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前我曾看见上天降下金子、石头和血;我曾看见四个月亮和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又与天空一起滑落;我曾经看见高山崩颓下来,深谷被堵塞住,跟着大都王宫被破坏,大国被消灭;我曾经看见高山裂开,深渊里的水没有了,贵人被车裂;我曾经看见稠密的森林里没有树木,平原变成溪谷,君子变为车夫;我曾经看见江河里的水干了变成坑。在最寒冷的冬天去采树叶,盛夏降下霜雪;拥有千辆战车的人君,和拥有万辆兵车的人主,死了没有人埋葬。
所以一个君子庄敬谨慎才能形成好的名誉;小人庄敬,也可以免除刑罚,又怎能不警惕不注意这五项要务呢!
34。 君子好恭
鲁国有一位恭谨的士人,名叫机汜,年纪已七十岁,却更加恭谨小心。冬天走在没有阳光照射的地方,夏天走在有阳光的地方;经过集市不敢停留,众人行动时一定跟随,坐的时候一定正坐;吃一餐饭的时间,站起来三次;看见穿着粗陋衣服的人一定向他行礼。
鲁君问道:“机子年纪很大了,难道就不可以减免礼节吗?”
机汜答道:“君子注重恭敬才能成就声名;小人注重恭敬,就可以免除刑罚;坐着舒适,却还要防备跌倒;吃着美味,但也要小心噎到。现在像我这样所谓幸运的人,却不一定就是幸运。鸿鹄一飞冲天,岂不是飞得很高吗?但用短箭还可以把它打下来;虎豹够凶猛了,但人还可以吃它的肉,睡它的皮。称赞别人的人少,诋毁别人的人多。我年纪七十了,常常害怕灾祸降临到身上,我又怎能不恭谨小心呢?”
35。 敬畏之心
成回跟子路求学三年,态度非常恭敬。子路问他为什么这样,回答道:“我听说,行人和鸟一样,上怕鹰鹯,下怕罗网;做好事的人少,进谗言的人多。自己还没有死,怎知没有祸罪?我年纪七十岁了,常常害怕有损自己的行为,因此特别恭敬来等待天命。”
子路叩头说:“你真是一位君子啊!”
孔子说:“下棋有黑白两道。”
孔 子
夏 禹
夏禹出门看见一位罪人,下车去问,接着自己哭起来。
卷 一领袖之道
卷 一领袖之道
卷 一领袖之道
姜太公
姜太公说:“没有主见,靠别人的话来决断,将遭到祸殃。”
管 仲
管仲说:权不可分开,政治也不能容许有异己存在。
伊 尹
伊尹说:所谓三公,他们的智慧高,了解大道理。
晏 子
晏子上朝的时候,坐的是破旧的车子,驾的是不驯良的劣马。
子 贡
子贡问孔子说:“我作人家的帮手,但不晓得要怎样做才好。”
孟子说:每个人都知道用粪肥,但不知道要用书培育他的心灵。
孟 子
楚国的申包胥站在秦庭下面,哭了七天七夜没有停止,楚国才能保存。
申包胥
隰侯重掌盾伏在炭上。
隰侯重
周武王灭掉殷朝,召见太公问计。
周武王
荀子说:好斗的人是忘记了他自己。
荀 子
文公说:如果我不听从你关于祸福利害的忠告,就会被河神惩罚。
晋文公重耳
平原君说:赵一亡国就是我当俘虏,怎么不担忧呢?
