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非集体活动)。总之,因为工作需要,不想让人觉得我和谁特别亲近。也许,这样不一定对,但我因为没有更好的处理办法,于是就这样简单化。当然,更不可以在同事中交女朋友,办公室恋情后患极大。
3承上启下,细化规则,专业把握
记得当年毛泽东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学什么?周恩来就补充道:“学习他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学习他言行一致……”对于主席,总理就是中层。中层就应该去补充、去分解、去完善、去细化。我们的企业中层也是一样。
三、布置不等于完成(2)
比如,总经理关注成本,财务部除了例行做出财务成本分析外,还应把主要品种、新开发产品、处于盈亏临界点的产品的成本,做出更详细的分析。采购部门也可以把价格波动较大的原材料、使用量最大的配件、各方面反映进价过高的品种,做出更详细的对比。销售部门也可以对同业价格竞争做出报告或画出曲线图供老总参考,甚至人力资源部也可把人才结构与工资结构、奖金幅度与同行进行比较分析。
又比如,公司做出了销售计划,营销部门应把计划分解下去,一表变五表,即:《各主要品种销售计划表》、《各区域销售计划表》、《各业务小组销售计划表》、《不同利润产品销售结构一览表》、《月度进度表》。
再比如,公司原有招聘流程是有效的管理文件,人力资源部第一年可往下细化建立起《面试流程》,第二年可再细化提出《面试场地布置选择方案》、《关键岗位招聘面试题库》等。一点一点积累,三年五年下来,公司管理就会更完善。
在自己的领域,中层理应比高层更专业。
4听话和说话并非没有技巧
中层与下属谈话,尽可能采取前倾式,身子适度前倾以示坦诚、专注,频频配之以点头首肯,会使下属更愿意倾吐,说出比原来打算说的更多内容。当对下属产生了负面情绪,可以表示失望,但不要表示生气。尽可能到下属的办公室或工位上去同他谈话,一般不要电话把下属叫到自己的办公室“听令”。
给下属布置事情,如果第一次交代最好能给他一个步骤。比如洗茶杯,告诉他把茶杯拿去洗,把茶水倒入水池,再把茶叶倒进垃圾桶,再洗净水杯,再用布擦干,再把水杯倒扣在茶几上,再洗净抹布晾起。有些事交代时说不清步骤,就应强调要点或关键点。比如办培训班,交代重点要注意讲义、幻灯和音响的准备和调试。如果批评下属,最好采用“三明治式”,即两端大赞美夹着一个小批评。因为抵制批评是人的本能。
同上司说话,也要注意五个要点:一是;一件事能用三分钟说清楚,就不要啰唆;二是;尽可能用数据说话;三是;用专有名词;四是;分条陈述,用一二三四说话;五是;用三段论的方式说话,先说结论或结果,再说原因或过程,复杂的事情或观点在最后作提示、强调或说明。当听上司说话时,最好别忘了带上笔和工作笔记本,因为一般人很难记住七件以上不同的事情。
与同事讨论问题时,辅之写字板对表达有很好的帮助。板书要点、数据建表、以图解意,非常有利于交流。脑图、鱼刺图、立面图等都很有价值,让更多文字不易说透的事立马明朗起来。最后切记:采纳其他同事的好主意时,千万别说成是自己的主意。
5介绍“鱼缸管理”
把迟到者名单上墙,迟到次数多的以更大字号置于顶端,这一抓迟到的做法就是“鱼缸管理”。“鱼缸管理”的意思是把一些事情完全敞开,让更多人知道,像把金鱼放在鱼缸里一样。
有一家公司销售部门的报销制度就很特别——实报实销。报销单与每位业务人员的“费用业绩比”都要上墙,每周排一次,每月综合排名,让大家去评去议。业绩不佳者就得更加节约费用,费用较高的就必须有更高的业绩支撑。于是,业务人员学会了不见客户可以住招待所,与重要客户见面住星级酒店的套间也是必要的。一个晚上坐火车可到的就在火车上睡一晚,必须坐飞机的地方尽可能早计划,提前买打折票,能省钱就省钱。这样公司好像放弃了费用标准,但员工自己心里有一把尺,因为所有的费用、业绩数据都摆在墙上。谁想做矮子,谁愿意让人看不起呢?
