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Page 27……………………………………………………………
用自我牺牲精神说服他的战友们:应该保卫井冈山后方,使红四军主力安全 脱离敌人包围向白区发展。如果红五军不承担这项任务,湘赣边区政权可能 受到损失甚至搞垮,要准备牺牲局部,保证主力安全。 可是,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的部队并没有能起到围魏救赵的作用。他们无 法摆脱江西军阀李文彬的追袭,被包围在大余,损失惨重。31团营长周舫、 独立营营长张威牺牲,28团政委何挺颖负重伤。突围后,毛泽东继续采用他 的来自于实际的有效办法,决定向赣南丛山进军,与那里的几支分散的共产 党游击队汇合,建立新的根据地。但这却使井冈山上的彭德怀真的成为孤军 奋战了。转机出现在大柏地,毛泽东利用这里有10余里长狭谷的有利地形设 伏取得一次重大胜利,打垮追敌刘士毅部两个团,俘敌正副团长以下800人, 缴枪800支。这次战役中,22岁的林彪立了奇功。他不久前还被文武全才的 陈毅指责为胆怯逃跑,此时却率兵绕到敌人背后用枪托和树枝与敌人激战, 击溃强大的敌人。实际上他一直受到毛泽东的赏识,自井冈山撤退后,红四 军主要是由朱德和林彪二人指挥作战的。一年后,年轻的林彪成为红一军团 第四军的军长,接着,24岁的他担任红一军团的军团长。 1933年,毛泽东不忘大柏地战役,作诗 “菩萨蛮·大柏地”纪念之: 赤橙黄绿青蓝紫, 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 关山阵阵苍。 当年麈战急, 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 终于,红四军在赣南又得立足之地。当毛泽东接到彭德怀的消息后,决 定会师瑞金。 朱毛走后,留守井冈山的彭德怀部受到敌人的猛烈攻击,敌人的数量是 守山部队的30至40倍,尽管彭德怀预先作了准备并指挥部队给敌人以杀伤, 仍然无力守住阵地:全军没有重武器,也没有手榴弹地雷等,没有一寸铁丝 网,两挺重机枪因无子弹实为一堆废铁,每人只有十余发子弹。一个仇恨红 军名叫陈开恩的富农带领敌军避开红五军一大队的正面防守,沿乱石成堆的 小溪右侧上山,攻破了黄洋界哨口。彭德怀无力收回失地,而预先准备在外 侧打击敌人的红四军因自己的困境未能按计划行事,红五军伤亡重大,几乎 丧失作战能力。彭德怀只能撤退,他带走伤病员,留下熟悉当地环境的王佐 部分散打游击。毛泽东用两年半时间创立的第一块根据地从彭德怀的手中失 落。 1969年, 《人民日报》通讯员著文指责彭德怀从井冈山撤退是违反毛主 席指示,不要根据地。而美籍华裔作家韩素音在她写的 《早晨的洪流》中说 得更不负责任:毛离开井冈山后,彭和土匪头子袁文才、王佐闹纠纷,以敌 人进攻得逞,彭把根据地断送掉了。 对此,彭德怀在他自述中作过辩护,认为井冈山失守是因为:留守部队
…………………………………………………………… Page 28……………………………………………………………
复杂、指挥不统一,兵力单薄,昼夜战斗得不到休息,子弹缺乏。而敌人此 次会剿有决心、有计划、悬重赏,其兵前赴后继地攻击。 责任究竟在谁,似乎还是遗留问题。 失利的部队——毛泽东的和彭德怀的,经受着难以描绘的疲劳与艰辛。 1929年4月,他们在瑞金会师,这只是短暂的相逢,几天后,彭德怀就率领 他新发展起来的部队离开瑞金开赴井冈山,他要重建井冈山根据地。在这期 间彭德怀向红四军前委汇报了撤离的经过,当时毛泽东歉意地说:这次很危 险,不应该决定你们留守井冈山。三天后,彭德怀主动提出打回去,恢复湘 赣边区政权,当即得到红四军前委的同意。 彭德怀回井冈山出乎意料的顺利,除了在信丰消灭靖卫团数十人之外, 沿途从未遇上国民党的军队,这是因为蒋介石正忙于同冯玉祥间的中原争 战。红五军如同大游行一样,不出十天便到了井冈山,一个半月后,湘赣根 据地重新出现。 毛泽东却遇到了新的压力。历史像是有意欲磨难他似的,在他成为建国 者的道路上不断设置障碍:要他同意欲消灭自己的各种敌对力量作战,还要 他与自己处在同一阵营的人交锋,象陈独秀、李立三、张国焘等。他们都是 共产党的领导人,并不是毛泽东的敌人,但他们确实是毛泽东实现自己主张 的对手,他们考验了毛泽东的智力和策略,但在变得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全 面的毛泽东面前,他们的主张连续败退了下去,当然,这些主张曾使中国共 产党的反抗运动陷于危险境地,这并不是他们的本意。 毛泽东与李立三处在对立地位,他必须否定李立三的洋经验,当然这需 要一个过程。受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影响,李立三主张各地红军向苏联学习经 验——放弃根据地,进攻大城市,重建城市工会,巩固工人阶级的领导权。 这是典型的苏联模式,布哈林就对中国苏维埃和红军颇悲观。他认为红军在 农村会妨碍老百姓的利益,把他们的最后一只老母鸡吃掉,引起老百姓的反 对。他要求高级干部离开红军,比方说调朱德、毛泽东赴苏联学习等。 很显然,这不是毛泽东与李立三个人间的恩怨,尽管有人用毛泽东的话 “我和李立三的友谊始终没发展起来”作证,它实际上是关系到中国革命以 如何形式才能走得通的重大政策选择。即走城市起义方式并很快认识到农村 根据地对革命的重大意义。 