平原君
张良和大力士在博浪沙趁秦始皇不备的时候袭击他。
张 良
士兵有患皮肤肿烂的,吴起亲自吸吮他的烂脓。
吴 起
子产治理国政,选择能干的人担任适合他的工作。
子 产
禹由于夏朝而得到天下,桀却亡于夏朝。
桀
周公代理天子职务七年,平民之士拿着礼物来拜见他的有十二个人。
周 公
孟尝君将要到西方秦国去,他的幕客劝谏他一百次他都不听。
孟尝君
孔子读《易》读到损益的时候就叹息一声。
孔子读易
老子说:得到它的利益,一定也要想到它的害处。
………………………………
卷十一 说服人的方法(1)
………………………………
1。 言辞与安危
孙卿说:“劝说的方法,必须恭敬稳重地树立自己的观点,端正诚实地处理一切事务,坚毅地树立自己的决心,又能用种种比喻来说明事理的真相,分别是非利弊使对方明白。说话的时候,语气要常带感情,有时兴高采烈,有时候激昂慷慨。对于自己的论点,务须使对方觉得非常实在难得,神妙莫测,若能这样,你的游说就无往不利了。这就叫做谨慎自己所该谨慎的。古书上说:‘惟有才德之人才能谨慎他自己所该谨慎的。’”
《诗经》上说:“不要轻易地说话,不要苟且地做事。”鬼谷子说:“一个人行为不善良,我们想设法矫正他,这件事并不容易。劝导他的话,不能生效,不能使对方服从,这是因为自己解说得不明白的缘故;假使你已经讲得很明白,但对方还是不实行,那就是因为你说的话未能投合对方的喜好。若能解说得很明白,坚持得很稳固,又能投合对方的爱好,你说的话,听起来神奇而珍贵,明白而易于分辨,能打动对方的内心,这样,如果你的劝说还不能生效的话,从来没听说世界上有这种事。这叫做善于劝说。”
子贡说:“一个人所说出的言辞,得当与否,关系着本身的得失和国家的安危。”《诗经》上说:“君王讲话的语气和悦,能使老百姓觉得心安。”辞令的功能在于使我们待人接物时,获得通达。主父偃说:“一个人不善于辞令,还有什么用呢?”从前郑国子产因为善于辞令,得到赵武的礼敬;王孙满明白言谈之道,楚庄王听了自觉惭愧;苏秦善游说,使六国得到安全;蒯通也因善于言辞而保全性命。因此,言辞之道,实在是用来尊敬君上,提高自己身份,安定国家和保全性命的工具。所以言辞不可不讲究,而游说之道更不可不擅长。
2。 范痤脱险
赵国派人告诉魏王说:“替敝国杀掉范痤,敝国便献出七十里的地方给贵国。”魏王说:“好的。”于是派差吏去捉拿范氏,将他包围了,但尚未杀害。范痤爬上屋顶,骑在屋脊上告诉使者说:“与其杀了我去和人交易,不如趁我活着和人交易。假使我已死,而赵国不把土地给君王,那么君王怎么办呢?所以不如和对方完成割地的手续,然后杀死我。”魏王说:“可以。”
范痤就上书给信陵君说:“我是魏国从前免了相位的人,现在赵国用土地贿赂魏王,想杀我,魏王听信了。假使以后强秦也仿效赵国的办法要杀掉你,你怎么办呢?”于是信陵君就去劝说魏王,救出范痤。
3。 逢滑之辩
吴人攻入楚国,招陈怀公去会见。怀公就召集国人商议说:“想要亲近楚国的人站在左边,要亲近吴国的人站在右边。”逢滑当着怀公的面进谏说:“吴国未尝有福德,楚国未尝有灾祸。”怀公说:“国家被人战胜,国君出奔,不是灾祸是什么?”逢滑说:“小国有这种情况,尚且能恢复,何况大国呢?楚国虽没有道德,但并不残害百姓;吴国日日伤亡它的士兵,其骸骨暴露在野外,这样并没有道德。上天或者有意教训楚国。但灾祸降临吴国,恐怕也不会太久了。”于是陈侯听从他的看法。
4。 三归台
齐桓公任命管仲为相时,召集大夫说:“赞成我的意见的人,入门靠右边站,不赞成我的意见的人,入门靠左边站。”有一个人在门中间站着,桓公问他是何缘故?那人答道:“管子的智慧足以治理天下,他的才干之强足以夺取天下,但君上你能完全依恃他的信义吗?内政委任他,外交事务也让他裁断,驱使百姓归服于他,这样他就能轻易地夺取政权了。”桓公说:“有道理!”于是告诉管仲说:“政事就归你管了,若政事办理得不周到的地方,我只有纠正你。”管仲就建筑一个叫三归的台子,在里面办理政事。
5。 闾丘为相
齐宣王到社山打猎,社山的老百姓有十三人一起来慰问宣王。宣王说:“父老们辛苦了。”就吩咐左右的官吏赏赐父老们田地不必纳税。父老们都拜谢,但闾丘先生不拜。
宣王说:“父老们嫌赏赐太少吗?”又吩咐左右官吏再赏赐父老们不必服劳役,父老们都拜谢,闾丘先生又不拜。宣王说:“拜谢的人可以离开,不拜谢的人前来。”并且说:“寡人今天来此,很荣幸的得到父老们的慰问,所以赏赐父老们田地不必纳税。父老们都拜谢,先生你独不拜,寡人自认为赏赐太少,所以又赏赐父老们不必服劳役。父老们都拜谢,先生你又独不拜。寡人是不是有过错呢?”
