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互联网实验室刚成立时只有两个人,在清华园宾馆几十平米的一个小房间里。2000年3月1日,公司迁至清华创业园学研大厦,有了360平米的办公空间,员工超过50人,并且在香港和波士顿建立了分公司。互联网实验室由活跃于中国互联网界的一批著名分析家、企业家发起和参与,除方兴东外,还有姜奇平(任首席经济现论家)、王俊秀(任首席研究员)等人加入。
公司主要业务方向专注于互联网兼顾资本市场和传统产业,对互联网公司提供公司商业模式研究与战略咨询;同时提供面向风险投资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投资银行的投资分析和咨询,充当互联网业者和投资者的中介;帮助传统产业(特别是传统的上市企业)制定和实施互联网转型战略。主要业务有公开研究报告、客户咨询报告、行业研究报告、月度动态分析、每周新闻精粹简报、互联网俱乐部、学术会议、培训、网上研究社区、论坛等。
在互联网实验室的网站(。 Chinalabs。 )的首页上,有方兴东的个人资料和自述,他这样介绍自己:
昔日梦里的自我定位是诗人?是电力工程师?或者是科学家?现实里获得的冠名却是“独立IT评论家”,同时这也成了崭新的自我期待。
拉美作家略萨说“要把对文字的爱好视为一种宿命”,这句话也许值得认同。还有人说我“把自己交给了信息时代,象诗人把自己交给了诗歌,象女人把自己交给了爱情”。也许还可以加一句,信息时代猛于虎,投身这个行业的人,都为激情和梦想所俘获,都把舍身饲虎作为陷落和飞升的道路。
诗人气质是所有与生活有亲昵和默契之情的人的共同气质,文字则是每个不愿意被淹没的人为自己的心灵和头脑锻造的标志。交流则是人找到“禅房花木深”的生存美景的“曲径”。
我个人成熟的标志也许就是有了容纳的心胸,愿意听到来自各种立场和境地的声音。
分配时我从学校带来2000本书。从西安交大毕业后分配到北京远郊时,我是分到那儿的两个研究生之一,但那个企业其实没建起来,看了一年书。我从西安带来2000多本书。现在我的书更多,但没有时间看。回想起来,这个阶段非常重要。我一直学工科,每天接触各种仪器,计算机对我来说只是一种普通工具,没有什么神秘感。后来,一个大学同学约我给他写稿子。是这个领域的快速变化,使我在接触它3年后就成了所谓名人。
果真如此,过足诗人瘾,又做了IT界主治大夫,于是,方兴东成了当代创富神话的一个主角。方兴东在1999年出版的诗集《你让我顺流漂去》的“作者简介”里这样写着: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一生难去农民本色。工作、生活可与务农相比拟。主种高电压技术,听起来能吓着不少人。业余还兼种诗歌与计算机市场,前者始于上大学时,当时正是热门,如今越来越像珍稀动物,种得艰辛,收得却不多,有零零星星散播于《诗刊》、《星星》等刊物以及《开放的天空》等诗选中。至于计算机市场分析,始于上博士期间,是当今最热门行当因此比较高产,广播于《南方周末》、《计算机世界》等地,并著有《数字神坛》、《骚动与喧哗》等书。博士论文《高电压水处理技术》将杀青。用农民的行语来说,99年托老天的福,收成不错。
诗人总是喜欢田园风光的,我想,把IT比作是一片田野,那么在信息时代辛勤耕作的方兴东就是一个获得丰收的“农民”。其实,方兴东更喜欢人们称他为“学者”,别人告诉我,公司员工平时都叫他“方博士”,而不是“方总”。方兴东因为挑战微软而声名鹊起,被誉为“反微软的斗士”。1999年3月10日,微软的盖茨神秘地造访中国,带来为“中国人专门量身定制”的“维纳斯”。第二天,《南方周末》便刊出方兴东“维纳斯计划福兮祸兮”的文章,立即引起业界内外的轰动。这一震动有人戏称绝不亚于Inter的PⅢ和paq老总的访华。几星期后方兴东《起来——挑战微软霸权》一书出版,此时广大中国人民正沉浸在一片悲愤中(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于是在媒体的一片声讨之声中,方兴东成了媒体的宠儿。
从偶然进入IT评论界之后,方兴东一直很火。方兴东的创业伙伴姜奇平曾帮方兴东算过一笔帐,算他值多少钱?算得的结果是方兴东吸引的注意力价值为486万元。并且说:“盖茨、杨致远和安德李森,至少要等到离开学校才获得他们的第一个一百万。这一点上,方兴东显得更成功。”套用姜奇平的另一个概念,方兴东是个不折不扣的“知本家”。
2000年11月6日下午5点正,我来到学研大厦互联网实验室,见到了方兴东。我俩坐在他办公室的沙发椅上,开始聊了起来。
我是1996年3月份考入清华的,大概在6月份,我的一个同学约我写IT方面的稿子,在这以前我从不关心IT。我的文笔比较好,以前在西安交大是校文学社和诗社的社长。为了写这篇约稿的文章,在七八月份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里,我在清华图书馆把近两年来跟IT有关的媒体杂志刊物全翻了一遍,大概做了5本大笔记本的笔记,然后开始给他写文章。出了几篇后,反响非常好,这个行业对我非常有吸引力。
我原来学的是高电压,这个比较老了点,我这个人一直是不安分的,比如在西安交大搞文学社,写诗。到清华来了以后,文学这块领域越来越冷门了,而IT这个行业跟我的性格很相投。这个行业挣的钱比较多,但真正勤奋的人比较少,我要是做这个事情的话肯定很努力,会做得非常好。反正一进入这个行业来,感觉自己非常有优势。从1996年开始写,到1999年“维纳斯计划”出来以后,许许多多的人都知道了我。以前只是业内名气很大,后来是整个社会层面名气比较大了。
