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杂交玉米之父李登海-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种子法”的实施,中国的种业生产迎来了蓬勃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对于入世,李登海认为,“这是一次发展的机遇。面对WTO,人们有三种心态:一是高呼‘狼来了’。怕什么呢?这有什么不好的?你能阻挡住吗?我们应迎面而上,敢于迎接挑战;害怕竞争、逃避竞争就是保护落后。二是欢迎态度。他们认为,这对国家和老百姓都有利。对加强企业自身建设、加速企业发展有促进作用。第三是‘与狼共舞’。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以民族种业为主体,以控股形式与国外种业进行合作、合资。促进种子产业化发展。其实,加入WTO对中国冲击最大的不是中国的企业,而是政府部门的行政体制,一些人在法规出台后,不是心想如何为老百姓做事,而是为了自己的利益钻法律的空子,‘以十倍的疯狂夺取他们失去的天堂。’”
李登海说:“加入WTO以后,我们面对的是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在这个世界经济的大背景下,我们感受到了源于国际差距的压力。科技不发达,是一个国家落后的根源。我们只有不断地创新,提升以科技创新为先导的创新能力,才能适应千变万化的国际市场,保证我国城乡经济健康、持续、全面地发展。中央提出的‘自主创新,重点跨越’的方针非常好。我们要应对国际的竞争,必须实现从‘制造’到‘创造’的跨越。”
率先进入中国市场的全球种业巨擘———美国先锋海外公司(杜邦子公司)的有关负责人日前透露,“尽管(中国)目前仅有5-6亿美元的年产值,但是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和种业水平的提高,中国种业市场将面临着一个巨大的发展机遇。单以玉米种业为例,在未来五年内,就极有可能突破4亿美元的年产值。”
为了能够尽早与国际接轨,李登海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方式,促进登海种业与国际学术和技术交流,一方面,积极邀请国外专家来公司讲学,提高素质;另一方面,派出人员到国外进修,系统学习了玉米转基因技术。他每年都拿出许多资金选派优秀职工到美国、法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的种子公司进行交流合作,学习国外育种、科研、管理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为进一步提高良种质量、扩展销售网络、不断增强参入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加速良种产业化进程打基础。最大限度地为全国各个地区不同的种植需求提供不同的种子。
同时,李登海又抽调300多名专业人员,组成若干支推广队伍,在全国各玉米生产区和不同生态类型地域选设了800多个示范点,每年从示范点播种入手,实行讲座、栽培、管理、观摩、验收总体组装和下一年种子征订等全程示范服务,让广大农民亲眼看到“掖单”、“登海”玉米的增产效益,不断巩固国内市场。这种科普推广方式受到全国各地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在各地政府和农技推广、种子经营等部门积极配合下,从北国漠河到海南岛三亚,从黄淮海平原到云贵川高原,“掖单”、“登海”玉米逐步进入一个又一个市场,植入一片又一片田野。包括新疆的某些边远地区,也用李登海的品种淘汰了传统南斯拉夫种子,亩产超过一吨,实现了边远地区的产品更新换代。如今,他们的品种并且已经在东南亚、非洲的部分地区得到推广。
第五章 成立农科院
    第五章成立农科院
一、中国玉米种业的“航母”
三山岛古称参山,位于莱州市区北25公里处,方圆12。92平方公里。远古时这里曾是一座浅海岛屿,后逐渐与陆地相连,成为半岛。三山毗连,突兀挺拔,故名三山岛。三峰形如偃月,中峰稍前,左右峰稍后,相依拱立。山势南缓北陡,临海嶙峋危立,山上有“盏石”、“仙人坑”、“筷子”、“手掌印痕”等奇石怪洞,传为秦始皇祭祀所留。登上三山岛,南望一马平川,千里阔野;北眺茫茫大海,渔帆点点;东侧十里海滩,沙细滩软,为天然浴场。
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莱州市又投资数亿元,在该岛之北建起了国家一类开放港口——三山岛港,可停靠万吨级船舶,成为莱州通往海外各地的门户,也为三山岛增添了新的景观。三山岛还是一块黄金宝地,地下黄金储量丰富,全国设计规模最大的黄金生产基地,就坐落在该岛东南部。在三山岛的海岸线上,有一片广阔的金色沙滩,夏季这里人潮如织,人们或嬉戏于清澈的海水中,或卧伏于细软的沙滩上,陶醉之态,妙不可言。在这黄金海岸上,还建有钓鱼台休闲庄、海滨度假娱乐中心等餐饮娱乐场所,其美味海鲜,多种娱乐项目,更使人流连忘返。
莱州市农业科学院就坐落在莱州市三山岛街道办事处境内,距三山岛约7公里处,城山路横贯南北。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环境,为莱州市农科院的对外交往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李登海创办的莱州市农业科学院在这里拔地而起,经过十几年来的发展并最终成为全国最大的民营种业科研机构。而李登海的最终目标是要将莱州市农业科学院建设成中国玉米种业的超级“航母”,以此为载体将掖单系列良种推向全国,走向世界。
莱州市农科院创建之初,中国的科技体制仍然处在计划经济时代,弊端众多。特别是在育种科研方面,育种、生产、推广、经营四个环节各自独立,互不相干。这种“农科院和大专院校搞科研、良种场搞繁育、推广站搞推广、种子公司搞经营”,门户各立,政出多门,互不协调的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方面,科研单位科研经费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出成果的速度和数量,另一方面,大量科研成果停留在试验室里、体现在获奖证书上,难以进入产业渠道,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造成科技资源的极大浪费。在没有产权保护的情况下,虽说大家都搞成果推广,有利于一项科研成果的迅速普及,但从长远来看,它助长了国家科研单位和种子公司的惰性,削弱了整个行业的竞争与活力。时间一长,双方都没了后劲。
