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彻哈哈大笑,对自己的抄袭行为,毫不介意。
甚至,刘彻保证,这句话的原作者,若是知道他的行为,估计立刻就会把版权送上,还大拍马屁,鼓噪天下。
毕竟,一个在野士子,与皇帝,说出来的话的影响力,那是两个级别的。
皇帝放话,哪怕是狗屁不通,也有的是捧臭脚和阿谀奉承的人。
而一个文人,哪怕是孔孟,写的文章,再是天花乱坠,又有什么用了?
孔子死后,儒学才在其弟子子夏的努力下,开花结果。
孟子更惨!
死后千余年,才被主流认可和接纳。
申韩好一点,但也好不到哪里去。
说到底,一切思想与文化,都是为政治服务的,而政治则是为统治者服务的。
作为金字塔的最顶端的决策者,皇帝所说的话,那就是出口成宪,金科玉律。
就像现在,刘彻敢保证,只要他点头,立刻就能在天下的官僚系统与士大夫阶级中掀起一股“学习天子讲话精神”的热潮。
会有无数人,一个字一个字的去扣,去研究,去揣摩,最终向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靠拢和努力。
当然了,必要的谦虚姿态还是要做一做的嘛。
刘彻于是矫情了一下,道:“先拿去贴到学苑的门口罢,至于著于竹帛,宣于天下……诸卿以为,真的合适吗?”
当然合适了!
岂止合适啊!
简直就是最佳文宣!
大家小鸡啄米一样的磕头道:“圣明无过陛下,臣等虽然愚钝,难以明于圣意,然陛下所书,以臣等愚见,实乃至理名言,真知灼见!陛下何苦私与一学苑,而不明传天下,使黎庶皆知,陛下之意,泽被万民,教化苍生?臣等愚钝,昧死再请陛下明诏天下!”
某些演技比较高超的大臣。
譬如少府岑迈更是跪在地上,眼巴巴的看着刘彻。
大有一付“陛下要是不同意,那臣就撞死在这里”的味道。
刘彻看着火候也差不多了,再扭扭捏捏,恐怕就要被人会错意了。
于是顺水推舟的道:“哎,这不过是朕读书时偶有所发,本意是想拿来勉励学苑童子……既然诸卿都觉得,此意当明于天下,朕岂可以一己之见而绝忠良之言?”
大家于是欢欢喜喜的叩首百拜:“陛下圣明,臣等遵制!”
若有后世人在此,恐怕鸡皮疙瘩都要起来了。
但没办法,这就是游戏规则。
连皇位都要三让三谦的时代,不会演技,太过耿直,显然是没法让人相信你是一位“明君”。
倒是一直在刘彻身边的骆郢,看着那白纸上的文字,有些呆萌呆萌的模样。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欲阙此道,必先格物致知,然后诚意正心,明于礼乐,知于天地,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朕与二三子等共嘉之!”
骆郢喃喃的念着这白纸上的文字,只感觉,整个身心都受到了冲击。
这怪不得他。
当今天下,在已知文明世界的范围内。
汉文化都像夜晚的明月一样当空照耀,群星衬托。
已知世界内,没有第二个比汉文明更璀璨更发达的存在。
那许观教育骆郢,不管怎么选择,都逃不过诸子百家的范畴,尤其是儒法两家。
这也是中国周围小国小族的悲哀。
除非他们永远想过茹毛饮血的愚昧生活,不然,他们想走向文明,就只能向中国学习,向中国学习,就不可避免的会被洗脑,会被影响,会被同化。
哪怕是匈奴这等能与汉室抗衡的强势帝国,在给汉天子的国书中,也要按照中国的路数来。
区区一个闽越,怎能幸免,怎能例外?
于是,骆郢顿时就被洗了一次脑。
这句刘彻在宋代横渠先生的名言上添加私货后,加工出来的名言,对旁人和普通人来说,可能还没什么。
但对骆郢却是有如核弹的冲击波一样。
震的他几乎就被刘彻洗脑了。
毕竟少年人,心性多变,敏感而脆弱。
但好在,骆郢立刻就想起了老师多年的教诲。
“殿下闽越未来之主,当效先祖勾践大王,卧薪尝胆,发愤图强,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未来,未必不能北伐中国,取而代之!”想着老师的教训,骆郢的心就渐渐感觉有些安定了下来。
嗯,孤是闽越世子,承一国宗庙社稷之重,绝对绝对不能忘记肩上的责任!
刘彻并不知道骆郢此刻心中的想法,只是觉得,身边的这个少年,似乎有些异样。
但刘彻无所谓。
汉室对三越的优势是全方位的。
无论骆郢未来的选择是什么,都改变不了结果。
所以,刘彻在装完逼后,心情大好,看着宦官们捧着他的墨宝,准备去找石匠,铭刻勒石于这学苑之前后。
就带着众人,兴致勃勃的朝着下一个视察地点前进。
刘彻在来之前,就已经告知了少府,本次视察思贤苑,他要亲自去看一看农户的家庭,还要跟农民交谈,询问民间疾苦。
当然了,刘彻也知道,既然他通知了少府,那么,就肯定看不到任何真实的农户家庭情况,更不可能与真正的农民交谈。
就算是后世天朝,这样的事情,也不可能发生!
但没有关系。
领导视察与考察,从来就不可能有“真的”这样的事情。
况且,刘彻这次行动,本身就是一场秀。
秀给百姓和天下人看的。
真要信了的话,只能说,少年,你真是忠臣啊,值得培养!
