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复贵盈门-第1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萧氏满脸喜气,“原来在外放了土同知,如今已经补了知府,也是前几日家宴才知道的,原本我也在京外,大家走动不多,最近他家的小姐来京里,我上次见了,是个恭谨有礼的。”

小萧氏很少这样热切。看来是真的看上了自家的侄女。长房老太太不动声色。

小萧氏眉宇飞扬,陈允远却不为所动。

小萧氏道:“老爷也见了的,那孩子真是不错,和琳怡的性子差不多。”

琳怡没想到会在这时候说到自己,转过头去对上小萧氏的笑脸。小萧氏是性子好,热心肠,只是有些时候看人是真的不大准。

长房老太太沉吟了片刻。“也不是不行。”

小萧氏听得眼睛一亮,“只是怕老爷嫌弃不是京官。”

陈允远这时候开口,“那倒不是,本就应该低娶高嫁,再说在地方上知府已经是大官,比起我那不是更实惠。”

小萧氏笑起来。

长房老太太和琳怡却听出些话外弦音。

长房老太太摩挲着手里的玉麒麟,“那就哪日将人请过来吃宴席,也不要特意挑日子。眼见就是节庆,你送些礼物回娘家,若是他们有心就会还礼,顺便到我们家来做客。”

小萧氏抿着嘴答应下来。

等小萧氏出了屋子,长房老太太才看向陈允远,“怎么了?你不愿意?现在这种情形。找个外官做亲家也好。”

陈允远道:“我听说萧知府为官不是那么清廉,自从他上任以来已经有几本奏折是参他贪墨,虽然现在没有查证,我是怕有一日……”

长房老太太忍不住笑起来,“和你结亲家也是不容易,你身在科道见过有几个人没被参过?单说你自己就是三天两头总被查办,若是别人也在意这个,我们家衡哥去哪里找个好闺女。你媳妇好不容易开了口,不好因为些传言就拒绝,还是仔细打听一下好。”

陈允远答应了,“母亲说的是,那就看看再说。”

萧家嫁了两个女儿过来,就算给萧家面子也不能轻易就拒绝。送走了陈允远,琳怡和长房老太太说起陈临衡的婚事。

长房老太太叹气,“本来我是想和你父亲、母亲说郑七小姐的事,郑阁老已经致仕,我是想和郑家亲上加亲,选来选去还是郑家最可靠,不光是郑七小姐性子好,还有我们多少年的交情在里面,等到我和郑老夫人少了一个,两家的关系就没有这样可靠了。你父亲在京里为官顺利,就是靠了郡王爷和郑家。”

琳怡没想到长房老太太会提起和郑家的婚事。

长房老太太拿起茶又抿了一口,也是奇怪,但凡她看上的亲事都是一波三折。琳怡是这样,到了衡哥又是如此,儿孙的姻缘真是很难说。

周十九不在京中,琳怡就早些回去了康郡王府。换了衣服,琳怡做了会儿针线就觉得异常疲倦,仿佛一闭眼就能睡着似的。

橘红忙去铺了床,琳怡梳洗完了躺下来,想要将父亲今天说的话好好想想,谁知道还没想就睡着了。

第二天醒过来橘红进来伺候还说笑,“昨晚郡王妃睡的好快,奴婢还没将灯拿下去郡王妃已经睡了。”

琳怡也觉得诧异,她是很少这样,“大概是你添的手炉格外暖和,一晚上我都没觉得冷。”

橘红笑道:“是今年的银霜炭好。”

吃过早饭,蒋氏过来和琳怡说话,琳怡让人摆了些点心,和蒋氏在一起看绣庄送来的花样子。

蒋氏道:“不比专门请成衣匠做的差,而且绣的花纹也漂亮,也不知道谁那么有眼光请了那么好的绣娘。”

是琳怡托人好不容易才寻到一个合适的。

琳怡笑道:“只是从江南请过来的,那边的绣娘大多都做得精细。”

蒋氏就问琳怡,“成衣铺准备什么时候开张?”

