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1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人都知道读书好,但谁也没办法保证自己家的孩子读了书就一定能有出息。
  而地主和豪强富商,能将孩子送去读书,甚至不惜血本,那是因为他们赌的起,老大读书读不出来,那就老二上,老二不行,老三可以,总有一个能出头。
  但农民,尤其是佃农们赌不起,一旦失败,就是整个家族的悲剧的开始!
  刘彻想了想,索性就再抛出一个福利,他道:“请父老乡亲不要有后顾之忧,所有前去听讲的童子,孤每日提供一餐,另外,每五日休沐一日,可以让童子们回家帮忙!”
  刘彻看着百姓,深情的道:“请各位父老乡亲好好记住孤的话:知识,改变命运!”
  在后世,知识未必能改变命运。
  但在这西元前的时代,知识却是一定能改变命运的。
  一个识字的人,最起码都能给大商人做个账房、掌柜什么的,有出息的能当官,甚至封侯拜相。
  朱买臣就是个很典型的例子!
  但刘彻也知道,他现在能做的最大程度,也就是仅次而已了。
  以他太子的身份,给这思贤苑实行一个义务教育,就已经是他的极限了。
  再想普及和扩大,那就是找死了!
  即使他以后当了皇帝也是一样!
  因为,这时代的财政收入和生产力根本承担不了如此大规模的教育制度。
  刘彻以后当了皇帝,能做到的最大的极限和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建立几所国家大学,专门培养精英,同时鼓励民间私塾的发展,进行一定程度的政策倾斜和补贴。
  剩下的,就得等什么时候殖民全印度了,靠着印度的财富和资源,或许能支撑起一定程度的扫盲运动。
  刘彻回过头对颜异道:“这事情,交给卿去负责,卿去安排,舍人和洗马以及其他诸臣,轮流来思贤苑给孩子们扫盲,制定一个轮值表,将来此教授,计入一年一度的考绩之中去!”
  虽然太大规模的义务教育,刘彻干不了。
  但是小范围内的扫盲和教育,他还是可以承担的。
  像现在给思贤苑的孩子们扫盲,将来在他的太子卫队里普及知识文化,教授兵法什么的,还是可以的。
  想要一口吃个胖子下去,肯定会噎着,但循序渐进,一点一滴的改变,却是完全可以的。
  不说别的,就是单单学小猪,将来编练八校尉作为骨干,在这几千人的精锐中普及知识文化,然后用个十几年时间,就能培育出几万人的有知识懂兵法的军官。
  靠着这些人做骨干,什么事情做不成?
  当然,这些是很遥远的事情。
  暂时来说,打着“蒙以养正”这个政治正确的幌子,在思贤苑里玩义务教育扫盲,谁都不敢说他什么。
  “诺!”颜异一听连忙点头。
  但心里却有着别的心思在转悠。
  “教农夫之子……”颜异挠挠头,感觉有些别扭。不过,当初他的先祖在孔子门下求学时,同窗之中好像也有很多出身低贱的人。
  这么一想,颜异也就能理解了。
  毕竟,儒家的口号是“有教无类”。
  但黄老的汲黯跟法家的张汤,却是多少有些不舒服了。
  给泥腿子上课?没有过的事情啊!
  要不是刘彻是太子,站在哪里顶着,一脸坚决,张汤真想劝说一下。
  倒不是他看不起农民。
  而是张汤觉得,这些泥腿子的孩子不懂礼数,更不知尊卑,也不是很聪明,能学的会先贤的思想,理解的了商君的意思吗?


第270章 不教而诛是为罪
  时光飞逝,转瞬,田里的粟米熟了,就要到收获季节了。
  同时,一年也走到尽头了。
  思贤苑中,太子庄园。
  两百多个童子,人人穿着崭新的新衣,规规矩矩的席地而坐,一双双充满了渴望和求知的眼睛,目不转睛的看着站在庄园草地正中的一位身穿着锦衣的男子,他们的老师——太子率更令张汤。
  “跟着我一起念:苍颉作书,以教后嗣。幼子承诏,谨慎敬戒……”张汤指着用炭笔写在木板上的字,一个一个的教着童子们。
  刘彻则坐在庄园的一间雅居之中,看着这一切。
  “仓颉作书,以教后嗣。幼子承诏,谨慎敬戒……”转瞬,爽朗的朗读书声传入耳,几乎将刘彻拉回那两千年后的世界仿佛回到了学校的校园之中。
  当然了,此时的启蒙教育,跟后世没法比。
  基本上,在启蒙这一块,此时,无论贵贱,全部都是从仓颉篇五十五章开始学起的。
  所谓仓颉篇,其实就是汉初长安的书师,根据从秦宫竹简里找出来的李斯所著《仓颉篇》赵高所著《爰历篇》加上太史令胡毋静所做的《博学篇》整理合编而成。
  总共五十五章。
  基本上,这五十五章学完,就能算一个识字的人了,可以去学习诸子百家的著作了。
  这《仓颉篇》还是很有意思的,特别是汉室建立后新编的五十五章,每一章都是不多不少六十字。
  “这些童子这十几天学的怎么样?”刘彻问着身边两个放在这庄子里充作监督和后勤工作的宦官:“可有发现特别聪慧的?”
