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明、周恩来、博古主持的华中局。他们的管辖范围内分别是 八路军和新四军的聚集地。华中局——素有第二政治局之称的重要工作是处 理国共关系和统一战线。 忽视毛、王二人之间的分歧是错误的。毛泽东并不完全同意王明的观点, 毛泽东认为在与国民党合作抗日的同时,不能忘记斗争,要以斗争求团结, 不能力团结而不斗争。只是他还无法说服对方。1938年3月的中央政治局会 议上王明仍然获得大多数人的支持。但是毛泽东在致力于阐明自己的主张, 他开始更精细地研读马列著作—— “有人说我是狭隘的经验主义,逼得我多 读书”。这些著作由博古按毛泽东的需要圈定顺序后交给新成立的翻译小组。 翻译小组的负责人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吴亮平,当时他近 30岁,经常面带笑 容,他机敏聪明,在苏区内外都享有优秀党员的声誉,而且在党内已有些马 克思主义理论家的名望。毛泽东还非常看重于理论写作和普及他的战略策略 观点。1938年前后是他写成自己代表作最多的时期之一,如 《游击战争的战 略问题》、 《论持久战》等,他的分析是冷静和客观的,得出的结论也是令
…………………………………………………………… Page 40……………………………………………………………
人信服的:中国不能速胜,也决不会亡国,中国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但 必定经历极为痛苦的过程。这期间,中国只能靠艰难的持久战来支撑危局。 这种想法出自上过几年师范的毛泽东,却令军事家们叹服。它不仅是抗日战 争中八路军作战的指导,也为国民党将领所注目。有 “小诸葛”之称的白崇 禧仔细研究,将 《论持久战》的主要观点概括为“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 时间”,连赞高明;蒋介石的文胆陈布雷也建议将 《论持久战》作为必读书 下发到国民党军队中的中高级官佐,蒋介石加以采纳,当然,作者的姓名被 划去了。不久, 《论持久战》被译成英文。 毛泽东的观点得到现实的有力支持,共产党控制的根据地和兵力迅速扩 大,到1938年底,根据地 (包括新四军在内)已有6块,兵力近20万,而 无能的蒋军向西南的退却更使中共领导的军队成为华北抗战的主体。毛泽东 为共产党带来的新希望使他重新赢得同志们的支持,也终于得到共产国际的 肯定。实际上,共产国际并没有忘记毛泽东,在红军第五次反 “围剿”失利 之后,共产国际已怀疑它的顾问李德在中国所作所为的正确性,认为毛泽东 有丰富经验, “是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当今闻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1935 年7月的共产国际七大上,毛泽东被颂扬为和季米特洛夫、台尔曼等一样“是 出色的党内领袖和国家人才”,共产国际的刊物和苏联 《真理报》专文介绍 毛泽东,称他为 “中国人民传奇式领袖,来自于人民,深深懂得老百姓的心 理”,具有 “钢铁般的意志,布尔什维克的顽强,令人吃惊的大无畏精神, 出色的革命统帅和国务活动家的天才”,在党、红军和人民中享有崇高威望。 显然,共产国际认为毛泽东是中共领导人的合适人选。所以,当王明回国后 造成凌驾于张闻天、毛泽东和中央之上的局面后,共产国际警告王明要以毛 泽东为首解决问题: “应该告诉全党,应该支持毛泽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人,他是在实际斗争中锻炼出来的领袖,其他人如王明等,不要再争了。” 传递这个意见或命令的是王稼祥。 王家祥参加了长征,他拖着长征前就已受重伤的身子勉强到了陕北。由 于红军当时医疗条件差,医生们没有把握保证他的生命,王稼祥不得不辗转 赴苏医病,同时承担党中央委托给他的一项任务——与共产国际接上关系, 向共产国际领导人介绍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在完成这项任务的过程中,他 也谈了自己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领导人的看法,在与共产国际的实际负责人 季米特洛夫的讨论中,王稼祥极力赞成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实行一种与国民 党结成抗日统一战线的政策,因为只有统一战线中国才能经得住日本的冲 击,而毛泽东又坚持党的独立性,所以也不会导致第一次国共合作时的右倾 错误。 王稼祥的回国帮助毛泽东克服了王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面的错误主 张。 1938年9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了政治局会议,王稼祥在会上传达了 共产国际的指示和季米特洛夫的意见,认为中共一年来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其政治路线是正确的,尤其是以毛泽东、朱德等领导的八路军执行了 党的新政策。中共在复杂的环境和困难的条件下真正运用了马列主义;认为 在中共中央领导机关中要以毛泽东为首解决统一领导问题,中共领导机关要 有亲密团结的空气。 但蒋介石没有忘记自己打击中共军队的目的。他知道 “日本仅为中国身 上之跳蚤,而共产党则为心上之毒疮”,不消灭共产党他死不瞑目。他试图
…………………………………………………………… Page 41……………………………………………………………