对于毛泽东关于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时间问题,中共党史学界没有统一 的认识,但大多数人肯定1930年1月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标志着他的 道路理论的初步形成,即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方法夺取全国性胜利。正是这条 道路使头戴红星的共产党武装历尽劫难而不死,而且在以后抗日斗争和反蒋 斗争中显出极大威力。 李立三的冒险主张前后存在了三个月 (1930年6月至9月),并以“会 师武汉、饮马长江”而著名。本来,李立三只是政治局常委兼宣传部长,但 由于强调党的工人成份而变为党中央总书记的向忠发文化低、能力差,权力 渐渐集中到了李立三手中。他根据蒋 (介石)、冯(玉祥)、阎(锡山)中 原大战的形势断定蒋介石政权行将崩溃、革命高潮就要到来,命令各地的红 军集中整编为红三军团;6月,朱毛部队改编为红二军团,加上鄂豫皖根据 地的红军,分别进攻南昌、九江、长沙,合攻武汉。 在执行李立三计划的过程中,毛泽东、彭德怀的部队又一次会师,他们 联合成立了红一方面军。在此之前,他们遵照中央命令各自进攻南昌和长沙。
…………………………………………………………… Page 29……………………………………………………………
朱、毛部队二万人的任务是攻克有高大城墙和优势国民党军队驻守的南昌, 但他们没有认真地执行命令而是应付了事。毛泽东只派一部分军队到南昌对 面与敌军隔江示威。 彭德怀接到的命令是立即进军武昌,但他回电中央拒绝执行。理由是他 的部队进攻武昌将腹背受敌,有全军覆没的危险。稳健而富有军事才干的他 转而横扫鄂南六县,夺取重镇岳阳。接着,他击败围攻平江的何键部队并乘 胜攻进长沙,以 8000人抵抗3万多敌兵,坚守一个星期后撤出。这是第二次 国内战争时期红军唯一一次占领的省会。 是否进攻大城市一度成为是否反对李立三路线的标准。这纯粹是一种无 意义而且也不科学的争论。对红军来说,最主要的目的在于消灭国民党的武 装和保存发展自己。只要有利可图,进攻大城市和退却农村都是可以的,依 此,就不应否定彭德怀三兵团进攻长沙的作用,也不必拔高红一、三军团从 长沙城外撤兵的意义。 第二次进攻长沙的任务是由朱、毛、彭、黄 (公略)共同担任的。这时 的长沙已调进了大量的国民党军队,他们修筑了坚固的工事。美国、英国和 日本等国的军舰也游进了湘江。红军遭到机枪和大炮的凶猛扫射,继续作战 无异于等待灭亡,毛泽东命令部队撤出阵地,他得到了朱德和彭德怀的支持。 这是李立三主义垮台的信号,一个月后,李立三离开了中央领导岗位,尽管 他的激进主张控制全党只有三个月,而且他自己也承认犯了错误,但还是给 革命和他自身带来重大影响。 毛泽东在和李立三的争吵中,得到了同恩来的帮助。周恩来一直把毛泽 东和他创造的根据地当作全军学习的榜样。1930年1月,他在《中央军事通 讯》上发表 “致红军指挥员的信”说:“从瑞金的独立政权中,我们可以找 到很多可贵的经验……它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在世界上也是前所未见,前 所未闻的,我们都应该学习这些经验。”这些话出于作为中央军委书记的周 恩来之口,无疑增加了毛泽东的威信,实际上,李立三下台之后,周恩来接 替他成为中共中央的实际负责人。 从长沙退出的红军占领了吉安,他们已得到消息,蒋介石要动用大量兵 力 “围剿”根据地。中原大战的获胜免去了蒋介石的后顾之忧,他命令在北 方作战的部队调头南下,动用数十万兵力连续 “围剿”红色区域。然而毛泽 东利用在井冈山时采用的作战原则对付大规模的战斗,竟然连战皆捷,又取 得了新的经验。十六字诀增加了内容,如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打 运动战、速决战、歼灭战等。1939年,毛泽东更精确地总结说:中国是一个 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而且经过了一次大革命。这些特点, 说明红军有可能发展战胜敌人,也说明红军不能很快发展和不能很快战胜敌 人,如果弄不好,还可能失败。因而红军必须实行依靠群众的人民战争,必 须实行以游击战和带游击性的运动战形式,必须实行战略的持久战和战役的 速决战,必须实行战略上以少胜多和战役上的以多胜少等原则。 这些是绝对的中国式作战方法,正是它保证了毛泽东指挥部队击破了蒋 介石的三次围剿,由于这种方式的关键在于人民战争,因而是外国所没有的 也是反人民的军队所无法采取的。这也许是中共军队后来战胜蒋介石、日本 和美国军队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然,它必须是在常规武器作战条件下。 在中国进行革命,必须采用毛泽东的方式,共产国际向中国派出的军事 顾问抛弃了它而导致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丧失和八万红军的大退却。史学界一
…………………………………………………………… Page 30……………………………………………………………
直这样认为,的确也是事实。由于李德的行为实质上是共产党内新出现的冒 险主义——王明主义的体现,毛泽东不得不开始向以共产国际为后台的王明 主义挑战。 王明,一位18岁就在苏联中山大学加入共产党的安徽籍革命者,是毛泽 东在党内的一个强大对手。他们前后抗衡了15年。这不仅仅因为王明是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