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现代物流学-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许多直接的利益:提高内部生产率;改善渠道关系;提高外部生产率;提高国际竞争力;减低作业成本。
Texas Instruments公司在使用 EDI后;装运差错减少95%;实地询问减少60%;数据登录的资源需求减少
70%;全球采购的循环时间减少57%。

4。射频技术 (Radio frequency;RF) 
RF技术是一种基于电磁理论的通信技术,适用于物料跟踪、运载工具和货架识别等要求非接触数据
采集和交换的出场合。 

5。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 
GIS指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地提供多种动态的空间地理信息的计
算机技术系统。 
完整的 GIS物流分析软件集成了车辆路线模型、最短路径模型、网络物流模型、分配集合模型和设
施定位模型等。 

6。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GPS指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系统。 
GPS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有: 
(1)用于汽车自定位、跟踪调度 
(2)用于铁路运输管理 
(3)用于军事物流 
7。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ITS) 
ITS是一个广泛包括信息处理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和电子技术,为许多交通问题提供解决方
案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 
ITS包含了许多技术,主要有: 

 (1)先进交通信息服务系统(ATIS) 
(2)先进交通管理系统(ATMS) 
(3)先进公共交通系统(APTS) 
(4)先进车辆控制系统(AVCS) 
(5)货运管理系统 
(6)电子收费系统(ETC) 
(7)紧急救援系统(EMS) 
8。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是一种使计算机模拟人类推理能力的技术。是决策信息系统的核心技术;能够对信息
进行有效过滤;对大量无价值市场信息进行剔除;提炼出有价值信息对基础信息进行合理的推理分析;协
助物流人员进行管理;帮助管理人员进行分析与决策;从而制订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与规划。 

以上技术也可以说是物流信息技术(Logistics information techniques)在物流运输中的应用(详
见第九章第二节物流信息技术);它对实现物流运输企业的现代化、规模化经营至关重要;保证了物流的
可得性、精确性、及时性以及灵活性;同时;提高了效率;节约了成本;勾勒出未来物流企业的经营模式。

3…11 



3。2。5 运输管理的内容 
3。2。5。1 运输计划管理
运输计划是国民经济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即使在运输竞争市场初步形成的今天,加强运输计划管
理,仍然是顺利完成运输任务的主要保障。 

1。运输计划的种类。 
(1) 按运输方式分有:①铁路运输计划;②公路运输计划;③水路运输计划;④航空运输计划;⑤
联运运输计划;⑥集装箱运输计划。 
(2) 按编制时间分有:①年度运输计划;②月度运输计划;③旬度运输计划。 
2。编制运输计划的原则。
(1)要保证重点,统筹安排。编制运输计划,必须有全局观点,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重点与一
般的关系。按着轻重缓急安排运输计划的先后次序。一般应先中央,后地方;先外运,后国内;先省外,
后省内;先老、少、边、穷地区,后一般地区。对保证国家重点项目建设,抢险救灾和节目供应市场急
需的货物运输计划,应予优先运输
(2)要组织均衡运输。“均衡运输”与市场对运输密集性、季节性需求常常是相互矛盾的。
作为运输设备,在均衡使用的条件下,效率最高,但作为运输企业,要满足市场需求的前提下,才
有效益,所以“组织均衡运输”是指在组织货源,制定运输计划时,要寻找市场特点与规律,统筹兼顾,
按照产销季节的要求,尽量组织均衡运输,以充分利用运输能力。

(3)做好运量预测。做好运量预测是准确编制运输计划的前提。要了解工业企业生产的品种、规
格、数量、流向及其规律性;了解流通部门采购、调拨、销售商品的数量、时间和去向等。同时,还要
掌握各类主要货物运输的历史资料,做为编制运输计划的依据。
(4)加强统计分析。统计作为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分析的一种科学方法,是认识社会经济活动的
一个重要基础工作。运输统计为编制运输计划提供历史资料,也是对运输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的
重要手段。通过统计进行分析,才能找出运输计划中存在的问题和信息反馈。从而,提高计划的准确性。
运输统计的基本要求是及时性、准确性和全面性。 
3。2。5。2 发运管理。
发运业务是物流企业按照交通运输部门规定,根据运输计划安排,把货物从产地或起运地运到销售
地(或收货地)的第一道环节,是运输业务的开始。物流企业必须和交通运输部门紧密配合,协调行动,
做好发运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如落实货源、组织配装、检查包装标记、安排短途搬运、办理托运手续,
等等。特别应该强调发运时间,备货和调车要衔接一致,保证按时调车、按时装车、按时发运。有些物
流企业和运输部门,采用“网络分析法”严密计算发运业务各项工序的时间,按繁简不同,先后次序组
织工作,从而,可以确定最佳的发运时间。 

3。2。5。3 接运管理。
接运业务,是指物流企业或运输部门,在接到交通运输部门的到货通知后,认真做好接运准备工作,
把到达的货物完整无损地接运进来的业务活动。它关系到运输时间、货物质量和能否及时入库和出售。
接运要做好以下工作:

