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朽身体还好……”说着就打算收起鱼篓,带着孙子们回家。
  汉家贵族们的名声并不怎么好。
  至少在长安附近不好。
  特别是新一代的贵族子弟,平时斗鸡走狗堪称一绝,欺男霸女也不落人下。
  这些纨绔子弟,大的罪行不敢触犯,但小罪却犯个不停。
  刘德笑呵呵的拉住这老汉的手道:“老丈不用害怕,我不是那种坏人……”想了想,为了加强说服力,他道:“我乃是枳候家的子侄,奉了宫里一位殿下的命令,来此巡视民生,了解民间疾苦,以备报与圣天子参谋的!”
  本来刘德想扯一扯便宜老爹的虎皮,但话到嘴边就变了,因为他马上就想起了,假冒皇帝的旨意,在此时是大罪,称为“矫诏”。
  太宗孝文皇帝时期的外戚薄昭主要的罪责就是矫诏,因此被逼自杀,后来窦婴也是死在这个上面。
  那老农听了刘德的话,这才止住动作。不得不承认,此时的汉室皇家在民间的信誉是很高的,支持者也很多。
  这老农虽然害怕贵族,但听说了刘德是皇室成员的代表后立刻就不怕了。
  这大概也是因为中国历来就有“都是当官的坏,皇帝一定是被蒙蔽的”这种传统的缘故。
  “贵人想知道什么呢?”老农抱住两个幼童,咧着嘴笑问道。
  “您家里现在有几口人?”
  “老汉有三子四女,长子在南军服役,次子与幼子都在家里耕田,四女也都嫁出去了……”老农想了想道:“现在老汉家里加上儿子儿媳孙子孙媳,大大小小有十几口!”
  “这两个是老汉的曾孙了……”说到这里,老农就颇为自豪的笑了起来。
  四世同堂,确实是很多人引以为傲的事情。


第62章 微服(三)
  “老丈好福气!”刘德听了也赞道。
  “不知老丈有田多少?”刘德也坐到河边的一块青石上,问了起来。
  “老汉家中有田三顷,可惜只有一顷半是上田,余者都是中田和下田……”老农答道。
  刘德点点头,看了这个老农的家庭应该是属于此时典型的自耕农阶级。
  所谓上田、中田、下田,刘德还是知道的。
  上田土地肥沃,不需要休耕,可连年耕作,因此是农民最喜欢的土地,可惜,这种肥沃的土地并不多,而且因为农业技术的局限,许多上田在连年耕作之后,土地肥力渐渐枯竭,沦为中田甚至下田。
  至于中田,耕作两年,就必须休耕一年,否则,土地中的地力不够,种下去的作物根本长不好。
  下田,耕一年休一年。
  不过,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也不知是谁先发现了,在休耕的土地上种植大豆不止不会浪费地力,还能有效的给土地增肥,因此,一般休耕的土地,都会种上大豆。
  只是,汉人最重粟米,当此之时,连小麦都是土地里的异端,并不是主食,就更别说大豆了。
  一般而言,像小麦跟大豆这种农副产品,是不值什么钱的。
  小麦嘛,最低层的贫穷人家可能会在灾年将之作为食物,但大豆在此时除非实在是年景不好,否则一般是作为牲畜饲料的……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刘德也知道。
  原因很简单——这是烹饪技术与美食文化的落后所导致的。
  在此时,厨师们的烹饪技术相对很原始,基本除了烹、蒸、煮之外,没有别的花样。
  而且,像什么磨坊什么的,此时也没被发明。
  所以像什么包子、馒头、面条、米粉、豆腐、豆腐脑,在此时统统都不存在。
  不管小麦大豆,想要食用,都只能靠煮。
  而小麦大豆煮熟之后食用的口感有多差,吃过的人都知道!
  特别是大豆,食用之后会导致肚子胀气……
  所以,刘德那位堂叔刘安发明的豆腐,真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发明!
  “老丈,田地收成怎么样啊?”刘德又问道:“家中可有什么困难?”
  “托圣天子的福,去岁老汉家里的收成还不错,一亩地收了四石多粟米呢!”老农说起去年的收成,嘴巴都乐都合不拢嘴了,只是,随后就有些苦恼的道:“可是去年粟米一石只能卖40钱……”
  刘德听也是漠然。
  汉室的农业技术与土地亩产相较战国时期,可以说是有了一很大的进步。
  战国初年,李悝在魏国变法时曾说:今一夫狭五口而治百田,岁收亩一石半……
  到了汉室之时,农田的亩产就普遍提高到了三石,像先帝之时,晁错就曾在那篇著名贵粟疏中道:今夫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两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地岁收三百石。
  汉室农业亩产比之战国时期足足翻了一倍之多!
  只不过,农业技术虽然进步了,但是,农民遇到的问题还是李悝当年遇到的问题。
  谷贱伤农,谷贵害农。
  丰收了,但粮食价格却下跌了,因此,农民到手的钱还不如寻常年景。
  遇到灾害了,收成不好,粮价高涨,农民买不起粮食和种子,只能卖田卖地卖儿卖女最终破产。
  在整个中国漫长的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之中,不知多少英雄豪杰能人异士,在这个难题上想破了脑袋,费劲了心思,但都只能治标不治本。
  刘德当然不可能超过那些一个个闪耀于历史长河中的伟大名字。
  不过,刘德是站在这些巨人的肩膀之上的。
  因此,他看的更远。
  在充分吸收了历代政治家的思想后,在经过前世十几年的锤炼,刘德此时隐约已经找到了一条能最大限度的缓解此问题的办法。
  于是他安慰道:“老人家也不用难过,圣天子时刻都关注着天下苍生的疾苦,已经在着手准备处理谷贱伤农的事情,将来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真的?”老农眼睛都瞪出来了,但汉家天子的信誉还是杠杠的,因此他立即就欢喜的道:“真是这样的话,老汉就放心了,圣天子果然还是向着我们的啊!”
