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礼记说:枣栗贻蜜以甘之。
到了汉室,枣类的地位,在数十年的历史演化和人为推动下,越发的高涨起来。
这也是刘彻自己不信有什么长生不老药,所以压根不关注这些八卦所造成的盲区。
实际上,自秦始皇开始,枣,就跟神仙,就跟长生不死,有了密切联系。
历史上的汉家巨骗,带起了方士术士进献长生不死药或者长生不死术的那位李少君,就曾经忽悠武帝说: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安期生食臣枣,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
连仙人也爱吃枣,也能被枣收买!
至于在民间……
托方士术士们几十年持之不懈的带节奏的功劳。
枣在地方,在此时,就已经神化了。
此时,天下的士大夫贵族和诸侯王的铜镜铭文,用的最多的就是:尚方做镜真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甘泉饥食枣,浮游天下翱四海……
一群被忽悠的列侯公卿,富商地主,天天吃枣。
结果就是纷纷拉稀。
但,这反而助长了贵族士大夫和富商地主们对枣的追捧。
纷纷以为继续吃下去,自己就能辟谷了……
另外,传统的经典和著作之中,尤其是儒家的经典著作里,枣的地位很高。
左传说:桃弧棘矢,以除其灾。
在春秋之时,桃木和枣树的荆棘,就被视为辟邪之物。
方士术士神棍们,驱邪和驱鬼,就经常用桃木为弓,枣棘为矢。
在普罗大众眼里,吃枣,不仅仅能与仙人靠拢——说不定就能成仙,还能辟邪。
于是,枣在两汉,就具备了特殊的经济地位。
以至于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个故事。
依然是司马相如的好基友王吉担当主演。
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做——东家有树,王阳妇去,东家枣完,去妇复还。
为了一株枣树,传说中能点石成金,排场阔气的王吉,竟然产生了妒忌!这妒忌情绪居然严重到了要休妻,以休妻为要挟,逼迫自己的邻居砍树!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假如穿越到西汉,想要发财,最佳途径,就是种枣树!
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拥有一千株枣树的山林主,财富堪比“千乘之家”。
所以,刘彻在一年前,知道卖枣居然能卖出这么大一片天地后,就将种枣树,定为了上林苑的战略。
直到今天,整个上林苑,拥有了挂果枣树近万株,幼苗数万株!
加上鹿皮、牛羊的养殖和租赁。
今天的上林苑,靠种树和养殖,岁入数万万!
于是,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变成了现实!
而今年的枣果收成,尤为重要。
刘彻需要这样一笔可观的稳定收入,来充实自己的国库,来犒赏和激励军队。
若没有这笔收入,刘彻很可能不得不增加上林苑的假田租税。
而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笔可以预期,同时非常稳定的收入。
哪怕现在要策划一场规模空前,甚至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大战。
刘彻也不用加税。
打仗不加税,这在中国是很重要。
假如,战争需要加税,那么,负担被加重的农民,就不会那么支持战争了。
而倘若不需要加税?
那普罗大众,对于战争的看法,当然是——支持!
当然,也不是说,卖枣的收益,就能支撑一场如此规模的战争。
实际上,上林苑今年的枣子,能卖个几千万钱,刘彻就要笑死了。
但,正是因为有了这稳定的可靠的几千万收入,使得刘彻和汉家的国库,有底气,使劲的花钱!
一年,几千万,十年就是几万万!
而整个河套攻略,丞相和少府预估的总花费,也不过二十万万!
这包括了大军的军饷、武器装备的损耗以及战后的赏赐。
除了种枣之外,刘彻还发现了,此时,另外一个经济作物,也有着巨大的潜力——它的市场没有枣类这么大,但效益,却比枣高。
这个东西就是香瓜子。
诸侯王列侯最爱的零食。
后世的出土墓葬里,香瓜子是列侯、诸侯王的陪葬零食里最多的。
不过,这样的事情,让刘彻想着也有些搞笑。
“吃枣药丸,吃瓜群众……啧啧啧……”刘彻微微笑着,走向前方。
两千年后的讽刺挪掖之语,几人能知,在这个西元前的时代,是贵族士大夫们的日常呢?
继续向前走着。
没走多远,少府卿刘舍,就已经带着他的六丞恭候在走廊一侧了。
“大军所需酱料与醋布,准备的怎么样了?”刘彻对着恭身跪在地上的刘舍问道。
现在,高阙战役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进入了高(潮)。
每天,都有超过五万石的粮食和干草以及大量的武器装备,运抵了在长城之后的北地郡和陇右郡。
而,新化方面,所有的鱼干、肉干,都被抽调。
用着楼船舰队,运抵辽西的秦皇岛,然后通过驰道,运往云中郡。
但,大军出动,不仅仅是粮草器械要做好保障。
酱料和醋布这样的调味品,也需要保障供应不断。
自秦以来,中国军队,就是统一由中央政府,进行配给酱料和醋布。
而且,酱料与醋布,在军队中的消费量非常大。
大到什么程度?
凡米两斛,给酱二斗。
这是秦制!(睡虎地秦简记载)
而在汉代,这样的酱料配给更加细化了。
以羽林卫为例,一个士卒,每餐的标准供给是:米半斗、牛肉半斤、酱,四分之一升,鱼干二两,咸肉一块,给韭葱。
而细柳营虽然没有羽林卫这么奢侈。
但标准供餐,也是米半斗、肉、鱼以四两,酱,四分之一升……
其他主力野战军团,标准都各有不同。
但,米半斗和酱料四分之一升,却是铁律。
米,很好理解,不吃饭,就没有力气。
但酱料跟米同一等级,却能很形象的说明,大汉帝国的战车,离不开家乡的酱料的驱动。
让士卒吃上好吃的放心的酱料。
这是关乎军心和士气的大事!
