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使他无法知道外界的巨大变化,像那拉氏和光绪帝死亡的消息毛泽东两年后 才得知。直到18岁时,他才第一次走进40英里外的省城长沙,但他通过书 本了解到中国正处在危机中,在劳动和完成父亲规定的记账任务后,毛泽东 贪婪地阅读他能找到的除经书之外的所有书籍,为了防备父亲,他到晚上就 将窗户遮起,以免被发现受到惩罚。毛泽东的父亲认为只有读经书在中国才 最实用,他要儿子熟读经书。 就这样,毛泽东读到了 《盛世危言》,到1936年他还对斯诺说他很喜欢 这本书,他还读了一本很多人不知道书名的小册子,它开头的话是:“呜呼, 中国其将亡矣!”这一点刻在他的脑子里数十年不忘。此后,毛泽东开始认 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毛泽东渴望继续读书,当他表兄告诉他湘乡有一所不重经学的新式学校 后,他决定会湘乡上学。
…………………………………………………………… Page 12……………………………………………………………
湘乡东山小学的前身是东山书院,对毛泽东来说,这里的一切都是新鲜 的:他第一次读到自然科学和西方新学科;第一次见到那么多孩子聚在一起 读书;第一次接触留日学生并喜欢听他讲日本的情况。但是,他在这里被人 看不起,被人讨厌,因为他不是本县人,而且穿得很穷酸,他自己说:在东 乡,我在精神上感到很大的压抑。这一点曾反映在他当时抄写的清古人所作 的 《咏蛙诗》里: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杨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显而易见,他自幼就有的反抗意识里又溶进了一种极强烈的自尊。 尽管生活上不尽人意,毛泽东却在学习上出类拔萃。他逐渐赢得老师们 的喜欢和同学们的敬佩,他因古文功底扎实,写的文章 “似黄河之处,一泻 千里,”被认为是东山小学的栋梁之才。他开始把康有为、梁启超当作自己 的崇拜人物——他们是中国维新运动的领导者,主张向西方学习,实行君主 立宪制度,变法图强,虽奔波多年,收效并不很大。后来他们长期被当作改 良主义者受谴责,特别是他们后期的保皇主张,更加重了史学界对他们的恶 感。但是,他们变法救亡的主张吸引了毛泽东,他极爱他们主办的 《新民丛 报》,读了又读,差不多能背诵下来。他曾在上面作批语说:“立宪之国家, 宪法为人民所制订,君主为人民所拥戴。专制之国家,法令由君主所制订, 君主非人民所心悦诚服者。” “前者如现今之英、日褚国,后者如中国,数 千年盗窃得国之列朝。” 但是,他和康、梁一样,并不反对三岁登基的溥仪皇帝——后来他的共 和国把溥仪送到功德林监狱改造。此时他只是反对君主专制,赞成君主立宪 制。武昌起义胜利后,毛泽东仍认为孙中山当大总统,总理和外交部长应该 由康有为和梁启超担任,并以青年人特有的热情投笔从戎,参加长沙起义新 军,在25混成协50标1营左队当列兵,前后呆了半年,目标是反对专制独 裁的清王朝,并剪掉辫子以示决心。 孙中山失败了,他被誉为“中国的华盛顿”,却没有华盛顿那样的成功。 他有明确而远大的抱负、坚忍不拔的斗争精神和不尽的革命热情,而且从西 方吸取了反对旧制度的文化,但他缺乏策略,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最后 胜利。1912年,他决定把大总统的位子让给自己的对手袁世凯。他给毛泽东 留下了极为重要的经验:中国革命的胜利需要农村的大变动,辛亥革命没有 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 就在这前后,毛泽东从他的同学肖子暲那里读到了《世界英雄豪杰传》, 华盛顿、拿破仑、林肯、彼德大帝等人的事迹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对肖子暲 说, “中国也要有这样的人物。”不久,他为自己取名为“子任”,立志要 救国救民。 年龄的增长使毛泽东实现自己报负的欲望愈来愈强烈,从军队回来后, 他继续读书,但众多的招生广告使他难以选择:他本想考警政学校,却被一 个不收学费、供给膳食且稍有津贴的肥皂制造学校所吸引,想成为一个肥皂 专家。后来,他又渴望做一名清廉的法官或商业专家。毛泽东进入了一个商
…………………………………………………………… Page 13……………………………………………………………
业学校,但只有一个月就离开了,那么多的课程用英语讲授使他感到太吃力 了,除了字母外,他对英语几乎一无所知。实际上,英语一直是毛泽东的弱 项,直到50年代他还在努力学习,后来他终于能够在外交场合说些简单的句 子和阅读译成英文的中央文件。 毛泽东最后进入了湖南省全省高等中学校 (后改名省立第一中学)。一 学期后,他退出了这所课程繁杂、校规苛严的学校。他认为自己读书、自己 研究会比学习刻板的课程更有益些,这是他读完一位欣赏他的国文老师送给 他的 《御批通鉴辑览》后得出的结论。 他退学寄居在湘乡会馆,订了一个自修计划,每日到湖南图书馆,开始 了他所说的 “自我教育”生活。真是一片新天地!毛泽东像一头闯进人家菜 园尝到美味的牛一样,拼命地吃。这种经历很像马克思,马克思在伦敦大英 博物馆的坐位下登出两个脚坑,而毛泽东则是湖南图书馆每天最早进去和最 晚出来的人。中午仅仅休息片刻,两块米糕就是午餐。