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方案,终因未能被各方接受而一一被否定。这样,原定6月10日的进攻日期只好顺延一个月,改为7月10日。
4月中旬,计划小组综合吸纳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拿出了“赫斯基8号”方案。这个计划搞得很出色,与这次行动有关的高级将领艾森豪威尔、坎宁安海军上将、特德空军上将看过后都赞赏备至。
计划人员在充分考虑西西里地形特点的基础上,认为,要想取胜,从攻击一开始就至少要夺取两个主要港口,以便给在纵深地区作战的部队提供给养。计划规定,由蒙哥马利的第8集团军攻占东面的锡腊库成札;由巴顿的第7集团军攻占西北的巴勒莫。
选择这样两个攻击点是明智而合理的。锡腊库札 不仅有良好的港口设施,而且自古以来就是战略要冲。公元前415年,雅典大将埃尔西比亚德斯在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中说过 :“如果锡腊库札失陷,整个西西里就会失陷,紧跟着意大利也会失陷。” 巴勒莫也有良好的港口设施,供船舶靠的岸线很长,敌军易遭受战斗机的攻击,防守也薄弱。从心理战上说,巴勒莫是古代西西里王下榻的地方,又是西西里岛的首府。这两个港口占领之后,盟军还可以扩张战果,东西对进,夹击墨西拿。
巴顿于4月16日从突尼斯前线回到阿尔及尔的拉巴特,被任命为第7集团军司令。他看了“赫斯基”计划后表示十分欣赏,便立即着手筹划本集团军下步具体作战方案。
出乎人们的意料,英军第8集团军的司令蒙哥马利将军却极力反对“赫斯基8号”计划。他认为,如果照这个计划行动,必定造成盟军力量的“分散使用”,一旦遭到敌人后备队的猛烈反攻,盟军将会陷入十分危险的境地。据此,蒙哥马利提出了修改方案,即美军的登陆地点不是在巴勒莫,而是在距英军登陆点不远的东南方向,具体地说就是锡腊库札和帕基诺之间。他说,这样部署才便于双方协调配合,以粉碎敌人可能发动的反攻。
蒙哥马利的意见是不公平和站不住脚的。首先, 从军事上讲,他把美军置于非常困难的境地。美军登陆的滩头十分暴露,并且有沙洲障碍,大大增加了登陆的风险。美军只有一个小港可供依托,补给工作难度相当大。另外,从作战分工来看,英军第8集团军将要攻占的是锡腊库札、卡塔尼亚、墨西拿等著名城市。而美军只能攻占杰拉、利卡塔等无名小镇。
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蒙哥马利的做法不妥,遗憾的是几乎所有的人最后都同意了他的修改意见,包括艾森豪威尔、亚历山大和其他高级将领。
亚历山大在西西里战后的报告中写道 :“风险没有公平分担,差不多全部都落在第7集团军头上。从其他方面也可以看出,美军的任务出力大,得名小。………我和我们的参谋们都觉得,这种分摊任务的作法,可能会引起某些不满的情绪,这是可以理解的。”
经过几次会议的争吵商讨,5月3日,蒙哥马利修改的计划还是通过了。亚历山在怀着窘迫不安的心情向巴顿下达了新的命令。最后,他小心翼翼地问道:“乔治,你也可以对我谈谈——你对为你的第7集团军定的新计划同意吗?”
