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放榜这天,一个叫萧恩的青年看见榜上没有自己的名字,悲痛欲死,回到家中便要自杀,幸好亲人及时抢救,萧恩没有死成。正当萧恩悲伤之时,从公司却传来好消息:萧恩的成绩原是名列前茅的,只是由于电脑的错误导致了萧恩的落选。萧恩欣喜若狂,然而,德国公司却再次拒绝了萧恩,理由是:如此脆弱的心理,何以担当重任。
究其根源,这种结果与孩子成长过程中没有获得对挫折的适应力有直接关系。现代的孩子尤其是独生子女,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父母总想方设法排除一切干扰,让其顺利成长,从而缺少甚至根本就从未经历过挫折和磨难,那么适应力从何而来,遇到挫折又怎能承受?没有应对挫折的能力,人生的理想又从何谈起?
很多家长深信,儿童年龄小心理承受力差,只能接受良好的环境,并且以为“挫折”只能给孩子带来痛苦和紧张,所以把挫折看成是有百害而无一利。这种观念成了他们对待孩子的态度,也会间接地影响孩子的发展。
其实,让孩子从小就遭受一些挫折是很有好处的。家长应正确看待挫折的教育价值,把它看成是磨炼意志、提高适应力和竞争力的有利武器。
1。有意地设置障碍,培养抵抗挫折的能力。任何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要经历难以计数的挫折。如果孩子的道路一向平坦,做事顺心,那么一旦遇到困难,就会束手无策,情绪紧张,从而走向失败。所以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创设挫折情境,让孩子获得对挫折的适应能力,以培养孩子更好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遇到困难时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并能冲破阻碍,实现目标。
在这一方面,日本父母的做法就值得我们借鉴:在日本,许多家庭都采用让孩子赤足、赤裸上身跑步锻炼的做法。在清晨,让孩子穿着短裤、赤着脚在院子里跑,每天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孩子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进行寒冷训练。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据环境为孩子设置一些接近现实的小障碍,比如,孩子做作业遇到了困难,不要急于告诉答案,而让他自己多思考,独立地去解决,作为家长,只是适时地加以指导、启发。但是为孩子设置障碍时必须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障碍难度要适中,否则如果难度太大,易造成孩子的失败,多次的失败,极易引起儿童的自卑。
2。鼓励克服困难以培养抵抗挫折的勇气。在人们面对困难的时候,都有两种态度可以选择,一种是失望、退却;一种是积极接受考验,在困难中锻炼自己。尤其是对于幼儿,受挫折以后,难免会垂头丧气,采取逃避的方式。
这时,就需要家长的引导,鼓励孩子面对现实,勇敢地向困难发起挑战。比如在孩子第一次摔倒时,有的家长会对孩子说,“别怕,摔一下算不了什么,我知道你很勇敢”,也有的家长会大惊小怪地喊叫,让孩子感觉到好像发生了什么大事。
家长如此不同的反应就可能影响到孩子对待困难的态度,可想而知,第一个孩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就更有勇气去面对。
3。及时疏导,帮助孩子正确理解挫折。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困难是经过努力就可以克服的,还有很多是无法战胜的。当孩子真的受到了挫折以后,家长不能置之不理,采取“无视”的态度,而应及时疏导,帮助孩子认识挫折,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进而正确理解挫折。同时,让孩子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让孩子们认识到挫折本身并不可怕,最重要的是我们选择什么样的态度,这才是成功的关键。
下篇:怎样纠正坏习惯乱发脾气的习惯
婴儿一出生,就经常大声哭闹,手脚乱动,这种孩子容易形成暴躁的性格。但是大多数孩子脾气暴躁是后天形成的。在独生子女中,这种现象更为普遍一些。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乱发脾气是儿童意志薄弱、缺乏自控能力的表现。这样的孩子想要什么就得给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稍不如意就马上开始大哭大闹,冲家长或他人发脾气。
凯伦夫妇最近被儿子安的坏脾气折磨得头疼死了。安仅仅6岁,脾气却暴躁得厉害,稍不如意就大发雷霆,大喊大叫。即使是跟他讲道理,他也听不进去,如果父母不按照他说的去做的话,他就一直吵闹、哭喊,在地上打滚,手里有什么东西都会顺手扔出去。
为此,凯伦夫妇想尽了办法,他们打他、苦口婆心地教诲、罚他站墙角、赶他早点上床、责骂他、呵斥他、给他讲道理……这些都不管用,一有事情安还是会大发雷霆,暴躁脾气依然如故。
一天晚上,一家人正在看电视,安突然想起要吃冰淇淋。已经很晚了,商店都关了门,爸爸妈妈试图跟他解释,劝说他明天再吃。然而,安的脾气又上来了,他躺在地上大声叫喊,用头撞地,用手到处乱抓,用脚踹所有够得着的东西……
爸爸妈妈被气得不知道该说什么,他们努力克制自己的火气,暂时没有任何语言和动作。
安已经叫喊半天了,他奇怪地发现,居然没有人理他。于是,他又重新按他刚才的“表演”闹了一番。这次爸爸妈妈知道怎么做了,他们坐了下来,静静看着儿子,没有任何语言和动作。
安不服气地又开始了第三次“表演”,然而爸爸妈妈还是没有任何表示。最后,安大概也觉得自己趴在地上哭叫实在太傻了。他自己爬了起来,哭累了回房间睡觉去了。
从此,安再也没朝别人乱发脾气,安乱发脾气的习惯因为没有得到强化而自然消失了。
造成孩子好发脾气的原因很多,溺爱是重要原因之一。如果家长对孩子一味地溺爱,百依百顺,有求必应,会使孩子脾气越来越暴躁。假如家长对孩子的合理要求也是拒绝,使他的欲望总是求而不得,也会使孩子变得脾气暴躁,有时还会产生怀恨心理。
所以家长应尽量满足其合理的要求。对不合理的要求,要耐心地做说服工作,不要在孩子不知道原因的情况下断然拒绝,特别是当孩子一提出要求,没等讲完家长就马上给予否定,这样会使孩子分不清自己的要求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从而会影响他认识水平的提高,以致形成“反正家长也不同意”的想法。
要让孩子心平气和地生活,改掉好发脾气的坏习惯,家长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
1。家长应找一找孩子好发脾气的原因。是孩子自我情绪调节能力低,缺乏自我控制能力,表达能力差,一点小事就发脾气呢,还是孩子对自己的要求是否合理缺乏判断的能力?
