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自己的“水”(2)
邱璐和老公都是爱书人,他们都喜欢买书、看书,也都喜欢美食,邱璐常爱把选书比作选食材,“宁食仙桃一口不要烂杏一筐”。邱璐的女儿刚上小学,也很爱书,孩子读书不是“教”出来的,而是他们夫妻潜移默化熏陶的结果,也是被精美读物吸引的结果。邱璐和老公给女儿选书很挑剔,从内容到形式都非常精美,美味面前谁都会胃口大开,孩子自然而然被吸引。精美的少儿读物定价都很高,被邱璐称之为“高端营养”的少儿绘本定价都在30元左右,而乡村图书馆平均三元一本的价位是不可能配备这样品质的图书的。
国家在大量建基层图书馆,也有越来越多的公益组织在农村基层开展工作要建乡村图书室,与当初发起这个项目时相比,氛围形势有了变化,“天下溪”能够做什么?我自己加入进来能做什么?在这种情况下,在乡村阅读这块“拼图”里,如果国家大量铺盖,民间公益组织就应该做精选、核心,成为让孩子们、让农村的读者自我教育的食材。天下溪的强项不是做基层一线的扎根工作,但汇聚了改革开放以来最优秀的两代出版人,有出版专业知识和网络,应该成为给一线公益组织提供不同类别方向的图书书目、配送物流和阅读培训的平台。邱璐找到了自己该做的事情:我就做那个提供最好食材的那个人,水要利万物而不去争,那么,这一本本最好的书,就是我的水。
邱璐开始勾画未来的“图书中盘”。它应该是一个中间环节,一方是农村的需求,另一方是关注农村阅读的基金会、企事业单位、图书出版发行机构、公益组织以及志愿者团体;它做的事情是为中国乡村图书室的建设搭建一个基于书目服务、图书采购、藏书配置和物流运输的专业化、非营利的平台;这个平台的特点是能够适应乡村图书室建设过程中小批量、多批次、非标准化的图书采购需求。得到了“天下溪”的支持,邱璐准备自己拿出十万元做这个中盘,她一直认为,做公益,不可能只是工作、不可能只是完成任务而不用心,她不但要投入时间精力、投入心,觉得一定的成本投入也是非常必要的。
2009年,心平公益基金会成立。这是国内第一家专业从事阅读推广的非公募基金会,由企业家段永平刘昕夫妇个人出资成立,面向中国广大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集中的中小学,与公益伙伴合作,提供资金支持,帮助这些学校建图书阅览室。
“心平”不仅是国内首家专做阅读推广的基金会,运行方式也很独特,做了很多与阅读推广有关的支持工作,在提供资金支持时也不像既有的基金会运作模式一样根据自己的项目板块接受申请,而是会主动寻找那些关注农村阅读的机构,先“选对地方找对人”,再根据他们的需求提供支持。对“心平”而言,在“天下溪”这样的机构里,有像邱璐这样有资深专业背景,愿意全心投入做这样的事情、并拿出精力专做书目研究的人,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机缘:“这跟所有的资金关系都不一样,是心平的一个需要”, 松代表心平基金会主动提出为邱璐的设想提供十万元资金支持。
邱璐的想法最后定名为“公益图书采购中盘”,名称中甚至找不到“天下溪”三个字。因为她和“天下溪”的同仁们希望这个平台是开放的,为所有服务乡村教育、乡村图书馆的公益组织和志愿者团体服务,是超越机构、超越组织的。可能每一个图书室都不是我们建的,但每一个里都有我们,像水一样,在滋润。
水,流向哪里?(1)
“公益图书采购中盘”2010年1月成立,尽管得到了“心平”的资金支持,邱璐还是投入了自己的十万块钱。她在西南物流租了库房,有两位专职员工负责物流。这个中盘不做项目申请,只做面向不同需求人群的书目研究、图书储备和发送物流,专为有需求的公益组织服务。邱璐读书爱书,在书海中披沙拣金是她的长项;她熟悉出版业,了解其中的窍门,与此有关的猫腻也蒙不住她。很多机构在申请到图书项目支持后,委托图书中盘提供书目,做图书选配和物流。到2010年年底,公益图书采购中盘为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100余所中小学校和社区采选了超过11万册的高品质正版图书。
通过对已有图书室的调查,阅读人群集中在少年儿童,成人能够从外界获取阅读资源的机会也相对较多,但面向儿童的专业阅读推广仍然是个空白,而青少年时期又是影响人一生阅读习惯的时期,公益图书中盘聚焦儿童阅读,特别是小学初中阶段的阅读。目前已经有了3000多个品种的库存,常用的书有七、八十本副本量,有针对不同读者群的推荐书目。任何想做图书室的机构,只要资金到位、需求明确,三到四天就可以完成选配、包装、发货,加上物流中转时间,一般最晚十天时间能够到到达当地县城。图书中盘把自己进货的价格和物流费用明明白白提供给委托机构,并加收5%服务费,一方面大大降低了一线机构的执行成本,同时也能用于维持图书中盘自身运行。
