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凋零之晚清的最后十年-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颇为有趣,另文撰述)。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袁世凯虽然文章写得糟糕,但处理起军务来却如鱼得水,井井有条,似乎天生就是干实事的料。如此看来,在局势变幻不定的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袁世凯投笔从戎倒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
1882年8月,朝鲜局势动荡,突发“壬午兵变”。在朝鲜国王的请求下,清廷派庆军入朝鲜弹压。袁世凯在朝鲜帮办军务的时候崭露头角,以整顿军纪和镇压兵变有功,为朝鲜国王所看重,并获得清政府奖叙五品同知衔。袁世凯在朝鲜充分展示了他的军事才能,他帮朝鲜训练了一支五千人的德式新军,令朝鲜上下大为慑服。后来,这支新军在朝鲜“开化党人”政变时发挥了重要作用,袁世凯协助国王控制了局势并镇压了亲日的“开化党人”,日本在朝鲜的势力也因此大受挫折。
袁世凯在这些事件中的出色表现,给李鸿章等朝廷大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袁世凯便被清廷任命为“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的全权代表,一举成为朝鲜的“监国”大员,而此时的袁世凯不过二十六岁。当时的朝鲜也是内外交困,内有各派势力矛盾重重,外有俄日英美势力的窥渗,在如此复杂的国际形势下,袁世凯在朝鲜洋务军事一把抓,倒也从容应对,游刃有余,这比一般的举人进士要强得多了。正因为袁世凯的优异表现,朝鲜国王还特赐了他四个朝鲜美女,其中一个还是贵族女子。
十九世纪的最后十年,朝鲜风云变幻,袁世凯能力虽强,但帝国主义的力量更大,特别是日本更是对朝鲜势在必得。在甲午战争爆发的前一年,袁世凯被升为浙江温处道(挂名官衔),但仍留在朝鲜。随后的一年中,朝鲜东学党起事,日军在清军应邀进入朝鲜后也大举进入,由于清廷在朝鲜问题上决策屡屡失误,局势终于不可挽回。就在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前夕,袁世凯见势不妙,最终设法找了个机会落荒而逃,回到天津。
战争爆发后,袁世凯被派赴东北前线,仍旧以浙江温处道的名义协办前敌营务处,负责筹拨粮饷,联络各军。由于练军和湘淮旧军在战争中节节败退,朝野人士交章上奏,争相向朝廷献言练军之法。说到练军,那些士大夫当然都是些纸上谈兵的书生之见,哪里比得上袁老四经验丰富、能力突出?
(未完待续)
三、乱世奸雄, 袁老四如鱼得水(3)
    闲话少说,继续更新
++++++++++++++++++++++++++++++++++++++++++++++++++++++++++++++
++++++++++++++++++++++++++++++++++++++++++++++++++++++++++++++
(接上文)
以袁世凯当年在朝鲜练就新兵的经验,让他做个前敌营务处会办,实在是有点屈才。袁世凯当然也不甘心,他利用朝廷急于速练新军的心理,组织了一批人帮他翻译外国军事教材,包括训练方法、编制、营中制度等,然后他结合当年的练兵经验,草拟了《练兵要则十三条》、《新建陆军营制饷章》、《募订洋员合同通稿》等在朝廷大员们中间广为散发,为自己赢得了知兵治事的赞誉。当时很多朝廷大员,如恭亲王奕䜣、庆亲王奕劻、兵部尚书荣禄、军机大臣李鸿藻,还有李鸿章、刘坤一、张之洞等地方督抚,都对袁世凯交口称赞,一致推荐。
这真是奇了。要说上面的那些大员,那可都是当时朝廷最显赫的权臣,怎么会对这不过三十六岁的袁老四如此看重呢?要说呢,这袁老四的确是有两下子,姑且从他的《练兵要则十三条》说起吧!
