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后这还不是计划内的全部,除了专供矿山工场等生产生活的一应所需之外,还有相当部分产能,通过漕运北支的河流最终抵达黄河边上,然后变成了专供河北交易的精炼煤品。
毕竟,河北道方面也有相当大过冬取暖的需求和缺口,为此,他们不惜用相对宝贵的牲口甚至是军马来交换。
因为这些新血来源的补充,我也难得下令宰杀了一批老弱病残的牲畜,好好的补充了一下肉食来源,作为军管下定期改善生活的奖惩激励手段。
岳鹏举和李娃的婚礼,没过多久就如期举办,虽然过程相对简单却不失规模隆重,因为到场的宾客大多数,都来自淮东政权的中上层,光是相应的贺仪就很是收了一笔。
还因为在我暗中下令,保障敞开供应的缘故,到场的宾客不分身份,只要象征性的包点程仪,就可以尽情的喝酒吃肉,因此据说场面尤为热闹喧天。
出于某种爱才和顾全大局的原因,我不方便亲自参加这种场合。毕竟我身为一方守臣,幕后推上一把促成好事也就罢了,断然不好再在他身上太过偏重了。
毕竟这时候,他还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新晋将官而以。
就派了第五平为代表,给他们带去一副新练的书法“精忠报国”,既然这个时空早逝的岳太夫人,没有机会给他刺字,那就由我以另种形势给代劳了。
当然了,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女伎从良适配,自古以来都不是什么稀罕事,只是作为正配妻子的话,或许有些妨碍。
不过,好在前有隋末唐初的红拂女夜奔,归于凌烟阁开国功臣李靖在先,后有中兴宰相郑元和与李亚仙的佳话,倒也不是不能说的过去。
无论是南朝还是北朝的风气,都没有堕落保守到另一个时间线的有宋一代,对外无力之下的,对内趋于教条化的礼教吃人和强迫症式的逼人守节。
如今岳鹏举的级别还不算高,而现在淮东治下,一切也是因陋就简,并没有那么多繁琐的礼教和讲究。
容上种种的因素。
再加上有我给他背书和祝福的话,这桩婚事本身就没有什么敢于质疑的杂音和反响了。再配合一些私下场合的直接或事间接宣传,反而是一种很好的示范和榜样。
愿意给我卖命效力的,哪怕出身再怎么贫寒微贱,也能够得到相应好结果的。
事实上,我在淮东推行的简明律法和提倡的公序良俗,也是一种简化改良版的社会道德体系,与其他地方流行的传统道德礼教,无形间已经有着不小的差别。
主要是强调和突出了一些,源自后世的成功经验和案例,或是有利于解放和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实用性措施:
比如,在饥饿和物资短缺的现实威胁下,提倡妇女广泛的参与各种生产劳动场合,变相的提高社会地位和经济基础;
又比如对适龄儿童的强制启蒙和收容制度;又比如通过男女分营的编管制度,变相拆散和限制传统宗族抱团,通过物质供应上的限制,只保留和维持单户小家庭的社会基本结构;
还有,鼓励不同地区移民杂处聚居;鼓励参与公共劳动和集体协作;强制卫生检疫和垃圾处理制度,提高生产效率的反浪费活动;乃至倡导一些莫名其妙的生活方式等等,诸如此类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理解的东西。
尽管如此,在外来移民推广和地方户口改造当中,还是遇到了不少阻力和反弹。
只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外加作为暴力机器的军队,都被抓在我手中,这些积累起来的杂音和,才没能在军管体制下翻出什么浪来。
但是从长远来看,一旦大多数人熟悉了这种,相对健康积极向上的环境和氛围之后。
再到其他地方去,很容易就因为生活方式差异和碰撞,而觉得有些格格不入或是多处碰壁,而愈加怀念淮东的治下,乃至主动渴望回归,或是有所触动和改变。
这样潜移默化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就自然而然的通过不同环境的鲜明对比反差,给营造出来了。
第623章 怅怀(十八)
江宁府,石头城行在,出入奔走的繁忙依昔。
“出什么事了……”
“朝中有变,御史潘建文上书陈言……”
“淮东之地空悬在北,徒然糜耗国孥而毫无所得……”
“请朝廷和大本营改变方略……”
“这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啊……”
“这么快就有人跳出来了……”
“它的背后又是谁……”
“是那些元命老臣,还是老北人党,或是西海道的群藩……”
身边人的偶偶私语,让人觉得有些烦腻却又无可奈何。
监国只觉得在江宁呆的越久,似乎对岭外的局势,就越发失去了掌握。
看着内枢五房的吏房报告上,那些为了邀名求幸或是投机择注,而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的跳梁小丑,他更多时候以及没有了多少愤怒,而是另一种深深的疲惫和怠然。
有的时候,他甚至也会微微后悔,自己主动要求来岭外主持大局,是否是一个错着和败笔,但这就像是汹涌大潮中一朵逆旋的浪花而已,很快就被他的野望与雄心所压倒。
