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从管理方法上看,薛宝钗还是个现实派,她从不做不切实际的梦,只为有可能实现的理想而做着脚踏实地的努力。她对宝玉是有爱情的,但贾府上下的姐姐妹妹中,爱宝玉的又何止十个八个。爱有什么错?争取爱情又有什么错?
况且,根据她的通透与聪明,嫁给宝玉的结局她也未必没有料到,不懂经济文章,只会与女孩子厮混的宝玉,也未必合她的心意和口味。她嫁给宝玉,最后也是自已家庭的不幸和败落后的无奈选择。从某些方面讲,她是自已委曲求全,顾全大局,深明义理个性的牺牲品。
《红楼梦第九十七回有这样一段话:〃正说着,只见贾母差鸳鸯过来候信。薛姨妈虽恐宝钗委屈,然也没法儿。又见这般光景,只得满口应承。宝钗始则低头不语,捂为便自垂泪。薛姨妈用好言劝慰,解释了好些话。〃
由此可见,宝钗嫁给宝玉,也不是完全的事随人愿。如果最终宝玉娶的不是她,根据她〃随份从时〃的个性,嫁给别人也许会有个更幸福的结局。黛玉则全然不同,宝玉是她的唯一,她是那种一意孤行的女子,得不到,毋宁死,是她的价值观。死是容易的,痛苦只是一时。生才是难以担当的,需要足够的坚强和乐观。
薛宝钗这样的女子,是男人的臂膀,须眉的港湾。与黛玉的超凡脱俗比起来,她是入世的,是红尘中的歌者。与黛玉的薄福早夭之相对比,她又是宜夫宜子,宜室宜家的。她有着坚韧的生命力。无论怎样的挫折都不能让她轻言绝望放弃。
书中用牡丹来暗喻她。她的雍容娴雅,聪明大气,也只有国色天香的花中之王牡丹才可比拟,她的魅力是可以管理百花,领导群芳的。但个性的完美,也强不过造化这只翻云覆雨的手的拨弄。薛宝钗嫁给贾宝玉,正应了红颜薄命之说。一个让人分外怜惜的女子,嫁与东风枉自嗟。
以领导者的身份母仪天下的女子,历史上曾经有过吗?也许武则天能算一个?还有倾倒众生的贝隆夫人?薛宝钗应当说和她们有些像。
在管理和待人接物上,她的〃一贯正确〃给人很深的印象,但宝玉就是不爱她,这或许就是她〃真性情〃的缺失,爱情离宝钗实在太远了,远得她只有婚姻,所以她才宜夫宜子,宜室宜家。她是适合所有男人的,谁娶了她都很好,黛玉则不同,她只能嫁宝玉,嫁不成她就没有别的路可走了,只剩下葬花一途了。
薛宝钗的生命力旺盛,其生命质量也相当高,若是到了今天恐怕至少是个金领,还会嫁个商业才子,发家致富。
你看她劝林黛玉不要看《西厢记都劝得人心服口服,还感激涕零的。在她身边的人也都不知不觉地被她教化了,有一点小毛病就成惶成恐的。若在现代企业里有一个像宝钗一样的人,那她肯定是标志和模范,是众人学习的典范,
爱一个人,不是招聘员工。而宝玉是带有女性化的男性,他感性、冲动、多愁善感;宝钗倒有点儿男性化的气质:她理性、冷静、随份从时、见机行事,都是经常在社会朝廷中往来之人不可缺少的修养。连她的花名签〃牡丹〃,也号称〃花王〃,连同〃蘅芜君〃的名号一样,都有〃王〃者的风范,怎么都与那风流婉转的潇湘妃子两种气派。
或许,令宝钗做女王,她那些管理上的潜质才会发挥得更充分,但在《红楼梦的环境里,也只好如此了。
管理者人格的魅力
薛宝钗是一个聪明绝顶的女孩子,有人拿她跟袭人相提并论,可是她比袭人各方面都高明得多了,她是了解并理解宝玉的,她也很清楚宝玉是哪一类人物,并且知道宝玉永远也不会被拉回来,可是,她还是在一次次的劝说宝兄弟应该这样,宝兄弟不该那样。在婚前如此,在婚后也如此。她知道自己的婚姻注定不幸,可是她能怎么样呢?什么样的人在这样的情况下都逃不出去,包括薛宝钗。