和胡燏棻一样,袁世凯对旧军队的弊政是了然于胸,但他比胡燏棻更胜一筹的是,他在朝鲜可是有成功的实践经验的。由此,袁世凯提出的《练兵要则十三条》更加具体,更加到位。
先看第一条,讲的是军律第一,规定士兵必须要背诵,并在营中设立执法处,练就一支节制之师;
第二条是军饷发放,杜绝营员克扣而由粮台直接发给,这个办法与胡燏棻的设想相同,也许袁世凯是借用了其想法。但是,袁世凯多留了一手,那就是士兵领饷后必须接受操练检查,防止冒名顶替或者滥竽充数;
第三条是枪械统一管理;
第四条是设立军事学堂和派遣军事留学生,培养军事人才;
第五条是制定募兵标准,如新兵的年龄、体格要求等;
第六条是教导士兵忠义之道,类似于在部队中设立政委;
第七条是改习洋操,并定每年演习;
第八、九、十条是请病假、事假和抚恤制度;
第十一条是军衔品级制度;
第十二条是训练的奖惩制度;
第十三条是改进军服问题。
这《练兵要则十三条》加上《新建陆军营制饷章》和《募订洋员合同通稿》,其实就是袁世凯对编练新军的一整套设想,包括军制、饷制、器械、募兵、教育、奖惩、营制、聘请洋教习等,当时确实让那些不知新军为何物的朝廷大员们大开眼界,称赞有加。由此,袁世凯便也被调入督办军务处,以备顾问。
进了军务处后,袁世凯编练新军的机会便唾手可得了。恰好这时编练定武军的胡燏棻被调去督办津芦铁路,袁世凯乘机上下活动了一番,督办军务处的领导恭亲王奕䜣、庆亲王奕劻、翁同龢和荣禄等人便联名保荐袁世凯接替胡燏棻前往小站练兵,当时声望正隆的李鸿藻大学士还给了袁世凯极高的评价,说他“家世将才,娴于兵略,如令特练一军,必能矫中国绿防各营之弊”。有了这些朝中大佬的保荐,事情当然好办。
保举袁世凯的奏折上去后,很快引起了光绪帝的兴趣,他随即批示说,“温处理道袁世凯既经王大臣等奏派,即著派令督率创办,该道当思筹饷甚难,变法匪易,其严加训练,事事核实,倘仍蹈勇营习气,惟该道是问。”
由此,袁世凯便屁颠屁颠的跑到天津小站练兵去了,这也是他真正的发迹之始。
(下一节:《四、练军有方,世凯兄是有两手》)
四、练军有方,世凯兄是有两手(1)
    1895年12月,袁世凯到小站正式接管了定武军,随后又在山东、河南等地招来了2000多名淳朴强健的农家子弟,将原定武军的兵额招足到7300人,并将之改名为新建陆军。
袁世凯在编练新建陆军的时候,完全按照德国陆军的建制,以步兵为主,分步兵、炮兵、工程兵、骑兵四个兵种;全军分编为左右两翼(相当于旅),翼下设统领(旅长)一名,统领下设分统一名,协助统领训练步炮骑兵各营;营下设统带(营长)一名,统带下设帮统一名,协助统带工作;在兵员配置上,左翼步兵两营,炮兵一营;右翼步兵三营,骑兵一营;另有工程兵一营;营以下设队(相当于连),队下设哨(相当于排),哨下设棚(相当于班),层层管辖,以便于指挥。
新建陆军以营为作战单位,每营军官约46人,士兵约1000名,文书、委员各6名,每营还配有两名军医。除此之外,各营还有护勇、号兵、伙夫、长夫等非战斗人员,人数加起来大概也有三四百人。
为了把新建陆军建成一支模范军,袁世凯花重金聘请了包括退役军官沙尔在内的十几位德国教习,并规定全军使用统一的新式步枪、马枪和快炮,其中大都为德制或奥制的标准化枪械,这为部队的后勤保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增强了这支军队的战斗力。
