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县医院的设备十分落后,医生通过仅有的一台观测仪器观察到孩子的左眼中有一个小斑点,于是将孩子的病诊断为当地常见的白内障,并且告诉家长不必着急,可以等孩子再大一点的时候到大医院去做手术。
之后,孩子的视力不断变差。两年以后,孩子的左眼几乎看不到任何东西了,而且他的右眼看东西也十分模糊———他根本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正常地上学了。父母此时才感到了事情的严重,于是带着孩子来到了离家乡最近的一座城市。他们希望能在这座城市中找到一家医院治疗孩子的眼疾。
经过几天的问询和查找,他们终于找到了一家据说在治疗眼疾方面比较权威的医院。当医院的医生对孩子的眼睛进行了全面检查之后,他们告诉家长,这个孩子的病情已经被耽误了很长时间,孩子左眼中的那个小斑点根本就不是什么白内障,而是一种肿瘤,如果当初及早治疗的话,这个孩子的病情就不至于发展到如今这个地步。家长既为自己过去对孩子的疏忽感到懊悔,又对县医院当初的误诊感到痛恨,但是所有的这一切都为时已晚,他们现在能做的只是听从这里医生的安排。
医生告诉家长,孩子必须及早做手术,这样可以防止肿瘤继续增长压迫眼部神经,而且还可以彻底解决孩子眼睛面临的问题。在家长将手术费交齐之后,手术开始了。
在手术“成功”后的几天,孩子的眼睛可以拆线了,在拆开绷带的一刹那,孩子没有看到久违的光明,他的眼前一片漆黑。当他问母亲“为什么不开灯”时,母亲感到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可是事情的发展要比母亲最担心的严重得多。原来在做手术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医生的手术刀不仅完全破坏了孩子的视神经,而且还将离视神经较近的脑垂体给破坏了,而脑垂体是分泌生长激素的器官。也就是说,孩子除了今后再也看不到五彩缤纷的世界之外,他的身体还不能像正常人一样成长———做手术那一年他9岁。从那以后,他的身体一直停留在9岁时的样子,他再也看不到自己喜爱的课本和玩具,儿时的伙伴也始终只能以小孩子的形象留在他的脑海当中。
一系列人的马虎大意,使一个原本可以和同龄人一样享有无忧无虑的少年时光和青春逼人的年轻岁月的孩子就这样毁掉了一生。也许人们因为事情过于细小而不愿意花费时间关注,可是当这些小事及细节被人们所忽视的时候,人们就要为此付出几倍、几十倍,乃至千万倍的代价。任何细节上的疏忽都可能造成可怕的惨剧。
9、什么破坏了婚姻
一位社会学博士就要毕业了,导师建议他用“破坏婚姻的决定性因素”为题来撰写毕业论文。在博士生看来,这个题目实在是太简单了,破坏婚姻的决定性因素当然是婚姻中的双方彼此不再相爱了,或者其中的一方厌倦了另一方,或者是有第三者介入;等等,总之是爱情在作祟。
可是导师却告诉他不要把这个问题理解得如此简单,最好还是要经过多方面的实际调查研究再下结论。于是博士生开始按照平常撰写论文的程序开始着手准备毕业论文了。写论文的程序不外乎几个环节:搜集资料—整理资料—从中提炼大量的有效信息—最后通过对相关信息的深入分析得出结论。因为是自己的毕业论文,而且选题又是导师建议的,所以博士生虽然最初有些轻看这个选题,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他一直都非常认真。
越是深入这个选题的准备,博士生就越感到导师当初对自己的告诫是多么明智。在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提炼时,博士生发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论。一种结论是来自于一家家庭咨询机构提供的调查表,将近8 000份的调查表显示,约有90%的人认为爱情是决定婚姻能否维持下去的决定因素,这个结论与博士生当初的想法是一致的。但是,当博士生在自己对一些离婚夫妇的实际调查以及看到法院提供的相关资料后发现,在实际生活中真正导致婚姻破裂的决定性因素根本就不是人们想像中的那样,也就是说,常常导致婚姻破裂的决定性因素根本就不是爱情的消逝。
博士生对许多离婚夫妇进行了深入调查,他的调查与法院提供的资料信息反映的结论基本一致:在实际生活中真正破坏婚姻的往往是那些根本就不值一提的鸡毛蒜皮之类的小事。其中有一则案例表明,一对夫妇离婚的直接原因是丈夫喜欢吸烟,妻子却对此非常讨厌;妻子从来不吃快餐和肉食,这令丈夫感到无法接受。另一对夫妇离婚的原因更让人感到不可思议,夫妇二人都特别喜欢吃鱼头,但是丈夫喜欢吃红烧的鱼头,而妻子则喜欢吃清蒸的鱼头,两人经常为此吵架,最后实在没有办法调节只好离婚。还有一则案例,丈夫习惯清早起来洗澡,而妻子却习惯在晚上睡觉之前洗澡,只要各洗各的就可以了,这本来没有什么问题,可是矛盾并不那么容易解决———妻子认为丈夫清早起来洗澡耽误了大家上卫生间的时间,这样很容易导致自己上班迟到,孩子上学也要受到影响,而丈夫则认为妻子晚上睡觉之前洗澡身上的清香味道会破坏自己的睡眠,结果他们也只能因此各奔东西……
后来,博士生在他的论文中写道:“从理论上看,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爱情是决定婚姻是否存在的决定性因素,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真正破坏婚姻的罪魁祸首根本就不是爱情本身,而是婚姻生活中点点滴滴无法言说的小事。这些事情的微小几乎让我们无所察觉,可最后它们却能破坏历尽千辛万苦才构建起来的婚姻。”