京里都喜欢初八开张做生意,“准备初八的时候正式开门。”

蒋氏就笑,“那我到时候一定多订几套衣裙,到时候你可要算我便宜些。”

琳怡也跟着笑,“一定让成衣匠将最好看的样子给你做了。”

两个人说说笑笑,蒋氏就提起朝廷政局混乱的事,“在宗室营听到些传言,都觉得心惊肉跳的,我就盼着日子能过的安生,我们没事做做针线,开个铺子,那该多好。多生几个孩子,整日里围着孩子转,一转眼就半辈子过去了,我小时候听父母说皇上才登基那些年,天天都有官员被罢职,当时我就想千万别让我经历这个,现在想想都觉得好笑,人生这么多年哪能不经这些事呢。”

蒋氏说着去绣手里的月季花。

这些话,就像是在哪里听到过一样。琳怡看着蒋氏静谧的眉眼,忽然之间脑海里如同旧时记忆般,许多东西一闪而过。琳怡一怔,等回过神来从前的许多疑惑都迎刃而解。她终于知道为什么这一世第一次见到蒋氏就觉得有一种很熟悉的感觉。

前世成国公谋反,京里的人一下子就慌乱起来。一是怕成国公的叛军屠城,二是怕皇上的军队攻进来之后,所有没有向成国公反抗的人都会被划为叛党。

京里有些达官显贵将家人集中起来对付叛军,一时之间京里血流遍地。家人怎么能敌得过身经百战的兵士。一旦叛乱成王败寇没有退路,军队杀红了眼。女眷们虽在高门大院中却也惶惶不可终日。

成国公杀了不少和他作对的达官显贵,熬过一日没有叛军上门,就像是捡了条性命般。大家本以为这样的叛乱持续不过三日,谁知道叛军却没有像大家想的那样不堪一击,后来才有消息进京,皇上在陪都遇刺,更有密诏下来,传位给二王爷,成国公是受命进宫护驾,真正叛乱的恰恰是京外的军队,许多武将倒戈向二王爷和皇后娘娘,叛军的部队一下子壮大,为了抵御外敌,京里要关上城门。林家事先知晓了消息,因和成国公素有嫌隙,且林家和陈家联手对付成国公在先,成国公势必趁乱除掉异己,林家正想要逃出城外,叛军正好砸开了林家大门。

琳怡只记得慌乱中逃亡,想方设法出了京城才能保住性命,就是在那时候琳怡遇到了蒋氏。

第二百五十三章前世死因(上)

琳怡边和蒋氏说话边将记忆停留在前世。

京城乱成一团,女眷们相携出城,从前看到官兵都会觉得心安,那时候却鱼龙混杂分不出是敌是友。

琳怡记得遇到官兵互相厮杀起来,蒋家开门让女眷们暂时躲避,蒋氏和她的母亲、姐妹也准备绕开后门出城去,大家穿戴整齐只是为了逃命,此情此景让人既害怕又觉得奇怪。蒋氏和她年纪相仿,大家就说起话来。

蒋氏当时就说了类似今天说的话,虽然有些出入,意思却大同小异。

琳怡看向蒋氏,蒋氏神情平常,蒋氏若是和她一样记得前世之事,现在定会露出些奇怪的表情,蒋氏倒对琳怡的注视有些奇怪。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蒋氏一定没有想到这番话会将她对前世的记忆勾起来,琳怡在蒋氏的目光下微微一笑。

蒋氏谨慎地看看周围,“是不是我说错什么了?原是不该议论政事。”

大家私下里都在说,也不光是她们。琳怡笑着摇头,“偶尔说说也没什么。”

蒋氏坐了一会儿向琳怡要了几张花样子回去做。

琳怡去了东暖阁里稍作歇息,可是闭上眼睛脑子里都是前世的种种回忆。不想去思量可是却不由自主地顺着脉络去回想。

她在蒋家过了一夜,外面杀声震天,又有歹人趁乱行窃夺之事,不要说外院值夜的家人不敢阖眼,就是内府里被保护的女眷何尝不是提心吊胆。

还好蒋家人心善,第二天,蒋太太没有赶她走,而是让她安置在内宅里,还让家人妥帖侍奉。蒋老爷官职不高和成国公也没有过节,知晓了陈家和林家的事,蒋大太太就劝琳怡,“安心在这里住下来。等到一有机会你就跟着我们一起去京外。”

