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赐良配-第1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百三十章 及笄议亲

楚昭恒却打断了李锦娘的话,叫过招福,“你进去,跟皇后娘娘禀告一声,太子妃娘娘不胜酒力,先回东宫去歇息了。”

李锦娘看他要赶自己回去,眼眶红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楚昭恒抬步就走,走了两步又停下,说道,“你回去,好好想想刚才宁儿的话。”说完,再不停步。

去年除夕,公子温润如玉,那时,他是高高在上的太子殿下。今时今日,公子依然如玉,他已经是自己夫君了。

李锦娘看着楚昭恒远去的背影,泪如雨下。

他们不知道的是,在这条路的右边,楚昭业,正站在一株大树后,藏住了自己的身形。他眼光复杂地看着颜宁走进厅中,“无所求的真心?这世上,有无所求的真心吗?”他嗤笑了一声,“世上,哪有无所求的真心。”

他收回目光,也转身,往前殿走去。

这一个除夕宴,元帝到底身子已经不如从前了,待了一个多时辰后,自己就回勤政阁去歇息,让楚昭恒带着楚昭业和今年刚离宫建府的楚昭楠一起,陪着诸位大臣们守岁。

过了子夜,秦氏带着颜宁和秦可儿、文彦回家。

颜宁喝多了,回到厅里后,又喝了几杯,完全迷糊了。文彦年纪小,早熬不住睡着了。其实这么小的孩子,若不是颜皇后一定要见见侄孙,都不会带进宫去。

胡乱凑合着过了一夜,等到大年初一,颜文彦被王嬷嬷带着拜年,颜宁如今有俸禄了,直接让人照着文彦的样子,打了一个文彦拳头大小的银娃娃,送给文彦。

这么一坨银疙瘩,文彦抱不动,又一定要抱着,最后,秦氏让文彦在软塌上玩,颜宁就在边上,看着颜文彦撅起屁股拉,然后再扑通一下摔倒。

颜文彦看颜宁乐得哈哈大笑,觉得这事好玩,摔得更起劲了。

秦可儿在边上,指着颜宁,“宁儿,你就折腾他吧。回头你俸禄用光了,没嫁妆。”

颜宁抱着秦氏说,“不怕,母亲会给我嫁妆的。”

对女儿的厚脸皮,秦氏又是好气又是好笑,指着她不知说什么好。

几人说笑了一阵,

秦氏想起楚谟一个人在京过年,未免冷清,又让人将他请来。

颜宁此时,早忘了昨晚打楚谟一拳的事了,楚谟看着她谈笑热闹,想起昨晚她对太子妃说话时的滔滔不绝,也是好笑。

到了正月十五,楚谟又陪着颜宁在京城大街上看了一回灯。路上还遇上了周玉昆和周玉仑兄弟俩,颜烈不在,这兄弟俩感觉少了伴,直说也要去军中历练了。

开元十六年,大楚过得很平静。

这一年,没有天灾没有,连南北两地边境都很太平。除了元帝卧床了两月外,可说是平安无事。这一年里,宋政通的女儿宋芊芊,嫁给济安伯的嫡子刘岑,这一喜事,也很是热闹。

开元十七年,就是颜宁及笄之年了。

原本颜明德已经奏请了元帝,打算今年要回京一趟,出席爱女及笄礼的,可是,到了三月,北境北燕军马有所动作,颜明德只好打消了回京的打算。只让孟良送了一堆北地的东西回京。

楚谟对颜宁的及笄礼,盼星星盼月亮一样,盼了一年多,好不容易到今年了。

他正月就写信回南州,告诉镇南王,颜宁及笄的事,顺便提醒自己的父王,可以与颜明德商议商议,将明年成亲的日子定下了。

镇南王无奈,三月就让人从南州送了几箱东西,说是王妃给颜宁的及笄礼物。随后,又让人算了几个明年的黄道吉日,写信去玉阳关,让颜明德可以挑选一个。

到了颜宁及笄那日,元帝说这可是开元朝唯一一位女将军的及笄生日,不能怠慢了,让康保送了一对玉如意来,颜皇后自己不能离宫,让惠萍代表自己来观礼。

李锦娘带着东宫良娣一起过来了,她见到颜宁,倒是平和许多。或许是因为随着东宫董良娣生下太子的长子,她已经无心嫉妒颜宁了。毕竟,身为长媳,她的当务之急,就是生下嫡孙。