2。检查一下大人对孩子的态度是否一致。特别是当孩子发脾气时,周围的人是袒护他还是教导他?假如是袒护,就会使他尝到甜头,这实际上是一种负强化,他就会闹得更凶。正确的做法是家长应该让孩子懂得并记住一个道理:吵闹发脾气是没有用的。这样就可以使孩子明白用“哭闹发脾气当武器”不起作用。经过几次这样的教育,孩子爱发脾气的毛病就会有所改变。
3。家长平时要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需要,关注孩子同小朋友之间的交往。家长可以多方了解别的小朋友在玩什么、想什么、要求什么等,当孩子提出自己的要求时,家长就比较能体会孩子的心情了,再加以开导和耐心的说明,是能够消除或减轻孩子发怒的情绪的。
4。千万不要认为“孩子好发脾气是天生的”,甚至有的父母在孩子发脾气时,也跟着发脾气,用发脾气对发脾气。这种感情用事的方法,绝对改变不了孩子好发脾气的习惯。有的母亲认为孩子好发脾气拗不过他,就把他推给父亲管教,这样就会使孩子产生“妈妈对他发脾气毫无办法”的印象,以后他会变本加厉地在母亲面前发脾气。
5。培养孩子做事的灵活性。孩子玩玩具、吃饭或穿衣服,都不要只“固定”一种方式、方法和模样,要从小尽量使其“多样化”,让其有挑选的余地。特别是当一种东西、食品、玩具不存在了,就应及时引导孩子注意力转移到别的东西、食品、玩具上去,这种调节能力越好,其灵活性也就越好。当孩子的兴趣增加了,对困难和问题的处理态度也灵活了,他发脾气的习惯也就会随之减轻。
下篇:怎样纠正坏习惯喜欢打人的习惯
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90%以上的幼儿有行为攻击的倾向,多数父母认为这是孩子间的小打小闹,没有足够重视。而专家认为,攻击性行为形成的关键期是婴幼儿阶段,一般男孩的攻击性比女孩突出,男孩受到攻击后,会急切地报复对方,如任其发展到成年,这种行为就可能转化为犯罪行为。
有位黄女士在谈起自己的儿子时这么说:“儿子长得人高马大,坐在教室里的最后一排,平时调皮捣蛋,总喜欢惹别人。每次去学校领他总是让我头都大了,因为常常会有小朋友睁着一双无邪的眼睛来告状说儿子欺负他们,对于他这个好‘攻击他人’的恶习我一度无计可施,只会回家狠狠地批评,有时实在气不过就会打他。但这个办法并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效果,他后来变得越来越老油条,一副很无所谓的样子,真让我气不打一处来。”
后来有一次听到儿子对奶奶说:“妈妈不讲理,自己常欺负我却要我别欺负小朋友。我只是想和他们好,又不是要欺负他们。”听到这句“无忌童言”后,我开始反省自己一贯的教育方法,觉得应该和他多沟通沟通。
很多时候都是他想和小朋友表示友好,但没有掌握分寸,这样我就会劝他做事“温柔”一点,想和小朋友友好只要用嘴巴说就可以了,不要用手去抓或推;有时是他真的会欺负小女孩,这样我就会让他知道这不是男子汉应该做的事情。儿子虽然才一年级,但非常崇拜男子汉的品格,用“男子汉不会哭”、”男子汉不欺负人”这样的话激励常常挺有用。
还有一个例子,李先生的孩子性格争强好胜,无论游戏或者比赛,他都要赢过别人。有天下棋,连下一个下午却一路输到底,被小朋友嘲笑了几句,他就急了,不仅扔了别人的棋盘,还动起手来。回到家里,他也很懊丧,因为那也是他最好的棋友,有点棋逢对手的意思。李先生说,你动手打他就能证明棋下得比他好吗?儿子摇头。儿子说他动手只是受不了别人嘲笑。
李先生也顺水推舟地告诉他,在别人落败的时候嘲笑别人肯定是不对的,对于朋友要宽容。最后李先生鼓励他接受自己的失败,继续努力,下次再和那个小朋友下棋。后来儿子和那个小朋友第二天就和好了,现在仍然一块儿下棋,有输有赢。孩子是通过这样一件件小事长大的,家长还是要找找他们打闹的原因,才能适当对待。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攻击行为是一种本能内驱力的结果。目前公认的观点是,攻击行为是对于挫折的一种反应。还有人认为,攻击行为是一种社会学习行为,是通过观察别人的攻击行为,从学习中获得的。有人指出,挫折或愤怒的警戒,可促发攻击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