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目标。挫折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就是在你挫折后一蹶不振。因此我们必须在经过一番分析思考后确立一个新的目标,并重新开始新的奋斗历程。
学会接受无法改变的事情(1)
世界上的很多东西都不是完整的,而这些很多的不完整也就促成了人间的烦恼甚至是悲剧。比如说人的寿命是有限的,几年就是几年,并不像《西游记》中所描述的那样是专门有一个阎王把持的,只要你有本事,就能让自己多活几年。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很多人并不甘心,总是在想法设法改变这些事实。比如说很多古代皇帝就曾经干过这样的傻事,可到最后,还是该死的死,不该死的也死。
这就是事实,我们别无选择,只有接受。因此要想自己的生活过得开心一点,就得学会接受那些无法改变的现实。在接受这个事实的情况下再作另外的打算。
曾经有这样一则小故事,名叫《放手》:
有一个樵夫到山上砍柴,由于不慎而跌下山崖,在即将被摔得粉碎的情况下,情急之中他拉住了半山腰上一根横出的树干,幸好这根树干比较结实,樵夫并没有掉下山崖,而是被吊在半空中,命暂时是保住了。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悬崖光秃秃的,并没有可以抓手的地方,况且还很高,人根本就爬不上去,而下面就是崖谷,跳下去似乎也不是那么合适。
无奈的樵夫只好在那里等待救援,可谁又知道他被吊在半空了呢?正在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恰巧有一老僧路过,他给了樵夫一个指点,说:“放手!”
“放,那我不就掉下去了吗”?
既然不能上,那么唯一活命的途径已经被证实是不可能的了。如果一天这么吊着也肯定只能等死,那唯一的办法就只有往下跳了——虽然不一定活,但也不一定死,说不定还可以顺着山势来缓和一点掉下去的冲力。或者在掉下去的半途中能够有另一棵树挡你一下,那么就可以再减掉一次冲力,生还的机会还是很大。也许还可以抓到石头,也许没有,也许可能真的会死,但还有一个很大的可能,就是也许不会死。
现代社会的生活很多就犹如这个可怜的樵夫所遇到的情况一样,进也不是,退也不是,争取也不是,放弃也不是。犹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个时候与其夹在中间难受,倒不如放弃支撑的精力,痛痛快快地放手,将全部精力付诸一搏。毕竟事实已经证明根本就爬不上悬崖了,而跌下去也许会死,但也许还有生还的可能,即便是搏个万分之一的希望,总比在这里等死要好。
特别是在商场,竞争日益激烈,这种情况很可能随时都会发生。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又该如何去应对呢?一种办法就是接受已经发生的,不可改变的现实,并从这个现实出发,再作另行考虑。
而不是相反地在那里想着怎么样才能改变这种现实,或者是心有不甘而想着要如何才能回到过去。这其实是一种很愚蠢的做法,这样既不能如你所愿真的回到过去,又会浪费你宝贵的时间,与其这样,还不如接受这个失败的现实,积蓄力量,等待时机,东山再起。
这在心理上需要一定的承受能力,或者说是一个人需要一定的心理素质才能做到很坦然地接受现实。也正是因为如此,那些心理素质好的人更容易成功,而这种素质里面包含了两种智慧。
首先是一种理解放弃的智慧。
放弃在很多时候都有一定的优势,因为大家都知道世界上的所有东西,并不是我们想要得到就能得到的。即便是煮熟了的鸭子都有可能飞掉,就更不用说是其他的了。
这就是一种放弃的智慧。正如前文提到的那个破碎的圆真正了解了完整的现实以后,发现其实不完整的日子似乎更美丽。于是就很干脆地放弃了苦苦追寻的另一半,过起了并不完整的生活。它之所以这么做,也就是接受了这个“完整其实并不美丽”的现实,并在这个现实上,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抛弃完整,重新开始一种新的生活。人生中要经历无数次的选择与放弃,不懂得适时地放弃就不会看到人生更美的风景。
另外还有一个智慧就是要懂得不要一味追求完美。
完美在很多时候都是做人做事的最高理想、最高境界,可等你真的向那个目标进发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现实并不是你所想像的那样美好。“完美本身其实就是一种不完美”,因为过多地苛求自己不但会影响到自己的发展,使得自己过于劳累,心灵过于疲惫。同时在追求的过程中也会让周围的人身体跟着同样地劳累,心灵同样地疲惫。
因此,在生活上,我们要一直抵御这种“完美主义”的侵袭。因为符合这种“完美主义”条件的东西根本就不存在。
曾经有一个很不错的科学工作者,由于工作的需要,她必须得写一篇关于她专业方面的论文。她为了能使自己的论文表现得更好,就像往常一样首先尝试了几种,几十种,甚至是几百种的方案,然后才真正动手去写。
这么做仅仅是为了自己写出来的东西更有价值,这种想法绝对是好的,但是这也是有缺陷的,因为在她真正开始动笔的时候才发现,她原先从几百种方案中挑出来的唯一方案也存在着很多问题,特别是在具体的施行过程中,会发生很多的冲突。而这个科学工作者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她必须要挑出一种“绝对完美”的方案。于是她就又将初步方案搁置起来,继续去寻找所谓的“绝对完美”的方案之后,这位不错的科学工作者经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在工作上并没有得到理应得到的晋升,而理由恰恰是因为她发表的论文实在是太少了。几乎都没有人能了解她的研究成果。不仅如此,在生活上,她一味地追求完美,对身边的朋友都比较苛刻,因此,实际上她的人缘并不是很好,甚至有的同事认为她是一个很难共事的人,因为当大家都在为专业刊物集体撰稿的时候,而她却迟迟不见行动。而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也就是所谓的“完美主义”的束缚,她所写的每一个字都要反复思考推敲,甚至一天还不能写出一句话。因此,她的报告始终停留在最初的方案状态。
