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世富贵-第4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中牟县跟王沿分了手,徐平也懒得再听他叽叽歪歪,自己带了人上路,沿着汴河水道向河阴县去。王沿只管随着三司运货的车队,前往巩县。
  晚上在万胜镇歇了,这里是徐家白酒的最大销售区,自然有分销他家白酒的商户招待。当年认识的小武官赵滋已经调往西北,如今都是一些生面孔,让徐平很是感叹了一番世事的白云苍狗。
  第二天一大早,离了禁军驻地万胜镇,继续沿着汴河岸边前行。
  正是刚刚入夏的天气,早晚都还凉爽,太阳一出来就燥热不堪。汴河边遍植的都是大柳树和榆树,在路上遮出了好大一片荫凉。
  徐平就走在这阴凉里,迎着河面上吹来的风,一路向西北行去。
  后面不远是从中牟县城里雇来的一辆牛车,孙丰年一家三口便就在牛车上。徐平带着他们也算是个向导,免得到了地方一个人不认识,听凭当地官吏摆布。而且已经答应了要给孙家找一条生路,总是要自己亲自安排才稳妥。
  行了一天,将近傍晚的时候到了阳桥镇,便就在镇上歇了。
  阳桥属于郑州治下的原武县,也是群牧司属下原武马监的所在地,养的以从河北马监转运过来的马匹为主,这几年数量也是越来越少。
  从这里开始,便就离开了开封府,进入了郑州。明天经过荥泽县,后天便就可以到河阴县了。这几个县饱受黄河水患之苦,斥卤遍地,耕地不多,人口稀少。
  第三天离了荥泽县城,走了只不过一个多时辰,鲁芳指着前方的山峦道:“郡侯快看,前边就是广武山,山脚一过,就到河阴县了。”
  荥泽这里原来是黄河泛滥而成的大沼泽,历代整修,渐成陆地。荥泽县与河阴县相距极近,之间不足三十里路,半天即可赶到。
  黄河在这里南岸有广武山逼迫,北岸有沁水汇入,极易泛滥成灾,黄河水道变幻不定,往往几十年间就沧海桑田。实际上也正是从这里开始,黄河的古河道在历史上不知道变了多少次,此时的原武县还离着黄河南岸几十里远,徐平的前世却已经到了黄河北岸几十里了,多少历史都淹埋在这滚滚黄沙之下。
  徐平带的随从快马加鞭,当先向河阴县跑去,知会县里的大小官员出县迎接。
  又走了小半个时辰,左侧的广武山已经近在眼前,不远处的一座小城也现出了模糊的身姿。小城很小,只有略具规模的城垣,远远看去如同个土堆一般。
  汴河延着广武山的东麓向西北延伸,越向前走,离山越近。
  到了离河阴县城不远的地方,就看见一条巨大的裂痕把广武山一分为二,好像刀劈斧砍的一般,一眼望去,触目惊心。
  徐平勒住马,看着这条深涧,过了一会,对身边的鲁芳道:“秦末天下争雄,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在这里夹涧对峙,因军中乏粮,约以鸿沟为界,两分天下。前面这条大涧,就是当年的鸿沟了。这广武山周围,当年是关中河洛到关东的交通要道,历史上多少大战发生在这里。到了今天,却只剩下一片沙滩芦苇。”
  鲁芳转头看眼前的土涧,看了好一会,挠了挠头:“这便是鸿沟吗?说起来好大的名头,我在勾栏里听人说古不时就讲起来。看起来却也不过是如此,在岭南邕州的时候,这种山沟一个县里就不知道有多少。”
  徐平听了哈哈大笑:“天下地理各异,这里是中原,一马平川的地方,从开封府往下,要走近千里才能见到山。这样一座山,这样一条沟,在山地自然不稀奇,但在中原却已经是难得的景观,也是大军不得不扼守的要塞。”
  说完,抬头看着并不高大的广武山,和在山北如同一条线一般的黄河。千年之前这里是大军争雄的古战场,尤其是军队需要沿黄河运输物资的时候,背山临河的河阴周围更是战略要地。进可争雄于中原,退可守成皋之险,多少大战发生在这里。
  千年之后,出洛阳谷地有了嵩山以南的几条大道,荥泽的水早已干枯,这里再也不是东西之间的必经之路,若不是有取黄河水的汴口,这个年代已经被遗忘。
  远处河阴县城的门打开,隐约看见里面有人群出来。
  徐平一拨马头:“走,我们进河阴县!”