薛宝钗有着自己的管理和关系处理手段,但很多喜欢黛玉的人都讨厌宝钗,理由如下:施展小恩小惠收买人心,一两燕窝令黛玉以姐姐相称;金蝉脱壳栽赃嫁祸;连同薛姨妈一起,蒙骗孤苦的黛玉;处心积虑要当宝二奶奶,与凤姐等人串通欺骗黛玉等等。
其实薛宝钗并不是一个所谓的反面人物,她是个极有人格魅力的女子,当然缺点也不可少,因为她毕竟不是神,而是一个人,她或许比别人成熟一些,但她仍然只是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比如金蝉脱壳那一节也并非对宝钗的指责,这件事情错了吗?宝钗并不是有意识的去诋毁黛玉。无论是谁,在无意之间听见别人的私情话,情急之下想要脱身是很自然的反映。宝钗脑子里立刻出现的名字就是黛玉,因为她本身就是要去找黛玉的。她的世故、敏锐、聪明、小心谨慎等等人物性格特点在这里显示的淋漓尽致。
黛玉葬花和宝钗扑蝶在同一回目。她们这两个景点片断都是很美的。扑蝶显示了宝钗的性格,外表是冷的,端庄贤淑,但是骨子里她是个正值豆蔻年华的少女,她是热的。黛玉葬花是美的,显示了黛玉的性格和悲剧结局。性格决定命运,宝钗扑蝶也显示了她的命运。就管理持家而言,黛玉也是佩服宝钗的。她那样一个心思谨慎世故的女孩子,最后也不过得到老太太的〃我说那孩子心细〃的评语。而〃心细〃两个字,就突出了她是极有管理天赋的。
薛宝钗是个有心机的女孩子,黛玉当然不如她。还有一件备受争议的事。黛玉在说酒令的时候,无意间说出西厢记和牡丹亭中的句子,宝钗听了,在事情过后提醒了黛玉,黛玉又深深感佩。黛玉是一个孤女,独自一人在大观园,她没有姐妹兄弟,宝钗对她的提点得到了黛玉真心的感谢。这不正说明了宝钗是极有领导魅力的吗?
宝钗在人后提醒黛玉,无论她的用心是什么,对黛玉来说只有好处。黛玉一下子明白了宝钗对自己的提点是好意,于是在日后薛小妹作怀古诗的时候,提及《红拂女和《西厢记等艳书内容的时候,她为自己也为宝钗圆了话。原文如下:〃众人看了,都称奇道妙。宝钗先说道:'前八首都是史鉴上有据的;后二首却无考,我们也不大懂得,不如另作两首为是。'黛玉忙拦道:'这宝姐姐也忒'胶柱鼓瑟',矫揉造作了。这两首虽于史鉴上无考,咱们虽不曾看这些外传,不知底里,难道咱们连两本戏也没有见过不成?那三岁孩子也知道,何况咱们?'探春便道:'这话正是了。'〃
在这个地方,书中清楚地道出了两个人的人际关系处理风格。庚辰双行夹批道:余谓颦儿必有尖语来讽,不望竟有此饰词代为解释,此则真心以待宝钗也。
李纨又道:〃况且他原是到过这个地方的。这两件事虽无考,古往今来,以讹传讹,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这古迹来以愚人。比如那年上京的时节,单是关夫子的坟,倒见了三四处。关夫子一生事业,皆是有据的,如何又有许多的坟?自然是后来人敬爱他生前为人,只怕从这敬爱上穿凿出来,也是有的。及至看《广舆记上,不止关夫子的坟多,自古来有些名望的人,坟就不少,无考的古迹更多。如今这两首虽无考,凡说书唱戏,甚至于求的签上皆有注批,老小男女,俗语口头,人人皆知皆说的。况且又并不是看了《西厢《牡丹的词曲,怕看了邪书。这竟无妨,只管留着。〃宝钗听说,方罢了。
由此可见,宝钗是有着管理者随机应变的素质的。
