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到命令的侦察连长则是继承了老潘的嚣张风格:“原来是九十四师啊!告诉你们当官的,我们是八路的新编第五团,你们蒋委员长点名成立的部队。我们在这里进行军事演习。这个子弹不长眼睛,你们还是远远的绕道的比较好!”
对面的汉奸在一边的穿着士兵制服的日军联队部联络副官的示意下回答:“我们只是过路,马上就走,前次贵我两军纯属误会。希望不要产生进一步的摩擦,我们只是通过黑龙关而已。”
“那好吧!你们先行通过,我们跟着过去好了!”得到沈全方进一步指令之后的侦察连长先是不解。被后面的沈团长打了一下脑袋:“笨啊!先让他们通过,我们在边上居高临下,这些顽固派就不能偷袭我们了!”
“还是共产党八路军的风格高啊!不计前嫌,我们以后还是友军啊!”那边的联络副官正中下怀,因为联队长的指示就是先行拿下那支据说运送了大量的美制武器装备的晋绥军辎重队!马上指示前面喊话的狗腿子就坡下驴的答应了下来。
于是隔山相对的两支部队就在互相监视之下开始了行动……
※※※※※※※※※※※※※※※※※※※※※※※※※※※※※※※※※※※※※※※※※※※※※※※※※※※※※※※※※※※※※※
这个时候的老潘在干什么呢?
老潘也已经发现了赶到的新编第五团,还有那支看起来有点怪怪的朱怀冰部队。这支军队的行动编组,行动方式怎么就和以前在电视电影中了解到的国民党杂牌开起来有这么大的不同呢?好像队列十分的整齐,还有那些个防水油布包裹着的重武器怎么这么多呢?那些正在解开炮衣的好像不是国军标配的七五山炮,而是日军的那种短小精悍的九二步兵炮的模样……
太多的古怪和不和情理引起了老潘的警惕:“蔡京华,注意对面那个青天白日旗下的两个家伙。读读他们到底说的是什么?老子觉得这朱怀冰跑到这里来调防太不正常了。
这个时候沈全方的侦察兵也已经和前方的钱传志联系上了,通报了出发以来的种种情况。
与此同时望远镜中的“朱怀冰部”开始将部队分散成散兵队形,开始了对新编第五团的侧翼还有大路上的晋绥军辎重队的侧翼开始两翼迂回。看着那个态势就好像要将这两支部队全数包围起来一样。
而新编第五团仅仅是前沿监视的第二营开始了占领阵地,其余的部队则是完全的不在意。战士们都对朱怀冰部抱着和沈全方一样的不屑:什么玩艺啊!又想说一套做一套,偷袭咱们搞摩擦了,你们这些顽固派怕是没有打怕吧!
正文 第九十二章下 狭路相逢勇者胜
关下的晋绥军辎重队中,辎重营长和护送的加强连连长————
“王营长,你看那朱怀冰的九十四师到底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啊!怎么连咱们一块包围上了啊?”加强连的郑连长,看到以冲锋队形冲下来的“朱怀冰部”十分的奇怪。
“哪有什么好奇怪的,肯定是看上咱们身后这些大车了。命令咱们的士兵,退到路的两边,九十四师要抢,就让他们抢。反正这批家伙的正主子就在那边山上。随他们抢好了。反正咱们坐山观虎斗好了。”
“那好,反正八路咱们惹不起,九十四师也不是什么善茬。这些个杂牌,蒋委员长不过是给个番号。抢起东西来比土匪好不了多少!”
