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小故事大道理-第1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捉住这些小东西!更令他气愤的是,这些家伙居然像和自己玩捉迷藏一样一会儿跑、一会儿停、一会儿钻到洞里没了踪影,一会儿又从另外一个洞口钻出来。看到它们那一双双贼溜溜的眼睛,巨狮更是感到被嘲弄般的侮辱,它当时在心里发誓一定给这帮小东西好看。终于,它抓住了一只刚从洞口中钻出的小田鼠。这个小家伙显然还不知道自己面前的正是森林之王,更没有意识到自己马上就要面临的杀身之祸。小田鼠一边吱吱乱叫,一边用尖锐的爪子抓挠巨狮嘴角的几根胡子。刚才已经被那些田鼠激怒并且饥肠辘辘的巨狮一口便把小田鼠吞到了肚子里。可是巨狮还是感到不满足,因为这小小的田鼠根本就不足以填饱自己的肚子,于是它又开始追逐其他动物。此时它没有注意到,从自己吞下小田鼠的那一刻起,便有两双充满恨意的眼睛一直在注视着自己。

终于填饱肚子了,巨狮心满意足地回到了自己的领地,依然像往常一样惬意地享受着其他动物的顶礼膜拜,不过今天它突然看到身边多了两双仇视的眼睛。这两双眼睛其实早就这样盯着自己了,只不过它刚刚发现。一开始它感到了这两双眼睛带来的阵阵寒意,但是当看清这阵寒意来自两只不起眼的田鼠时,巨狮又感到一阵无聊。

几天之后的一个夜晚,巨狮终于和那两双充满仇视的眼睛直接对视了,因为那时它已经被这两双眼睛的主人咬断了喉咙———那天夜里,沉睡中的巨狮其实感到了喉咙处有些不适,但是它白天实在跑得太远、吃得太饱,更何况它看到使自己感到不适的只是两只小小的田鼠,所以它又翻过身进入了梦乡。当它感到喉咙中有股咸热液体流出的时候,为时已晚。巨狮被两只自己不屑一顾的田鼠咬断了喉咙,这两只田鼠就是它以前吞到肚子里的小田鼠的父母。

在一切重大危机到来之前,其实都有种种预兆显示,只不过人们常常因为这些预兆微不足道而错过了最佳防范时机,惨剧常常由此形成。 






 
7、细节决定成败
一家大公司招聘新人,已经淘汰了好几批参加面试的人选。这时无论是面试者还是被面试者都感到了几分紧张:如果今天再不能选出合格的人选,那公司的许多工作就要受到影响;对被面试者来说,如果能进入这家全国知名企业工作,那自己今后的事业发展将不可估量。

这时一位年轻人走进了面试办公室。他在门口看到一张小纸片,出于习惯,年轻人弯下腰捡起纸片并顺手把它扔到了垃圾筒。面试过后,主持面试的该公司总裁叫这位年轻人留下来,他告诉年轻人可以马上到公司参加培训,等培训合格后就可以正式上班了。年轻人自己都有些不敢相信,因为他知道在这次招聘过程中进入面试这一关的都是精英,而且据他观察,其中有不少人的能力水平都在他之上。总裁听到年轻人提出的疑惑,笑着答道:“这正是我找你谈话的原因,你的能力水平确实不是所有应聘者中最好的,但是,只有你在面试时通过了一项最关键的考验———门口的那张小纸片是我故意叫人放在那里的。” 

那些与年轻人一同去参加应聘的人才,并非没有看到门口那张虽然不大但却明显的纸片。对于他们来说捡起地上的小纸片同样只是弯一下腰那么简单,但是他们却认为如此琐碎的事情不值得一做,所以他们就错过了进入那家大公司的机会,实际上他们因此而错过的重要机会绝不仅仅是这一次。

而那年轻人就是美国汽车工业之父———亨利·福特。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当初那位总裁的独到眼光。

亨利·福特是幸运的,他的幸运不仅在于自己遇到了慧眼识英才的总裁,更在于他对每一件小事都不疏忽的认真精神。

戴维·帕卡德说:“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成功就是由一件又一件小事、一个又一个细节积累而成的。如果能把握住这些细节,人们就能获得成功;如果不注重细节的积累,而只想一举成功,那实在是白日做梦。 






 
8、马马虎虎造成的惨剧
一个家住偏远山村的男孩在上学时被老师发现视力有问题,因为这个孩子写字的时候总是将字叠在一起写。问孩子是怎么回事时,孩子说他总是看不清楚本子上的行列。根据老师的经验,这个孩子的问题绝对不是简单的近视,于是,老师建议家长带孩子去医院看一看眼睛。其实早在这之前的很长时间,家里人就发现这个男孩的眼睛有些问题,但是长期以来都没当作一回事。听到老师的建议后,家里人决定带着孩子到县医院去检查一下。

县医院的设备十分落后,医生通过仅有的一台观测仪器观察到孩子的左眼中有一个小斑点,于是将孩子的病诊断为当地常见的白内障,并且告诉家长不必着急,可以等孩子再大一点的时候到大医院去做手术。

之后,孩子的视力不断变差。两年以后,孩子的左眼几乎看不到任何东西了,而且他的右眼看东西也十分模糊———他根本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正常地上学了。父母此时才感到了事情的严重,于是带着孩子来到了离家乡最近的一座城市。他们希望能在这座城市中找到一家医院治疗孩子的眼疾。

经过几天的问询和查找,他们终于找到了一家据说在治疗眼疾方面比较权威的医院。当医院的医生对孩子的眼睛进行了全面检查之后,他们告诉家长,这个孩子的病情已经被耽误了很长时间,孩子左眼中的那个小斑点根本就不是什么白内障,而是一种肿瘤,如果当初及早治疗的话,这个孩子的病情就不至于发展到如今这个地步。家长既为自己过去对孩子的疏忽感到懊悔,又对县医院当初的误诊感到痛恨,但是所有的这一切都为时已晚,他们现在能做的只是听从这里医生的安排。