他好像离不开书籍, 即使在后来的转战时期也是如此。不过他看的书大部分是史书。1936年毛泽 东同斯诺谈话回顾这段经历时说:每天到湖南省立图书馆去看书,我非常认 真地执行,持之以恒。我这样度过的半年时间,我认为对我极有价值。 他读到了西方资产阶级启蒙学者的著作,如亚当·斯密的 《原富》、达 尔文的 《物种起源》、卢梭的 《民约论》和斯宾塞的《逻辑》等,读到了有 关世界地理和世界历史的书籍,还有诗歌、小说及希腊、罗马的古典文艺作 品。中国的许多共产党人都走了这条道路——他们通过 《天演论》找到了马 克思,先学习西方,再反抗西方。先驱者魏源说的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颇 有道理。 对此我们这样解释:西方是侵略者和殖民者,但拥有先进的工业文明; 中国的抵抗是正义的,可它又比资本主义落后数百年,这是一种双重逆向, 也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主线。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只能是一个艰难而缓慢的过 程。中国既要抵抗、争取和保持独立,又要改革开放,向西方学习,这本身 就是一个困难的选择。但是,中国人必须在抵抗、改革、开放中不断地调整 自己的步伐。 在湖南图书馆,毛泽东第一次看到世界地图并决心为全世界贡献自己的 力量。每天,他经过地图前都要仔细看看。1951年,他在北京对他的老同学 们说过,说来也是笑话,我读过小学、中学,也当过兵,却不曾看见过世界 地图,因此就不知道世界有多大。湖南图书馆的墙壁上,挂有一张世界大地 图,我每天经过那里,总是站着看上一看。过去我认为湘潭县大,湖南省更 大。中国自古就称为天下,当然大的了不得,但从这个地图上看来,中国只 占世界的一小部分……在韶山冲里,我就没看见过几个生活过得快活的人, 韶山冲的情形是这样,全湘潭县、全湖南省、全中国、全世界的情形恐怕也 差不多……这种不合理的现象,是不应该永远存在的,是应该彻底推翻、彻 底改造的。总有一天,世界会起变化,一切痛苦的人都会变成快活的人,幸 福的人……世界的变化,不会自己发生,必须通过人的努力,我因此想到, 我们青年人的责任真是重大,我们应该做的事情真多,要走的道路真长。从 这时候起,我就决心要为全中国痛苦的人、全世界痛苦的人贡献自己全部的 力量。 毛泽东终于找到了他在中国革命运动轨迹上的起点。 中国已经出现了很多挽救民族危亡的志士,现在又走来了一个毛泽东,
…………………………………………………………… Page 14……………………………………………………………
他要进行历史上最艰苦而又最辉煌、最需要耐心意志而又最激动人心的斗 争,他将使中国发生震动世界的变化。 沉睡的雄狮就要醒来。 与毛泽东相比,彭德怀是一个更为贫困不幸的少年。他比毛泽东小五岁。 他的家庭只能供他读两年私塾。当毛泽东1913年考入长沙师范时,彭德怀刚 刚结束小煤窑上做童工的生活,因带领乡里饥民闹祟而被通辑。可以说,他 比毛泽东品尝了更多的人生艰辛。 中国农民的生活惨况曾被广泛介绍,尤其是中国最先革命的地区则更穷 苦,更悲惨,更绝望。 (今天,他们仍然是经济上的落后地区,一般称呼为 老区)。大部分山区使他们的收成很差,没有足够的粮食,即使是平原的北 方亦是如此。许多人因借高利贷而几辈子或子子孙孙都还不清,永世为掌握 土地的有钱人做牛马。他们的锅里几乎没有一滴油,常常是把买来的一点盐 或是从盐碱地里刮来的白硝盐溶在一碗清水里用青菜蘸着下饭。他们衣不遮 体,形容枯槁,住的是又黑又脏的小屋,泥墙上往往没有窗户,一扇小门还 不一定有好的门板。他们目不识丁,极少人能供起子女读书。对他们来说, 人生不过是终年劳累,贫困穷苦,缺乏安全和饱受欺凌。 彭德怀体验了这一切。他1898年10月24日生于湘潭县西南乌石寨的彭 家围子,按族谱排坐,他属清字辈,父亲为他取名彭清宗,字怀归,号得华, 乳名钟伢子。为了自勉,他给自己起了一个十分适合他的号 “石穿”。这是 他 1916年堤工闹事后逃跑去长沙投军的路上取的,当时他因躲雨进了个山 洞,里面正好有中国谚语 “水滴石穿”的事实。 彭的父亲彭民言 (号祥顺)是一个极为忠厚老实的贫苦农民,他所创造 的财富就是几间茅屋和山坡上开出的八、九、亩地,全家八口人——80开外 的伯祖父和年近70的祖母,父亲,母亲 (她在彭德怀8岁的时候病死),大 弟金华,二弟荣华(他们分别在1940年9月4日和1940年9月11日牺牲), 三弟因母亲病逝无奶而饿死在襁褓之中。他们的生活全靠种麻作茶和当雇工 维持。后来情况更加恶化,为治父亲严重的哮喘病和养家,家中的土地和一 切用具、床板门户等一概卖光,几间破茅屋亦作抵押。全家人的衣服破烂不 堪,冬天还是赤足草鞋,身披蓑衣。彭德怀说那时的生活就和原始人一样。 《彭德怀自述》第1页中记载:我满10岁时,一切生计全断。正月初一, 邻近富豪家喜炮连天,我家无粒米下锅,带着二弟第一次去当叫花子。 实际上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当叫花子。他受不了屈辱,不愿对富豪之家说 贺喜话。后来他饿昏在地,祖母能给他做的只是煮点青菜汤。为了生存,他 不得不砍柴、捉鱼、挑煤卖。十三、四岁时,他到离家不远的黄碛岭土煤窑 去做童工。 黄碛岭煤矿在湘潭县,它曾被描写得非常凄惨:野草丛里掩着大大小小 的黄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