大概做到1996年的时候,我想今后自己肯定要走这条路,而不会去搞高电压了。我是很传统的,这个清华的博士学位我还是要的,课题我要把它做好,外面的事情也要把它做好,所以我是脚踏两只船在那做着。为了专心搞IT,我暂时休学,休学两年再回清华把课题做好。
在去年7月份的时候,我考虑要搞一个公司,因为整个互联网在中国一下热起来了,而且发展速度非常快,互联网咨询跟研究咨询这个行业在中国是个空白。我觉得自己做这个东西非常有优势,起码比别人有优势。当时我所考虑的是,我现在做IT那以后是到媒体去呢,还是到哪个公司去呢?都不是一个好的去处。去媒体的话,你就不能很自由地写,因为IT媒体很受广告客户的影响,而我的文章刺激性很强,基本上批评居多,如果批评哪家广告客户,肯定会给报纸施加压力,所以我不可能去具体哪一家报社;我也不可能去哪家公司里头,因为到一个公司以后你整个在外面发表文章,把心思放在工作外,老板肯定会不满意的。
在美国的话,类似这种搞产业分析的话一般都是咨询公司,或者研究性公司,或者投资银行这种机构。我对国外这行业非常了解,我看英文跟看中文没什么区别,阅读没有障碍。比如前十大IT分析家,我非常了解。
只有在互联网发展起来,学生创业才变得有这种可能性,因为以前创业的话,要么有钱,要么有权,要么有势,是吗?学生你是“三无”呀!有了风险投资机制以后,“三无”的人你才有可能去创业。一开始我也没考虑要休学,大概在公司开始运作起来后,一上班后我发现做一个公司比以前想象的难得多,你不能小打小闹,而是要把它做成规模化,所以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在公司里面。当时两边都兼顾,一天没去清华的实验室做课题我就内疚,那就半天去学校,半天来公司,可往往是去清华的实验室报到一下就跑到公司里来了。到后来经常两三天不去,心里压力就非常大,情绪也就受影响,没心思去做事情,这就变成了一个很大的矛盾,你在导师那边要有一个很好的交待,这里又有事情要处理。最后,我跟导师说先把课题放一放,他对我做公司从来没有反对过,他认为我休学也挺好的,我就办了休学,完后感觉轻松了很多。
我说,刚才你讲到办一个公司挺不容易的,那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适合去办公司呢?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家需要什么素质或能力呢?
我觉得最重要一点你要有自己的优势,因为做一个公司的话不是只靠你一个人,而是你要怎么样去整合更多的资源,怎么样不断把更多优秀的人吸引过来,把发展资金吸引过来,另外怎么样让客户相信你……你需要把各方面的资源整合在一起,让公司迅速发展起来。
如果你仅仅只有一个创业的念头,我认为这根本是不够的。
我认为自己在中国做这个互联网咨询是有优势的,因为我对这个行业关注了这么长时间,在很多方面的认识是比较有深度的。我拉了两个MIT的博士,还有原来《互联网周刊》的总编,以及在西门子做市场的……大家组成一个团体。公司不可能靠你一个人能发展起来,它需要一批优秀人才。对我来说,我做产业分析很有把握,但管理、销售、跟国外打交道都不是我的特长。
所以,创业最重要的是,你要把自己变成一个资源的核心,能不能把更多的资源吸引到你身边来,这是创业成败最关键的一步,也是一个优秀的企业家所应具备的素质或能力。这不是说你去干个体户,你做的是一个企业,那你就不能做成是一个人的公司,而是一个团队的公司。
我说,从公司成立到现在,你受到的最大的挑战在哪方面呢?
我以前从来没象这一年这么累过,现在我想想,比如回学校上学真的非常非常奢侈。回学校上学的话,那你就是学习,很单一,但你做公司的话,方方面面的事都要牵涉到,比如管理呀,哪个部门哪个投资,每个月的月绩要增长……
我说,如果把这个企业比喻作一条在大海上航行的船儿的话,那你现在是不是处在船长的位置上?
我觉得也不一定吧,我只是希望能把该做的事情启动起来,把它做成中国第一流的互联网研究中心,那么这个公司以后到底由谁来领导我就无所谓了,我现在的目标是把这个事情做成,在前期阶段可能由我来推动,因为很多人比较相信我的知名度。这个公司做成功的话,我在里面当一个分析员就足够了,这个分析员在中国比较有影响力。
一个公司就像一个人一样,它有成长过程,你想一年半载把一个公司做成很稳定发展是很困难的,它毕竟有自己慢慢的成长过程,你要面临很多很多的问题。
我觉得一直都很困难,包括现在也是,象这种走风险投资渠道的公司都面临着生存的压力。创业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做小规模的,比如我们一开始是5个人,再慢慢是10个人,再到20个人,那么每年挣它几百万我觉得是非常轻松的;但现在是这样,我一个月挣十万块钱,但我要投入五十万进来,把更多的人吸引进来,那么有一百万的话我要投入两百万,这样才能扩大公司规模,快速发展起来,这样风险投资比原来就太多了,原来你慢慢发展的话,只能是个小公司,利润也挺好,挣点钱大家分了就完了,这是两种不同的发展模式。
这种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