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找寻真实的蒋介石-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53节:蒋介石对孔祥熙谋和活动的阻遏(10)         
在对日秘密谈判中,孔祥熙对蒋介石所做的隐瞒非止一端。例如,前文已述,蒋一再嘱咐,令贾存德停止活动,孔也屡称〃遵瞩〃,但实际上一直在支持和指挥贾的活动。又如马伯援赴港谈判,明明是孔祥熙所派,但马伯援所写,经孔祥熙转蒋的报告却说成事出偶然:〃伯援因事赴香港,适日友萱野长知亦在该地,时相过从。〃之所以这样写,完全因为此前蒋介石已不只一次与孔谈话,要他停止谋和。此外,孔祥熙还长期利用曾是共产党员,后向国民党自首的胡鄂公① 在上海与日方谈判,次数频繁,接触面很广,但是,孔祥熙也从未向蒋汇报过。   
孔祥熙长期追随蒋介石,和蒋利益相共,荣辱与俱。但是,他却背着蒋一再向日方谋和,甚至在个别谈判中向日方提出丧权辱国的条件,其主要原因在于他对长期抗战丧失信心。从本文前引他写给蒋的多通信件看,他认为国内财政极端困难,国际援助又毫无希望,因此才一意主和,谋求妥协。   
不过,也应该看到,孔祥熙与日方的秘密谈判除谋求妥协外,也还具有若干策略目的。例如:掌握敌情,扩大日本国内的主和派与主战派的分歧;阻挠、延缓汪伪政权的成立;引导日军南进,减弱中国战场压力等多种原因在内。因此,孔的谋和活动与汪精卫有别。1940年以后,孔的谋和活动基本停止。他在协助蒋介石掌控战时经济、保证抗战资源方面还是做了若干有益的工作的。   
蒋介石阻遏孔祥熙谋和活动的思想原因     
如上文所述,蒋介石对孔祥熙的谋和活动屡加批评、阻遏,而孔祥熙则一再坚持,多方联系,并且背着蒋向日方提出严重的妥协条件,这种情况说明,蒋、孔二人虽公私关系均极为密切,但二人在对日态度上仍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卢沟桥事变后,孔祥熙在伦敦致电蒋介石,分析美、英、苏三国的对华态度,反对立即抗战,电称:〃中日事件,如非确有把握,似宜从长考虑。〃〃应付日本,仍须以自身能力为标准〃。① 21日,蒋复电称:〃情势日急,战不能免。〃30日,孔祥熙再次致电蒋介石,询问〃中央今日作何主张〃,蒋电复称:〃中央必决心抗战,再无回旋之余地矣。〃8月3日,孔再次电蒋,以〃我军处处失利〃为忧,蒋则复电表示:〃战事果起,弟确有把握,请勿念,一时之得失不足计较也。〃这些地方,说明二人在对日抗战问题上确有分歧。1995年,我在《孔祥熙与抗战期间的中日秘密交涉》一文中,曾判断〃蒋介石思想中,抗战成分较孔祥熙为多〃。现在看来,这一看法还是可以成立,但是,当时我认为孔的议和活动〃显然得到蒋的默认和支持〃,这一看法需要修正。②   
蒋早年追随孙中山革命,是一个民族主义者。20世纪20年代,蒋强烈反对英国对中国的侵略,后来又反对日本侵略。1928年的济南惨案,不仅是日本帝国主义者对中国国家主权的侵犯,也是对蒋介石个人威权的羞辱。当年5月,蒋日记云:〃倭军入城后,将我徒手兵及伤兵尽行射死,发炮二千余颗,人民死伤二千余,有一家尽死于一弹者,城内延火甚惨。呜呼!济南七日记之耻辱惨痛,甚于《扬州十日记》。凡我华人,能忘此仇乎?〃① 又云:〃倭寇第一要求为总司令谢罪。呜呼!国耻身辱,其可忘乎!〃② 因此,蒋有抗日的思想基础。但是,他又患有恐日症,认为中国不是日本的对手,因而长期对日采取妥协政策,总想尽可能推延对日作战时间。卢沟桥事变爆发,平津接着沦陷,这就将蒋逼到了〃最后关头〃。他深知,如果他再不抗战,必将受到人民的强烈反对,南京国民政府会处于全民的对立面。他也深知,如果他与日本议和,签订新的丧权辱国条约,他也必将遭到全民反对。