真正使你感到疲惫的往往不是一眼望不到顶的山峰,而是在攀登过程中落进鞋中的一粒细沙。无论是婚姻,还是其他方面,人们常常被那些细沙折磨得疲惫不堪。
10、小举动赢得大成就
上个世纪中期,前苏联先进的航天技术曾经令世人折服。当由前苏联研究制造的载人航天飞船首次遨游太空之后,无论是当时到太空遨游的航天飞船“东方1号”,还是当时乘坐“东方1号”在太空遨游108分钟的飞行员加加林的名字都从载人航天飞船成功返回地球的那一刻起被载入了全人类的史册,永远被世人所铭记。
“东方1号”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精密的制造工艺自然令前苏联的军事科学研究者们感到无比自豪,而随同载人航天飞船一同遨游太空的加加林也以其出色的表现赢得了世人的赞扬。不过,当初在选择随同载人航天飞船一起遨游太空的最佳人选时,包括“航天1号”的设计者在内的所有人其实都感到了很大的为难。因为从体能、技术、品德素质等方面来看,符合条件的航天员有加加林、季托夫、涅留波夫三人,究竟选择谁更合适呢?从“东方1号”研制成功以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航天飞船的设计者和整个航天计划的领导者。
在航天飞船飞入太空的前一个星期,这个困扰人心的问题总算尘埃落定———被有幸选中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随同载人航天飞船遨游太空的航天员就是后来名垂千古的加加林。加加林究竟以什么样的优势赢得决策者的青睐呢?“东方1号”的总设计师罗廖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令当时的人们感到十分意外,但是如今关于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已经被传为人类历史上的佳话。罗廖夫是这样回答记者的:“其实当时被选送来的航天员的各方面素质都很优秀,而且彼此之间的差距又微乎其微,这对我们来说实在是一个难题。不过当时的选拔过程中,我总感觉航天员们的表现有些美中不足,但是究竟是哪里出现了问题我自己也不太清楚。直到加加林进入飞船的那一刻,我才清晰地意识到其他航天员的不足之处。”说这话的时候,罗廖夫仍然掩饰不住心中的激动,他顿了顿接着说:“加加林在进入航天飞船之前,他轻轻地脱下了自己的鞋子,只穿着袜子进入了座舱。就是这个在很多人看来微不足道的举动一下子打动了我,因为我从他的这一举动中看出了他平时追求完美的习惯,而且还感受到了他对航天飞船的无比珍爱。要知道,他对航天飞船的珍爱实际上就是对我们这些设计人员的尊敬,同时也是对航天事业的热爱。在后来的技能测试和知识问答中加加林的表现同样完美,所以最终我们决定让加加林执行人类首次太空飞行的神圣使命。”
加加林通过一个再细小不过的举动赢得了罗廖夫以及其他人的青睐,从而成为遨游太空的第一人,使自己的名字在浩瀚的人类历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其实正如罗廖夫所说的那样,加加林当时的那一举动虽小,但绝不是偶然,而是其长期以来对细节重视的必然结果,也正是这种长期以来对细节的重视为其赢得了必然的伟大成就。
所有看似偶然的幸运其实都是长期积累的必然结果。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是古人从无数人的经历中用鲜血和生命总结出来的教训。
11、见微知著
一个远道而来的阿拉伯商人在荒漠中寻找一头走失了的骆驼,可是这位阿拉伯商人直到快走出荒漠也没找到他的骆驼。他想先走出荒漠,到附近寻找一处可以安身的地方,因为夜晚即将来临,一旦天黑之前还找不到住处,他就要和他剩下的几头骆驼在荒漠中过夜了。经常在荒漠中旅行的人都知道,那是十分危险的。好在他遇到的一位当地人告诉他荒漠的边缘就在前面不远,走出荒漠很短的距离就可以看到前面的人家了,那里会有人提供住宿和饮食。
当他牵着剩余的骆驼在荒漠中一边走一边询问遇到的路人是否看见过他那头走失的骆驼时,他看到前面有一个人正坐在一个沙丘旁休息。于是他走到那人旁边问:“请问你是否见到了一头走失的骆驼?”
那人没有回答,而是反问他:“你的骆驼是不是有一条腿瘸了,而且还瞎了一只眼睛,背上驮着的东西好像是谷子?”
阿拉伯商人高兴极了,“你见过我的骆驼!你能告诉我它往哪个方向走了吗?”
没想到正当他脸上的笑容刚刚展开的时候,那人的回答就令他高兴不起来了。那人说道:“我根本就没有见到你的骆驼,我上面说的那些特征都是我自己猜测出来的。”
“哪里能猜得那么准,是不是这个人偷走了我的骆驼?要不然他怎么会知道得这么清楚呢?”阿拉伯商人心里这样想着,嘴里也没闲着:“你既然知道得这么清楚,那就证明你肯定见过那头骆驼,请你赶快告诉我骆驼在哪里?”那人依然说自己没有见过,然后又说:“虽然我没有见过那头骆驼,不过我应该可以推测出它是往哪个方向走的,根据我的推测,你很有可能找到那头骆驼。”
越是听到那人这样说,阿拉伯商人心里就越是感到怀疑,于是他就不客气地对那人说:“一定是你偷了我的骆驼!你赔我的骆驼,否则我就要拉你去见法官。”而那人则始终不承认是自己偷了骆驼。就这样说着说着,阿拉伯商人被激怒了,他坚持要拉着那人去见法官。
幸好在有人家的地方就有一个法官,阿拉伯商人要求法官判那人有罪。法官最初也站在阿拉伯商人一边———他也认为那人如果没有见到骆驼的话就不会对那只骆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