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8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可能做不到,像侵华日军那样,连一条山区小路也标上地图。
  但主要的河流、湖泊以及山脉和平原,都已经搞清楚了位置,也弄清楚了深浅。
  更重要的是,汉室还弄清楚了,匈奴的整个河套防区的虚实。
  出乎刘彻的意料之外。
  匈奴人将河西走廊的一部分,也划进了河套。
  其中,就包括了乌孙的祖居地,昆邪地区,以及休屠部族控制的牧场。
  也就是日后汉室的酒泉、朔方、武威等郡。
  在现在,是匈奴人默认的河套的一部分。
  这或许是出于历史的原因。
  在匈奴的崛起过程中,发源于河西的月氏和乌孙,都曾经与其为敌。
  甚至,在匈奴的历史上,他们与月氏为了争夺河西进行的战争是最残酷最漫长,同时也最具挑战性的。
  经历从冒顿到老上,匈奴人用了两代人的时间,才驱逐了月氏这个大敌。
  但是,在广袤的河西走廊上,依然残留着大量的月氏残部。
  这就是所谓的小月氏。
  这些躲在山沟沟里的小部族,时不时的出来骚扰和掠夺一番。
  另外,河西走廊两侧山峦之中的羌人部族,表面上看上去很好欺负。
  但实则也很滑头。
  这些放羊的部族,也常常会闹出些幺蛾子,让匈奴人难受。
  所以,在匈奴人的眼里,河西和河套,基本是一体的。
  两地的部族,也常常会互通消息和情报。
  甚至会进行联防。
  这也是匈奴的特性决定了的。
  匈奴帝国的双头鹰政策,由四柱组成。
  左右贤王,作为东西方向的大脑,单于庭是神经和中枢,而左右谷蠡王则是匈奴的四肢,左右大将和左右大当户是匈奴人的血管和肌肉。
  剩下的部族,组成了匈奴的细胞和血液。
  在正常情况下,全盛时期的匈奴帝国,能在半年之内,就征调出一支规模超过四十万的骑兵来应对他在任何一个方向遇到的危险。
  而在同时,匈奴人有足够广阔和辽阔的战略纵深来适应和反应强敌的攻击。
  讲道理的话,幅员数万里的辽阔帝国疆域,足以让匈奴人哪怕放弃了整个幕南,也不会伤筋动骨。
  对于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来说,在春夏的时候,前往北方,而在秋冬回到南方,这是正常的事情。
  但,有一个地方例外。
  这就是河套和河西。
  河套,自不用说,滂湃的大河,滋润着这个塞上天堂,这里,除了冬天,其他季节不缺青草。
  而匈奴也早就学会了在盛夏和秋天晾晒干草和储存草料的技能。
  这又不能。
  而且也不需要匈奴人自己动手,奴隶们会帮他们完成这些工作。
  至于河西?
  此时的河西,可不是后世的河西。
  青藏高原的隆起,虽然阻隔了来自印度洋的暖湿空气,但,来自太平洋的季风,却在河西走廊,形成了足够强大的山区降雨。
  更重要的是,祁连山脉的隆起和冰川时代遗留下来的强大冰川,年年岁岁,都在为这片热土,提供着永不枯竭的雪水。
  后世天朝甘肃最大的内陆河黑河就发源于祁连山脉。
  整个祁连山脉上,共有数十条大大小小的河流,沿着峡谷蜿蜒而下。
  以至于,在峡谷的下方,形成了湿地和沼泽。
  甚至于,形成了整个河西地区,乃至于整个亚洲都数一数二的大湖泊群——居延泽。
  现在,在河西,有着无数的绿洲和湿地。
  现在,在河西,有着非常适宜农耕的环境以及气候。
  连匈奴人的部族里,也在这个地区,出现了一些农耕化的部族。
  譬如……
  卢候部族!
