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犯了错误或有了过失以后,许多领导都有后退的心理。此时,领导重需下属出来保驾护航,敢于代领导受过。代领导受过除了严重性、原则性的错误外,实际上无可非议。从单位工作整体讲,下属把过失的原因归结到自己身上,有利于维护领导的权威和尊严,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从受过的角度讲,代领导受过实际上锻炼了一个人的义气,并使自己在被“冤枉”过程中提高预防错误的能力。结果,因为你替领导分忧解难,赢得了他的信任和感激,以后领导肯定会报答你,给你“吃吃小灶”。5。以自己的表现弥补领导的不足事情总有正反两方面,骄傲自大就是一例。有骄傲自大的人,一方面因为有“只要有我在”的气概去面对困难的局面,使人觉得其很有雄心,但从另一面看,如果太过自负而独断专行,则容易被人敬而远之。作为上司和下属要有的心理准备是,干工作不仅要依赖自己的能力,同时也要知道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因此上司和下属应该学会相互依靠。能干的下属,容易流露出轻视上司的情绪,这是十分危的。如果真有能耐的话,就应以自己的能耐去弥补上司的不足,这才是正确的方法。有位名人曾说过:“上司绝不是愚蠢的,如认为他是愚蠢的就是太自负了。”其实,所有处于上司地位的人,总有超出别人之处,否则就没有办法做他人的上司。那种以为上司看起来很愚蠢的人,实际都是过于自负的下属个人的想法而已。当然,人各有长。如果要分别比较,下属总有比上司高明的地方和时候,也有个别的下属在各方面都比上司强。不过,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少见。因此,身为下属应该考虑如何弥补上司的不足。A下属应该填补上司不擅长或能力不足的方面。技术干部出身的上司,如果不擅长与其它部门交涉,则下属应该负责与部门人员的交涉和谈判等事情。相反,如果上司擅长与人交涉和谈判,但却不长于工作细节的考量和拟定详细的计划等,则下属就应该主动担负这些工作。B如果下属以某种施恩的态度来承担这些工作,就会引起相反效果。另外,下属有些工作,起初是为了替上司解难才承担的,如果弄得自己太突出,就容易招致误解:“这家伙爱出风头。”这并不是说下属不该替上司解难,而是要把这种替代工作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这种分寸不好掌握,既要帮助上司,又要保全上司的面子,但却是一定要做到的。C不可踏入上司的领域,尽快抓住扮演上司所需的角色。的确,每一位上司都有他不可侵犯的圣域,也就是他最得意而引以为傲的领域。有些下属工作能干,却不小心而在上司的领域里随便插嘴,或任意要为,这是很不好的。上司总是认为,能够弥补自己缺点的能干下属,是可靠的;但是对上司擅长的领域也要插手的下属,会被上司认为爱出风头,如果经常这样做,上司就会警觉,长此以往,说不定会演变成敌对关系。曾创造出号称“世界的本田”的本田宗一郎,有一位事业上的好伙伴,名叫藤尺武夫。这两个人被公认为事业上的“好搭档”,但彼此的性格和擅长却完全不同。本田是一位自由奔放、喋喋不休的人,而藤尺却是一句句有条有理地边想过讲的人。本田负责技术部门,藤尺专司销售部门,两个人从没有在对方的领域插过嘴。藤尺在经营方面发挥非凡的才能,但始终很尊重本田先生,他本人也从来不出风头。直至现在,这两个人仍为大家津津乐道,且被视为绝佳的搭档,这完全是两人彼此信赖对方的能力,而不曾干涉对方领域造就的。在日本,还有一对事业上的绝佳搭档,就是松下电器的松下幸之助及其助手井植岁男。这两位是完全不同的类型。松下先生属于前瞻性的人物,井植先生却刚好相反。松下先生高举理想的火炬,指出该走的路,井植先生就遵循松下指示的方向拟定计划,然后以非凡的能力将它一步一步实现。首脑与副手的关系应该如此,领导者与下属的关系也应该如此。如想成为上司的得力助手而受信赖。应该要与上司配成搭档,努力成为他的好伙伴。以你的力量使上司发出光辉,其终极结果你也会发出光芒。
第三步 关键时刻露一手二、有绝活儿才能吃遍天下
“一招鲜,吃遍天”,关键时刻谁都想露一手,问题是你自身有没有这“一手”。在你还没有被重用之前,别等别靠,赶紧练一手人无我有的绝活儿吧。1。别太依恃文凭社会是越来越务实,越来越理智了,如果你想在这个务实与理智的社会生存下去,你必须拿出实打实的本领来,而不是靠着镀金的文凭吃饭,如果你还抱此想法,赶快放弃,现在还来得及,否则贻误终身。“拥有哈佛的学位可以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混得好”。不少现在或将来想去哈佛求学镀金的人都这样认为。那么哈佛到底有多神?哈佛学子真是个个成功?哈佛的经验真的放之四海而皆准?哈佛的理念真能在中国的土壤上生根发芽?非也。仅有哈佛的一张文凭却没有能力的人,绝对当不上老板,担不起重任,难以混出个人样来。手里拿着哈佛的毕业证书,有时却连工作也难找到,这在哈佛毕业生中并不少见。吴刚学习成绩出类拔萃,财务、会计等课程门门优秀,投资银行很需要这样的人才,而他也希望参加几家投资银行的面试,但他却接连失败了。在学校,他确实是位屈指可数的优等生,但不知怎么偏偏在面试时怯场,哈佛的口才培养看来没有在他身上起到良好的作用。甚至就连那些成绩一般的学生都录用的二流企业,也没有录用他。最后在他准备的面试公司名单上,只剩下了一家地方城市的公司。由于连续的挫折,吴刚的精神受到很大的打击。