  刘彻对于他心血来潮建立起的这个皇庄启蒙学苑还是挺上心的。
  除了没有自己赤膊上阵外,其他一切能做的都做了。
  如今,整个太子宫上下大臣,除了刚刚来上任的太子太傅、少傅和詹事,这三个他使唤不动的人外,其他人都被他赶着五到十人一组,轮番来这里给童子们上课、启蒙。
  今天算是今年的最后一堂课了。
  接着就是秋收,然后,这一年就过去了。
  “回禀家上……”一个宦官小心地答道:“孩子们都学的挺认真的,其中有十几个特别聪明的,如今已经差不多能写会认第一章了……”
  “哦……”刘彻点点头,对于这个成绩,刘彻也不知道该怎么说。
  汉字尤其是古代汉字是全世界最难懂也最难学的文字。
  没有之一。
  复杂的结构,完美的构造加上繁多的笔画,使得自古以来,学会汉字的读写,比之其他语言都要难上数倍。
  这固然不利于启蒙教育。
  但是,一旦学会了汉字,那么,最起码平均智商是完爆西方的字母文字教育出来的渣渣。
  简单的来说,中国汉字从设计到使用,都是专属精英的。
  先人们设计和使用汉字,一开始就是给精英阶层甚至是统治阶级准备的。
  自然,作为代价,汉字的难学难懂也就不可避免了。
  当然了,这些难处,先人们早就注意到了。
  从甲骨文到小纂,从小纂到隶书,再从繁体字到简体字,汉字几千年的演变史都说明了,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知识普及的需要,我们的先人一直在努力,从未放弃过自我更新和进化。
  但总归万变不离其宗。
  即使是后世的天朝,欧米鬼畜学起汉语来,还是一个个的喊难。
  所以,这些思贤苑里的孩子,能在十几二十来天时间里,学会六十个字,简直就是天才了!
  刘彻蒙学的时候,花了一个多月才算认齐《仓颉篇》第一章的六十个字呢!
  不怪刘彻的前身脑子笨,实在是此时的蒙学一上来就直接是困难模式。
  后世有人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就要直接学小学六年级的内容的吗?
  《仓颉篇》在刘彻的眼中,难度差不多就是后世小学六年级的语文难度了,甚至还要高!
  但没办法,此时的启蒙教材就一本《仓颉篇》。
  学完仓颉,直接就是大学的内容了,一堆《尚书》《诗经》《韩非子》丢过来……
  只能说,在西汉当学生,特别不容易。
  但相对的,学出来了,就不用愁就业问题了。
  反正,现在就算是关中的各县,地方上的亭长什么的,也是一堆文盲。
  甚至县衙的衙役,识字的也是凤毛麟角。
  将这个问题搁到一边,刘彻把王道喊过来,问着:“王道,少府衙门那边跟内史衙门那边准备的怎么样了?孤要的仓库和人手都准备好了吗?”
  刘彻没办法,不得不在秋收开始之前就跟内史还有少府这两个衙门打好招呼。
  因为,这马上就是九月了,九月过去,这一年就结束了。
  跟大天朝差不多,每到年底,汉室各衙门就会开始突击花钱、突击办事。
  天朝的衙门突击花钱是为了花光预算,省得来年预算拨款不够。
  现在汉室的衙门也差不多是这么一个原因。
  但,汉室衙门倒不是为了向上头伸手要预算。
  而是,汉室衙门的各项日常支出和薪水的发放,是从赋税里抽的。
  根据刘邦定下的规矩,汉室朝廷所有衙门上到丞相府,下到地方的县衙,一切支出都应该“量出而入”。
  简单的来说,就是上一年你这个衙门花了多少钱,下一年你能摊牌下去的杂税啊徭役什么的就是在这个框架里。
  这个问题呢,一时半会也解释不清楚。
  简单的用一句话概括,大概就是,每个郡县每年衙门的修缮,道路的整饬,水利设施的维护还有衙役和差役的薪水,朝廷是不负责的,由地方官员自行解决。
  所谓自行解决,当然就是征税、徭役什么的了。
  譬如说,汉律规定,刍藁税的一部分可以算做地方衙门的收入不用上缴中央。
  而显而易见,假如你今年花钱花少了,那明年这部分抵扣和留存什么的也就相对的减少了。
  官僚们怎么会允许出现这种错误?
  加之每年朝廷都会在每年岁首的十月进行考绩。
  于是,跟大天朝一样,每到年底,汉室各个衙门,包括三公九卿,都会开始突击花钱,突击办事。
  反正,一句话,就是死,也不能让来年衙门的日子变坏!
  更加不能让自己的官帽有危险。
  这是官僚的本质决定,不由个人意志而转变。
  “回禀殿下,少府那边的仓库和地方都已经腾出来了,另外,还有牛车三百辆、马车两百辆,也已经准备好了,至于内史衙门那边,也都安排好了,由备盗贼都尉剧孟率领内史司曹的衙役从旁协助!”王道低头答道。
  少府跟内史这么积极配合,当然不全是看在刘彻这个太子的面子上了。
  刘彻只是一个太子,面子还没大到让这两个庞然大物这么积极的全心全意的协助。
  而是这事情对他们有好处,突击花钱,突击办事嘛……
  刘彻这么一弄,就等于给这两个衙门背锅了。
  万一考绩的时候,差那么一点,刘彻闭着眼睛都能猜到他们会把责任往他这个太子身上推。
  但是没办法,想要马儿跑,怎么能还不给马吃草?
  “孤知道了……”刘彻点点头,这个问题他自然是早有心理准备的。
  “传孤的命令!”刘彻站起来:“让关中七十五县以及长安九市的‘擅权’三日后来孤的思贤苑一会,孤要与民同乐!”
  “诺!”王道点点头。
  汉室太子,常常都会在自己的宫苑中招待关中甚至关东的地方豪杰与名流。
  这属于太子的日常活动,基本上不会让人太过注意。
  但是,刘彻自打回了长安后,一直就在调阅少府衙门的文档和内史衙门、丞相府、御史大夫衙门的记载。
  从枯燥的文档中,刘彻对平贾制度更加深入的了解。
  根据少府的记载:诸司市常以四时中月实定所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