  刘彻抬起头,看着那个被标注在地图上,已经换防到了高阙的卢候部族的大名。
  嘴角发出一丝冷笑。
  二十几年前的汉匈河南大战的导火索,就是这个卢候部族!
  汉与卢候,可谓是老朋友,老冤家,老对手了!
  卢候部族在从汉室的视线中消失了二十几年后,再次回来了。
  这次……
  刘彻打算找他好好算账。
  而这个卢候部族,在历史上,以善于筑城著称。
  大汉奸赵信、卫律,的所谓赵信城、卫律城,都是这些家伙建造起来的。
  除此之外,现在的高阙城、龙城以及休屠人的姑臧城,也都是这些家伙的手笔!
  你若以为,他们只是善于筑城,那就大错特错了!
  在刘彻眼里,卢候部族的危险级别,是仅次于匈奴的单于庭本部的主力精锐的。
  它甚至比折兰人还危险!
  在历史上,霍去病的一生之中,真正给其造成了麻烦的匈奴部族很少。
  其中,就有这个卢候部族。
  在决定性的皋兰山战役中,霍去病与匈奴的卢候、折兰两大精锐正面相撞,两军白刃冲锋,赤袒肉搏,杀的昏天暗地。
  此战,霍去病虽然全歼了匈奴的折兰与卢候部族,但自身损失也非常惨重。
  甚至是他一生中损失最大的一次会战。
  但,正是在皋兰山全歼了折兰和卢候两部族。
  霍去病才有了封狼居胥山的壮举。
  霍去病大军征战一万多里,深入瀚海,封狼居胥山,匈奴人只敢旁观,而不敢捋其虎须。
  这是因为,皋兰山,彻底打垮和撕毁了匈奴人的一切幻想。
  从此,幕南无王庭。
  而卢候部族,是匈奴诸部之中,最善于山地战和防御作战的部族。
  要啃下它所防守的高阙要塞,甚至在啃下高阙之前,还要强渡北河。
  刘彻很清楚,这究竟有多难。
  更何况,高阙之前,还有一个若卢人驻防的梓岭防线。
  若卢人,刘彻没听说过。
  这个部族,据说是从西方调来河套的。
  对这个陌生的敌人,汉室了解不多。
  所以……
  “就让了解的这个部族的人去处理它吧!”刘彻冷笑着。
  他手里,可是捏着乌孙残部,以及两万多的匈奴战俘和投降的匈奴楼兰部族,总共加起来,是接近三万的作战力量。
  汉家,不养废物,也不养米虫。
  现在,这些归附的也好,俘虏的也罢,都到了他们为汉室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的时候了。
  刘彻真正要对付和解决的,就是盘亘在高阙要塞的卢候部族,以及为卢候部族提供侧翼掩护的那两个匈奴部族。
  “启动密使,朕要知道,这个卢候王的喜好和性格以及其兵力!”刘彻淡淡的下令。
  “诺!”身侧,一个宦官的身影悄悄退下。


第983章 准备战争(一)
  走出清凉殿,刘彻抬头就看到了种在殿前花园里的两颗枣树。
  此时,枣树上已经挂满了青色的小果实。
  再过两个月,它们就要成熟了。
  “今年上林苑的枣树结果情况怎么样?”刘彻回头,对着跟在自己身后的汲黯问道。
  “回禀陛下……”汲黯严肃的回答:“根据上林苑苑监报告,今年上林苑的枣树,预计能获得丰收,有上万株枣树挂果,当可产枣千石!”
  刘彻听了,顿时就将心放回肚子里。
  可能,有人要奇怪了。
  堂堂一国之君,为何会有这样的闲工夫去特地关心和了解枣树的结果情况。
  其实,这很好理解。
  你把枣树想象成后世中东的油田就可以了。
  当今天下,有四种货物,永远不愁销路。
  第一,当然是粮食。
  不管在什么时候,粮食总是能卖钱的。
  第二是布帛,哪怕直到现在,布帛也是汉室的硬通货和等价物之一。
  上到国家,下到百姓,都愿意收纳布帛,也认可布帛可以作为货币,参与商品经济流通。
  所以,现在,关中才会出现那么多的织户和织造作坊。
  第三,则是盐铁。
  盐铁贸易和利润,甚至就是现在汉室王朝的第二大财税收入来源。
  而第四,就是很多人根本想象不到的枣……
  去年,依靠卖枣,上林苑上缴内库两百万钱!