  说完,当先而行,向着不远处的小县城驰去。
  要不了多久,便到了县城外,离着迎接人群百十步的地方,徐平停住马匹。
  一个四五十岁的精壮汉子身穿红衣快步当先迎来,后面跟着各色公吏差役,杂七杂八有二三十人。
  到了徐平马前十步远的地方,精壮汉子停住行礼:“下官河阴县令姚泽广及属下参见待制!”
  徐平看着姚泽广,身材中等,下巴一络黑髯,看起来很精明能干的一个人。身上一身红色官袍,那是因为他是选人,为官多年,例改服色,称为阶绯。与徐平身上一身紫色官袍不是一回事,只是有个颜色罢了。
  在他的身后,二十多个官吏差役,看起来都没什么精神,公服也都破旧。在这些人的前面,还有一个穿紫色官袍的,已经花白胡子,走路都不利索。
  喘着气走到姚泽广的身后,那花白胡子行礼:“下官河阴主簿钟回见过待制!”
  县令阶绯,主簿阶紫,这河县的两个官员也都是有意思。


第32章 小县
  徐平下马,由姚县令和钟主簿为前导,向河阴县城走去。
  河阴县很小,从外面看起来就像是个土围子。夯土的城墙只有一人多高,外面也没有护城河,城门更只是由大块的杂木板拼成,还不平整。
  徐平看着都有些过意不去,这寒酸景象,连自己当年在邕州时的如和县都不如。
  到了城门处,守门的两个老兵牙齿都快掉光了,在那里站都站不稳。眼睛昏浊而无神,也不知道能不能看明白徐平长个什么样子。
  一进城门,抬头就看见前面的县衙,再向上看一点,便看到了另一边的城墙。
  这巴掌大的小县城里,住上一两千人估计都会挤得慌,真真正正跟个村子差不多。
  河阴勉强算是中县,主客加起来刚过一千户。徐平看看身边的二三十个官吏和公人,心中暗暗叹了口气,光养活这些人就不容易了。
  这个年代可没有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穷那就是真穷,就连在这里当官的都跟着受罪。但凡是有点路子的,都会想尽一切办法从这里离开。这县令姚泽广和主簿钟回一看都是在选人阶上熬了多年升不上去,想来都没有什么背景。
  县城南北只有一条街,也不用怕迷了路,进了城门沿着大道直行就好。
  路是土路,城门到县衙这么重要的地段,竟然还坑洼不平。两边的房子大多都是毛坯草房,门檐低矮,只是偶尔有两家开门做着生意,其他的只是平常住户。看来这县里的商业也不行,客栈都没几家,必然也没有往来客商了。
  徐平一路走着,一边观察着县城里的景象,暗估量着县里的情况。
  走不多远,便就到了县衙跟前。
  这县衙也不知道是哪一年建造的,看起来已经破旧不堪,就连大门上的漆都已经剥落。后面房子的屋顶上,不但长满杂草,甚至还有几株小树生了出来。
  县衙门已经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都凑在那里看稀奇。想来这里多少年也没什么大人物过来,偶尔来一个,便跟来了马戏团一样。
  姚泽广吩咐着差役拦住看热闹的百姓,一边陪着笑请徐平进了县衙。
  进了门,姚泽广对徐平道:“待制,这一路上鞍马劳顿,下官在后衙花园里备了薄酒,不知是现在用膳还是先休息一下?”
