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范鸿宇和葆家的那点渊源,陆月是明白人,也不怎么真的在意。说破大天去,也就是一份人情,葆家寻个合适的机会,还了这份人情也就是了。难道范鸿宇还真能变成葆家的人不成?
双方身份地位相差太过悬殊,那种一夜之间跃龙门的事,只会出现在戏剧之中。
陆月和范鸿宇之间的差距是如此巨大,陆月又岂会当真与范鸿宇“平等论交”?摆出高高在上的领导架势,乃是理所当然。
就目前情势而论,范鸿宇真正让陆月感到有点棘手的,就是他在枫林镇的出色表现,高洁这个镇委书记对范鸿宇的倚重。毕竟高洁和范鸿宇熟识在先,大家做了一段时间的同事,至少在眼下,高洁对范鸿宇的信任绝对远远超过陆月。
但这也没什么,陆月仔细研究过范鸿宇呈交给国家计委领导的那份报告,昨天又和范鸿宇进行过一番深入交谈,对于范鸿宇为枫林镇制定的发展规划,基本了解得比较透彻了。陆月以前尽管没有搞过经济建设方面的工作,然而他首都大学本科毕业的深厚底蕴摆在那里,绝不是白瞎的。范鸿宇一个破大专生都能鼓捣出来的玩意,陆月没有理由研究不透。稍微给他一点时间,相信陆月就能反过来指点范鸿宇了。
站在哪个起点,往往决定着最终的高度。
至于范鸿宇表露出来的那种莫名其妙的敌意,陆月完全能够感受得到,却也不大放在心上。
刚刚步入社会的毛头小子,通常喜欢以自我为中心,过分高估自己的能力,总要摔几个跟头,碰几回壁,鼻青脸肿,才能逐渐清醒过来。
和我置气,你有什么资格?
第201章 小算盘
“陆市长这么说,真的让我们很不好意思。陆市长从首都来,见多识广,站得高看得远,我们非常希望得到陆市长的无私帮助和指点!”
高洁微笑着,恪守官场规则,很谦虚地说道。
陆月笑着摇头,转向范鸿宇:“鸿宇同志,你好!”
主动向范鸿宇伸出了手。
范鸿宇这才和他握手,说了几句套话。
“陆市长,请!”
寒暄已毕,高洁伸手相邀。
对于高洁和范鸿宇今天这个迎接安排,陆月很满意。不曾搞得太过“张扬”,自然不会引起宋珉等本土干部的不满。高洁和范鸿宇亲自到镇外迎接,陆月也没有丢面子。
恰到好处。
看来,高洁还算是个聪明人,昨天放了自己一回鸽子,适当地表露出美女的矜持与骄傲,却也懂得适可而止,不过为己甚的道理。
高家书香门第,官宦世家,果然不是浪得虚名。
出于礼节,高洁上了华沙牌小车,和陆月坐在后排,范鸿宇同志独自驾车,跟随在后。官场上,尽管斗心眼耍名堂,但那都是台面下的招数,面上的规矩,一定要恪守不渝。
不然,先就理亏三分。
华沙车驶向镇内,首先就经过正在热后朝天搞建设的工业园。
看到这一大片正在施工的土地,陆月暗暗吃惊。昨天和范鸿宇谈话之时,他已经知道了工业园区的占地面积。但光听数据,很难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八百亩土地,换算过来不过是半平方公里略强,似乎也不是很多。此刻亲眼看见,才知道八百亩是个什么概念。
在清晨尚未完全消散的薄雾之中,一望无际啊!
大手笔!
陆月情不自禁的向窗口倾斜了身子,想要看得更仔细一点。
“陆市长,是不是先去镇里,和同志们见个面,听取汇报?”