所以,当刘彻乘上撵车,在少府官僚和随行护卫的簇拥下,朝着思贤苑中的一处庄园前进的时候。
王道就立刻跑过来邀功:“陛下,这是奴婢让人整理出来的您今日的起居言行,请您过目……”
刘彻接过来看了看,然后点了点头,赞道:“办的不错!”
虽然这上面的文字,肉麻得连刘彻自己都看不下去了。
但,宣传的本质,本来就是夸大!
特别是在这西元前,自我吹捧与宣扬的好坏,可是直接关系到刘彻统治的稳固。
而且,经过了一年多的实践,刘彻也发现了,好像老百姓,尤其是底层的老百姓,对这些事情,好像特别能接受,也特别愿意相信类似的宣传。
甚至于,夸的越厉害,他们就越相信。
想了想后,刘彻也大概知道为什么。
不是百姓蠢和笨,会被这些宣传文字欺骗。
实际上,中国百姓是世界上少有的精明与聪明的人群。
他们愿意相信这些夸大的宣传之语,是因为,他们不得不相信这些,也强迫自己必须相信这些。
不然,生活本已如此艰辛,再没有个精神寄托和希望,这日子还怎么过啊?
甚至不需要太多宣传,老百姓自己就会脑补一个圣贤天子,心忧万民,泽被苍生的形象出来。
所以,后世,宣传来世福报,忍耐今生苦难的佛教,才会在中国那么兴盛。
在明白了这个道理后,刘彻也是叹息不已。
但现在,他只能选择画个大饼给百姓看,让他们有个心理慰藉。
然后,尽量不加重他们的负担,尽量派遣一些靠谱的,能干事的官员去管理他们。
除此之外,即使刘彻,也毫无办法。
第538章 厘定历史
在少府官吏的带领下,刘彻的御驾撵车,浩浩荡荡的驶进一座村庄之内。
这座村庄,名为“甲里”。
跟现在多数汉室农村一样,这甲里的屋舍,大都是用竹子或者木板搭建起来的。
能住砖瓦房的,不是地主,就是官宦。
汉室的竹屋设计很有意思。
基本是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是牲畜圈。
而且,多数屋舍在设计上采用了木梁承重的设计。
这样的设计使得,在实际上,汉代大多数建筑物的墙壁,本身并不承重,只作为隔断之物。
换句话说,哪怕墙壁倒塌了,房屋也不会崩塌。
刘彻饶有兴致的透过撵车的车帘,观察着外面的农舍。
听着农舍里的牲畜圈中传来的猪羊牛的叫声,刘彻只感觉心中暖洋洋的,像吃了蜜糖一样甜。
农民能有余力去饲养牲畜,特别是猪牛羊这样的大型牲畜,本身就证明,百姓的生活已经保持在温饱线了。
若连自己的肚子都填不饱,他们哪来的余财和能力去养猪牛羊?
少府可以在其他方面作假,譬如,把这村子里的谷仓都填满粟米和小麦,让人把村庄内外的道路和卫生清理一遍,给小孩子们穿上新衣裳。
但少府的官僚绝对不会去其他地方牵来牲畜,放到农户的牲畜圈。
不是他们不能,而是他们想不到。
撵车在村子里的一个砖瓦房附近停了下来,少府令岑迈过来请示道:“陛下,甲里三老在车辕外恭请圣安!”
刘彻微微掀开车帘,就见百余名民众,整齐的在一位拄着拐杖的老者带领下,在道路两侧跪成两排。
刘彻连忙道:“快去请长者平身……”说着他自己也是连忙在宦官们的搀扶下,走下撵车。
在汉代,三老阶级的地位,甚至要高于士大夫阶级。
当然,通常担任三老的人,基本都是出自士大夫阶级。
宋明的“读书人”阶级,团结起来,能让官府噤声,连宦官集团都害怕。
你以为这样就牛逼了吗?
但汉代的三老更牛逼!
宋明的读书人,还要靠舆论绑架和挟持,来威迫官府。
但汉代的三老的阶级,却完全不需要这样做。
他们的政治地位,有法律保障,有全社会的支持和承认以及尊重。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曾经亲自拟定诏命,布告天下:吏民敢有骂三老者,逆不道!许(三老)出入官府节弟,行驰道中;(三老)列市贾肆,勿租,比山东复!
这个诏书的意思,就是,不管官员还是百姓,胆敢侮辱、辱骂三老者,一律视为“大逆不道”,三老准许自由出入除皇宫外一切官衙帅帐,行走在包括御道在内的所有道路,任何人不得阻拦,三老做生意,开店铺,任何人不得向其征税,三老所种的土地,以及三老的家人,终生免除一切赋税,待遇与山东老兄弟看齐。
而在汉代,山东老兄弟,就跟天朝的老红军,老八路,老新四军是一个地位。
与汉代的三老相比,宋明的读书人阶级,战斗力简直弱爆了。
所以,即使刘彻这个皇帝,在一位三老面前,也要给予其必要的尊重和优待。
以显示,天子尊老敬老养老的态度,与汉室国策“以孝治天下”呼应。
换句话说,只要汉室还坚持“以孝治天下”为根本国策,三老的社会地位与政治地位,就有足够的保障。
但与宋明的文人集团相比,汉代的三老阶级,却几乎没给国家和官府找过麻烦。
答案很简单。
在汉代,想当三老,有一个硬性条件。
这是刘邦规定的。
三老必须年满五十岁,有修行,能率众为善。
在这西元前,人均寿命不足五十的时代,一个人能活到五十岁,基本就要考虑自己的后事安排了。
这样入土半截的老人,无论是思想还是行为,都必然日趋保守。
这样的人,纵然给他特权,也不会跟年轻人一样,想要靠着这特权,博取功名利禄,大好前程。
特别是许多三老,都曾经是某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