巴顿强压怒火,脚跟一并,敬了个礼,只说了一句 :“将军,我不搞计划——我只服从命令。”
5月中旬,盟军联合参谋部最终确定了西西里战役实施计划,主要内容是:(1)进攻日期定于7月10 日;(2)英国第8集团军在西西里岛东面30英里宽的正面登陆:登普指挥第13军在锡拉库札南面登陆;利斯指挥第30军在帕基诺半岛西侧同时登陆,以确保迅速占领当地的机场。 英军总人数25万。 (3)美国第7集团军在南部40英里宽的地面上登陆作战”由艾伦指挥的第1师居中,在杰拉登陆; 左翼为特拉斯科特的第3师在利卡塔登陆,右翼为米德尔顿指挥的第45师在斯考格利蒂登陆。美军总人数共228万人。
盟军建立了精干的战役指挥机构。艾森豪威尔任陆海空军总司令;亚历山大任副总司令,负责领导第8、第7集团军组成的陆军;坎宁安海军上将任联合海军司令;特德上将任空军司令。
参加西西里战役的各部队都规定了代号。巴顿新建的第7集团军为“343特遣部队 ”,其所属第2军称“快速”部队。声名显赫的蒙哥马利第8集团军,则佯称英国第12集团军。
在西西里岛,德意武装部队共约30万人,由意大利第6集团军司令阿尔弗雷德古佐尼将军统一指挥。其中,意军有4个野战师和6个海岸防御师,装备很差、战斗力也较弱。同时只有350架飞机,分散在12个机场。
德军有两个装甲师,一个是罗兹指挥的第15装 甲师;另一个是赫尔曼戈林的装甲师,他拥有100辆中型和重型坦克,还有60门大炮。两个师共有约3万人,他们装备精良,富有作战经验,有较强的战斗力。
5月下旬,马歇尔将军从华盛顿飞到阿尔及尔,与丘吉尔、艾森豪威尔以及英国陆军参谋长布鲁克等人讨论了西西里战役后进攻意大利本土的问题。而后,他专程去看望了他的宠将巴顿。巴顿陪同马歇尔视察了自己的部队,观看了水陆两栖作战训练。马歇尔对部队严明的纪律和井然有序的战备工作十分满意。临走时,他满意地拍着巴顿的肩膀,说道 :“伙计,我没认错人,你是好样的。祝你交上好运 !”马歇尔的来访使巴顿深受感动和鼓舞。
根据盟军统帅部的计划,西西里登陆作战的第一步是攻占位于西西里岛与突尼斯海岸之间的班泰雷利亚岛。该岛有一座飞机场,是轴心国空袭北非盟军的重要空军基地。攻占此岛的目的既在于消除敌军的基地,同时又可使其成为支援盟军西西里作战的空军基地。
6月初,盟军空军连续6昼夜不间歇地实施狂轰滥炸,不让守岛敌军有睡眠和喘息的机会,上万吨炸药从空中倾泻在该岛东部的狭小地区。11日,守军被迫投降,盟军俘获敌军共11 1万人。
攻占班泰雷利亚岛后,盟军立即把强大的空军部队运至该岛机场,并抓紧时间修整和扩建空军基地。其他部队则着手登陆的战前准备。
万事俱备,大战在即。自7月2日起,盟军出动大批飞机对西西里岛机场进行猛烈的轮番轰炸,完全控制了制空权。
7月5日,巴顿秘密登上海军中将休伊特的新旗舰“蒙罗维亚”号。他的部队将由休伊特指挥的三支分舰队负责运送,他们的代号分别为“菩萨”、“角币”、“分币”。“菩萨”运送特拉斯科特将军的第3加强师到利卡塔 ;“角币”运送艾伦将军的步兵第1师到杰拉以及南面的三个登陆点 ;“分币”运送特罗伊米德尔顿少将的步兵第45师到斯考格利蒂北面和南面的五个登陆点。巴顿随第1师去杰拉。空降兵第82师作为战略预备队。
巴顿和休伊特两位老战友再度相逢协同作战,又高兴又激动,休伊特热情地款待了巴顿,并表示他将永远把第7集团军与海军联系在一起。
7月8日傍晚,部队集结完毕,一切准备全部就绪,如箭在弦,一触即发。