很多接受了“心平”资金支持的公益组织都委托图书中盘选配图书,通过这些精美的书能够看到是在用心做事情,经常有老师和回访的志愿者对“心平”的工作人员说:“你们捐来的书太好了,孩子们可喜欢了!”“自从心平的书来了以后,孩子们只借这些书来看,很快就都翻旧了”。也会有老师的感谢信和孩子们的小作文飞到基金会,表达他们心中的谢意。图书中盘的运行效果远远高于“心平”的预期,它不仅为心平基金会支持的公益项目服务,也是一个面向所有关注乡村阅读的公益组织开放的平台,在阅读这块公益拼图中发挥着关节、枢纽的作用。运行一周年后,“心平”根据中盘财务运行状况,再次主动追加了5万元,用于2011年度运行支持。预计2012年度,如果每年发送图书量能够稳定保持20万册左右,中盘就可以实现自己的可持续运行。
除了选书配书,邱璐另外一块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做阅读培训。最早面向农村地区专做阅读培训的公益机构是上海的“微笑图书室”,他们在建设乡村图书室的同时,专门在农村基层做面向当地100名乡村老师、覆盖1000名学生的初阶阅读培训。 “天下溪”的阅读培训课每年利用假期在城市举办两次集中培训,面向全国关注阅读推广的农村学校教师和图书管理老师,属于深耕高阶阅读培训。培训费用都由“天下溪”负责筹集,每次做培训搞讲座,面向所有做基层阅读的公益图书室开放,不管是学校图书室还是乡村图书室,不管你是不是曾经从图书中盘进过书,不管是谁支持的项目,都可以申请参加。“天下溪”和邱璐在这个问题上高度开放,“公益需要很多人来一起做,这就是为什么叫公益而不是私益,不管是谁的合作伙伴,我们希望做的是让这个行业有整体提高”,只要是有志于阅读推广的老师和图书管理员都可以参加。
水,流向哪里?(2)
包括一些国家级基金会的培训项目,需要邱璐去做培训的时候她也从不推辞。这些基金会配书的时候往往都是大手笔,一个图书室花10万、15万很寻常,但使用效果却不理想,他们自己也很困惑,希望邱璐提供书目,也邀请她来给自己的项目点的老师和图书管理人员做培训。对于自己研发的书目,邱璐早已公开挂在网上,邱璐做培训总会自己带很多书到现场,都是精美绘本、教师朗读手册或者阅读教材,在培训开始之前,每个桌上都会放上一本,看完了眼前的内容,大家再串着换一换,她要在自己的培训过程中,保证全场人手中都有一本书。这些书都是她自己买的,声明培训结束后是要收回来的,但往往收不回来。有一次,一位老师从一楼培训教室一直跟到邱璐住的四楼,他就是想要那本教师朗读手册,“有了这本书,我回去也可以给孩子上阅读课了。”邱璐的培训偏感性,不很讲究培训过程的技术化,最后一个环节是请大家闭上眼睛,带大家一起回想:我们为什么当老师?我们跟孩子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我们从孩子身上得到了什么……这些或多或少触动了大家个人生存和应试教育压力之下的被遮蔽的东西,很多人流泪了。虽然培训之后,大家还是要回到各自的生活之中,邱璐还会通过邮件沟通和好书QQ共享等方式,保持与大家的互动并继续提供支持。
邱璐也有拒绝继续提供支持的时候。
有次培训结束,一位老师问她:“你们下一步准备怎么做?”
邱璐一开始没听明白,请他讲具体一点儿。那位老师说:“继续给我们提供支持啊。后续怎么给我们配书、怎么给我们培训。告诉我们,应该读哪些书?我们应该怎么指导孩子们读书?”
邱璐说我们只做第一步,第二步应该是你们自己的事情了。
“你们不能这样!把我们带到这条路上就不管了。这岂不是很不负责任的吗?”
刚说到这个问题的时候,邱璐一开始有点儿愣住了,后来越想越清晰,非常有勇气地说:“这不是我的责任。我的责任就是把你们领出来,带到这个道路上,如果你的观念没有转变过来,那是我的责任,但是你的观念都已经转变过来了,你还要我负什么责任?如果说我不负责任的话,我就应该这么不负责任。要想一想:你是这个学校的老师呀,孩子们都是你的孩子呀,这个责任是你的责任还是我的责任呢?”
他想了半天:也对。
这位老师回去后,在网上找了好多资料,也在学校做了很多工作。后来联系邱璐:“现在我已经想到了第二步应该怎么做了:要在我们学校搞培训,把我们的学校的老师都培训起来,一起给孩子上阅读课,请你来给我们全校做培训。”
那好!定下时间,邱璐去了那个学校。
“水利万物”,水,应该是辅助、滋润,谁才是主体?公益图书室是给谁建的、为谁建的?怎样才能在乡村真正发挥作用?
早年自己建的乡村图书室,加上后来“图书中盘”支持别人建图书室,“天下溪”这些年来经手的基层图书室有300多个,邱璐发现,那些用得好的,房子、环境,甚至书都不是最重要的因素,最重要的是人,只要有了非常投入、非常热心的人,就能发挥很好的作用。现在,对农村文化的关注越来越多,个别村子里,有时候会发现有两三个图书室,有国家建的、有公益组织建的、有当地人自己的图书室,规模和硬件一般是从前到后排列,活跃程度则相反,能够对当地产生最大作用的,往往是老乡自己建的。为什么?有人。人是最关键的因素。山西麻田有个张小宝,从多年以前就一门心思要建图书室,为这事儿卖过粮食卖过树,跟家里人吵过架,他图书室里的书有买的、有捡的、还有跟人讨来的。后来,他在很多组织帮助下把家里的房子改成一座两层小楼,把整个一层专门拿出来做图书室。
水,流向哪里?(3)
据北大图书馆系的一个调研,这样的民间图书室,全国有300多家。这个数据带给邱璐好大的冲击:公益组织也到处在建图书室,在喊本土化,但有时候恰恰忽略了这片土壤里自己长出来的东西。我们为什么把他们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