蒋家在京外有亲戚接应。

要不是蒋家帮忙,琳怡主仆说不得那时候就会死在叛党刀下。也是蒋家人素日行善积德,一开始并没有叛党登门,可是后来京里愈发乱了,就有叛军到处抓男丁逼迫从武,武将抓文官上朝议事,这样一来叛党不管是哪家大门,砸开就闯进去。蒋家旁边的程家钱财被洗劫一空,家人也都被官兵锁了去,程家的小姐因被贼人抓了一下,晚上就上了吊。

这样朝不保夕的日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到头。蒋家商议还是准备出京。如今京里这样乱,大家都觉得只要逃出去就能有一条活路,所以不管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明百姓只要有机会就涌去城门,守城门的是成国公的嫡系哪肯将人放出去,若是有人硬闯就是死路一条。

蒋家人出去打听,说是也有人贿赂城门守将携家眷出城,蒋大人便让人上下打点,希望能争得一线生机。

蒋氏还和她说,“有钱能使鬼推磨。我父亲从前最厌烦城外做生意的叔叔,而今却要依靠叔叔保命。”

琳怡正思量蒋氏的话,就有人捎来消息,说林家人找了过来。琳怡放下手里的东西迎出去,就见到了院子里的林正青。

林正青正谦恭地和蒋老爷说话,感谢蒋家收留他妻房。林正青凡事都是利益为先,没有筹码就别想和他谋利。

林正青边说话边看她。仿佛对她满腔柔情,英俊的脸上浓浓的担忧,让人看了心生感动。

送走了蒋老爷,林正青走到她跟前,想要拉起她的手,却被她躲避开来,“听说蒋家人要想法子出城去,我不放心就这样让你跟着蒋家女眷出城门。”

林正青的意思不言而喻。琳怡抬起头看向林正青,“蒋家女眷要出城,我们非亲非故自然不能跟着。”她原本就没打算要出京,父亲和母亲都情形不明,她出京又如何?

林正青目光流转,“我才打听过。陈家已经遭过贼匪,听说掳走了钱财和丫鬟,你若是回去陈家,下次贼匪进门还不知道要掳谁,现在最好的法子还是先出京躲避,你娘家族里在三河县,蒋家人也要到通州坐船,正好结伴同行,蒋家花了银钱打点,我们必然不能欠他们的,等出了城我们再将银票奉上。”

听起来是事事为她考虑,琳怡对上林正青闪亮的眼睛,“如今公婆如何了?家中情形可还好?”

这样的询问让林正青有些意外。

琳怡心中讥诮一笑,林家若不是遭难,林正青哪里会找到蒋家来。她来到蒋家不是一日两日,林正青若是为了她登门就不用等到今日。

这几天林正青放任她在蒋家住下,何尝不是握住了一条退路。

琳怡这样追问,林正青露出难过的表情,“叛军进了家门,父亲和几个弟弟被抓走了,母亲也受了伤,若不是我在京中四处寻你,说不得现在也被抓了……”

说的好听,还不是丢下家人自保,这倒是和林正青的一贯作为相符。

林正青道:“我托蒋大人带你和母亲、妹妹一起出城,暂时去陈氏族中,你好好照应好母亲,我留在京里想法子看看能不能将父亲和弟弟救出来。”

若论大义,林正青哪有这般胆色。琳怡眼睛一闪,“大爷不和我们一起出京?”

林正青皱起眉头,眼睛里却在笑,“我走了父亲要怎么办?”

孝子贤孙的戏份要做足,否则将来林大爷回到京里要怎么做人?林正青想留在京中,林大太太却万万不肯让唯一的儿子在京里等死,想方设法也要将林正青一起带走。到时候有母亲相劝,又有她这个妻房无依无靠,林正青只好答应先将林大太太和她安顿好。

这样一来,林家就顺理成章和她一起住在了陈氏族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