6分类是管理工作中的通用技术
人之所谓聪明,常常是就思维能力而言,当然还有记忆力、反应敏捷程度等,思维能力我觉得最要紧的是分析、综合、推理三方面。管理工作中的分类既需要分析,也需要综合,而且在很多方面都可以用到。
三、布置不等于完成(3)
比如,工作可以按四个象限分类:重要且紧急的、不重要但紧急的、重要而不紧急的、不重要也不紧急的。
文件也可以分成四类:必须审阅并须回复的、需阅但不一定回复的、可阅可不阅的、根本用不着过目的(下边随意投送的)。
客户也可以分成四类:意向客户、准客户、在线客户、忠诚客户。不同的客户有不同的判断标准,有不同的服务要求,业务人员对不同客户跟进以达成其晋级,也有不同的记分,因而影响其收入。
再如业务人员的客户移交也分四种形式:意向客户电话移交,准客户当面移交,在线客户由经理监督移交,忠诚客户公司会策划一个活动促成其完整且郑重地移交。
7访问客户更需进退有度
我做销售部经理时,就为自己立下了许多拜访客户的规矩。
提前三个工作日发出“访问日程表”;
拜访经销商应亲自去两家店铺、访谈三个导购人员、抽检四份出货单、验看五份用户反馈表;
不接受客户的招待(工作餐除外);
不参加客户安排的歌舞、棋牌之类的娱乐活动(有上司同往且上司首肯除外);
专卖店货架上货品摆放不妥当,给予整理,货品有灰尘必须擦拭干净;
VI是Visual Identity的缩写;译为:企业的视觉形象识别系统。 凡我公司的宣传材料,无论在会客室、谈判桌、资料架,如被放乱须整理之;
店内布置不符合公司VI设计规范,应及时地予以指出,并力图使之及时纠正。
8每年选一个课题,写一篇论文
企业干部写论文当然不可能是制度,但我做总经理时会要求中层干部每年写一篇论文。我进入中层的第二年意识到这样做很有必要,于是就坚持了下来。写论文,不一定要发表,但每年选一个课题,从年头思考到年尾,不断搜集相关资料、整理案例、借鉴一些别人在这一问题上的见解。365天下来,一个小问题自然就思考得比较明白,比别人透彻了。如果10年下来,每年聚焦一个问题,10年之功的积累,你想不专业都不可能。
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的“作者介绍”部分,有一段小标题为“功课积累文章”的文字:“从做推销员之日起,十余年来,坚持不断地做日记、计划、总结和专题研究,功课不辍,积累和发表了57万字的市场营销与经济管理方面的著作和专题文章。”这是我的一种学习习惯,也是一种工作习惯。
近三年,尽管平均每月讲学七场(大多一场为一整天七个小时),身兼四家企业的顾问,自己还有一点小投资在两家公司,但还是精读了29本书,写了4本书,发表了18篇文章。虽然精品极少,甚至还有次品,但心得在积累。坚持做功课,写专题文章,做专题研究,天长日久,其功大矣。
不少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很多事在内心深处回味一遍或梳理一下,会觉得掌握了很多,不仅思路清楚,而且认识深刻,不免一时沾沾自喜起来。但是,当你打开电脑或铺开稿纸,把一个问题按逻辑要求展开来,做成一篇论文的提纲,列出三级目录来,顿时就傻眼了——我们懂得太少,我们的认识太浅。
就在此书已近完稿之时,我的太太无意中看到了这一节的内容,也觉得这节与细节没有关系;于是,我给了她一份以她目前的岗位讨论“促销”的论文提纲,她认真将提纲看过一遍后说:“没做透细节功夫,这篇论文还真的写不了;如果这篇论文写完整了,即使无真知灼见,也会对促销有很深刻的认识。”功底体现在细节上。在此,附上提纲《促销的科学,科学的促销》,以为正在中层管理岗位上的读者借鉴。
《科学的促销 促销的科学》1促销是营销学中的重要元素之一
11科特勒的4P理论仍然是营销经典
12促销包括人员推广、广告、公共关系和卖场活动
三、布置不等于完成(4)
13日常所谓的促销多指卖场活动2促销需置于营销各要素之间通盘考虑21广义的促销需要充分考虑产品、价格、渠道等22狭义的促销(卖场活动)也需要与推销、广告、公关相配套23促销需要策划,也需要培训,还需要管理3电信公司促销之成败分析31常用的促销方式32促销带来的正面效益33促销的遗憾和副作用34促销不足的原因4系统的促销41促销的手段411促销手段16种412我公司可采用的手段413各手段的利弊分析42促销的管理421策划前的调研422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寻找促销机会423确定促销手段、促销产品及促销范围424提出策划书425实施中的注意事项426结果评测及促销总结43促销培训431促销中的人员素质要求432促销人员应该知道、应该会的内容433促销问答手册434促销人员语言、行为的训练435促销人员的过程跟踪与考核44促销配套441促销配套工具442广告配合443公共关系与促销活动的配套444促销活动中充分考虑其对品牌的正负影响5附录51文中涉及专有名词的解释52引用语的出处53参考书目54数据来源关键词:电信促销手段管理培训配套 以上几条均属建议,只是自己艰苦创业的体会,并无推广的理由。然而,有一条则固执地认为应该推广,那就是中国企业管理干部(尤其中层)必须要补科学管理这一课。
9补科学管理的课在我的另一本书《精细化管理》中,我们用了很大的篇幅来说明中国企业走精细化道路是必要的,其中有一个很突出的观点,就是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几乎都是国务院的一个加工车间或一个配送中心。企业不管市场,不理销售,自然也用不着操心采购,一律统一配给。就生产而言,人财物一个也没管到位:人是由劳动局、人事局、组织部在管;财的管理形同虚设,利息的概念都没有,连成本也是极少数人考虑的,更不用分析投资回报率、资金使用效率、机会成本等等;物的管理表面上是很不错的,小有物资科,大有物资处,再大有物资局,但都是管一堆静态的、死的东西。“物流”一词是近五六年的新概念。
连企业的概念都不完整,企业管理更无从谈起。中国是一个劳动力极为丰富的国家,同时又是一个组织效率低下的国家;中国是一个消费巨大的市场,同时又是一个尚未建立起秩序和规则的市场;中国是一个极为在意人际关系的社会,同时又是一个明显缺乏互信的社会。从企业和经济的角度看,我们认识管理的确是很晚的。
改革开放以后,尤其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们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