  请注意,这是扣掉了墨苑的开支,也扣掉了上林苑里庞大的作坊群和其他杂七杂八的开支后的净利润。
  虽然说,上林苑的收入来源很多元化。
  假田税和铸钱之利,加起来,足有数万万之多。
  但,其维持费用,也是无比庞大的。
  哪怕扣除掉生活在苑内的百姓以及水利设施的投入,单单是那数以十万计的少府工匠以及上林苑上上下下,数千名官吏、将卒,他们本身的花费,就足以让人瞠目结舌。
  刘彻即位五年来,上林苑年年亏损。
  年年都需要刘彻自掏腰包去补贴。
  但在去年,上林苑去破天荒的实现了盈利——虽然只有不过两百万!
  而这,要归功于现任的少府丞司马安,也就是汲黯的表兄。
  司马安在上林苑当了差不多四年苑监,头三年,他在上林苑除了听从刘彻的命令,进行各种工作外,就干了一件事情——种枣树!
  他将上林苑的荒山和沙地,统统种满了枣树。
  同时,从民间请来了许多有经验的老农来嫁接那些上林苑本来就有的枣树。
  结果就是,从去年开始,上林苑的枣树结果越来越多,一到八月,在一些地方,几乎漫山遍野都是挂满了枝头的枣子。
  这些枣子,被摘下来,或是趁着新鲜出售——价钱贵的要死,一斤就要卖二十钱!
  两三斤枣子,就能顶一石粟米了!
  而且,某些极品的,个头比较大的枣子,甚至能卖掉五百、六百钱一斤!
  而其他的枣果,则被晒干,加工。
  然后卖到了关东的三河和齐鲁地区。
  一斤干枣,在盐铁衙门标价一百钱!
  结果是供不应求!
  天下的商贾、贵族、士大夫,甚至中产阶级,纷纷抢购!
  这让刘彻在吃惊之余,也注意和观察到了枣,这个一直被他忽略的两汉最重要的经济作物。
  后世的人,是无法理解两汉贵族士大夫对于枣的推崇和追捧的。
  自春秋以来,枣,就跟神仙,跟长生不老,挂上了钩。
  早在战国时期开始,枣,就成为了一种极为重要的经济作物。
  战国策列举燕地资源时,就说:并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由田作,枣、栗之实足食于民矣。
  《韩非子》之中,也记载了秦昭襄王时期,秦国灾荒,应候建议昭襄王发五苑之中的枣给百姓作为赈灾物资的记载。
  由此可见,枣在战国,就已经很重要了。
  至少,是一种可以卖钱的重要果实。
  这是诸夏民族的传统礼仪与饮食习惯所导致的必然。
  自春秋以来,诸夏的士大夫和卿大夫贵族的嫁娶礼仪里,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叫贽。
  贽,从字面理解,就是手持宝贝,拜见长辈。
  是晚辈,尤其是新妇,拜见公婆和舅姑时的礼仪。
  既然是礼,那就需要礼品。
  而枣、栗,就是贽礼所执的宝贝。
  除此之外,枣还是一种重要的调味品的必要原料。
  众所周知,中国自古缺糖。
  任何甜味的甜品,都会引发卿大夫贵族的追捧。
  而战国时期最佳的甜点,贵族们餐后必备的甜品“糗”,就是米麦煮熟加入枣类制成的甜点。
  所以,礼记说:枣栗贻蜜以甘之。
  到了汉室,枣类的地位,在数十年的历史演化和人为推动下,越发的高涨起来。
  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