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工作dna-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层干部细腻的心思,得好好运用。


最佳状态


在一个中层的位置上,人的因素也要特别留意了。
因为,一方面你继续是别人考核与观察的对象;另一方面,你也有了自己要考核与观察的人。
不论希望自己被提拔,更上层楼;或是想要提拔别人,找个得力的助手,都要对人的因素有所了解。
人的因素很多,其中最先谈论的,当然是能力。
虽然,能力是一个名词,却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个是能,讲究能量的强弱。
一个是力,讲究力量的稳定。
能力的强弱固然重要,稳定更不在话下。强大而不稳定的能力,就好像《天龙八部》里段誉的六脉神剑。力量使得出来的时候,固然石破天惊;力量使不出来的时候,则令人胆战心惊。
对一个工作者,这不是一个正面的评价。
谈这个问题,证券大师巴菲特的说法最好。
他觉得一个人的能力,好比一具引擎的马力。能量大,当然马力就大。但是,马力大,和这具引擎能不能顺畅地运作,却是两回事。有的引擎,虽然有八百匹马力,但是运作得不顺畅,只能打个五折,结果最后实际的马力只有四百。另外一个引擎,只有六百匹马力,但是运作得相当顺畅,力量可以发挥出九成,最后实际出来的马力反而有五百四十匹。巴菲特说,他用人的时候,宁可取这个六百匹马力的引擎,也不选那个八百匹马力的引擎。
所以,能力要强,更要稳定。
很多人只注意到自己能力很强的一面,却没有发现不稳定的一面,因此一旦发现加薪和升迁的时候,自己没有雀屏中选,就不免怨气冲天。这种怨气反映在情绪上,就进入恶性循环。一个“怀才不遇”的人物,也就被自己制造出来了。
但是,要怎样维持稳定的力量?
第一,全神贯注在自己的工作上,换句话说,也就是通过不断地思考与工作相关的事,磨练自己能力的加强以及稳定。以外的小事归于细枝末节,大事归于机运,都不必放在心上,徒乱心意。
第二,随时相信,这就是自己的最佳状态。
不论最后胜利还是失败;不论环境顺利还是不利;不论工作伙伴默契十足,还是宛如外星人;不论自己面对的任务是有经验又有把握,还是前所未见又没有倚靠。无论任何状况,我们都要告诉自己:这就是我们的最佳状态。
应对自如地潇洒前进,这是最佳状态。
创伤累累地匍匐前进,这是最佳状态。
困顿颠簸,原地盘旋,这是最佳状态。
奄奄一息,生死不得,仍然是最佳状态。


我的同学和普拉蒂尼


即使在一个行业里经过多年的历练,前后进行过各种考虑与评估,要回答自己的工作或行业到底适不适合自己,还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一九九八年初,我去韩国。上了飞机不久,一位先生到我旁边的位子坐下。
我们不约而同地叫了起来。
他是我在韩国时候的高中同学,曾经有一阵子来台湾定居,后来又回韩国发展,大约有四五年没见了。
我知道他一直在开馆子,问他如何。
他说不做餐厅生意了,一年前开始改行,现在做成衣批发,也帮台湾一些成衣制造商做些代理。
看他红光满面,当真是春风得意。
“你知道,我从高中开始就认为自己是个做餐饮的料。一直做一直做,各式各样的餐厅都做,做到四十多岁才发现自己根本不是干这一行的。”他说,“好啦,现在总算找到适合我的这一行啦。”
他说的没夸张。韩国、日本、台湾各地他都做过,饭馆、饺子店、小吃摊,以及附带卡拉OK的餐厅全都开过。
“我太想赚一笔大钱,又爱玩,这样的话,手艺再好也不适合开餐厅。现在这个工作刚好,又有钱赚,又不必每天受罪难受得要死。这才是适合我的行业啊。你知道吗?我现在才发现自己是炒汇的高手啊。”
他对自己分析得十分清楚。
在一个行业里浮沉了二十多年,始终欠缺临门一脚,最后终于发现自己另有最爱,我这个同学真是个幸福的人。
已经退休的法国足球明星普拉蒂尼,是另一个例子。
普拉蒂尼率领法国队百战沙场,获得各种荣耀,自己也得到“足球天王”的称号,但始终没能摘取世界杯的冠军,成为他最大的遗憾。
在他几近退休时,法国队再一次在世界杯上遭到淘汰。普拉蒂尼也没有再上场的机会,成为观众的一员,在场边为其他球队观战。
在这么大的挫折情绪中,普拉蒂尼回忆他坐在数万名热情吶喊的观众中,再度深刻地体会到足球的魅力,为自己献身足球而觉得不虚此生。
在一个行业里浮沉了二十多年,始终没能登上最后的巅峰,却仍然别无他爱,普拉蒂尼真是个幸福的人。
我的同学和普拉蒂尼,都是幸福的人,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例子。
他们的幸福,我不认为有高下之分。
名剑,破剑,能杀敌的就是好剑。
工作也是如此。不分贵贱,不分左右,只要适合自己,让自己乐在其中的,就是好工作。
如果我们真正能体会到自己工作的乐趣,那么也就该了解到:我们应该尊重所有工作者的乐趣,不要做些伤害别人工作的事情,也不要剥夺别人工作的乐趣。


所谓“业余”


