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世富贵-第3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蛤蚧作为药材,外面的药铺里自然也有卖的。但王素这种大族豪客,可不会几斤几两地买那么小气,买起来都是成筐成担的,药材铺里哪里会有这么多货。而这种东西三司都是成库成库的,最不怕的就是豪客。
  看过了这边,王素突然兴起,对徐平道:“左右无事,云行不妨陪我到另一边去看一看。都说是那边卖新式农具,看看到底新在哪里。”
  徐平自然不会拒绝,陪着王素转到了另一边。
  他们是从后边过来,先看到的都是收获和后处理的农具。
  看着面前一人多高,壮实的木架围着,中间一根粗大螺杆的机具,王素皱着眉头问身边的徐平:“云行,这是什么机具?怎么以前没有见过?”
  旁边白壁上明明画得有图画,还有文字说明,不过现在挤了不少周围乡下来的员外农户,王素的身份怎么可能过去挤?徐平在身边,自然问着方便。
  徐平没办法,只好兼职做解说:“这是压牧草用的。仲仪你看,平常官府征收的牧草虽然成围成束,但依然很占地方,既不好运输,也不好储存。这机器可以把牧草紧紧压成方块,那边有麻绳结成一捆一捆,又好运,又好存放。”
  王素不解:“我记得到你中牟田庄里,也有给牧草打捆的机具,不是这个样子啊。”
  “那别是一种,适合自己农庄又种草,又养牛马。这一种是方便收牧草的,农户把散草送来,用这压成大方捆,然后扎起来。这个简便,可以用牛车拉着走。”
  这种实际是徐平前世烟草打包用的,相对来说结构简单,也便于移动。
  王素点了点头,不置可否,仍然向前行去。边看边问,王素的脸色渐渐严肃起来,走到尽头,不由对徐平道:“云行,是不是把这里农具的买回去,就能建座你中牟那样的庄园起来。有这农具,用不了许多庄客,便能种许多粮食出来。”
  徐平道:“大致差不多吧,当然还要花些心思,不过基本的都有了。有江淮发运司在,每年从汴河运到京城的粮米数百万石,京城粮价涨不起来,种地无大利润。不过有了这些农具,本钱就下去了,种地才能有利可图。”
  徐平自然知道王素的意思,是动了心思学着徐平开农庄。因为一直有大量的外地粮食输入,运费又是朝廷出,两京的粮价被压死了,所以开封府和京西路有大量闲田,不管想什么办法,都开垦不了。有了新式农具,人工费用就下去,农庄种地产粮食才有利可图。


第190章 新的机遇
  世间事有一利就有一弊,汴河连通中原与江淮,使京师得到了江淮两浙源源不断的粮食供应,保证了包括官员和军队在内的百万以上人口的口粮,但也从而使江南产粮区的粮米以极低代价进入中原,严重影响了两京地区的粮食生产。
  江南土地肥沃,又一年稻麦双收,粮价远远低于其他地方。中原地区的粮食无论是质量还是产量,都根本无法相比。再加上五代战乱,人口凋零,黄河的泛滥又使得土地变得贫瘠,曾经的天下精华地区中原早已经不是两汉繁华时的样子,此时旷野千里。
  两京和皇陵大量抽取人力,汴河来的粮食又压死了粮价,使得开封府和京东京西两路的农业生产恢复一直很缓慢。周边农业发展不起来,朝廷便愈加依赖漕运来的粮米,漕运来的粮米越多周边农业便越难发展,形成了恶性循环。相对来说,京东路受到的影响小一些,农业生产恢复得也快一些。
  北不如南,西不如东,正是现在大宋的经济格局,与徐平前世颇为相似。但与前世不同的是,此时的政治和军事重心却全都集中在北方,市场也在北方。
  东西二京,开封和洛阳,毫无疑问是现在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城市,也是最大的消费市场。但这消费市场却没把周边的产业培育起来,造成的问题就很多了。
  两京越发展,便越依赖江南漕运,发达的漕运又抑制本地产业,掏空中原的根基。在全国的格局上来说,这是一对无法调和的矛盾。
  以前徐平就隐隐感觉到了这个问题,现在王素一问,一切就突然间豁然开朗。
  漕运本来只能是补充,结果却发展成命脉,这就不对了。要化解或者说最起码要缓和这对矛盾,中原地区必须培本固源,尽量恢复到从前的样子。不要说媲美两汉,最少也要达到隋朝时的水平,依靠黄河中下游就去支撑住两京。
  而这些提高生产效率的新式农具,恰巧就能起到这个作用。中原地区土地平旷,利于用畜力代替人力,用新式农具耕作。推广开来,未必不是降低粮食成本的手段,说不定农业生产就迎来了柳暗花明的一天。
  王素却没想到徐平心里会想这么多,点了点头:“若是如此,倒是可以买上一些新式农具,在周围县里买些闲田,也算是安身立命的产业。最近国子监出的书上,一再评论朝臣家里在京城开解库不应当,此是大势所趋,这路子朝廷早晚要禁了。”
  解库大略相当于后世的当铺,暗含着高利贷性质,而官员依法是不能从事高利贷行业的。不过这是来钱快,又没有风险,坐着收钱的行当,京城里的大户很多都开,朝廷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今被国子监和馆阁里的词臣盯上,一下子就成了热点,讨论得相当热烈。本来按以前的办法,还可以让府中的干人去经营,把自己摘出去,但自从出了三司公吏舞弊的案子,对干人经营产业也有了限制。王素这些大户人家,就要另想路子。
  开封城周围县里的空地还是很多的,价钱也不贵,只要有人力,买来建农庄确实是不错的选择。不过初期投入较多,不是大户人家也难做起来。
  城北的铺子里,曾公亮带着弟弟和仆人在卖农具的地方转了一圈,却发现这些农具虽然好用,但对自己的家乡却并不怎么实用。
  福建路地狭人稠,晋江更是多山地,地块本来就不大。用了新式农具,确实能够省工省力,但对山地又有多少好处呢?省下来的那点人工,全都到上上下下搬运农具上了。
  曾公亮的弟弟见哥哥皱着眉头不说话,不禁问道:“怎么,哥哥觉得这些不好?那我们还买不买?天色大亮,人可是越来越多了。”
  想了一会,曾公亮下定决心道:“不买这些了,我们再看看别的。你这一趟回去,记得出手了货物快去快回。我估摸着,有了这些农具,在开封城周围种地反而划得来。贩运这一趟,手里有了本钱,我也在京城留心,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地买。”
  “哥哥怎么这么想?我们是泉州人,在这里买地,难道还在开封城安家不成?”
