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要扎扎实实地累过、疼过、错失过、付出过、失败过才能修成正果的,即使是那些我们口耳相传的“大牛”也不例外。记得看过一篇文章,大概是说哈佛商学院毕业的MBA找工作的时候平均也要投出上百份简历,而有回音的往往只有十几份,最后拿到offer就只有几个了。
我的这种看法可能会有人反对,但我总以为至少应该先投简历,省得将来后悔。如果你有幸被选中,接下来的招聘的程序你要不要参与,再根据自己的情况斟酌决定吧。
我的不失败之一:看书。真的没有想到,一本书会对自己有这么大的帮助。
我从来没想过在找工作前应该找关于求职的书来看看。但有一天,当我阴差阳错拿起了一本好像号称是《××求职宝典》(这个名字真的好俗啊!)的求职指导书时,却发现放不下了。书中介绍全面,从前期准备到实战演习都有所涵盖,并辅以求职者的现身说法,生动真切;甚至还收录了求职者准备面试时需要准备的经济管理知识。虽说我是学这些东西的,可是很多概念、模型却也生疏了很久,拿起书来翻翻真是觉得受益匪浅,在接下来的面试中也自觉颇有裨益。(真要感谢当初拿这本书给我看的师姐!)
后来我还看过那一阵子在未名Job版做过广告求职指导书,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这本书对准备简历非常有帮助。在这里我想给大家的经验是,除了关注BBS,挑一两本好书也不失为好的准备方法,有备无患,做足准备总没错。
我的不失败之二:朋友。衷心感谢在我求职过程中给过我帮助的、以及一起并肩战斗过的朋友。
像我在前面提到的,有朋友给过我忠告,有的朋友更是帮我争取过机会,还有的朋友向我介绍公司的情况,这些已经工作的朋友的帮助对我最后求职的成功实在功不可没,我从心底里感谢他们。有的时候可能只是朋友的举手之劳,但对你却有着重大影响。在这里我再次提醒,在不影响他们的情况下,不妨向你的朋友寻求一点建议和帮助。至少很多朋友都愿意给你过来人的建议。
还有很多人一定都听说过“求职互助小组”或类似的小团体,BBS上就有很多。我们就发起了一个,由五个同院的同学组成了一个小组。我们五个人对彼此背景比较熟悉,求职意向也相近,准备起来比较有针对性,也敢于直接指出彼此的一些不足,我们会模拟CaseInterview,研究面试时的着装、肢体语言等细节,还彼此鼓励打气,谁接下来有面试就着重帮谁准备。每次活动结束时都觉得很有收获。最后除了两个研一的同学,我们三个找工作的同学,一个去了BCG,一个去了中金,我拿到了Monitor,大家对这个结果都比较满意。
所以我也建议大家,有可能就尽量组织三五个人一起准备,互相取长补短,能事半功倍。
我的不失败之三:心态。自信地回拒信。
找工作难,还难在要不时承受失败的心理打击。每次看着时间一点点流失,通知下一轮面试电话却迟迟不响令人如坐针毡;每次打开邮箱,收到一封封充满溢美之词的拒信更让人觉得是莫大的讽刺。那种郁闷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
开始收到拒信的时候我的确难受过,也觉得那种假惺惺的拒信很讽刺;但很快我又恢复了自信,我应该相信信中的话——我的确是很优秀,很capable的。为什么要为不懂得赏识我的公司失落?我应该向接下来的公司证明我的实力,证明我的优秀,直到得到认可。
我于是开始回拒信,或者给拒我的公司发信,礼貌地表示遗憾和自己的信心。每一封信发出去,好像自信心就找回来一点。当然,这些回信大部分石沉大海,我也并没有期望能收到回信,只是因为这么做能让自己感觉更好些。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我真的收到了A。T。Kearney和Bain的回信。他们很热情地鼓励我,并希望我能和他们继续保持联系,这更增添了我的信心。
在这里我并不是建议大家都要回拒信,当然回了也不会出错,也许还有意料之外的收获。我想强调的是,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再程序化的公司招聘的时候也难免有人的因素,随机性很大,你没有去那家公司绝对不是表明你真的不够优秀。
我的失败和不失败之处都各总结了三点。其实,如意和不如意的地方还很多,鉴于篇幅限制不能全部涉及。但总的说来,失败之处归根结底就是态度,态度积极、思想重视,那么就会主动规划时间,认真选择公司投递简历。做对的地方就是心态,扎实的准备带来自信,掌握多方面的信息带来希望,这些都有助于保持良好的心态,应对求职过程中的一次次挑战。失败说得多,是希望大家引以为戒;不失败的说的少,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我的只是一家之言。以上只是我的一点点求职感想,希望跟大家分享并共勉!