要是自己没有决定出来主持大局,而继续留在广府监理国政的话,也许就为他们鼓噪起来的声势所惑,然后在一次又一次的指责挑剔和临阵换将的人事变动中,迎来越来越糟糕的结果。
毕竟,很多事情需要亲自参与了,才知道具体的利害得失,时事迁移的无奈与乏力,以及不得不做出的关键性选择和决定。
而不是悠然自得的坐在后方养尊处优的高位上,满脸正气的做出一心为公的模样,各种夸夸其谈的诸公,就可以用一厢情愿的想当然和口舌之快,所能解决和回避掉的。
相信这也是以及半退养的大府,格外支持他这个决定的重要基础和原因,亲自参与指挥和制定北伐的战略,以及相应在新光复的土地上施政治军练兵的经历。
都是身为接班人尤为难得的体验和资历。
要知道当年创造了著名百年中兴的泰兴天子,以及身后的建中天子,贞元天子,都几乎是在梁公的直接辅佐和间接提携下,参与过从征的军务和地方的治政。
才能在大位时,比较始终如一的保持和修正着既定的国策,而将中兴气象给长久的维持下来。
更何况,自己可是梁公的子孙,将来要带来国朝走向中兴盛世的下一代幕府之主,岂又能为这点小小的挫折和困难,对自己执于的理想和追求,有所影响和动摇呢。
“商州方面有消息了……”
这时候总算有一个不那么糟糕的报告,让他重新振作起来。
蜀地局势持续败坏的,大小战事连绵的同时,正在背后交涉当中。
毕竟西军只是表面上的一个泛泛统称,内部则分成关内、关西、陇右、河西、朔方等不同地域性的许多个大小藩镇松散或是紧密的联合体,各自的立场和态度也不尽相同,甚至不乏相互之间的积怨和仇隙。
因此并不是所有人,都乐的看见其中领一部分势力,在蜀地攻城略地所获得的巨大利益和好处,而不愿意去扯后腿和找点麻烦。
这就给了国朝幕后运筹与操作的机会了。
毕竟,相对于差点就给赶上穷途末路,而只能靠拼命搜刮和压榨地方,来增扩军队维持最后一点安全感的洛都朝廷;
南朝大梁可是拥有更多的财力和资源上的余力,以及相应的主动性和后发潜力的庞大根基。
而虽然作为西军整体来说,或许多数人固然不太情愿见到,大梁一统中原之后的结果,但在南朝北伐以及成为泡影之后,他们同样也不会喜欢看到。
某些藩镇势力因此获得更多底盘人口和资源,而打破西军之中好不容易才行成的默契与平衡。相比尚且远在南方的大梁,这些获利的藩镇可是就近在身边的。
而根据另一个消息渠道。
据说应邀入关的那几只西军,正在约束部下不对地方做过多侵扰,甚至主动出兵驱逐和击灭那些,流窜游走于境内的番胡残余。
而不是像预期中的额一般,在地方上好好的搜刮和抄掠一把,然后裹胁着相应的人口和财货,主动与洛都方面谈退兵的条件。
这意味着什么,自然是不言而喻了。只怕那些北朝的残余,今后的日子很有些不好过了。
监国也因此很有些庆幸,自己在局势危亡的最后一颗,下对了淮东那步棋。而令国朝的二次被罚事业,再次获得无限的可能性。
想到这里他再次开口道:
“将淮镇的募集教师和工匠的那份呈文,先拿过来……”
虽然因为形式的需要,无法再增加更多扶持的力度,甚至要削减投入的财力物力,但身为总领大本营和行在的监国,他并不是没有从其他地方补偿的机会。
“秘书台那里,还有多少散授的空白诰身……”
……
淮东,青州,益都,在愈发寒冷的日子里,掰着手指估算着,究竟什么时候才能下雪。
毕竟,这第一场雪的早晚大小薄厚,关系到下一步直到来年春天的农业生产安排。
青州虽然已经建立了,最基本的农时节气和环境气候的预测部门。但在现在相对简陋的条件下,也只能根据短暂放空停留的气球,人工操作的吊篮设备上。
用简单的温度和湿度,风向和云层的观测状态,做些短期内的大概预测。然后就是听天命,而尽人事而已。
现在我身边的抱头蹲,也终于有了自己的绰号,因为替我处理私人文书信件的缘故,私底下被人颇为羡慕的,称之为“小女史”或是“宓校书”。
听起来介于某种雅俗共赏和高大上之间。
不过,就算是同样的内容,相对于糙汉子为主的部下们一板正经的报告,由她坐在我的大腿上,用清脆的萝莉音给我念起来,还是很是很有些享受和轻松的。
比如:
我曾经让人关注过的那位,权胶水县尉宋公明,最终还是选择回到青州候命,并且在官校中入学了中层军官的速成班,算是下定决心在军中仕途上有所发展。
只是他年纪有些大,虽然有过去混郓城公门的文笔底子做基础,但是重新学起相应的操条律令、各般的韬略军艺来,还是有些磕磕绊绊的,进度和效率都比别人慢得多。
但却因此显露出他,被生涯打磨的十分圆滑市侩的性子中,某种不服输的执韧和狠劲,在课时内比别人更加的勤勉和积极,私下里又花了不少代价,请那些同级的生员帮忙补课和抄书等等。
这些勤以补拙的手段,倒是让人有些刮目相看起来。
还有,关于来自莱州的姚仲平例行奏报,以及他想要调到前线的私下意愿。
却是因为大量登州遗民回归的缘故,在对胶东半岛上登莱各州的开拓中,产生了某种1+1远大于2的催化效果。
他们不但重归熟悉的家园,迅速建立起来一个个聚居点和简明的地方政权,还劝诱和招纳吸收了大量,当地隐匿起来的流散人口。
在这种情况下,就连原本荒废无序状态下的匪患,也几乎被一扫而空,这些重归故里的登州遗民,几乎是主动而踊跃的充当带路党和积极参与当地的乡勇联防。
于是开拓登莱各州的进度一下子就加快了许多。不但是胶河以西的半岛南部和中部,已经完成初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