高洁按照标准流程,客气地问道。
陆月这才意识到自己略有失态,连忙坐正了,微笑说道:“这样也好,既然来了,当然应该和镇里的同志见个面,大家认识一下。”
越是大机关出身的干部,越是讲究这些程序。
尊卑上下,可不能乱了。
在大会堂开会,连水杯都要摆放在同一条直线上,横竖对整齐。若是摆的歪歪斜斜,不但有碍观瞻,也显得不庄重,搞不好就是个小小的“政治事故”。
陆月初来乍到,威望未著,自不能在基层同志面前拿大,落下话柄。
两台小车先后驶进镇政府大院。
高洁依旧没有闹出太大的动静,亲自陪同陆月进了会议室,范镇长则通知镇党委镇政府和镇人大三套班子的负责同志过来开会。
镇里的小会议室进行了“改装”,将原来的主席台撤销,几张桌子拼在一起,铺上红布,勉强有点类似后世的“会议桌”了。这也是范鸿宇的建议。倒不是搞形式主义,关键范鸿宇认为如此摆布,更加有利于创造一个比较宽松的会议环境。
如果还像以前那样,领导坐主席台,其他干部坐下边,人为的就划出了一道鸿沟,就算干部们有什么意见,也不敢胡乱开口。大伙围桌而坐,先就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心态比较放松,可以畅所欲言。
范鸿宇从来不认为领导干部“一言九鼎”,无人敢于异议就是有威望的表现。那只能说明一把手的霸道,对工作开展有害无益。
真正的威望,是在硬邦邦的成绩之上建立起来的。
就好像一位将军,想要建立无上威望,唯一的途径就是领着他的战士,打败一切敢于阻拦的敌人,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其他任何花架子都是多余。
很快,三套班子的主要负责人,便相继来到了会议室,见高洁陪着一位温文尔雅,气度俨然的年轻人坐在那里,大家都感到诧异,不知陆月是何方神圣,竟然高居主位,让镇委书记作陪。唯独党委副书记李国生眼神一亮,疾步上前,朝陆月微微鞠躬,略带几分激动地说道:“陆市长,您好!”
照理,陆月的党内职务是市委副书记,该当称呼他的“最高官衔”才能表示尊重,但陆月的实际职务,是常务副市长,眼下也是在政府办公楼办公,所以大家都以“市长”相称。而且对于陆月这么一位年轻领导而言,称呼“市长”比称呼“书记”更加能彰显他尊贵的身份。
书记有大有小,中学团委书记也是书记,市长却是特定的称呼,绝不会让人产生误解。
高洁和范鸿宇的双眼,同时微微眯缝了一下。
如果不算首都那一面之缘,陆月莅任彦华之后,连高洁都还是与他头一回见面。李国生却已经抢先一步拜见过陆月。
这份“勤快”,倒也了得。
陆月微笑点头,站起身来,和李国生握手,温和地说道:“国生同志,你好!”
由此可见,他们确实不是第一次接触。
李国生不由大为激动,紧紧握住陆月的手,连连摇动,说道:“陆市长,您还记得我?”
声音都略略有几分颤抖了。
考虑到李国生的年纪,比陆月几乎大了整整二十岁,当着大伙的面如此激动,稍稍有点过了。只是在李国生而言,他这样激动也有理由。不过就是前两天在市政府办公大楼与陆月“偶遇”,说了几句话,陆月张口就能叫出他的名字,可见他李国生在陆市长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身在官场,还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呢?