路就在脚下
余鹏,男,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系98级本科生,2001年保送本系研究生,现就职于甲骨文(oracle)公司
和很多求职的朋友一样,我是一个平凡的的人;但我坚信尽自己的能力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才是最实用也是最现实的。
路就在脚下
余鹏
几个月之前,我还是紧紧张张地走在校园里,目不斜视,因为脑子里很乱,啥也没想,啥也想不好,唯一能做到的事就是不要走路的时候追汽车车尾。一个字,烦。
北大的路,一走就走了七年,哪怕是挖了又挖,修了再修,哪儿的路是平的,哪儿的路成15?上下坡,哪儿的下水道井盖踩上去就会发出逛荡的声音,骑车越过限速的小障碍时,必须在哪儿提前刹车,避免被震得七荤八素?这就是一种熟悉,闭着眼我也能走的路。
博士,很神圣。一直以来我就觉得,毕业的时候那么多学位服里,还是博士的最好看。再说的严重点,在所有的衣服里,我也还是觉得博士学位服最好看,再加上那顶学位帽,耷拉下那一缕黄澄澄的穗子,一种不怒自威的感觉。
我有直博的机会。我曾经问过自己读博为了什么?只因为衣服好看吗?当然不是,那我为什么不读呢?夜深人静的时候,翻来覆去,辗转难眠,床单都不知道在多少个不眠夜被脚踢破多少床了,睡不着,还是睡不着!最后我选择了放弃。
读博士的成本太高了,光是时间那就得花三年,自己已不再年轻,说不好要是延期毕业,那压力将会更大。博士毕业后干什么?留校任教吗?一是我不适合当老师,另一个是我估计会忍不住清贫,那时的我当然也快而立之年了吧,业没立起来,家也没能力成,一贫如洗。压力,社会的压力,自己的压力。再说博士毕业后就好找工作吗?据传闻不容易,因为庙小很多地方不请大佛。我彷徨了,放弃是放弃了,但实际上还是有后悔的,凡人嘛。
放弃直博就等于选择就业。路是自己选的,那我得自己走下去。前面得路没有光,在黑夜里,只能依稀地看着屹立在路旁的树。有些树我靠近不了它们,那是艰苦跋涉中的一些幻影,而有些是我真正可以依靠的,我靠着它们做短暂的休息与调整,继续往前赶路。
“喂,用友笔试,明天上午,去吧!”同学给我发来手机短信。作为还没有进入找工作状态的我,很随意的答应去试试。用霸王餐的说法我是要去混一个霸王笔,以后的名词中还有霸王面一说,这是后话了。
没有笔试邀请函,直接跟负责人要求想参加笔试。负责人很好,拿出试卷,自己就走开了。三十分钟题目,做完就交了。第二天等通知面试的消息,结果同学没等到,我却意外收到了电话,真是阴差阳错。
经过精心准备,我来到用友总部,由于人比较多,我是下午最后一个面试的。面试官随意的表情,就像领域中的大拿,反而使我很紧张。手都不知道该往哪儿搁才好,除了点头,“嗯嗯啊啊”之外,其它都没怎么说,面试官也基本没怎么问我问题,一直都是他负责讲,我负责听。等到面试官跟我说:“你回去等消息吧。”起身要跟我握手,我才反应过来,哦,面完了。
几天之后,收到用友公司发来的offer。高兴,第一次面试,第一次拿offer。心情格外好,也让我完全错误地估计了形势,觉得找工作这么简单,得来全不费功夫嘛!其实我错了。
感谢用友公司,使我向着高标准前进。同时又不得不表示遗憾和内疚,最终我也还是没有选择它。
我算是最早有offer的一批,心气自然越发高了。接下来的笔试面试也没好好准备,先是北电网络,落马是自然的,但可恨的是笔试完就落马了,而且也没有引起我的足够注意。
当时我还固执地认为,北电按英语能力来刷人其实太不应该了,责任在北电,不在自己身上。就是这样,一次次地为自己找借口,一堆堆的理由来安慰自己。像投汇丰银行、上海银行、交通总行,邮寄资料到上海都不知道花了多少钱,可是一个回复都没收到。接下来的IBM公司,笔试完进入一面后,二面就被刷了,收到IBM拒信,连等待队列中的机会都没有,我依然可以找到根据来麻痹自己:作为一个技术出生的人,想直接去做销售,被拒那还不是正常的吗!诸如此类,机会与我擦肩而过。寝室的几个同学都相继找到了不错的工作,早早地签了约,而我手头上依然还是用友,问题的严重性慢慢显著了。
元旦到春节,时间是很快的,各个公司也都从招人的状态慢慢转向过年,招聘会少了,笔试面试当然也就跟着少了,而我也该打点行装回家过春节。年过得七上八下的,家里人也都不再问我很多,看得出来,我心事重重。
过完年,大年初九就早早地回到了学校。不多久就收到了用友的拒信。好了,这下确实是什么都没有了!轻装上阵,认认真真准备三场笔试吧。先是海关总署信息中心,然后是中国人民银行直属单位,最后一个就是甲骨文公司。很多同学在家都过完元宵才回学校,毕竟是上班前最后一次春节了,而且传说上班后假日都特别少!宿舍所在的那一层,基本上就我一个人回了学校,真安静啊。压力和包袱依然比较重,我已经从原来一周给家里打一次电话改成了两周一次电话,父母也不提找工作的事,怕给我压力,而这反而使我更加难过。精神状态越来越糟糕,走路都快犯迷糊了,只要不追汽车车尾,我就算胜利!折磨,我咬紧牙关坚持下去。
信心,我需要信心。海关信息中心笔试完就打电话通知面试,我有同学收到了,我是后来才接到的,开始有点信心了。接着是人民银行的笔试,在外经贸大学。那天的风特别大,笔试是上午考英语,下午考专业,中午我就顶着风在校园中瞎逛。一个人,从东走到西从南走到北,什么都没想,只是一个劲儿的走。考完试感觉不错,结果不出所料,杀到了人民银行的第一面也是最后一面。七八个面一个的阵势,不可谓不壮观了,这也就是在中国银行的面试中我才遇到,也算使面试又完整了一把。第二天就安排去体检,抽血,而且抽了两管!不过抽得很开心,估计和学生时代献完血后拿着几百块营养费的心情差不离吧。但最终也不清楚为什么人民银行没有给我offer。
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