  刘德听了却是有些感伤。
  生活在脚下这片土地上的农民,永远都是支撑着这个国家与民族的脊梁。
  但从古至今,真正将农民的疾苦与百姓的生活放在心里的统治者却是很少很少的。
  就像后世,天天喊着为人民服务,究竟几人真的将人民放在心里?
  就像如今,便宜老爹的心思恐怕更多的是在关东诸侯而不是百姓身上,就是刘德自己,做这个事情,大半也是为了给自己刷声望,并未真的将百姓疾苦视为自己疾苦!
  但是底层的老百姓,却一直都将高层的统治者视为自己的救世主,直到统治者的信誉耗尽,人民再也无法忍受被欺压被欺骗。
  “将这个事情好好办好吧!”刘德想着,态度也发生了变化。
  “还未请教老丈贵姓?”刘德拱手问道。
  “贱名不足入尊耳!”老农洒脱地笑道:“只不过贵人想知道,那老汉也不敢隐瞒,贱姓何,世代都居住在这关中……”
  告别了何姓老农,刘德在张汤的陪伴下,又走访了几户农家。
  看到的情况,有好有坏。
  但家境最好的农户家庭,也不过是家里有耕牛,加之劳动力多,因此多了些存粮。
  而家境差的人家,则是惨到了极点。
  譬如说一户农家,丈夫服徭役之时,受了重伤,回来后勉强养好身子,却落下了残疾,从此家中的一切重担都落在妻子身上,也亏得那户人家的妻子颇为勤勉,含辛茹苦的将三子两女拉扯大了,但,家里却是家徒四壁,还欠下了一千多钱的债务,一般来说,农民一旦欠债是很难还清的,迟早要沦为他人的佃农或者奴仆。
  刘德实在看不过眼,兼之从后世带来的习惯,因此,他命人取来了一千多枚铜钱,交给那农妇,让其还清债务。
  那户人家自然是感恩戴德,一个劲的磕头,甚至那农妇还有意将其幼女送给刘德,只是被刘德拒绝了。
  出了那户人家,刘德的心情颇为沉重。
  要知道这里是关中,天子脚下,历代汉家天子都很勤勉的收买着人心,轻徭薄赋,不断减轻农民负担。
  但农民就是如此的脆弱,一个意外就可导致一个幸福的家庭毁灭。
  正如这户人家,本来一切都还好,可是一朝家里的顶梁柱倒下,全家立刻就是灭顶之灾,错非那人的妻子撑了起来,否则,早就是卖儿卖女的节奏。
  “张汤……”刘德扭头问道:“你说,我帮了他们,他们的情况会好起来么?”
  “殿下仁德,此家的情况定然会大大好转,不出数年,定是一个小康之家!”张汤低着头道。
  “呵呵……”刘德知道张汤误会了,这张汤以后肯定会对这户人家给予特殊照顾,免赋免役什么的。
  对此,刘德懒得去管。
  只是,有个问题萦绕在他心里。
  “我能帮的一家,帮的了十家,却帮不了这天下啊!”


第63章 奏疏与汲黯
  回到未央宫后,刘德的脑子里依然还在回荡今天的所见所闻。
  提着笔,刘德在帛书上写下第一句话:儿臣刘德谨闻: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
  写下这一句的时候,刘德也有些感慨,洪范相传是大禹所著,大概是这世界上最古老的政治书籍,而尚在原始部落愚昧之中时,老祖宗们就意识到了,为政的根本,这就不得不让后人有些惭愧。
  刘德接着写道:民以食为天,食在货前,乡间长者曾言:民无三年之积,不足称其家;国无九年之用,不足以称其国。故舜命后稷“黎民祖饥”是为政首,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化,易云:天地之大德曰生。
  写到这里,刘德就酝酿了一下情绪,同时将心里所想的东西整理一下,再接着写下去:今一夫狭五口而治百田,亩岁收三石,为粟三百石,除三十一之税,余两百九十石,食人月两石,五人终岁百二十石,余有百七十石,石四十,为钱六千八百。尝社闾新春之祀,用钱八百,余钱六千。衣,人率用钱五百,五人终岁两千五百,余有三千五百;粮种耕具,百亩用钱两千,余有千五百,口赋,五人终岁六百,余有九百;刍藁徭役之税,用钱千三百,不足五百,不幸疾病死葬之费及上赋敛又未及此,农夫常有不劝耕之心!
  这一段是刘德仿照李悝当年的一篇变法缴文所写。
  将这一段写完,再看了看,刘德觉得还是比较满意的,基本上符合如今的社会情况。
  而且这种用数据说话的东西,通常是会令人信服的!
  当然,某些地方是稍微有些夸张的。
  但是不夸张一点,怎么引起便宜老爹的重视,怎么让他刷声望呢?
  “既然农民如此的苦,那怎么减轻农民负担呢?”刘德知道,已到图穷匕见之时,于是他提起笔,继续写下去。
  这一写,就一直写到夜半之时,刘德实在撑不住才和衣就睡。
  第二天早上起来之后,刘德继续伏案书写,到了中午,才总算将初稿写好。
  他拿起帛书,仔细看了看,叹了一声:“文笔比之晁错还是不如!”
  但这是没办法的事情,身为穿越者,能勉强写出这样一篇算的上标准的奏疏,已经很不错了。
  “要是这时能有个饱读诗书之人来与我润色就好了!”刘德感叹着。
  一般而言,天子的诏令和朝廷的决议,都是有着专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