而酱料,特别是秦汉的酱料,种类繁多。
但,基本都是以大豆为原料,佐以鱼、肉而成。
视地方习俗和习惯,而口味清寡不一。
所以,这种酱料的保质期,最长也就两三年。
是以,汉军每次出征前,都会由少府统一制作各种酱料,以供给军队。
这是大事!
皇帝也要亲自关心和询问。
这也是诸夏的传统了。
早在商朝之时,君王就非常关心自己的军队的酱料供给了。
周书就说:伊尹受命于汤,赐椣侧之酱。
椣侧,是一种鱼制成的酱料。
“回禀陛下,臣已经使使者,广下郡国,平贾诸般酱料!”刘舍跪下来说道:“至于关中籍士卒之酱,臣已经督促太官、汤官及内者、宦者诸司曹,日夜营做,保证大军之供给!”
刘彻听了点点头。
汉军的士卒,有许多都是来自天下郡国。
这些地方的口味,与关中是不同的。
少府派员去地方郡国,平贾购买当地的酱料,作为军需品,这是常态。
而宫廷的宫女和宦官,投入到军需生产中,也不奇怪。
自太宗开始,就是这样了。
“九月之前,必须将酱料与醋布准备妥当,归仓入库!”刘彻吩咐道:“在此事上,少府不得有差池!”
“诺!”刘舍与少府六丞都是深深一拜。
他们知道,这个事情的轻重。
办砸了,是要掉脑袋的!
甚至要杀全家的!
但同时,刘彻的话,也让他们知道,今年,汉匈大战是打不起来了。
第984章 准备战争(二)
今年当然是打不起来了。
因为,匈奴的主力,今年没有西征。
根据目前掌握的情报,尤其是那位特大匈奸且渠且雕难提供的情报。
匈奴今年没有西征,主要是去年在大宛吃的太撑了。
这个可以理解。
匈奴人是马背上的民族。
甚至可以说,他们从出生到死亡,大半时间,都是在马背上渡过的。
一下子吃下几十万奴隶,尤其是还有十几万的育龄女性。
这对匈奴帝国的肠胃功能构成了巨大的挑战。
哪怕是奴隶,也是需要资源来养活的。
匈奴人固然是将一切看做工具和财产,根本不会有任何慈悲之心和怜悯。
但,就算是中国的老百姓,对自己的农具,也是很珍惜的。
坏了要维修,烂了会心疼。
就更别提奴隶这种比工具要稍微高级和昂贵一点的财产了。
辛辛苦苦的抢回来,总不能是看着他们饿死吧?
奶酪和肉食不能给奴隶吃。
那奶酪的副产品和骨头总得丢几根去填饱奴隶的肚子,让他们有力气帮忙放牧和干活吧?
就更别提,那么多的适龄女奴了。
女奴虽然是奴隶。
但,他们跟匈奴男人生的孩子,却是匈奴人自己的种。
虎毒尚且不食子。
对自己的子嗣,哪怕是穷凶极恶之人,也会照顾。
而这些,都需要海量的资源。
但,问题是,匈奴人在马邑之战丢掉了太多的牲畜。
汉军光是缴获都是上百万的牲畜群。
而遗散和死亡的牲畜,恐怕数目也不会小于汉军的缴获。
如此多牲畜的损失,对于匈奴来说,几乎等于中国失去了一个主要的产粮区。
没有了牛羊马的奶水,匈奴帝国几乎就要遭遇饥荒。
从大宛抢掠而来的资源虽然很多。
但,抢来的粮食,哪怕再多也会有吃完的一天。
于是,就目前而言,匈奴帝国的引擎,忽然之间,失去了动力。
好在,匈奴人是人。
是人,就懂得变通,也会交易。
所以,现在长城脚下的榷市贸易,空前繁荣。
匈奴人拿着大把的抢来的黄金、白银,犹如饕餮一般,疯狂的购买大量的汉室粮食、布帛,甚至于一切他们能够购买到的东西。
从夏四月开始,到现在,短短一个月。
汉室卖给了匈奴人五十万石粟米和小麦制品,超过十万匹的布帛、丝绸以及数千石食盐。
这还是汉室政府能管控和统计到的。
至于那些私底下,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在利润的驱使下,将中国的米麦、丝绸、盐铁甚至兵器,走私到匈奴的商贾,根本数都数不清楚。
汉匈关系,于是出现了一个让刘彻和整个汉家君臣都哭笑不得的局面——尽管汉家君臣已经决定对匈奴开战,各种战争准备,有条不紊的进行。
但汉匈贸易,却达到了顶峰。
通过对匈奴的贸易,仅仅是在正规渠道。
汉王朝就从匈奴处获得了数万金的黄金!
此外,还有白银制品,数以千计。
西班牙殖民者辛辛苦苦在美洲杀人放火抢劫,无恶不作,但其劳动成果,却被明王朝像海绵一样吸走的故事,似乎正在这个西元前的世界上演。
甚至,刘彻毫不怀疑,汉匈之间,这样的贸易势头再持续个三五年下去,说不定,汉室就能躺着,依靠汉匈贸易,完成金本位改革所必须的黄金储备。
但,无论是刘彻,还是汉家的大臣们,都知道,这样的局面,必然是维持不下去的!
这场战争,到了现在,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