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不悔的合作--毛-泽-东与彭德怀-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枪朝自己比划,被聂荣臻阻止。      确实,红军的条件坏得不能再坏:他们没有时间休整;没有充分的粮食、 药品;也没有主动消灭敌人的既定计划。更令人奇怪的是他们还带着大批的 辎重物资——几千名挑夫和一部分战士挑着印刷机、制弹机、印钞机、X光 机、文件柜、银元、金条、备用枪炮等。这都是李德和博古的主意。埃得加 ·斯 诺在他的 《西行漫记》中认为红军是拉着整个国家走上征途。彭德怀曾气愤 地质问:这样抬着棺材走路,哪象打仗的样子?把革命当儿戏,简直胡闹! 人们已经开始怀疑博古、李德指挥的正确性了。      然而红军必须为自身生存而战,激越的精神使战士们产生了超常规的威 力,他们奋不顾身,克服无数难以想象的困难,竭力摆脱敌军烦人的追扰。 湘江大败后,红军队伍更怀念毛泽东的指挥,他的意见逐渐得到领导成员们 的重视。毛泽东反对红一方面军继续谋求与贺龙、王震二、六兵团会师的计 划,主张进军贵州省机动作战,重新建立根据地,在随后的通道会议、黎平 会议、猴场会议上,毛泽东都坚持这种观点。      他渐渐得到了同志们的支持。大多数军事领导人和一部分政治领导人, 包括与博古关系密切的张闻天、王稼祥、周恩来等都同意采纳毛泽东的意见。 这是遵义会议召开的原因,也是毛泽东重新走上领导岗位的基础。      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生死转折点。回头 看历史,几乎每个人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但它更是毛泽东本人的转折点, 当时的决策者们包括毛泽东本人的作战方式代替了博古、李德的作战方式, 他历来主张诱敌深入,围而歼之,打游击战、运动战、歼灭战。这些因此取 得了决策权。尽管凯丰质问毛泽东: “你懂得什么是马列主义?顶多是看了 些 《孙子兵法》。”毛泽东还是取得了一系列职务:中央书记处书记、政治 局常委委员、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成员。也许职务并不重要,中国的长征史研 究专家李安葆曾发表文章反驳 “毛泽东在遵义没有获得最高领导”的观点, 他的文章中引用了邓小平的话:       “尽管名义上他没有当什么总书记或军委主席,但实际上他对军队的指 挥以及重大问题上的决策都为别的领导人所承认”。      确实,遵义会议在中国现代史上占有显著地位不仅在于毛泽东重新成为 领导人,而还在于他的主张赢得了胜利,他再次取得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机 会。他厌恶教条而以独立的态度和实用的行为达到自己的目的,决不像李立 三、王明那样顺从共产国际和斯大林。他懂得中国社会,了解中国革命的规 律,因而总能把进攻和退却巧妙地结合起来,以一种准确的战略引导革命。      当然,他也必须面对实际,十天后,他直接指挥的第一场战役就使他处 在严峻的境地。1935年1月28日,毛泽东指挥红三军团在青杠坡投入战斗, 目的是渡过赤水河。但这是一次错误的指挥,他使彭德怀的部队付出高昂的 代价而且整个红军危亡于旦夕之中。因为对手不是原先估计的贵军——他们 都是 “双枪兵”,不堪一击,而是训练有素的川军精锐,包括郭勋祺的“模 范师”,兵力也超过原来推算的二倍,后来又增加到四倍。朱德、刘伯承到 前沿督战,毛泽东和周恩来亲自指挥战斗,连干部团也动用了,结果仍然令 人失望,军委召开紧急会议——这是军委战斗中第一次和唯一的一次紧急会 议,它决定红军撤出战斗,已过赤水的林彪部队返回西岸,急行军至土城。 这一仗,红军损失近万人。      下一步,重返贵州,再渡赤水,毛泽东开始牵住蒋介石的鼻子,夺回失 
…………………………………………………………… Page 34……………………………………………………………

去很久的主动权,他命令红军忽而前进,忽而后退,一会走路,一会绕山行, 令人晕头转向和迷惑不解。他们翻山越岭、架桥过河,以世界上所有军队没 有过的速度强行军,连留学过日本军事学校的蒋介石也无法判定红军的意 图,连他的情报人员也不能及时准确地为他提供帮助。红军终于取得长征后 的第一个胜利,他们攻克娄山关,重占遵义,消灭贵军王家烈部八个团。毛 泽东十分兴奋,挥笔填写一首 《忆秦娥·娄山关》抒发压抑已久的心情: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据解释,这首诗反映了毛泽东深感革命艰难而又对前途充满希望的心情。      红一、三军团依旧是作战的主力,他们一路上抢占渡口和要地,筑起保 护红军的屏障,给刚掌权的毛泽东得心应手的速度和勇敢。特别是彭德怀率 领他的士兵跑步前进只比对手早几分钟占领娄关山的行动,给新的领导者送 来了捷报。这意味着红军的转折。尔后,彭德怀和杨尚昆指挥扬眉吐气的部 队乘胜作战,再击溃黔军三个团。此战役国民党损失5000人,蒋介石自己也 承认这是 “国军追击以来的奇耻大辱”。      林彪、聂荣臻指挥的红一军团同样功勋卓著。他们的急行军保证了红军 及时地渡过金沙江和大渡河。林彪亲率部队佯攻昆明,竟使对手信以为真, 蒋介石收缩金沙江兵力增援云南,结果毛泽东赢得了时间,红军用了九天九 夜的时间有条不紊的越过金沙江。林彪还指挥部下杨德志团、耿飚、杨成武 团分别夺取安顺场和沪定桥,强渡大渡河。此后,红军跳出几十万国民党军 队围追堵截的大圈子,长征已快迎来曙光。      在长征中,林彪、彭德怀曾从各自不同角度提出不同于毛泽东的意见而 受到严厉批评。林彪被毛泽东指责为年幼无知,而彭德怀则被说成不满毛泽 东的右倾主义,在以后屡受责难。      林彪抱怨毛泽东让部队尽走冤枉路,他说红军不走捷径、只走“弓背路”,  “这样会把部队拖垮的,像他(毛泽东)这样领导指挥还行!?”      彭德怀没有如此激烈的言辞,但他确实有类似的看法,他对战局提出过 自己的意见,认为红军的急行军影响了战斗力。当然,这里面可能有埋怨情 绪,如对青杠坡战斗的看法。      只是年轻气盛的林彪胆子太大了,他公然打电话、写信,说毛泽东指挥 军队作战是不行的,应当解除其指挥权,要求毛泽东和朱德下台,让彭德怀 指挥中央红军北进,与红四方面军会合。      随之召开的会理会议批评林彪,确定下一步方针。毛泽东点了林彪的名:  “你还是个娃娃,你懂得什么,走弓背路是必要的。”毛泽东在会理会议上 
…………………………………………………………… Page 35……………………………………………………………