有一部电影叫《高球大满贯》,讲的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美国一位高尔夫球手——鲍比·琼斯的故事。
鲍比·琼斯的传奇,在于当年他是以业余选手的身份与职业高尔夫球手竞赛,但是却横扫职业选手。尤其在一九三○年连续拿下英国公开赛、英国业余锦标赛、美国业余锦标赛以及美国公开赛冠军,缔造了当时史无前例的年度大满贯纪录。
随着他获得一座座奖杯,成绩越来越令人疯狂,影片中的记者一直追问他一个问题:“你何时要转为职业选手?”因为一旦转入职业,他的收入将是不成比例的暴增。
然而,鲍比·琼斯一生都没有成为职业高尔夫选手。他拿下一九三○年的美国公开赛冠军后,在二十八岁时就宣布退休了。电影结束的时候,有人问他,为什么不要成为职业选手(professional),而一直坚持自己业余(amateur)的身份。
鲍比·琼斯是这么回答的:amateur的字源,来自于拉丁文的amor(爱)。他是因为喜爱高尔夫而打球的,如果成为职业选手,就是为了钱,而不是为了爱了。鲍比·琼斯的回答,解释了为什么一个amateur的选手,仍然可以击败professional的选手。
中文,经常把amateur译为“业余”,把professional译为“专业”。这显然容易曲解,或漏解许多意思。
中坚干部,应该看看这一部电影。因为所有的中坚干部,都是professional与amateur的混合体。
就他的工作资历、经验与细致程度,他都是professional,职业高手级了。但是在茫茫的黄沙中想要心平气和地持续下去,他必须是这个行业,或是这个工作的amateur。
找不出,或是恢复不了对这个工作本质性的喜爱,骆驼就太折磨自己了。


我们能掌控什么?


如果以名利来论工作,不论就外人还是自己,似乎都比较容易看出成绩。抛去名利,工作就不是一件“得失寸心知”的事情,往往成了“寸心难知”。
有没有什么可以帮助自我检验工作能力的标准?
我自己使用的测试办法是:自我掌控能力。也就是通过自我掌控程度的测试,来评估自己能力的进退。
这个测试的第一个项目,是“立场”。
第二个项目,是“方向”。
第三个项目,是“方法”。
第四个项目,是“惯性”。
立场、方向、方法、惯性,是进行任何工作都必须掌控的步骤。四者相互关联,交替影响,对最后的成绩各有作用;不过,仍有其先后顺序。好比建造一座高楼,地基越扎实,成功的可能性越大。
立场,就是最根本的地基。
做任何事情,要先认识自己的环境,看清自己的立场。如何看清自己的立场,在千军万马中怎么看,在混沌不明中怎么看,都需要我们不断地练习、掌控。
有了立场,就会有原则。根据这个原则,就会发展出方向。但是你有你的立场和方向,别人也有别人的立场和方向。有人会明着来冲撞你的方向,有人会暗地迂回来影响你的方向,如何在众声喧哗中抓稳自己的方向,也要依靠不断地练习、掌控。
你要掌控你的方向,别人也要掌控别人的方向,方向和方向交错之间,就不免激烈冲突、刀光剑影。所以,在颠簸前进中如何过关斩将,这又需要方法,也要不断地练习、掌控。
方法用多了不免重复,不免技穷,既不能为人所乘,也不能故步自封。所以过去失败的惯性固然要打破,过去成功的惯性也应该颠覆。如何在惯性思考与行为中随时给自己当头棒喝,也要不断地练习、掌控。
立场、方向、方法、惯性。
不论在任何时刻,不论做任何事情,都可以提醒自己来做个分析、做个训练,让我们像个旁观者一样盯紧自己的每一步动作。
当然我们会出错。或是我们明明以为清楚自己的立场,但是事后才发现拿捏错了;或是立场抓对了,但是经不起别人各种理由的游说,又把方向搞反了;再或者,立场和方向都掌控得很不错,结果却是执行的方法出了很大的纰漏,把一局绝妙好棋下成一局死棋。
但又有什么关系呢?
如果立场、方向、方法以及惯性是在自己的掌控下进行的,即使最后的结果一塌糊涂,那只能说明我们历练不够、才能不足、技不如人。结果虽不如意,但一切都已尽我所能。相反,如果我们掌控不住自己的立场、方向、方法以及惯性,那么即使最后大获全胜,那也只是运气太好,应该汗颜。
要判断自己能力的进退,与其看事情的成败,不如反省这些掌控力道的消长。


立场的层次


处理一件事情的立场,就好比建造一栋楼房的地基,是最根本。
从人生规划,到日常的工作与生活,我们每天面对任何一件事情,处理起来都牵扯到立场,只是大多觉焉不察、或习焉不察。
大家最容易想到的一个立场,是利己的立场。因为有句话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表面上看起来,这种思考是方便又有利的,但事实不然,这种思考可能最粗糙也最没有利益。起码有两个不利点。
第一,这会使我们在思考立场上失去弹性。换言之,也就是面对问题失去弹性。
我认识一个人,以前是以高层经理人的身份负责一个企业。由于他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厚植实力,准备将来创业,因此对内则上下其手,对外则广结善缘。后来他如愿创业了,但是公司也没成功。
他念兹在兹广结善缘的思考,到了自己创业之后,失去了作用点。面临自己当家做主之后的局面,他失去了关于立场思考的弹性,只能一切从头再来。
第二,这会使我们很难体会立场思考的细密之道。
举例来说,碰上任何问题,就站到自己的立场、或自己家人的立场、自己部门的立场,当然是个办法。但是,长期这样偷懒,万一碰上对自己左右皆不利的问题呢?如果是自己家人,自己部门里左右手发生冲突呢?
所以,立场必须随情况、人物、时间,以及自己身份的变化而不断地思考、判断。
通常,在一件事情上,我们往往会发现自己的立场可以不只一个。有的压力大,有的压力小。这个时候,更要格外把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