在王熙凤之后,贾府迫切需要有一个出色的管理者治理,黛玉和宝钗哪个更适合接替王熙凤?应该说一目了然,不仅仅是王夫人和元春认为是宝钗,理智上大概除了宝玉,都认为宝钗是最适合的人选。
我们首先来看看作为宝玉的妻子需要作些什么。
1.持家
王夫人年纪大了,所以凤姐才能〃捞过界〃管理贾府,一旦宝玉娶妻,凤姐就要回那边去。而由协理一回书看,宝钗的管理手段也是一流的,与凤姐相比各有所长。凤姐是表面上的威,而宝钗则是骨子里的硬,再加上手段的巧妙,即所谓的恩威并重之法。如果在现代,宝钗的管理方法也定能大展鸿图。
2.待人接物
家中过年过节红白喜事,凤姐忙个脚打后脑勺。处理家务是她,接待人客也是她。却还能把客人敷衍得滴水不漏。而黛玉一门心思的认为,你对我好我就对你好,甚至比你对我好的更好。问题是,这样的做人方式,是不受大众欢迎的。面子上的功夫黛玉不会作,也不屑去作。实际上现实中是不是有这样的人都很难说。黛玉毕竟是一个理想化了的人物,在小说中她是一个绝美的形象,可是走出书来,她实在是不适合去跟人谈政治经济类的事情的,她不会生活,也没有在生活中打拼的能力。而宝钗呢?她本就是红尘中人,自然行红尘中事,说红尘中话。应付这些事情,宝钗是游刃有余的,而贾府也是需要一个这样的管理者来治理的。
3.承欢膝下
宝钗可以说是一个孝顺女的典范。宝钗生日贾母让她点戏,她点贾母喜欢的热闹戏,但又不完全是一昧的假热闹,热闹中又有闲散的味道。这是难得的。让她点喜欢的食物,她点老年人爱吃的食品。这不能说她是虚伪?她是为了得到贾母的欢心而作的选择?但是她就想的到,管你真孝顺假孝顺,只要能让长辈父母心宽舒适,那就是好的。我们平常孝敬老人不也是这样吗?王夫人因为金钏的死而内疚,宝钗三言两语就将她劝解开来。这不正是做儿媳妇应该做的吗?
4.劝谏宝玉
宝钗、湘云和袭人都曾经劝过宝玉。但是她和她们的出发点是不一样的。
袭人说的是:〃你真喜欢读书也好,假喜欢读书也罢。只要装出个喜欢读书的样子,老爷看了也高兴,也好跟人说嘴。〃
湘云是一个天真烂漫的人,她心里想到了,随口就说出来,心直口快,率意而为。你说她是为了让宝玉走上正途,那是没有的事。也没见湘云怎么处心积虑的要让宝玉步入正轨,黛玉就更不用说了,宝玉说:〃如果她也说这些混帐话,我早已经跟她生分了。〃听见这话的黛玉更加认定宝玉是个知己。而这些人中,真正一心希望宝玉走入征途的,只有宝钗。
很多人都说宝钗不爱宝玉。只是为了得到宝二奶奶的位置。其实宝钗还是爱宝玉的,只是她把自己的爱封锁在〃礼〃的范围之内。情感上也许许多人都支持黛玉,包括贾母,但是在理智上,大家还是很明白,宝钗才是宝二奶奶的最佳人选。
利义兼顾型的管理者
薛宝钗是利义兼顾的高级管理人才。贾探春的改革虽然让人感觉眼前一亮,但还是有些不足之处,就是她没有照顾到大多数人的利益。为此,薛宝钗尖锐地批评她说:〃你才办了两天的事,就利欲熏心。〃〃若不拿学问提着,便都流入世俗去了。〃
在改革的实质上,薛宝钗就是要以〃利义观〃来指导这场经济改革,以防止改革滑向物欲横流的邪路。实事求是地说,薛宝钗的这一思想是非常深刻的。在薛宝钗的改革理念中,已自觉地包含了对于单纯商业利益的理性超越。薛宝钗的这一改革理念,应该说是曹雪芹为当时正在转型的中国社会重塑一个新的道德规范的积极尝试。
由于贾探春的思维是直线式的,因而她的改革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