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迟早一天会成为祸患,而被低看时,又只能是怀才不遇造化弄人。认知自己,看清自己,才能确保自己不会在他我的评判中迷失,才能明确自己的归属。
读史明智,我们可以从中明确自我管理中多重的要义。时代不可选,出身不可选,先天资质不可选,甚至机遇运道不可选,当一切无法洗牌重来时,就需要做好自己,管理好自己,不怨天尤人,只求充分利用手边的现有,不卑不亢,尽可能地打出一手好局。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书包网
自我与自我管理(1)
从王安石变法中,我们明确了自我管理的要义,接下来需要系统性地了解一下何谓自我和自我管理。
一、认清自我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
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
自我,其德文原意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照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要想保持心理健康,三个部分必须始终和谐。
当认为自己是个怎样的人时,例如我的能力是不错的,只是恒心不够罢了,则此时我为自己制造了“自我概念”(self
concept)。顾名思义,自我概念就是自己对自己的看法。西尔格德认为自我概念是指我们反观自己性格和身体的一些方式①。而艾莉森提供了更细微的描述性定义:“自我概念乃是个人所持有的特殊角度——是个人筛选与过滤事件,使结果听起来、看起来都能符合自我经验的参考架构。”
②上述虽然已经对自我概念的定义做了说明,但是否有条例式的或清晰的架构来帮助我们了解自我概念呢?美国田纳西州心理卫生部门的心理治疗专家费池提供了最佳的解答。费池透过编订心理测验的方式,成功地找出五种自我概念的基本维度③,即:
生理自我。
“生理自我”(physical
self),简称“生理我”,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外貌、动作技能及性方面的感受。生理我是非常基本的一种自我概念,它对个人的适应能力与未来发展都有极深远的影响。由于每个人每天都必须与人、与环境有所接触,如果有正面积极的生理自我,一个人将能坦然并充满信心地寻求发展;反之,如果一个人不喜欢、不接纳自己,则他(她)又如何去面对他人、环境呢?
近年来,社会的弹性逐渐加大,每个人只要真有能力,加上自己的努力,通常都会为自己缔造出辉煌、灿烂的生涯来,而个人成功受外貌(如美貌、健全或残障)限制的程度也越来越小。电视媒体上许多其貌不扬而广受肯定的公众人物,近来可谓层出不穷。所以如果一个人没有足够迷人的外表又有什么关系呢?既然不能改变,就要坦然接受,让自己的其他优点闪亮动人。毋庸置疑:不漂亮但是自信、坦荡,一个人照样会让人喜欢;不漂亮而又自卑、畏缩,他将失去更多被人接受并喜欢的机会。所以,拥有健康、正面的生理我,是制胜的基本条件。对每个人而言,喜欢自己,肯定自己,是最关键、最首要的。
自我与自我管理(2)
道德伦理自我。
“道德伦理自我”(moral…ethical
self),简称“道德伦理我”,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道德价值、人生观的看法。觉得自己是个情操高尚、博爱济世的人,必然拥有一个还不错的道德我。相反的,如果一个人自觉污秽卑鄙,无颜见江东父老,那他可能有一个较恶劣的道德我。站在心理卫生的角度来看,拥有一个健康的道德我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道德恶劣,往往会引发“罪恶”的感受,从而不断自我控告、自我批判,则自然对自信心、能力表现是一大伤害,当然也不太可能有成功的职业发展了。
由上述可知,形成一个合适的“道德我”,是生活适应功能中极其重要的关键点。但需要指出的是,建立一个良好的道德我观念,需要做到观念和行动相符合。例如,如果随地吐痰被一个人视为稀松平常的事情,那么在他这样做的时候,并没有任何罪恶感,此时道德我就是虚假判断。与此相对,一个人仅仅是有礼貌地拒绝了朋友的宴会邀请,但是事后却不断自责,认为自己不讲义气,甚至做出背信弃义之类的夸大判断,就可能使自己陷入道德罪恶感之中。这样的道德我也是不切实际的观念。
因此合适的道德我的形成,在于积极提升自己的道德认知层次,了解什么是道德行为,什么是不涉及价值判断的行为,并最终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在具体操作上,可以常做价值分化与价值判断弹性化训练,并反馈在自己身上,从而建立良好的道德面的自我概念。
心理自我。
“心理自我”(personal
self),简称“心理我”,是指一个人对个人价值与能力的评价。在日常生活经验中,透过尝试错误与成功的经验,人们会逐渐对自己的能力高低、擅长范围形成一个固定的印象,进而认为自己很强、很弱或中等。站在职业发展的角度来说,拥有一个良好的心理我是相当重要的,因为许多实验特别是目标设定的研究显示:个人对自我能力的评估会影响到他所设定的目标水准,进而导致截然不同的绩效表现。当认为自己能力是不错的,则通常会订出比较难达到的目标,结果往往是虽然没有达成预期水准,但绩效仍远比认为自己能力差而订出低水准目标的人之绩效来得高。