(1)接运单位必须与交通运输部门办好交接手续,根据有半货物运输凭证及数量和质量的要求,
接收、清点货物,要手续清楚,责任分明;(2)接卸货物,必须注意安全,保证质量,严禁“野蛮装卸”,
损伤货物;给国家财产造成不应有的损失;(3)提前准备仓位,货物接卸以后,应该入库保管的立即进入
库房保管;(4)能组织直拨的货物,物流企业在接到到货通知后,可事先与用户单位联系,在货物到达
后,就车站、码头或专用线,直接把货物拨出,不入库保管,可减少一道中间环节。 
3。2。5。4 中转管理。
凡是从起运地到收货地之间不能一次直达,须经过二次运输转换(或两种以上运输工具)的,就要
进行中转。中转运输起着承前继后的作用。即,一方面它要把发来的货物接运进来;另一方面,又要把
接运的货物发运出去,加强中转管理,首先,要衔接运输计划,发货单位必须按有关规定,提前将需要
中转的运输计划通知中转单位;其次,要事先做好接运和中转准备工作,货物到过后,及时接卸,及时

3…12 



转出;第二,检查进行加固包装,对中转的货物包装要认真检查,凡是发现已经破损的,应该进行加固
或更换,不能破来破转,造成货物损失;最后,物流企业在货物到达后,要及时理货,分批进行,以利
中转,避免前后混淆,批次不清,造成错乱,影响中转时间。 

3。2。5。5 运输安全管理。
运输安全管理也是运输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货物通过运输后,经过发运、接运、中转等多次装卸
搬运和几道手续环节,容易发生这样那样的事故。物流企业和交通运输部门,必须加强运输安全管理,
减少货损货差。第一,建立健全各项运输安全制度,特别是运输安全岗位责任制,并严格执行,努力防
止运输事故的发生;第二,要及时处理运输事故,一旦发生运输事故,有关各方面立即进行协商,按照
规章制度或合同规定,分清责任,及时进行处理。第三,要划清事故责任,发生运输事故的原因是多方
面的,有的是属于包装环节、运输环节、装卸搬运或其他环节的;也有的是属于自然灾害的,等等。必
须实事求是,划清责任,分别记载货运记录和普通记录,做为查询和索赔的依据。 

3。2。6 物流运输质量指标
运输管理指标体系很庞大,与物流系统紧密联系,其中有许多指标和仓库、配送的指标有类似之处,
此处仅列出述具有特殊意义的质量指标有: 

 1。正点运输率( Z 
) 
正点运输次数
Z=
运输总次数
×100% 


2。满载率,用装载率表示( M 
运) 
M 
运 =车辆实际装载量×100% 
车辆装载能力


3·运力利用率( Y 
) 

Y= 
实际完成吨公里数 
×100% 
运力往返运输总能力(吨公里数)


3。3 合理运输 
3。3。1 合理运输的概念 
在物流过程中的合理运输(Reasonable transportation),是指按照商品流通规律,交通运输条件,货物
合理流向,市场供需情况,走最少的里程,经最少的环节,用最少的运力,花最少的费用,以最快的时
间,把货物从生产地运到消费地。也就是用最少的劳动消耗,运输更多的货物,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因为,在运输生产活动中,需要一定的劳动消耗(活劳动和物化劳动)。衡量运输的合理与否,是从技
术经济角度,看消耗在运输上的社会劳动量,来评价运输的经济效益。 

3。3。2 组织合理运输的意义 
组织合理运输,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和改善物流工作,都有重大意义。体现在如下五方面: 

1。可加快货物调运时间,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促进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积极扩大社会再
生产; 
2。有利于扩大商品流通,繁荣城乡市场,发展商品经济,及时供应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3。能改善流通部门特别是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减少货物在途资金的占压,加速资金周转; 
4。可降低运输成本,减少货物运输中的损失、损耗,提高货物运输质量,节约运输费用,提高经济
效益;
3…13 



5。可提高车船装载量,合理使用运输工具,充分发挥运输工具的效率,节约运输力和社会劳力。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组织合理运输提供了有利条件。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商品流通量
的不断增加,使我们有计划地组织合理运输成为可能。这也是生产部门、交通运输和流通部门的一项经
常任务,是社会节约的一个重要源泉。 

3。3。3 合理运输的组成要素 
组织合理运输工作,涉及面广而复杂,影响它的因素也很多。要实现运输合理化,起决定作用的主
要有以下五个主要因素,物流业称为合理运输“五要素”。 

1。运输距离。
运输既然是商品在空间的移动,或称“位移”,那么,这个移动的距离,即运输里程的远近,是决
定其合理与否诸因素中一个最基本的因素。因此,物流部门在组织货物运输时,首先,要考虑运输距离,
应尽可能实行近产近销,就近运输,尽可能避免舍近求远,要尽量避免过远运输与迂回运输。 

2。运输时间。
对物流业来说为了更好地为顾客服务,及时满足顾客的需要,时间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运输不及
时,容易失去销售机会,造成货物脱销或积压。尤其在市场变化很大的情况下,时间问题更为突出。人
们常说“时间就是金钱,速度就是效益”,运输工作也不例外。所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