医生告诉家长,孩子必须及早做手术,这样可以防止肿瘤继续增长压迫眼部神经,而且还可以彻底解决孩子眼睛面临的问题。在家长将手术费交齐之后,手术开始了。

在手术“成功”后的几天,孩子的眼睛可以拆线了,在拆开绷带的一刹那,孩子没有看到久违的光明,他的眼前一片漆黑。当他问母亲“为什么不开灯”时,母亲感到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可是事情的发展要比母亲最担心的严重得多。原来在做手术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医生的手术刀不仅完全破坏了孩子的视神经,而且还将离视神经较近的脑垂体给破坏了,而脑垂体是分泌生长激素的器官。也就是说,孩子除了今后再也看不到五彩缤纷的世界之外,他的身体还不能像正常人一样成长———做手术那一年他9岁。从那以后,他的身体一直停留在9岁时的样子,他再也看不到自己喜爱的课本和玩具,儿时的伙伴也始终只能以小孩子的形象留在他的脑海当中。

一系列人的马虎大意,使一个原本可以和同龄人一样享有无忧无虑的少年时光和青春逼人的年轻岁月的孩子就这样毁掉了一生。也许人们因为事情过于细小而不愿意花费时间关注,可是当这些小事及细节被人们所忽视的时候,人们就要为此付出几倍、几十倍,乃至千万倍的代价。任何细节上的疏忽都可能造成可怕的惨剧。 






 
9、什么破坏了婚姻
一位社会学博士就要毕业了,导师建议他用“破坏婚姻的决定性因素”为题来撰写毕业论文。在博士生看来,这个题目实在是太简单了,破坏婚姻的决定性因素当然是婚姻中的双方彼此不再相爱了,或者其中的一方厌倦了另一方,或者是有第三者介入;等等,总之是爱情在作祟。

可是导师却告诉他不要把这个问题理解得如此简单,最好还是要经过多方面的实际调查研究再下结论。于是博士生开始按照平常撰写论文的程序开始着手准备毕业论文了。写论文的程序不外乎几个环节:搜集资料—整理资料—从中提炼大量的有效信息—最后通过对相关信息的深入分析得出结论。因为是自己的毕业论文,而且选题又是导师建议的,所以博士生虽然最初有些轻看这个选题,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他一直都非常认真。

越是深入这个选题的准备,博士生就越感到导师当初对自己的告诫是多么明智。在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提炼时,博士生发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论。一种结论是来自于一家家庭咨询机构提供的调查表,将近8 000份的调查表显示,约有90%的人认为爱情是决定婚姻能否维持下去的决定因素,这个结论与博士生当初的想法是一致的。但是,当博士生在自己对一些离婚夫妇的实际调查以及看到法院提供的相关资料后发现,在实际生活中真正导致婚姻破裂的决定性因素根本就不是人们想像中的那样,也就是说,常常导致婚姻破裂的决定性因素根本就不是爱情的消逝。

博士生对许多离婚夫妇进行了深入调查,他的调查与法院提供的资料信息反映的结论基本一致:在实际生活中真正破坏婚姻的往往是那些根本就不值一提的鸡毛蒜皮之类的小事。其中有一则案例表明,一对夫妇离婚的直接原因是丈夫喜欢吸烟,妻子却对此非常讨厌;妻子从来不吃快餐和肉食,这令丈夫感到无法接受。另一对夫妇离婚的原因更让人感到不可思议,夫妇二人都特别喜欢吃鱼头,但是丈夫喜欢吃红烧的鱼头,而妻子则喜欢吃清蒸的鱼头,两人经常为此吵架,最后实在没有办法调节只好离婚。还有一则案例,丈夫习惯清早起来洗澡,而妻子却习惯在晚上睡觉之前洗澡,只要各洗各的就可以了,这本来没有什么问题,可是矛盾并不那么容易解决———妻子认为丈夫清早起来洗澡耽误了大家上卫生间的时间,这样很容易导致自己上班迟到,孩子上学也要受到影响,而丈夫则认为妻子晚上睡觉之前洗澡身上的清香味道会破坏自己的睡眠,结果他们也只能因此各奔东西……

后来,博士生在他的论文中写道:“从理论上看,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爱情是决定婚姻是否存在的决定性因素,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真正破坏婚姻的罪魁祸首根本就不是爱情本身,而是婚姻生活中点点滴滴无法言说的小事。这些事情的微小几乎让我们无所察觉,可最后它们却能破坏历尽千辛万苦才构建起来的婚姻。”

真正使你感到疲惫的往往不是一眼望不到顶的山峰,而是在攀登过程中落进鞋中的一粒细沙。无论是婚姻,还是其他方面,人们常常被那些细沙折磨得疲惫不堪。 






 
10、小举动赢得大成就
上个世纪中期,前苏联先进的航天技术曾经令世人折服。当由前苏联研究制造的载人航天飞船首次遨游太空之后,无论是当时到太空遨游的航天飞船“东方1号”,还是当时乘坐“东方1号”在太空遨游108分钟的飞行员加加林的名字都从载人航天飞船成功返回地球的那一刻起被载入了全人类的史册,永远被世人所铭记。

“东方1号”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精密的制造工艺自然令前苏联的军事科学研究者们感到无比自豪,而随同载人航天飞船一同遨游太空的加加林也以其出色的表现赢得了世人的赞扬。不过,当初在选择随同载人航天飞船一起遨游太空的最佳人选时,包括“航天1号”的设计者在内的所有人其实都感到了很大的为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