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坦然分析厉害到。
“至于阿弟那里。”
“你觉得他会感谢一个处置了他生母,又放过他一条生路的兄长么,而不是怀着阴毒和仇恨一辈子,不择手段来抱负和偿还么。”
“这也是您所担心的吧。”
他没有说话,却放弃似得的微微闭上眼睛,算是默认了。
“若是……若是作为我最后一点交换和期盼……”
过了许久,他才有些艰难的道。
“若是你能保全这点兄弟情分,我会让她和我一起去的。只是希望罗氏的血脉不能断在我身后的。”
“我明白了,父亲大人……”
我也叹了一口气。
“只是我很好奇,究竟是如何的来历,让你如此投鼠忌器呢。”
“要知道,您当初完全可以……而不是如此煞费苦心的……”
“你终究是我和蓉娘养大的啊。”
老头子形意阑珊的道。
“前后也是思虑再三,犹豫反复过的。”
说到这里,他也露出一种自我解嘲的神情。
“然而终究还是只剩下利害得失了么?”
“我会叫他们进来,当众将一切交给你的……”
“好吧,既然如此,父亲大人,我也说一番肺腑之言吧……”
既然话说到这个份上,我也给出我的决意。
“虽然这里不过是我生平的一处跳板和奠基,我的前程和眼光在更高更远之处,但也不代表就是,旁人可以随便觊觎和侵夺的……”
“更不能成为别人侵害和图谋我的依据……”
“我明白……”
老头子苦笑道。
“但我这点基业,对你还是裨益不是……”
“小弟就由我带走了,我会好好的教导(调教)他,教他做一个对社会,对世界都有用的人。”
“而不是拘束在这里,像是猪一样的优养成一个,只会在女人和奴婢之间厮混,眼界只限于勾心斗角玩小伎俩的纨绔之辈。”
“或许有一天我还会给他娶妻生子,然后继承这里的家业,但肯定不会是现在。”
我看着有些震惊和意外,又有些悲喜交加的老头子,总结道。
“所以请你身体康复多活几年,继续替我挡风遮雨吧。”
交换了心声和条件之后,就是我搀扶着他出去,宣布某种决定和展示父慈子孝,和睦如初的时刻。
第二天,我就坐在代表藩主的正堂里,接受家臣和国人代表的觐见和道贺,然后是三管以下的配下属官和各地代领、庄头,里正的会见,接受他们的汇报和请示,虽然大多数是无足轻重的琐事,但还带也是在行驶未来藩主的职权。
然后是各种人事变动和安排,年纪大给予优抚而退养之,在一个位置上干得太久的,也给予转任交换,或是“提拔”到我身边去在广府任事,一些年富力强(一贯坚定倾向我或是暗通曲款)的家臣,被提拔到仅此三管以下的一些重要岗位上,作为新血。
而那些年轻的家臣子弟,也被挑选一些出来,由我带到广府去,或说充当某种变相的人质。
我不可能留在这里长期处理藩务,于是现有的职责被我创造性的细化分配到,若干新提拔的人员和重新设置的职权上去。
罗氏藩虽然只有一个开国子的诸侯爵级,但是因为颇多开拓自蛮荒的缘故,地盘比起同样规格和级别的,要更广大一些。
名下坐拥数十姓家臣,上百家附庸,数千大小士家和两万余户国人,以及七八倍于此的土户、藩奴。真要用心管理起来也是颇多事务的。
因此作为开国子规格的藩内沿袭的是比较具有典型意义,类似国朝州郡下配属的三管五曹一领制度:
比照州官的长史、别驾、司马三上佐,设置奉事、执领、管领等藩司三管,为藩主第一序列的近臣,以分管日常。
比照户、功、仓、兵、法、土六曹制度,设立五曹(缺法曹),以各曹正副判司官名目,行使职权,虽然无官品但有俸禄,一般从近支或是家臣中选任。
然后又有若干参领,参事辅,比照州下数目不定随需而设的参军事,而负责具体事务杂佐,比如祭祀、礼仪,祠庙、交涉、建造、盐事,港船务,商业活动等,则从国人众择优任命,数目和职责略有变迁不定。
又有一藩领官,名为家冢,管理藩主的直属产业和附口、佣奴,只能用家生子出任,但平时陪同在藩主身边,由若干的冢副,分片负责那些各地代官,代领、庄头。
当然了经过历代沿袭,海藩各家自有演变,已经不一而同了。
除了更换的职位外,我只是增设负责海贸,工坊、训做等若干个参事的职位,然后将诸曹下的职权和人员配属进一步细化。
在家冢名下,增设一个专司监察的冢副,以我安置回来退养的部下和老人为主,专门对藩主负责。增设一个义从代管,负责从附户和藩奴挑选相对忠实可靠的人手,与新设的训做参领配合,为我训练提供兵员和其他用途的人手。
然后用这些属官,组成一个定期的议事会,现任藩主只要负责主持和监督各项日常和议程,就可以比较省心的维持现状,也就是牺牲了某种日常效率和行政成本,来保证权力架构的稳定和制衡手段。
起码罗藩这些年的财政状况还是不错的,依靠土地产出和海贸收入,甚至有所增长,我只是自掏腰包增加了本地粗加工的规模和种类而已,土地和人工都是现成的。
在这个过程中,确立名分和权柄。然后我名正言顺的获得一个长期提供稳定兵员和物资的大后方,如果再加上婆罗洲其他地方达成的协议和渊源的话,可以说我的基础一下子夯实和巩固了一大块。
然后还有最后一件事情。
第234章 了却