于是晋绥军就十分自觉的放弃了那些装满了装备的大车,开始往黑龙关两边连绵的山脉之上撤去。
而满腔怒意的新编第五团则是在沈全方的带领之下,开始布设阵地,第一营和第二营的战士们开始在步枪上上刺刀。
“同志们,把这些顽固派全部干掉,妈的!还敢来咱们这里黑吃黑。那些都是咱们的家伙!”一脸的怒色的赵大河提着一支上好了刺刀的步枪:“同志们,省下点子弹,为了这些废物,不值得咱们浪费子弹。让他们尝尝咱们的刺刀的厉害。”
“营长,你就瞧好了,咱们可不是能叫那些个顽固派轻易占着便宜的。咱们是光荣的定县独立团啊!”那些个参加过定县战役的老兵在队列里举起手中的钢枪,大声的吼着。
下面的包围的侧翼已经向着新编第五团压了上来。
※※※※※※※※※※※※※※※※※※※※※※※※※※※※※※※※※※※※※※※※※※※※※※※※※※※※※※※※※※
“老团长,不对,他们说的不是中国话,这些人好像是鬼子!”仔细的观察了一会的蔡京华向老潘报告了这个惊奇的发现。
“看仔细了没有?”
“绝对没错,那帮子说鸟语的我还能看不明白?你看,就是那个中间的军官……就是那个,身边还挂着小鬼子的武士刀哪!这九十四师怕是没有这个规矩吧!”被怀疑的老蔡这下可是一肚子的不满意:“你看,后面的炮兵阵地,足足有几十门火炮。十六门九二步兵炮,三十门迫击炮。”
“糟糕,这下咱们五团要吃亏。狙击手,狙击手呢?把龚学军和刘二蛋找来,让他们带着狙击小组给那些炮兵点名。杨翼的机枪马上压制那些前面的步兵。快,你快派个人到沈全方那里去跑一趟,赶快……”
这个时候的山下大佐却是十分的得意,麻痹支那八路军的同时。两支侧翼包抄的部队已经完成了对两支中国军队的半包围,只等后方迂回的骑兵中队包抄到位,就可以将这一根皇军的眼中钉肉中刺连根拔起了。
前方的日军已经开始甩掉头上的中央军黄色的军帽,露出头上绑着的白色布条,有的甚至开始扯掉上身的国军军装。露出短肥精装的上身。迎着日军开始居高临下的冲锋的新编第五团第一营第二营战士。看到熟悉的日本式的绑在额头上的布带,先是整个冲锋队形一滞,然后就更加疯狂吼着:“杀小鬼子啦,狭路相逢勇者胜!”
对!确实是狭路相逢勇者胜。被老潘灌输了无数遍这样精神的新编第五团,现在已经不是在定县城下面对鬼子的冲锋阵型束手无策,只能被动防御的定县独立团了。在冲锋队形里,不停的有战士们开始举起枪,拉动枪栓开始射击。对面的日军的排枪也是密集的向上开始射击。一时间血花四溅……但是两方的冲锋队形都更加的密集起来。日军的队列里的军官现在都拔出了指挥刀,开始狂叫:“杀给给!”
“手榴弹!”
居高临下投出的手榴弹准确的掉在鬼子的密集队形里,卷起了一阵阵的残肢断臂。迎着超过四十度的陡坡向上冲击的日军,迫不得已之下只好散开了本来密集的队形。战士们射完枪中的最后一颗子弹。“哗”的一声合上枪栓,抬起枪口,雪亮的刺刀迎着对面的鬼子兵撞了上去。原来定县独立团的老兵开始抽出手枪对着日军的队列射出一颗颗仇恨的子弹。
整训带给新编第五团的不仅仅是休养生息,恢复元气。整训带给新编第五团的也不仅仅是整齐的武器装备和完善的配备。在潘杨的主持之下。新编第五团的整训突出了对鬼子的民族仇恨和悍不畏死的精神的培养。但是却没有忘记了定县独立团,乃至上溯到先遣支队的老传统,那就是多占便宜少吃亏,只吃肉不啃骨头。战斗中好的经验得到了总结,打法也变得聪明了起来,有的战士在老潘定县战斗中的石灰手榴弹中得到了启发,身边甚至带上了一个装满了生石灰的袋子,迎着对面张大了嘴、圆瞪着眼睛的鬼子兵就是一把生石灰撒了过去。顿时和鬼子的接触线上白蒙蒙的一片。处在上风头又是高处的战士们倒是没事。下面的鬼子兵那个苦头可是吃大了。“唰”的一片不知名的粉末铺天盖地的遮住了视线不说。石灰入眼的那种滋味尝过的人一定是终身难忘……