甚至,三皇子府里,也让刘琴代表送了一份厚礼。

颜宁打开三皇子府送的礼物,竟然是一幅玉阳关红河山水图。她知道,这份礼必定是楚昭业所备下的,因为,那画上,净是她当年曾与楚昭业提起过的景物。

楚谟送上的,却是一副精巧锁子甲,轻便漂亮,颜宁穿上正合适。

颜宁一笑,将这锁子甲郑重地放在房中的箱子内,和自己心爱的弓箭收在一起。

颜明德与镇南王的书信往来,非常频繁,一个要儿媳快点进门,一个要女儿晚点出嫁,据说几乎隔天就送出一份书信。若不是南北两地实在相距太远,估计两人又要打上一架。

最后,两人将正月初三、八月十六和腊月二十七三个黄道吉日,送到了元帝这儿。

镇南王的说法是,既然元帝已经赐了婚,索性连婚期也一起定了吧。

当然,奏折里不忘写了自己年高体弱期盼抱孙等等。

颜明德也写了一份奏折,列举了腊月二十七这个黄道吉日如何合适,自家女儿乖巧懂事,有她承欢膝下自己夫妇如何之幸。

元帝被两人闹得头痛,选了八月十六。

元帝这一年里,精神更加不济,早朝都未能天天上朝了。太子名义是协理政事,其实,有不少事,都交到了太子手中。

元帝唯一不放心的,就是自己的三儿子,楚昭业对他一直恭敬孝顺。他怕太子因为三皇子争位之事容不下,又怕三皇子闹得国政动荡。随着他心情摇摆不定,太子一直不能替换掉三皇子一党的人。

元帝为楚谟和颜宁选定成亲吉日后,到凤禧宫告知皇后娘娘,还笑着说起颜明德和镇南王的奏折。说完起身时,他一个踉跄,只觉眼前一黑,一下往前栽倒了。

颜皇后和康保就在近前,连忙身手扶住,却见元帝面色潮红双目紧闭,吓得连忙叫太医。

太医过来后,却说元帝是大笑之中血气上涌,痰迷心窍,有中风之兆。

三百三十一章 风云渐变

元帝晕倒在凤禧宫。@樂@文@小@说|

这消息几乎一日之间,传遍京城上下。

原本,元帝这两年身子不好,众位朝臣都是知道的。可是随着这消息传开,暗中另有一股流言涌动,都说是太子等不及要登基,元帝是在凤禧宫遇害了。

楚谟让人快马加鞭到南州,将孙神医接到京城。

但是,孙神医到了京城后,和太医院的太医们一样,都说元帝这是中风了,他神志清醒,只是口不能言、身不能动,不过若调理得当,还是能醒过来的。

这话,说了等于没说。

调理得当能醒过来,问题是,何时才能醒过来?

国不可一日无君,宗室和大臣们,有心思活络的,趁机奏请楚昭恒登基。

但是,随着元帝被人谋害的流言传出,楚昭恒却是不能马上登基了,否则,不是坐实了太子等不及登基的传言?