9日早晨,当大军集结在马耳他南面准备向滩头进发时,突然刮起了大风。这是北风之神。传说希腊的北风来自阿尔卑斯山,直扑地中海,引起海啸。下 午,海风达到最大强度,巨浪滔天,登陆受阻。巴顿和休伊特为此十分担忧。可是,气象学专家斯蒂尔海军少校却胸有成竹地对巴顿说 :“将军,这是从法国南部海岸刮来的北风,风势猛,来得快。我敢担保,到晚上22时,风就会平息下来。到进攻之时,天气就会好的。”
晚上10时30分,风势趋于平和。临到午夜,风几乎停了。
进攻即将开始。
全体参谋人员集合到甲板上,第7集团军司令官巴顿中将发表了简短而鼓舞人心的讲话 :“诸位,现在的时间是1943年7月9日午夜12时过1分,也就是7月10日零时1分。我荣幸地奉命指挥美国第7集团军。它是午夜投入战斗,天亮前接受战斗洗礼的历史上第1个集团军。”他说,“你们要为被挑选参加这次行动而感到骄傲,因为你们被授予了进攻和摧毁敌人的权力,你们手中掌握着美国陆军的光荣和世界的未来。注意,你们值得获取这种伟大的信任。”
巴顿老战友休伊特海军中将特地为他们安排了庄重的出征仪式。他向副官下达命令,一支海军仪仗队踏着正步走来,举着海军赠送给巴顿的礼物——一面美国第7集团军新军旗。巴顿激动得热泪盈眶,眼睛里闪着自豪的光芒。此刻,他觉得不是站
在甲板上,而是站立在荣誉的顶端。
1943年7月10日凌晨2时45分,西西里战役开始了。
特拉斯科特第3师的突击队率先登陆,很快占领了预定登陆点利卡塔附近海滩。8时,占领了利卡塔,控制了8英里长的海岸线。
艾伦的步兵第1师突击队在登陆时,遭到意军岸防炮的猛烈轰击,但立即被美国海军舰炮更凶猛的炮火压制,变成了哑巴。突击队迅速登陆,向杰拉城发起攻击,在消灭微弱的抵抗后,占领了该城。第1师控制了皮亚诺卢波的重要的交通枢纽以及杰拉城机场。
另外,米德尔顿的第45师和加菲的第2装甲师也相继在预定地点实施登陆。
8时以前,在第7集团军战区,意大利军队不是缴械投降就是仓皇穿过沿海平地向后面的丘陵地溃退。夺取滩头的战斗就这样快刀斩乱麻似地结束了。
与此同时,英军方面传来消息,蒙哥马利的第8集团军没有遭到顽强的抵抗,顺利地占领了锡腊库札。但在奥古斯塔前面停了下来。
初战告捷,不过是整个西西里的序幕。
意大利66岁的古佐尼将军是一员沙场老将,在强兵压境之际并没有惊慌失措。他在自己的司令部里 对形势作了冷静的分析和判断,认为杰拉方面的美军是最严重的威胁。他命令守在尼斯切米和卡尔塔吉罗内的坦克部队和德国装甲部队向杰拉登陆的盟军发起反击,乘他们立足未稳将其赶下海去。
上午8时30分,意军的坦克隆隆地向杰拉开来了,仅管他们都是一些老式的轻型坦克,但由于美军的重武器还没有运到,手中的轻武器无法抵挡他们,被纷纷逼到街道两旁的楼房里隐蔽起来。
突击队长达比中校见势不妙,跳上自己的吉普车驰回码头,把刚刚运到岸上的一门火炮卸下,搬到车上,然后把临时安置的反坦克炮开回杰拉,并立即开始射击,很快就把意军的第一次冲锋击溃了。
中午,古佐尼将军决定集中兵力夺回杰拉,他电令第15装甲团,一个摩托化步兵师和阿西埃塔步兵师东调,并催促德军戈林装甲师与意军协同作战,以阻遏盟军主要突击方向的进攻。他们曾一度摧毁了美军的前哨阵地,冲到接近海滩的沙丘地带。在此关键时刻,美国海军的舰炮再次发挥威力,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