表现了他的果断和自信,这是他的个性和魅力所在,没有这一点,很难驾驭 混乱到极点的中国,也正因为如此,他能战胜对手,击败敌人,抵住共产国 际权威们的压力。     毛泽东在批评林彪的同时,也严厉地批评了彭德怀。他认为林彪的信是 彭德怀 “鼓动起来”的,要承担重大责任。连发高烧的红三军团政委杨尚昆 也被用担架抬着参加会,可见会议气氛之紧张。问题是。为什么他后来对林 彪没有过多介意,而对彭德怀却耿耿于怀,以致在以后的合作中四次提到这 件事?这还是一个历史的疑问。      不管怎样,彭德怀坚决执行了中央军委的指示——实际上是毛泽东的指 示。他是个称职的指挥员,也是个忠诚的革命者。在不久出现的毛泽东和张 国焘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中,他坚决支持了毛泽东并亲率部队保卫毛泽东的 安全。     这次分歧看起来是关于红军行军路线的争论。毛泽东主张北上,张国焘 坚持南下,但实质涉及革命的前途和张国焘要分裂中央的问题。最后,毛泽 东从右路军参谋长叶剑英那里得到他们准备分裂和危害中央的电报,决定率 红一、三军和军委纵队先行北上,从彭德怀的三军团司令部迈出脱离危险的 第一步。      张国焘,共产党成立时曾分管组织工作,是十二位中共创始人之一。后 来,他连续当选为中央第二、四、五、六届中央委员。1931年,他成为鄂豫 皖根据地的总负责人。在蒋介百大规模地围剿行动后,他指挥红军撤出鄂豫 皖,新创川陕革命根据地。一、四方面军会师时,他是拥有8万之众的红四 方面军总政委。      至今为止,尚没见到张国焘命令他的政委陈昌浩武力解决中央的电报文 原件。据当时担任红军前敌总指挥部作战科副科长后来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 的吕黎平回忆:9月9日,张国焘给右路军政委陈昌浩发密电,要他劝说毛 泽东等人南下,如不听,监视其行动,若再坚持北进,彻底解决之。吕黎平 看到此电后,立即告诉了参谋长叶剑英,叶剑英立即转告了毛泽东。党史界 为此一直争论,但张国焘确实想吞并红一方面军和控制中央。     彭德怀和聂荣臻的回忆证实了这一点。它确实是毛泽东遇到的新危险, 朱德在后来回忆长征时认为长征中最可怕的并不是蒋介石指挥的数十万大军 和令人却步的自然障碍 (如雪山、草地和江河等),张国焘分裂红军的企图 几乎消灭掉这支走过近万里的红军。     他派秘书黄超给彭德怀送礼,也亲自请彭德怀、聂荣臻、杨尚昆等人吃 饭,希望他们能站到他的阵线上;他仗恃自己的军队要求补选中央委员,改 组中央,要中央总书记或者军委主席的职务,毛泽东和中央为顾全大局把病 中的周恩来担任的红军总政委职务让给他。     毛泽东说,这是他一生中碰到的最困难、最残酷的事件之一,也是最黑 暗的时刻。      1935年9月9日夜两点钟,已得到叶剑英密报的毛泽东命令部队紧急出 发,两天的急行军后到达俄界,与先期到达的一军团会合。9月12日,中央 在这里通过了 《关于张国焘错误的决定》。     在毛泽东北上后,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以 “哪有红军自己打自己的道 理”阻止了陈昌浩的追兵,但李特的特务连还是追上了,毛泽东对他说:“你 回去吧,我们不久还会再见的。”历史像故意承认毛泽东的预见性似的,1936 
…………………………………………………………… Page 36……………………………………………………………

年 10月,红四方面军到达会宁与红一、二方面军会师。1938年夏天,张国 焘——当时的陕甘宁边区副主席,背弃了自己的信仰投奔了国民党。他没能 带走一兵一卒包括警卫员。尽管他当时受到特务头子戴笠的优待,后来却一 名不文。1979年12月冻死在加拿大多伦多的一座养老院里。      红一、三军北上时的主要的将领是彭德怀和林彪。这时的军队人数,包 括老弱病残不足7000人,而且还时时有危险相伴,张学良、毛炳文和宁夏二 马 (马鸿逵、马鸿宾)的骑兵一直尾随追踪。在红军到达吴起镇,与红26 军的先期到达的红25军会合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