这个道理形象地说,就是:如果一个人瞄准太阳,可能射中的是月亮;但如果一个人瞄准月亮,最终只能射中石头。也就是说,在目标设定的时候,尽量将自己的标准订得稍微高些,这样绩效才会相对较高。
家庭自我。
“家庭自我”(family
self),简称“家庭我”,是指一个人对于自己的成长感受与作为家中一分子的价值感与胜任感。许多心理学家发现,早期的成长经验对于个人以后的行为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力。
例如,艾里克森曾提出的“社会心理发展阶段”理论,认为童年5岁以前的家庭经验,会影响一个人究竟是信任人还是怀疑人,是自动自发还是害羞胆怯。而在这种互动过程中,人们也形成了一定的家庭自我。
“家庭我”不佳的人常会因不喜欢自己的家及家人,进而采取一种疏离、回避的态度,最终使得自己在整个社会支持系统上出现极大的漏洞,因此必须独立去面对许多悲伤、不幸的事件与接踵而来的压力。
自我与自我管理(3)
这往往对自己职业的发展极其不利。在心理咨询实例中,可以发现一个具有良好“家庭我”的人,其安全感、自信心及自我强度比较高,对环境、对他人也比较会采取一种正面积极的态度,进而使得他在许多挑战或打击中能够坚定不移,对前途充满期望。
虽然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和家庭环境,但是了解“家庭我”之后,至少可以帮助自己在分析自己的性格时,有意识地找出哪些特点属于“家庭我”的范畴,并且自觉地扩大正面因素的影响,减少负面因素的干扰。比如,通过分析,我们会发觉自己的优柔寡断可能与母亲有关,那么以后就可以在母亲施加类似影响时有所警惕,或采取相应措施以消除或减少来自这方面的消极影响。更重要的是,了解到“家庭我”的重要性,自己以后成为父母时,可以自觉营造有利的家庭氛围。
社会自我。
“社会自我”(social
self),简称“社会我”,是指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对自己的能力、价值的一种看法。对大部分人而言,“社会我”乃是天天都会影响自己的一种自我概念,因为每个人每天必须和他人交往。人际关系能力是每个社会人所必备的,其重要性已不言而喻。而事实上,“社会我”会影响到一个人的人际关系的发展,当然发展结果也会反过来影响一个人的“社会我”,于是形成了良性循环或恶性循环。例如,某人自觉是万人迷,相信别人基本上是喜欢他的,于是他会持一种开朗、积极争取友谊、愿意为朋友付出及充满信心的态度来面对他人,结果是:在这种主动出击的情形下,他顺利争取到友谊,对自己充满肯定、信心,于是更好的“社会我”概念又形成了。如此生生不息,衍化下去,对一个人职业发展的影响也就不言而喻了!
学者们常期待每个人都能有良好的、适切的自我概念,目的就在于良好的自我概念是取得成功的基础。良好的自我概念,可以使人在人生的起跑线上能与他人平等,并且在今后的竞技中,充分表现出自己的能力,从而为自己生命的发展、职业生涯的成就,谱出胜利的乐章。
由此,良好的自我概念对职业生涯是极其重要的。
多维自我。
从以上对自我五个层面的分析,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自我的来源是多方面的。人生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历程,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遇到的人、事、环境的变化都会不同程度地统整于自我,最终形成一个多维的自我。
自我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成长中的点点滴滴都可能成为自我的来源。来源的多样性、复杂性以及随机变化性决定了其对自我影响的两面性,即积极方面与消极方面。积极方面指来源中对良好性格形成有益的方面;消极来源形成了人格中的负面因素。每个人都有两方面的人格,由于社会习惯、教育模式,人们过去一直关注更多的是自己人格中不好的一面,即缺点。要做到自我肯定进而实现自我人生价值,首先要改变关注点。肯定自我从拒绝完美开始,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物,人能做到的也是毕生所追求的就是做最好的自己,这就要求人们改变自己的关注点,发现优势,发挥优势进而实现自我。
中国人由于深信价值之源内在于人心,对于自我的解剖不能说不长远而浓厚:上起孔、孟、老、庄,中经禅宗,下迄宋明理学,都是以自我的认识和控制为主要目的。在中国的先哲们看来,自我是一个整体,整体的自我一方面通向宇宙,与天地万物为一体;另一方面则通向人间世界,成就人伦秩序。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认识观,一贯强调的是个人对整体(国家)的服从。孔子主张“无我”“毋我”,宋代朱程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直到19世纪中叶时才有了个体层面的“自我”意识,如明末清初的李贽、顾炎武、颜元,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