他想,自己的大学时代就是在这个城市的近郊度过的,回到这里不是也很好吗?面试开始后,吴刚感受这次面试有一种与以往不同的好气氛,考官是一位平易近人的年青人,而且毕业于与母校有密切关系的大学,所以淡起来非常融洽:他想,这次可能差不多了吧!哪知这时考官发问了:“你想来我们公司的动机是什么?”说实话,他本来就没想到会到这最后一家候选公司面试,所以准备很不充分,对该公司的内部情况一无所知。慌乱之中他只能把自己有关投资银行的知识拿出来应付场面,这样他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一席话说完,考官默默地站起来,打开房门,做出一个请走人的手势:“对不起,我们公司可不是投资银行,以前不是,现在不是,将来也不打算成为投资银行。不过你的发言还真让我吃了一惊。迄今为止把我们与投资银行搞混的人你还是第一个。请记住,我们公司是美国屈指可数的几家资产管理公司之一,真不知你是怎么从哈佛毕业的。”走出面试房间已经很长时间了,那位考官的话还在吴刚耳边回荡。类似吴刚等遭遇的哈佛毕业生不少,他们往往也能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但绝对不是如人们想象的是凭了哈佛的毕业证书,就能“混”得好。实力是你惟一的通行证,也是你最可靠和有效的通行证,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畅行无阻。哈佛毕业生尚且如此,就更不必说你的文凭了,钻研一门真正实用,能解决具体问题的学问,方是你的未来出路!2。有绝活儿才能为人所不能为《庄子》一书中,有两个技艺超群的人。一个是厨房伙计,一个是匠人,厨房伙计即那位宰牛的庖丁,匠人即那位楚国郢人的朋友,叫匠石(不一定就是石匠)。他们的共同之处,就是技艺超群,简直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先看庖丁,他为梁惠王宰牛。他那把刀似有神助刷刷刷几下,一个庞然大物,便肉是肉、骨是骨、皮是皮地解剖得清清爽爽。他解牛时,手触、肩依、驷踏、进刀,就像是和着音乐的节拍在表演。更奇的是,庖丁的刀已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已经几千头,而那刀仍像刚在磨石上磨过一样锋利。再看匠石,他的技艺也十分了得。郢人把白灰抹在鼻尖上,让匠石削掉。那白灰薄如蝉翼,匠石挥斧生风,削灰而不伤郢人的鼻子。古人讲,凡是掌握了一门技艺,无论是做什么的,都可以成名。只要有一技之长,就可以自立。过去老人总对年轻人说:“纵有家产万贯,不如薄技在身。”这是最平凡最实在的生存的真理。许振超曾是青岛港一名普通的桥吊司机,他凭借苦学、苦炼、苦钻,成就了一身绝活儿,成为数万人的港口里响当当的技术“大拿”,进而成为闻名全国的英雄人为。许振超的“无声响操作”,偌大的集装箱放入铁做的船上或车中,居然做到了铁碰铁,不出响声,这是许振超的一门“绝活”,其实他所以创造了这种操作方法,是因为它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集装箱、船舶的磨损,尤其是降低桥吊吊具的故障率,提高工作效率。实践证明,它是最科学也是最合理的。有一年,青岛港老港区承运了一批经青岛港卸船,由新疆阿拉山口出境的化工剧毒危险品,这个货种特别怕碰撞,稍有碰撞可能引发恶性事故。当时,铁道部有关领导和船东、货主都赶到了码头。为确保安全,码头、铁路专线都派了武警和消防员。泰然自若的许振超和他的队友们,在关键时候把“绝活”亮出来了,只用了一个半小时,40个集装箱被悄然无声地从船上卸下,又一声不响地装上火车。面对这轻松如“行云流水”般的作业,紧张的许久的船主、货主们迸发出了欢呼。许振超是位创新的探索者,他的认识很朴素:我当不了科学家,但可以有一身的“绝活儿”。这些“绝活”可以使我成为一名能工巧匠,这是时代和港口所需要的。就是凭籍着这样的一种信念,许振超的“技术口袋”里的“绝活”愈来愈多了。“一钩准”是许振超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开门机时的创造。集装箱上有4个锁孔,从几十米高的桥吊上看下去,很难分辨,更别说用在空中摆荡的吊具放下去,,一次把锁眼都对齐,把集装箱抓牢靠了。但是,许振超和他的队友们就是做到了。许振超炼成“一钩准”的诀窍是,钩头起吊平稳,钢丝绳走“一条线”。他的大徒弟张显新操作起来,轻松自如,一钩一个准。他笑说:“我练了1年才练出来的。”“一钩净”是许振超的又一项发明。在青岛港开吊车的司机,都知道一个“四稳”的口诀:就是在舱内起钩要稳,旋转时要稳,落钩时要稳和变幅时要稳。但要协调做到这四个方面很不容易。特别是落钩,操作不好就会造成货物撒漏。如何能做到不让货物撒出来?许振超开始练习,练了半年后,做到了吊具一钩下去,一点不撒,他把这种技术起名为“一钩净”。抓粮食时,吊具一抓斗重10吨。要准确地把抓起来的10吨粮食装入长12。5米,宽2。7米的车厢,很不容易。因为吊车的抓头伸张开有3。4米,比车厢要宽。许振超就反复练习,琢磨抓斗的嘴张多大正合适,终于找出了恰当尽寸。铁路运粮食时,对装车的标准要求很严格,粮食要在车厢内打个尖,高出车厢80公分,码头工人叫起“龙骨”。起这个“龙骨”很难,坡度要合适,坡面要平滑,盖上蓬布后,才能不存雨水。许振超用他的“一钩净”,把这些问题给解决了。许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