完美主义是一种枷锁,扣在完美的身上作威作福。不要奢望“鱼和熊掌兼得”的完美,有时候完美并不等同于美丽,却恰恰是缺憾的验证。让我们不能接受事实,也不能满足于现状,以至于减少了很多成功的机会。因此我们要解除这种枷锁给我们的武装,把一个真实的自我给释放出来,这样才是真正改变了自己,这样才能真正做一个快乐的人。
需要与欲望人类的追求仅仅是一种需要并不是一种欲望因为需要很容易就能满足而欲望则是一个无底洞
改变心情,就能改变结果
心态决定方向(1)
拿破仑·希尔告诉人们,如果一个人要想成功,就必须得先认识自己的隐形护身符。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护身符,而这个护身符有两面,一面就是积极的心态,被称为PMA,而另一面就是消极的心态,被称为NMA。
如果说一个人能真正摆脱自己心态的影响,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这个人已经死了。因此现实生活中的人一定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到各自心态的影响,而影响的多少则依据个人的心理素质不同而表现各异。
那么心态到底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又是如何决定我们的心态的?心理学上有专门的解释:
按照行为心理学来说,当我们的心理萌发一种想法之后,如果现实允许这种想法的实施,那我们就会很容易地把这种美好的想法付诸行动。如果这个时候,能有一种好的信念或者是心态来支持这个想法,那么就能更好地实施这个想法,而这个想法的逐步成功也就更能加强和助长这个信念。
举个例子来说,假如我们有一个很好的心态,那么我们就能很好地完成自己所承担的工作。这个时候,我们会很不自觉地发现自己在工作中充满了信心。如果我们能经常朝这个方向努力,那么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发现,这种“踏破铁鞋无觅处”的自信会随时陪伴在我们身边。这就是我们的心态改变了我们的行动,而我们的行动则又进一步增强了我们的心态。
如同异性之间的喜欢,如果一个人对身边的某个异性有好感的话,就会产生一种想要和她交往的心态。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决定了你和她交往的方向,并且一旦和对方接触,这种心态就会让自己产生一种无名的激情,这种激情也时刻影响着对方,令对方也在无形中产生这种心态,这是情绪和行为相应的一种反映。因为当一个心态已经确定存在后,我们的行为就会加深它。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或女人越哭越伤心的最合理的解释了,因为哭的行为与哭的心态相互影响,而哭的心态又进一步加深了哭的行为。
当我们有一个成功的心态后,就会认为自己有能力成功,也就会从心底里认为只要经过自己努力不管哪个方面都能取得成功。因此,很多人不要因为自身条件的恶劣而放弃追求成功的行动,只要我们能好好地运用积极心态,就可能达到成功的彼岸。反之,不论他们的自身条件如何优越,所遇到的机会如何好,如果他们没有积极的心态,他们也是会失败的。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小时候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是一个胆小并且心理脆弱的小男孩。如果在学校被叫起来背诵课文,他就立即会表现出双腿发抖,嘴唇颤动等症状,并且回答的还含糊不清。因此他的脸上总有一种惊惧的表情,甚至连呼吸也变得像喘气一样。更让别人为他感到悲哀的是,他竟然没有好看的面孔,因为他长着满口的暴牙。
假如这种情况发生在其他的小孩子身上,那么这个小孩在心底里一定会很敏感,并回避任何集体活动,性情变得很孤僻,不喜欢交朋友,成为一个没人关心、没人在意的人!
可是这种情况是发生在罗斯福身上,所以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因为他一直保持着一种积极的心态,而正是这种心态,最终激发了他的奋斗精神。
一个人的缺陷促使一个人更努力地去奋斗,罗斯福正是这种人。他并未因为同伴的嘲笑而失去勇气,而恰恰是相反,他把自己喘气的习惯变成了一种坚定的嘶声,用自己的牙齿咬紧自己的嘴唇而使它不颤动,从而克服了他的胆小和恐惧,也就是这种奋斗精神,他最终成了美国一位伟大的总统。
罗斯福并没有因为自己有那么多的缺陷而放弃追求的努力,而是很好地利用自己的缺陷,成为一种无形的资本,最终走到成功的巅峰,成为美国第一个最得人心的总统。细究罗斯福的童年,正是这种良好的心态使他从来不落入自怜的泥潭。
另外,童年时代的罗斯福并不把自己当作小孩看待,而是要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大人,以大人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比如说他看见很多大人玩游戏、游泳、骑马,以及参加各种艰难的体育活动的时候,他也就强迫自己去参加,即便没有得到允许,他也会进行其他一些激烈的活动,这样的行动逐渐使他自己成为一个吃苦耐劳的典范。当他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候,就觉得会不由自主地喜欢他们,而不是刻意地回避。也正是因为他的这种对人感兴趣的举动,让他慢慢从自卑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经过自己不懈地努力,罗斯福终于有了系统的运动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