剩下来的时间,我在藩主老爹的要求下,又前往内陆的蒲宁山下,祭告了位于当地的罗氏家庙,然后,我还要前往位于抚远州城的祖祠,进一步的告慰先人,增制家谱什么的。
据说在那里,供奉着罗氏历代先人的神牌,和他们所用过具有某种纪念意义的器物,现在也要添加进我的。
其中,本家的渊源最早可以上溯到数百年前的天宝末年,时有关内策卫出身的一名小校,罗氏子讳先字,随圣驾出奔西狩。
正逢尚且还是一名卒头的梁公,崛起于道途,蒙上皇和太子信重,一路护驾西幸,一路收拢残兵溃部,罗氏先人亦有幸添为麾下,奔走驱策。
后来开元天子禅位于乾元上皇,分置南北两路行台,将士中有思乡不愿前行着鼓噪,遂别立一部别号“游击军”,以罗氏先人自告奋勇留下来统领,以周转腾挪于关内沦陷之土,手举乡野义勇之士,为来日反攻之内外呼应。
后来梁公光复馆内,游击军于地方可谓出了大力,重归麾下后颇成气候,这位罗先公自此辗转征战飞黄腾达,创下了龙武系五大源流之一的游击军一脉。
后来梁公一路攻战至登州,又以游击军旧部为先手,渡海克复安东,包抄范阳叛军老巢的后方,这位罗先公也以中郎将职衔,转任安东守捉,兼横海军副使。
待到安史叛军残党尽数覆灭之后,以游击军为主的安东特遣军,也就地招徕人口,屯垦拓殖,改土归化,驯化各族,罗氏先人也转任安东都护府营田大使,权平卢节度副使,侵并大氏渤海而威临金氏新罗,继续在海东北隅开疆拓土,时称安东大营。
因此,最终这位罗先公,在安东任上退休致仕时,已经是食实邑三百户的黄县公、安东副都护、权尚书左仆射,开府仪同三司。
身边的家眷亲族部曲门人就此落地生根,开枝散叶于安东各州,遂有安东藩罗氏的源流,亦称安东大罗氏,或是辽郡罗,我被安排去洛都求学游历的时候,就是假寄了这家远宗的名头。
然后这位先人生平最是尊崇梁公,在长子因地袭爵为辽郡经略,次子入朝为宿卫官后,待三子睿德冠礼,令转投南海都督府为家臣,遂有本家的源流,也是为今硕果仅存,为数不多由梁公年代延续下来的初代家臣之一,史称五脉八叶。
而到了本房的先祖嘉德公一代,于众多臣班之中脱颖而出,成为当时初代幕府的肱骨之臣,方才作为南海梁朝开国时的八大世臣身份,分藩海洲,亦称婆罗洲小罗氏、繁衍至今支系甚多,但以本家为嫡流。
只是,我没想到这场简单无趣的祭礼之行,居然还有别样的意味,抱病同行的老头子只留下我两在内室之外,几乎是神神秘秘亲手向我展示了,罗藩家庙之中所隐藏的一个秘密。
一样让罗氏本藩能够在本朝兴衰起伏之中,长期置身事外,或是历经纷乱而再度起复,却没有被剥夺和削减领有的一个重要凭据和保证。
据说是随先代的启年公一同带回领地来,连当时的广府朝廷也要有所忌惮,而不愿意更多追究的某种事物。
某种程度上说,这可是比什么免死金牌或是丹书铁卷,更加给力的东西,当然,对我来说这种东西不到走投无路,还是尽量避免使用,继续保持其神秘性和威慑力什么的比较好。
回来之后。
我坐在空空荡荡的小书厅里,百无聊赖的巡看和把玩着老头子各种收藏和陈设的,等着一个人的到来。
仅仅几个昼夜,罗氏大宅虽然大多数人物景色依稀,我只是整理修缮了我曾经居住过的小院而已,但是很多事情却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比如那对似乎自觉大势已去,躲在自己宅院里,被人刻意遗忘的那对母子。
随着通报和开门的声音,那个女人带着某种复杂的表情,这些天来第一次出现在了我的面前。不施粉黛的素颜,看起来苍白憔悴了许多,还有细细的纹理显露出来。
“其实,眼下你还有最后一个机会。”
我手上揣摩这一卷书贴,轻描淡写的道。
“什么。”
她闻言吃了一惊,却是满脸警惕的看着我,后退了两步倒撞在墙上才停住。
“比如以私下相求为借口,利用这么一个独处的机会。”
我开始某种思维发散道。
“彻底放下脸面和尊严,撕烂你自己的衣裙,自残身体,然后想办法与我纠缠,在我身上留下痕迹。”
“然后抛弃名节和所拥有的一切,将我拉下水,赌一赌我家老头更愿意相信谁。”
“或许还有那么一点概率,可以给我泼上一个病中不孝,丧心病狂欺辱父亲妾侍的污水,然后给你儿子创造继承家业的机会。”
至于我的言中之意,倒不是什么空穴来风,有数百年前唐太宗,高宗之类的天下人,各种以身作则的佳话和典故珠玉在前,后世臣子和民众也同样沿袭和继承了某种令人喜闻乐见,可歌可泣的堪称矽统素材的风尚和故事。
按照海藩中的传统,同样沿袭了大唐数百年某些遗风,因此相比家名和血统之类的大义大节,个人名教和私生活什么的,反倒不是特别被看重。
比如为了防止家业继承的纷争,或是被外部介入的机会,有时候海藩的家庭里会格外鼓励,具有血亲名分的下一代相互结合;
或是继承人收纳亡故父亲的妾侍,继续抚慰她们新寡的身心,同样也是一种不算罕见的事态,基本上只要没有当事人出首来闹,或是做的太过分以至于不可收拾,家臣和国人们也不会太过重视这些私生活上的小节,而国朝也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