闾丘先生答道:“听说大王来游猎,所以来慰劳大王,是希望大王能让我长寿,希望大王能令我富有,希望大王能令我尊贵。”
宣王说:“上天杀生有一定的时间,不是寡人所能给与的,无法使先生长寿;仓库虽然充实,是为防备灾害,无法使先生富有;朝中大官没有缺额,小官又卑贱,无法使先生尊贵。”闾丘先生答道:“这不是为人臣者所敢奢望的。盼望大王选择善良富贵家的子弟,行为有修养的人做官吏,使法律制度公平,这样臣下便可稍得长寿了;春夏秋冬四季,按时救济,不要烦扰百姓,这样我们百姓便可稍为富有了;希望大臣发出命令,命令少年的人尊敬年长的人,年长的人尊敬年老的人,这样我们便可稍得尊贵了。现在大王幸运地赏赐臣下田地不必纳税,这样国库将会空虚;赏赐臣下不必服劳役,但是这样,官府里就没有差使了。这本来就不是做臣下的人所敢奢望的。”
齐王说:“很好!希望能聘请先生做我的宰相。”
………………………………
卷十一 说服人的方法(2)
………………………………
6。 汉鼎
汉武帝的时候,汾阳地方获得宝鼎,百姓将它贡献到甘泉宫。文武百官都来庆贺,祝贺说:“陛下得到了周鼎。”但侍中虞邱寿王说:“这不是周鼎。”
皇帝知道了,就召见他,问道:“寡人得到周鼎,文武百官也都认为是周鼎,而唯独你寿王认为不是,是什么道理呢?你有道理可说就让你活,否则就杀了你。”
答道:“小臣寿王哪敢不讲道理?我听说周朝盛德,开始于后稷,发展于公刘,壮大于太王,完成于文王、武王,显扬于周公。其道德惠泽上应天时,下通泉穴,上天为了报应,于是鼎器为周朝而出,所以称为周鼎。现在汉朝从高祖继承周德以来,也昭显善德良行,布施恩爱惠泽,六合之内,和合一同。到了陛下之时,更加兴盛,上天吉利的兆头接连而来,征验祥吉之事,完全显现。从前秦始皇亲自于彭城祷求周鼎,竟不能得。上天为昭示有德之君,宝鼎自然而至,这是上天所要赐给汉朝的,是汉鼎不是周鼎啊!”
皇上说:“说得很好。”文武百官都高呼万岁。这一天赐给虞丘寿王黄金十斤。
7。 草茅小臣立为国师
晋献公的时候,住在城郭东边的老百姓,有一位叫祖朝的人,上书给献公说:“草茅小臣是东郭百姓,名叫祖朝,希望能听闻国家的大计。”
献公派使者出来告诉他说:“国家大事,肉食的官吏已考虑好了。素食的百姓,还有什么可干预的呢?”
祖朝答道:“大王没听说过古代有位将军叫桓司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