  徐平道:“荥泽县到这里不过二三十里路,说不上劳累,便先用膳吧。”
  姚泽广得了吩咐,急忙让身边的人去安排。
  绕过前面官厅,从花厅进了后衙,当面先是一个小院子,里面栽了些花树,一个凉亭周围栽了几蓬修竹,就是姚泽广口中的后花园了。
  把徐平让到凉亭里,上位坐了,姚泽广便起身张罗着上酒上菜。
  这小县可比不了其他的大地方,衙门里也没有什么得力的人手使唤。徐平冷眼看着,姚泽广来来回回使唤的就是两个人,一个五十多岁,面色黎黑,另一个看起来二十多岁,长得白净。这两人身上的公服竟然还打着补丁,身份可想而知。
  这种小县,衙门里要想过得顺心自然是要吃大户的,把乡间有钱有势的人抓来当差。世间重役莫过于里正衙前,这可不是说说的,尤其是衙前,要给县里的官员办各种事情,还要自己搭钱进去,一个不顺心就让你苦不堪言。想起前世看过的《水浒传》里宋江在县里做押司,还要跟父亲脱离父子关系,就是怕有事连累家里。
  就在今年,因为衙前差役惹起的事端太多,才刚刚改了两年之后如果无过犯,可以补为三司军将,从此吃上皇粮,由公人变成有编制的公吏。姚泽广来来去去用的这两个明显不是大户人家来服役的,徐平心里就觉得奇怪。
  不大一会,杂吏上了茶上来,姚泽广道:“待制见谅,这里偏远小县没有什么招待。这茶还是州里发下来作折支的,听说是用的邕州茶法,不知可合待制口味?”
  徐平知道这是方天岩行了新茶法后,京西路的北部用新茶代替了旧茶,一些地方贡物和官府科买的货物,便用这新茶做报酬,也流到了河阴县这里。
  端起茶喝了一口,徐平点点头:“这茶也还好,有清香气。”
  在一边一直没插上话的钟回好不容易找了这个机会,忙颤着声音道:“待制能够下得去口,不嫌弃我们粗鄙就好。”
  徐平见他已经到了年老昏花的年纪,笑着点了点头,没说什么。
  姚泽广忙活了一会,才安排妥当,两个杂役托了两盘几样蔬菜过来放到桌上,又取了两瓶酒开了,给众人满上。
  徐平看桌上的菜,都是常见的菜蔬,嫩藕竟然还做两盘装了。这个季节吃藕就已经是不应该,这里还当个宝贝拿来待客。
  姚泽广起身对徐平道:“鄙处偏僻小县,除了每年州里通判下来,多少年都再也没有上面官员到县里来。县中父老听闻待制光临,喜悦非常,不知——可否让县里的耆老过来同坐,聆听待制教诲?”
  徐平勉强挤出笑容,对姚泽广道:“这是好事,本官这次下来,自然该问民间疾苦,正要向耆老们讨教,来了同坐岂不正好!”
  姚泽广谢过,急忙让身边的人到外面唤人进来。
  迎接酒宴,照常规本就要有当地的长者和头面人物相陪,姚泽广还专门询问,这耆老只怕不是什么正当来路。徐平对这个地方的情况心里已经犯嘀咕,处处都透着跟一般地方不一样的古怪,自己只能加倍小心。
  不一刻,所谓的乡间耆老从外面进来。
  当先的一个是满头稀疏白发,走路发颤一不小心就被风吹走的老人,看起来也不知道多大岁数了,由一个年轻的后生扶着。
  后面两个,当先的晚名三十多岁的壮汉,满脸横肉,刚进五月的节气,他身上却只穿了件光臂坎肩,走路张着双臂,虎虎生风。别人一个看起来五十六岁的样子,头花开始花白,又黑又瘦,山羊胡子,惟有一双精明的小眼睛又黑又亮。


第33章 迷惑
  当先的老者到了桌前,向徐平行礼:“小老儿董加意,到今年虚活八十三载,乡中最长,见过待制官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