“当然,国生同志是枫林的元老,我当然记得你。”
陆月微笑说道,语气益发的温和。
这句话听上去简简单单,毫无特别之处,却立即便在很多人心目中掀起了一阵波澜——陆市长对枫林镇的情况很熟悉啊,连谁是元老都那么清楚。
李国生的资历,也确实够老的,尤其在枫林镇,更是如此,卢卫东调离之后,李国生就是资历最老的镇领导。
李国生更加激动,又连连向陆月鞠躬,说了好些谦逊之词,这才恋恋不舍地放开了陆月的手掌,来到会议桌一侧落座,昂首挺胸,双目直视陆月,坐姿要多端正就有多端正,只是眼神的余光偶尔在对面的范鸿宇脸上扫过之时,似乎略略起了些变化。
李国生在陆月面前如此恭谨,亦不为无因。
实在李国生这口气,憋得太狠了。
一年前,镇长出缺,李国生就已踌躇满志,只等着市委组织部一纸任命,便即走马上任,端端正正坐在镇长的宝座之上。谁知却是高洁从地委宣传部一步跨过来,抢了他的位置。好不容易,熬到卢卫东调走,高洁扶了正,李国生以为这个镇长的宝座,总该轮到自己了,上级组织却又让高洁来了个一肩挑,依旧将李国生晾在了半路上。尤其让李国生郁闷的是,范鸿宇竟然也一跃而成了镇党委委员,副镇长,悠忽之间,就和他平起平坐了。
随着时间推移,李国生越来越绝望。
工业园区和招商引资工作,搞得如火如荼,范鸿宇的威望也越来越高,照这样发展下去,等高洁卸任镇长,这顶乌纱帽九成也会落到范鸿宇这小娃娃的脑袋上,跟他李国生没有半点关系。
莫名其妙被高洁抢走位置,李国生还能勉强说服自己,毕竟高洁是从省里下来镀金的干部,又是年轻女同志,得到上级领导的关照,正在情理之中。这不连卢卫东都要给她让路吗?但再输给范鸿宇,却是李国生绝对无法容忍的。
范鸿宇是什么人啊?
就是个“心狠手辣”的流氓混子,纨绔公子哥,打架“杀人”无所不为,凭什么也要站在他头上拉屎拉尿?李国生参加工作的时候,范鸿宇还不知道在哪里呢!
只是,愤懑归愤懑,实际情况却很不乐观。这么多年来,李国生最大的倚仗就是卢卫东。因为大王岭事件,卢卫东鬼使神差般和范鸿宇化解了“仇怨”,反倒有成为忘年交的趋势,不再乐意给李国生出头。加上范鸿宇背后站着的县长老子和行署专员邱明山以及高洁,李国生简直看不到一丝“战胜”范鸿宇的希望。
范鸿宇又是如此年轻,一旦登上镇长宝座,三两年之内,怕是不会再挪窝。
李国生等不起啊!
再过几年,谁知道又会发生何种变故?
李国生继续留在枫林镇苦熬,最好的结果,就是高洁调走,范鸿宇正位书记,那时候,才有可能轮到他李国生当镇长。
但这样的镇长,当起来有意思吗?
就是给范鸿宇打下手的。
只要一想到这个“前景”,李国生便火冒三丈,内心深处完全无法接受。
现在,陆月横空出世,对他李国生态度如此温和,再次在李国生的内心点燃了希望之火。听说,陆市长的后台可硬了,家里老头子,是首都的大官,就算市委书记宋珉,都要给他三分面子。假如自己真能获得陆市长的好感,就此靠拢过去,那就是最大的转机,也是他李国生这一辈子最大的机遇。
只要陆市长肯提携他,不要说区区一个镇长,就算是做枫林镇的书记,应该也问题不大吧?
第202章 谁更年轻?
枫林镇的机构,依旧比较臃肿。党政人大三套班子的副职领导干部,加起来十几位。有些副职领导手下,压根就没有直接下属。比如党政办的秘书,就要同时为所有党政领导服务。这几个月高洁和范鸿宇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工业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之上,对于机构精简,干部分流工作,暂时没有作为重点来办。
这个事情,已经涉及到了干部队伍是否稳定的根本,不能轻举妄动。高洁虽然做了书记,毕竟来枫林镇的时间不长,又比较年轻,威望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就算是卢卫东做这个镇委书记,轻易也不能动干部。
你打掉人家的饭碗,人家不得和你拼命?
精简机构,人员分流,需要一个契机。
范鸿宇当初的计划,是想通过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让镇里的干部主动停薪留职下海去,不显山不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