若依颜宁的意思,管他流言如何说,先登基了大权在握,一切都好说。

可是太子太傅郑思齐讲究正统,认为楚昭恒没必要背此污名。

郑思齐年高望重,朝臣们赞成地很多,太子一派的文官里,又几乎以他为首。

郑思齐还在朝堂上,说太子殿下事父至孝,绝不可能发生元帝在就登基之事。有他表态,三皇子一派趁机要求查元帝病因。

楚谟私下与颜宁谈论时,嫌弃郑思齐迂腐误事,无奈文人的想法,总是讲究名正言顺、师出有名。

晋阳大长公主此时也跳出来,要求太医救治元帝清醒云云。她虽然是女子,但她是元帝的姑母,辈分高,说话也有人听。

楚昭恒没有明说绝不提前登基之语,但舆论纷纷之下,也不能立即准备登基。

表面上,京城还是风平浪静,暗地里,却是争斗不止。

元帝昏迷的消息传出,大楚周边蠢蠢欲动。

七月,南州八百里急报,

南诏乐正弘率领八十万大军,陈兵边境。

楚谟无奈,只好请旨回南边领兵抗敌。

这两年楚昭恒盯着户部,让各地补上亏空,朝廷的国库也充盈不少。但是,大军一动,就是真金白银,南边征战,又一向是先由镇南王府自筹,然后朝廷再补发的。

临行前,颜宁拿了一张八十万两的银票给楚谟。

这银子,还是当初在天牢里,她从林天龙手里给榨出来的。她在家里,一直没什么用钱的地方,再说忽然拿出这么一大笔银子,秦氏非刨根问底不可。所以,她一直妥善藏着。

这银票面额,倒是吓了楚世子一跳,“宁儿,你哪儿来这么多银子?”

“别人贪的,我截胡的。”颜宁撇了撇嘴,不说是从谁那得来的,但没隐瞒来路,“这些银子,你带到南边去,若是军饷紧急,也可拿来买粮食等物。”

楚谟看着这银票,吃吃一笑,“这些银子,算是你嫁妆好了,我带回去,刚好拿十万两帮你置办庄园田地,剩下七十万两给你放银库。明年你嫁过来,就是南州城内的首富了。”

他堂堂男子汉,怎么能用未婚妻的银子?

但是颜宁为自己谋算担心,这心意可珍贵地很,抱着反正明年颜宁就是自己媳妇的心思,他拿着银子盘算起来。

颜宁听了他的话,一笑,“随你,只先别急着买,若是大军粮草告急,这点银子也能拿来救急。”

楚谟离京后,京中形势更见紧张。

楚昭恒和楚昭业,在朝堂上屡屡争锋相对。

到了九月,玉阳关和虎啸关相继六百里军情急报,虎啸关倒还好,只是又有北燕军集结之势,玉阳关却已经打了两场。

楚昭恒命周伯坚带十万军队赶赴虎啸关,以防虎啸关再落入北燕手中。

颜宁觉得形势有些不对,心中一阵阵发紧。

外患时最易内忧。想起前世文彦落入楚昭业手中,她就有些坐卧不宁。如今玉阳关很可能有战事,她不能把母亲和大嫂还有文彦送到玉阳关去,那还能送到哪儿去呢?

刚巧此时,南州来信,秦妍如要在十月出嫁了。

秦老太君觉得自己年纪渐大,想早些看着小孙女出阁。

王氏来报喜,说自己打算尽快动身赶回南州去,好料理秦妍如出嫁之事。

颜宁在边上听了,心中一动,跟秦氏说,“母亲,您和大嫂离开南州后,一直都没回去过。外祖母连文彦都没见过呢,不如趁着妍如姐姐出嫁,你们也回南州一趟?”

南州有镇南王府在,颜宁相信,有镇南王和楚谟坐镇,想在南州城里动秦氏等人,应该没人有这么大的本事。

母亲和大嫂文彦走了,自己留在京城,凭自己的武功,也能帮得上太子哥哥的忙,真有不好,跑也比带着母亲等人跑得快啊。

秦氏听了颜宁的话,有些动心,可是想着最近听到的玉阳关可能要打仗的事,又想留在京城听信。丈夫和两个儿子都在玉阳关,她总想着离他们越近越好。

“母亲,您待在京城也没用。不如这样吧,女儿留在京城,若是玉阳关战事真起来了,我就把战报发到南州,让您知道,您看怎么样?再说,如今北燕在虎啸关派兵,或许北燕人还是想跟上次一样,打虎啸关呢。”

颜宁欺负母亲不懂兵事,信口胡诌。

王氏听颜宁说让秦氏和秦可儿一起去南州,倒是赞同,也劝说道,“五娘,母亲她老人家一直念叨你呢,( ww。uukansu 还有可儿,不如像宁儿说的,你们也跟我一起去南州?横竖待个两个月就回来了。”

“婉如姐姐,不如你也去吧。你在京城,妍如姐姐一出嫁,更没什么见面机会了。”颜宁又游说秦婉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