1937年11月5日,蒋介石曾经〃很机密地〃告诉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假如他同意那些要求,中国政府是会被舆论的浪潮冲倒的,中国会发生革命。〃③ 这确是蒋的肺腑之言。他在同年12月29日的日记中写道:〃外战可停,则内战必起。与其国内大乱,不如抗战大败。〃〃除抗战以外,再无其他办法。〃④ 所谓〃外战〃,指的是日本帝国主义者的侵华战争;所谓〃内战〃,即指包括中共在内的各爱国力量会起而推翻他的统治。显然,蒋对这一问题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第54节:蒋介石对孔祥熙谋和活动的阻遏(11)         
在长期和日本打交道的过程中,蒋介石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者完全不讲信义,日本政府和军部之间存在矛盾,政府完全缺乏控制军部强硬派的能力,因而与日本虽可达成协议,但都时时有被撕毁的危险。1938年8月,蒋自记称:〃倭非待其崩溃与国际压迫至不得已时,决不肯放弃其华北之特权,而中倭和平非待至国际干涉,共同会议则不能解决,故对倭不可望其退让求和,如其果有诚意,则必须其无条件自动撤兵之后方能相信也。〃① 卢沟桥事变前,蒋介石虽有恐日症,但卢沟桥事变后,他在对日作战的实践中却逐渐认识到,日本是个资源小国,其国力、军力与其不断鼓胀起来的野心之间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外虽强而中干,有其的虚弱一面。此外,蒋介石也看到了日本的野心终将驱使其和英美冲突,世界大战必将爆发,只要中国〃苦撑待变〃,抗战的胜利终将属于中国。1937年9月,他在日记中表示:〃主和意见派应竭力制止。〃〃时至今日,只有抗战到底之一法。〃② 次月31日,他总结十年来与日本打交道的经验,认为〃与其坐以待亡,致辱招侮,何如死中求生,保全国格,留待后人之起而复兴〃。③ 他本人也有〃尽忠竭智,死而后已〃的想法。④ 1938年1月,正是南京失陷、中国抗战最艰苦、最难以看到希望的时候,蒋在日记中写道:〃不患国际形势不生变化,而患我国无持久抗战之决心。〃⑤ 所谓〃国际形势〃,指的就是英、美、苏联合,国际共同干涉,以至出兵对日作战。以上,都是蒋介石阻遏孔祥熙谋和活动的思想原因,也是促使蒋在卢沟桥事变后的八年中没有和日方达成任何妥协协议、将抗战坚持到最后胜利的思想原因。   
一切战争都有两种解决办法。一种是作战到底,直至敌方完全被消灭或投降,一种是双方谈判,达成〃和平〃协议,适可而止。至于〃和平〃协议,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有利于敌,丧权辱国,一种是有利于己,无损或基本上无损国家主权。以上种种,都需要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1941年之前,蒋介石长期陷在战与和的矛盾中,举棋不定。蒋曾寄希望于国际共同干涉或第三国调停,以和平方式解决中日战争,也有过直接和日方秘密谈判,在相对有利的条件下结束战事的幻想。这就是蒋虽对孔的谋和活动有所阻遏,但又显得力度不足的原因,也是蒋虽批评孔谋和,但又长期付以国家行政重任的原因之一。档案资料证明,蒋本人也亲自掌控过几次对日谈判,有关情况,已见本书《蒋介石亲自掌控的对日秘密谈判》。   
原载《历史研究》2006年第5期         

第55节:论〃恢复卢沟桥事变前原状〃(1)         
论〃恢复卢沟桥事变前原状〃   
与蒋介石〃抗战到底〃之〃底〃   
兼述蒋介石如何对待被日本侵占的东三省   