袁世凯在管理军队方面很有一套。他一到小站,便立刻设立督练处,下设参谋、执法和督操三个营务处和中军、文案等职。在督练处之外,袁世凯又设立了一整套的军队后勤保障体系,包括粮饷局、军械局、洋务局、转运局、军医局和教习处等机构,这些机构都有明确的人员编制,职责也十分清楚。
袁世凯治军相当严厉,他亲自制定了新建陆军《斩律十八条》,要求士兵严格遵守,其中包括:“临阵回顾、退缩及交头接耳私预压者斩;遇差逃亡,临阵诈病者斩;结盟立会,造谣惑众者斩;持械斗殴及聚众哄闹者斩;黑夜惊叫疾走乱伍者斩”,等等。袁世凯制定的军纪严密,包括募兵、行军、操典、驻扎等,都有详细的规定。而且,袁世凯对军队管理极严,日则督操,夜则巡营,从不懈怠。有一晚袁世凯巡营,偶然发现一士兵偷食鸦片,袁世凯当场拔出佩刀将之手刃,全营为之震惊,自此营中再无人敢食鸦片。
袁世凯在军营中以身作则,他和普通士兵一样,着军服、扎皮带、穿马靴、挂佩刀,一副赳赳武夫的样子。在平时的训练中,袁世凯经常亲临现场观看操练,某次阅兵时突然下起大雨,他手下的军官要给他打伞,他坚决不让,说:“士兵都在雨中,我怎么就不能淋雨?”在建军之初,袁世凯也刻意制造亲善士兵的形象,每次发饷时,他都亲自监督营官,把军饷足额发到士兵手中,以杜绝旧军队吃空额、克扣军饷的劣习。不仅如此,袁世凯还经常深入各营接近下级军官和士兵,甚至连棚头这样的小头目都能叫出名字,这一点很不简单。
还真别说,袁老四用人也有一套。后来北洋军阀的这批风云人物,大都是在袁世凯的提拔任用下,这才脱颖而出的。当时小站练兵主要依靠三批人,第一批是从天津武备学堂中挑选的毕业生,如后来的“北洋三杰”王士珍、冯国璋、段祺瑞,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王士珍和冯国璋被袁世凯分别委派负责督操营务处,而留学德国、当时推为军事第一的段祺瑞则被委派为炮兵营统带,袁世凯对他极为信任,“教练新军之事,一以委诸”;
第二批是原来定武军的各级军官,如曹锟、卢永祥、段芝贵等人,这些人也大都是天津武备学堂的毕业生。袁世凯对这些军校毕业生还是十分识人善用的;
第三批人则是那些湘淮勇营的旧军人,被朝廷革职永不叙用的甲午败将,如张勋、姜桂题、田中玉等人,他们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被袁世凯收留,自然愿意为袁世凯卖命,袁世凯也就笑纳了。
(未完待续)
四、练军有方,世凯兄是有两手(2)
    继续更新
+++++++++++++++++++++++++++++++++++++++++++++++++++++++++++++++++
+++++++++++++++++++++++++++++++++++++++++++++++++++++++++++++++++
另外,还有个人不得不提一下,那就是袁世凯的老朋友、后来的大总统徐世昌先生,他被袁世凯请来做参谋营务处总办,负责全军的庶务和军需工作。至于那些洋教习们,袁世凯也颇能驾驭,当时新建陆军的技术训练和规划,都是在这些德国人的指导下进行的,比如操场训练、作战演习、炮兵教习、礼节及军械、骑兵战术、德文教习甚至号兵乐队等,袁世凯对这些外国专家十分重视,敬重有加,但也不至于闹出什么乱子来。
比起那些油滑的英国法国人来说,日尔曼人还是比较讲规矩和效率的。正因为如此,袁世凯编练的新军带有很深的德国烙印(当时的德国陆军是世界第一嘛)。说句题外话,在辛亥革命中很多地方新军投入革命阵营,主要是其中的很多军官是从日本回来,受了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