李登海为了使紧凑型玉米杂交种尽快实现产业化,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步伐,在建院的体制上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创新,坚持了独立自主的科研生产原则,走科研、生产、经营、推广产业化发展的路子,比国家提倡种子科研产业化整整早了十年,为全国农业科研院所改制提供了范例,树立了榜样。
1990年以后,全国种子行业不断放开,各级育种科研单位和各类种子公司纷纷改制走产业化的路子。同时,国外种子公司也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李登海凭借掖单系列良种的优势,占据了国内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
1993年5月,莱州市玉米研究所已经有些规模了,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当然也有点家底了,有了较强的竞争优势。经有关部门批准,升格为莱州市农业科学院,李登海任院长。农业科学院下设了玉米、小麦、蔬菜、花卉四个研究所,和一个负责推广经营的远征种子公司。并在全国不同生态区设立了8个玉米试验站和18个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站。
远征公司的出现,为后来登海种业的成立打下了基础。
农科院创建之初完全按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滚动发展的机制,不向国家和集体伸手。1993年,又进一步明确了出资人制度和企业法人财产制度。
在运行方式上,李登海充分发挥民营企业自主经营的优势,一切以快出成果、多出成果、加速推广、提高效益为出发点,开展科研和经营活动;在用人上,他反复强调不看文凭看水平、不论资历论能力,以岗定员,合理按排每个职工的工作岗位,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在分配上,则实行岗位工资加效益工资的办法,拉大职工的收入档次,鼓励多出成果、快出成果。
曾经跟随李登海到海南岛育种的五“光棍”之一的邓恒洲,可谓老资格了,但是他在育种技术和经营管理方面,都不如后来的年轻人,李登海也只好安排他在农场当一般职工。对此,李登海也只能感到遗憾。
李登海脑子里面不仅勾画着玉米杂交育种的蓝图,而且还装着整个种业的发展动向。一位多次来到莱州市农科院调研的资深企业管理专家说:“既使是海外归来的WBA也未必能达到他的高度,因为只有他才能知道,莱州市农科院的发展需要什么?”
莱州市农业科学院的职工大部分只上过初高中,多数人是后邓村土生土长的农民。然而,李登海却带着这帮“庄户人”在中国的良种事业上奋力开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是一个奇迹。
李登海说:“30多年了,不容易呀!”
如今,莱州市农科院拥有占地90多公顷的试验农场,并投资在海南岛建起了占地30公顷的高标准育种基地。建起了遍及全国的繁殖和销售网络。先后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4项,紧凑型玉米良种在全国28个省市区推广种植累计总面积1000多万亩、增产粮食1000多亿公斤。
尽管有了今天的成功,但李登海还是表示出了他的担心,一方面是人才匮乏,员工的素质跟不上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家族式的管理,离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随着国外种业公司进入国内市场,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为了发展,李登海不得不广开用人渠道,从全国各地招聘专业人才,一时间,吸引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科研、经营和管理人才到农科院工作,并且成为农科院的骨干力量。登海种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天强,就是李登海高薪聘请的职业经理,年薪15万元,相当于一般管理人员的5——10倍。也有一些慕名而来的大学生因吃不了苦而离去。
李登海深知创业之初,那帮跟他闯海南、打江山的老弟兄们是一帮难得的人才,然而,他们大部分是初中毕业,最多也只上过高中毕业,文化底子薄。若论干活他们的确是一把好手,要论管理现代企事业和科研,他们的差距可就太大了,一股惜才之情跃然纸上,为了把这帮实践经验丰富的“实干家”打造成一流的科研和经营管理人才,李登海采取了“请进来”和“送出去”相结合的办法对他们进行培养:一方面,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行业内和其它领域引进人才作为客座研究队伍顾问,借外力提高企业科技势力,或通过实地培训提高能力;另一方面,选拔业务骨干分期分批到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进修或者出国参观学习提高素质,开阔眼界。使一大批年富力强,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职工在企业的重要工作岗位上大展宏图。
毛丽华是一名由农村知识青年成长起来的农业科学家。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她在李登海的带领下,致力于紧凑型玉米育种栽培研究,协助李登海在玉米育种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前沿取得重大突破,对我国玉米育种和高产栽培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担任副董事长的毛丽华,在登海种业上市前期,主要负责资本运作和制度建设,她从对证券市场的一无所知到熟知资本运作的各个环节,用了四年时间进行股权改造,使得登海种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毛丽华还将紧凑玉米育种栽培新技术无私地传播给农民,带动群众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