PS:作者曾经在幼时看了《鹿鼎记》之后对撒石灰这一招十分的好奇,在与小伙伴嬉闹的时候使上了这一招。结果被一阵风吹到了自己的眼睛里。要不是边上的大人即使用菜油洗眼睛。恐怕就完全废掉了,对于这个滋味可真可谓是记忆犹新啊!所以现在决定将韦爵爷的绝招推广一下。请小日本尝尝。哈哈
看着石灰入眼的鬼子鬼哭狼嚎,手忙脚乱,一时乱了阵脚的鬼子。战士们早就磨得雪亮得刺刀,好不留情得捅进了对面那些个两条腿得禽兽得胸膛。
但是鬼子兵毕竟是训练有素,而且从小就喝牛奶长大,营养充足的鬼子兵,身体素质也比这些缺吃少喝营养不良的八路军战士要强的多,一个个是满脸的油光大部分是满脸的横肉。而且队列中的士官和下级军官经验极为丰富。马上大声的吼叫着,鬼子兵只是稍为的退了一点,立刻拿出了随身标配的防毒面具戴上。这下子战士们的石灰就派不上了用场。戴着防毒面具的鬼子看起来格外的狰狞可怖,一个个嗷嗷的叫着往上冲,像极了被打伤的野猪……
但是战士们也个个都是好样的,除了一开始对于对手的突然转变,显得有一点点的不适应之外。血战余生的老兵带着新兵,一边“杀!杀!”的突刺,一边咕叨老定县独立团的明言:鬼子也是一个肩膀扛一个脑袋,没有两条命。
并且大多数的战士几乎同时想起了老潘在整训开始时脑袋上还缠着纱布,胸口还扎着绷带来讲的那句话:“纵然是敌众我寡,纵然是深陷重围,咱们也要有面向敌人的刺刀冲锋的勇气。”
站在黑龙关上观战的老潘心里也同时想起了这段话,这是老潘来到这个年代来之前看过的一个连续剧《亮剑》中的主人公李云龙的明言,这段电视的结尾老潘看了足足五遍,每看一次便是热泪盈眶,心潮久久难以平静……
是啊!敌众我寡,深陷重围,粮弹两缺,这就是现在新编第五团的真实写照。
正文 第九十三章上 荣誉与忠诚
视线转回前面的战场————
取巧的打法代替不了真刀真枪的战斗,血战余生的定县老兵和鬼子之间的战损比达到了异乎寻常的一比二,但是部队中将近一半的新兵虽然训练同样的刻苦。(整训中,为了推广定县战斗的经验,晋察冀军区从新编第五团抽调了大约半数的有战斗经验的老兵和中层骨干,补充了数量相同的新兵和俘获的伪军)但是他们毕竟少上了一课,那就是实实在在的战场经验,就是这一课的缺乏,让这些新兵承受了极大的伤亡,除了在最开始占了一阵上风之外。其余的时候就只能凭着血气之勇还有满腔的热血来证明他们对党对民族对国家的忠诚……
对,就是忠诚,老潘在整训时讲的第二课就是“忠诚”,忠诚二字已经牢牢的刻在了新编第五团每一个战士的心里。对什么忠诚?————“对党绝对的忠诚”军人的荣誉是忠诚。灌输了民族仇,阶级恨的战士再一旦理解了什么是荣誉什么是忠诚的时候,爆发出来的战斗热情那是及其罕见的。要知道中国共产党这面伟大的旗帜下面当年汇聚了多少的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啊!
只见人群涌动之中,战士们用刺刀捅,大刀砍,木棍砸,有的武器已经上交的战士,仅仅是挥舞着手中的手榴弹,用手榴弹砸。还有赤手空拳的战士搬起地上的石头就往下滚。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