部。有些地方还有工程部,建筑材料
部,木材和造纸部,石油部和水产部

这一系列的调整,都围绕党的机关对国家和经济管理机关的
直接控制这个主线进行,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个党包揽国家和社
会一切事务的完整的体系。
“万能
”的党政机关
要想知道党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包揽究竟达到一种什么样的
程度,这可以通过无数俯拾即是的例子来说明。
例如农民种地。在斯大林体制下,农民种什么,什么时候种,
怎样种,什么时候收割等,都不是由农民自己、而是由党的机关和
国家行政机关来决定的。国家通过法令的形式向集体农庄庄员颁
①[英]伦纳德
夏皮罗:《一个英国学者笔下的苏共党史》,东方出版社

版,第
页。

第 105 页
布的首要纪律,就是完成产量定额指标并把规定的数额上缴国家;
只有在这前提下,才可以将种子及其他产品供给农庄庄员。这样
做的目的是防止种子被吃掉。赫鲁晓夫几次建议应允许农民在把
粮食上缴国家之前留下种子,均被斯大林否决。农民根本不知道
国家拨给的种子的特性,对种地也就失去了积极性

为了提高收成,乌克兰农民采用浅耕的方法耕田。浅耕的理
论是由一位教授在萨拉托夫研究发展出来的。但浅耕操作曾被宣
布为“违法”,实行这种耕作方法的人居然会被付之审讯,在有些
情况下甚至被判处死刑。那位发明浅耕的教授本人就是因为其主
张而受到了惩处,并被关进了监狱

世纪
年代斯大林和赫鲁晓夫之间曾有一场关于春小麦
和冬小麦问题的争论。从这件事上也可以看到斯大林的过细干
预。在乌拉尔地区,种植春小麦能够获得较好的收成。鉴于此,斯
大林决定在全苏推广春小麦。但是,春小麦对于乌克兰这种气候
和土壤条件的地方并不适宜。然而,当赫鲁晓夫对此表示疑义时,
斯大林粗暴地要求他作为决议来执行。后果是可想而知的。赫鲁
晓夫也因此惹怒了斯大林,而且差一点遭遇厄运。后来,尽管推广
春小麦明显没有取得成效,却没有人再敢提出反对。只是由于赫
鲁晓夫在战后再次提出这个问题并被斯大林接受时,才由斯大林
亲自宣布,不再强迫乌克兰种植春小麦。
又如文化、教育、艺术、科技。和对工业、农业的干预相比,党
对思想文化领域的发展进行琐碎干预,更被看做是天经地义的事
情。撇开那些被认为事关重大政治方向的思想理论讨伐(如哲学
上反对德波林学派的斗争,文学上对“拉普”的批判等)不说,这种
干预甚至深入到一篇文章、一出戏。例如,年第
期《无产阶
《赫鲁晓夫回忆录》,东方出版社
年版,第
页。
②《赫鲁晓夫回忆录》,东方出版社
年版,第
页。

第 106 页
级革命》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布尔什维克论战前危机时期的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