把共产党合并掉 (实际上他一直对外宣传共产党投降了他),在中国实现一 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政府、一个军队和一个领袖。不久 (1939年),他 的军队向陕甘宁边区、山西新军即抗日牺盟军和决死队、八路军总部施加压 力并发生武装冲突。毛泽东也不轻言退让,他在对 《新中华报》记者的谈话 中警告国民党:不要太横行霸道了,要收敛一点。他命令各地武装反击自卫。 这个事件在中共党史上被称为打退国民党的 “第一次反共高潮”。 国共关系的紧张恰恰验证了毛泽东的预言,共产国际与王明设想的国共 两党间亲密合作的关系化为泡影。毛泽东重新坚持自己的看法,放弃争取在 组织上与国民党结成密切关系的努力,开始在军事、政治、根据地及民众领 导权等方面针锋相对的斗争。对共产党来说,统一战线的重要性不在于同蒋 介石相处的好坏,而在于能否扩大自己的力量,借此实现和拓展对全国大多 数人的领导而成为民族领袖,把抗日的胜利与人民胜利连在一起,在这一点 上,毛泽东获得惊人的成功。 斗争的成效不仅在于阻止蒋介石进行大规模分裂,而且还在于找到了日 后的对付办法。著名的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原 则便是其中之一, “不斗则已、斗则必胜”、“利用矛盾、争取多数、打击 少数、各个击破”、 “有理、有利、有节”等也是斗争的结晶。从这里看, 称毛泽东为策略家一点也不过分。但是,蒋介石也确实给共产党造成威胁, 他控制的新闻机关指责毛泽东的部队医院里没有伤员,对日军是游而不击, 而且专打友军。这种说法惹恼了延安的革命者们,数月之后,彭德怀负责发 动的百团大战成为反驳蒋介石最有力的证据。 但是,对百团大战的评价,却因政治形势的变化而一直定论不一。 1940年前后,德国成为世界的横空独马,它迅速吞并大半个欧洲,并有 继续前进的趋势,这使与它的盟友日本作战的中国首脑蒋介石身价倍增,更 得美、英、苏等国的看重。蒋介石在得以从容对外情况下,施加对八路军和 根据地的压力,说他们不打日军专打友军,默许自己的军队制造摩擦事件, 消灭小股的共产党武装;而日本也不失时机地加紧华北治安强化,以 “三光 政策”反复 “扫荡”,到使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日子越过越难。对此,朱德、 彭德怀负责的八路军总部决定实施强有力的反击,组织大破袭战役 (由于朱 德赴延安,百团大战是彭德怀指挥的)。总部一面电令各军区准备,一面以 “十万火急”的电报方式报告延安的军委。 开始投入的兵力是22个团,但参加的部队越来越多,共计105个团,副 总参谋长左权在听取作战情况汇报时脱口说出 “百团大战”,没想到成为了 历史名称。此后,大破袭战役定名为百团大战。这次大战在敌后抗战史上是 空前的,它取得的战果足以振奋全国人民,对日本和蒋介石也都是有力的反 击。1940年8月,彭德怀对 《新华日报》记者发表谈话说:百团大战为华北 创造一个新局势。当时他绝没料到随之而来的将是抗战最困难的时期:日本 人好像刚刚认识到共产党军队的厉害,本来就进行的 “扫荡”更残酷了。虽 然毛泽东早在他的 《论持久战》中已预言到相持阶段到来后的艰难,人们还 是有一种埋怨情绪,说彭德怀暴露了共产党的力量,使日军把重点转向华北, 八路军作战中损失了许多兵力,造成根据地的巨大困难。 事实是显而易见的,根据地的吃穿医药等都成了问题。黄薇,当时根据 地唯一的华侨女记者,曾采访同情中国抗战并亲率医疗队援华;进入八路军 作战区的加拿大医生白求恩。在告别时,黄薇问他有什么要求,白求恩的回
…………………………………………………………… Page 42……………………………………………………………
答很简单:快向海外侨胞呼吁,捐些药品送到前线,这是我的最大要求。彭 德怀则在1941年初把游击根据地的经济建设作为当年度的中心问题,命令各 地完成自给自足状态。那时,他自己正在吃野菜、野果和树皮。他还建议部 队把好吃些的榆树皮留给老百姓。 但是,对彭德怀的指责还是越来越多。彭德怀的指挥固然让日本人吃了 苦头,许多人还是认为他加速了困难的到来,也增加了日本兵对根据地的压 力,实际上是帮助了蒋介石。1943年他到延安后,又被围批 (华北地方与军 队工作同志的座谈会),发言者的声音很刺耳:你目无组织,自傲抗上,一 贯站在毛主席的对立面,自作主张,背着中央发动百团大战……。彭德怀不 服气,心里有情绪,他想发火骂人:这样做算什么!共产党人应该实事求是, 以理服人,不能以势压人,更不能借此打击自己的同志,不然还叫什么共产 党人,老子不服! 据长期工作在毛泽东身边的师哲回忆:彭德怀在中共七大上作的军事问 题的专题发言中,除了总结八路军抗战的伟大成绩和经验教训外,还深刻地 解剖了自己,作了严格的自我批评,就百团大战等问题承担了责任,承认了 错误。但毛泽东却不太满意,说彭德怀 “承认错误的态度十分勉强,也难说 是心悦诚服的!” 中共七大之后,中央军委又召开座谈会,对彭德怀继续进行了批评,但 批评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革命。 尽管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至今尚有争议,却没有人否认他对抗日战争 作出的巨勋。他是八路军的副总司令、前线指挥官,当时在延安学习的人都 感觉前方实际负责指挥的是彭德怀和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 (朱德总司令 1940年回延安就留在延安指挥)。他们来去延安总是匆匆而过,甚至连见夫 人的时间都不留,浦安修为此还大病一场。当日本投降的消息传到延安时, 正与彭德怀下棋的警卫当即以水代酒,恭恭敬敬地递到他手里说:彭总,头 上是天,脚下是地,你为抗战出了大力,这些天地共知,如今胜利了,我和 小刘代表我们的爹妈和村里的父老兄弟们敬您一杯水酒吧!彭德怀接过去, 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