抗战时期,蒋介石在公开谈话或与日方的秘密谈判中,曾以〃恢复卢沟桥事变前原状〃作为条件或〃抗战到底〃之〃底〃。部分学者对此的解读是,蒋准备放弃、出卖东三省,因此他们对蒋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持严厉批判态度。但是,批判者实际上并不了解这一问题提出的过程及其来龙去脉,往往好从既定观念出发,对之加以解读、引申,因此,有关批判也就很难准确。   
历史学应该是一把最公平的秤。人们对某一个历史人物的好恶可能因种种原因而不同,但是历史科学应该力求还原历史本相,并给予正确解释,不离开历史真实去有意拔高或贬低任何人,要做到爱之不增其善,憎之不益其恶,是其所是,非其所非。〃恢复卢沟桥事变前原状〃是关涉蒋介石和当时国民政府对日抗战的大问题,要重建科学的、真实的中国抗日战争史,必须研究清楚。   
为《九国公约》布鲁塞尔会议准备的预案   
提出〃恢复卢沟桥事变前原状〃这一问题,有其特殊的历史环境,也有较长时期的发展过程。   
1937年7月,日军制造〃卢沟桥事件〃,中国军队奋起抗战。此后,中国政府一面坚决抵抗日本的军事进攻,一面仍对和平解决抱有希望。7月10日,国民政府外交部照会日本驻华大使馆,要求该馆迅速转电华北日军当局,〃严令肇事日军撤回原防,恢复该处事变以前状态,静候合理解决。〃① 12日,中国外交部长王宠惠接见日本驻华使馆参事日高信六郎,要求:1. 双方出动部队各回原防;2. 双方立即停止调兵。② 15日,外交部再次照会日本使馆,重申12日照会内容,要求日方〃将此次增派来华之日军悉数撤回,并将本案肇事日军撤回原防,恢复事件以前之状态,静候合法解决〃。③ 至此,恢复〃事变以前状态〃只是解决卢沟桥事变中双方军事冲突的方法,尚非解决中日两国战争的外交原则。   
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谈话中提出:在和平根本绝望之前一秒,我们还是希望和平的,希望由和平外交方法,求得卢事的解决。但是,我们的立场有明显的四点:(一)任何解决,不得侵害中国主权与领土完整。(二)冀察行政组织,不容任何不合法之改变。(三)中央政府所派地方官吏,如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不能要求任人撤换。(四)第二十九军现在所驻领土,不能受任何约束。蒋称:这四点立场,是弱国外交的最低限度。蒋的这些主张,已经超出卢沟桥这一具体事件的范围,发展为解决中日两国间冲突的一般原则,成为后来提出〃恢复卢沟桥事变前原状〃的思想基础。   
卢沟桥事件后,蒋介石和国民政府一如既往,将问题提交国联,以争取国际的支持和援助。9月13日,国联在日内瓦开会。会议将问题交给国联远东咨询委员会。远东咨询委员会指责日本〃诉诸武力〃的行为,但拒绝宣布日本为侵略者,建议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召开《九国公约》签字国会议讨论。会前,列强的设想是:通过有关国家的共同帮助,〃在中国和日本之间,以斡旋或调停的方法达成一项和平解决的办法〃。为此,列强希望在中日两国军队之间达成停战或停火,同时邀请日本参加会议,直接对话,劝导日本接受调解。当时,中国驻法大使顾维钧通过其驻伦敦和华盛顿的同僚们已经了解到,有关国家〃把重点放在先实现停止敌对行动,然后通过斡旋或调解取得迅速解决〃。① 但是,现地〃停战或停火〃对中国并不利。卢沟桥事变发生以后,日军已经迅速占领北平、天津以及河北省的广大地区,上海也正处于日军的包围中。现地〃停战或停火〃将意味着首先承认日本侵略者的这些〃战果〃。   
为准备参加《九国公约》会议,争取对中国最有利的结果,中国政府曾在国内外的少数智囊人士中征求意见,从而形成了一份文件,题为《关于九国公约会议之初步研究》。该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