  “真能在这里安家,可是求不来的好事!别的不说,进士发解就容易了许多,总比在家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强上许多!好了,不说这些,走一步看一步吧。农具就不买了,我们到那边楼阁里,看看有没有什么值钱又轻便的货物。”
  福建路和江南路是文化发达的地方,发解试不比省试简单多少,能够到开封府来参加科举,难度就降低了无数倍。以前是京城里面寸土寸金,就是官员想在京城里安家也不容易,但到周围县里去,可就简单得多了。
  看看已经快到中午,王素看着周围熙熙攘攘的人头,皱眉头:“杂乱人等太多,却是让人心烦意乱。不争在这一时,云行,我们出去找间酒楼小酌两杯,等离的远的人都去了,铺子里空下来再回来看吧。”
  徐平想的与王素可不一样,他要的就是热闹,不过王素提起,不好拒绝,便答应了。
  两人并肩走在一起,王素边走边说:“一会你与我讲一讲那农庄到底是怎么开的,我看你庄上不只是种稻麦,还种各种牧草,又养的有牛羊。牛羊价贵,又强似种粮食,是也不是?若是养上些好马,利钱就更加大了。”
  徐平摇头:“马羊是可以养,牛养不得。平常又不省心,又卖不上价钱,实际上养着赔钱。我庄上养的牛,都是用来耕地,不得不养罢了。”
  王素“哦”了一声,点点头表示明白。牛的交易有官价限着,开封周围养,那一定是赔钱货。这里的牛都是从外地贩来,只有种地不得已的才会养。
  两人刚走到铺子的门口,却听到身后有人叫徐平。
  转过身来,只见管这铺子的主管气喘吁吁地跑过来,向徐平行礼:“副使,刚才小的收了张帖子,让铺子把百姓都清出去,两个时辰之后宫里来采办货物,这如何是好?”
  听了这话,徐平脸上就变了颜色。今天是开张的日子,怎么能够把百姓清场,专门让一些大人物来逛商场?岂不是坏了三司的口碑!
  伸手出去,徐平道:“帖子给我,看看是什么人如此大的排场!”
  主管把帖子递过来,小声道:“副使息怒,这上面也有老太公的名字。”
  听了这话,徐平一下子怔住。自从升了待制,父亲徐正也跟着水涨船高,现在出来外人都称其为徐太公。借着徐平的光,徐正如今在京城里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不过今天是什么日子,他来掺和什么!


第191章 王素的心思
  打开帖子,看了一遍上面的名字,徐平无奈地叹了口气,对主管道:“再过两个时辰差不多天近傍晚,铺子歇业也说得过去。这样吧,提前半个时辰,你派人守住门不要让人再进来,铺子里的人让小厮慢慢劝出去。记住要和言细语,不要惹人怨恨。”
  主管应诺,又问道:“平常百姓自然可以让他们出去,那些官人,如果一定不走又该当如何?今天来的,可有翰林学士这等高官。”
  “他们亮明身份,一定不走那便由着他们留在这里,要来的人也不忌讳他们。”
  主管答应,转身要走又被徐平叫住,把帖子递还给他,口中道:“今天的事,与我父亲无关。日后如果他来,不用报我,一切按规矩办就好。”
  主管点头,这才放心去了。
  王素心中好奇,问道:“什么人要来,如此大的排场?连云行都要给他们面子!”
  徐平无奈地摇了摇头:“八大王家里几人,柴宗庆几位附马,致仕使相王曙几人,勾当皇城司的杨景宗,许国公和赵宗旦等几位宗室,国丈苗继宗,还有政事堂和枢密院的所有宰执,以及入内都知阎文应,我能说不行?”
  听了这几位的名字,王素默然无语。这来的人最差的门第也与他家不相上下,现在结伴而来,徐平还真不能说一个不字。
  这些人中,就是最差的苗继宗,他女儿也是为当今皇上生了第一个孩子,虽然不幸早夭,那也是皇上的骨血。更不要说他妻子本就是当今皇上的乳母,亲上加亲的关系。至于其他人,除了宰执之外,也全都是身份显赫的宗室外戚,搞不好那几位宰执还是被他们拉来壮声势的。宗室外戚虽然没有实权,地位却都摆在那里,谁敢怠慢了?
  不过这些人中没有李用和,就有点惹眼。要讲地位,李用和在外戚中可是顶尖的,但他性格谨慎,不事张扬,这种场合一般不凑热闹。而且他刚落了遥郡,成了正任刺使,却还是像以前把公使钱不装进自己腰包,依然用于公事,也让其他宗室外戚看着不顺眼。
  按惯例,武臣到了正任刺使以上,公使钱便完全成为职务补贴,是自己的收入。如八大王一年公使钱数百万,便完全自己花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