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一点就是必须实施有组织的撤退而不是乱哄哄地向后跑。如果那样的话,很可能在撤退的过程中部队发生崩溃而造成非常大的损失。但是他从望远镜中以及看到了这样的苗头,自从苏军坦克出现在这两个步兵团的左右两侧后德军士兵们就有了向后逃跑想法,士气降低得很快,而现在这两个团的德军军官们正在竭尽全力地稳住部队,希望能保持部队的组织性。
其次,德军师长还下达了立即就地修筑防御工事并将所有的反坦克炮分散部署。这些反坦克武器这个德军师也有不少,只是机动性有点差,不能前出与苏军坦克进行较量。但是在防守时,这些反坦克炮就会成为对抗苏军坦克的重要装备。而立即建立防御阵地也是为了接应前面正在撤退的那两个步兵团,此时如果全师撤退,很有可能会被苏军的坦克部队追击。到那个时候撤退将会变成一场大溃退,苏军甚至可以继续向西进攻。而此时德军既然已经无法完成原定占领纳夫利亚的任务也不能发生溃退而让苏军继续长驱直入,因此建立防线与苏军对峙是个绝对必要的选择。
在发布完这些命令后,他又立即起草了一份给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司令部的紧急电报,报告了这里的情况并汇报了自己采取的措施。同时,他还向上级提出必须立即再向这里派出增援部队,以防苏军从这里继续突破。
德军仅剩的七辆坦克立即前出,分别向左右两侧的苏军坦克进行射击,掩护步兵部队进行撤退。而德军的两个步兵团也开始了交替后撤,尽量保持严密的组织性,以最大限度地保存有生力量。当德军这几辆坦克一出现在战场上,立即吸引了苏军第11坦克旅那两个坦克营的注意力。毕竟这几辆德军坦克虽然数量少,但是对苏军坦克的威胁却是最大的。
就在双方进行激战的时候,一份电报从接替合成团防守桥梁的775团司令部发到了近卫第24步兵师的司令部。在电报中,775团团长维什尼亚克少校报告说在桥梁的东岸出现的德军越来越多,这些德军都是从奥廖尔南部向这里撤退的各种部队。775团已经与德军进行了战斗,情况并不好。由于德军数量众多,原本在桥梁东侧的阵地已经不能坚持,775团只能全部撤向了桥西岸,隔河与德军对峙。现在775团已经受到了损失,火力也弱了不少,维什尼亚克担心守不住阵地而被德军突破,要求师司令部立即对775团进行增援。
面对这个突发情况,基利杰缅科很是头痛。因为一旦德军夺回那座重要的桥梁,那么不仅仅是近卫第24步兵师和第11坦克旅将会腹背受敌,还有可能将才收复的纳夫利亚再次丢失。他将电报递给了严大力,询问道:“西多罗夫同志,现在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手中已经没有什么多余的部队了,而775团那里情况有些不妙啊。”
严大力结果电文看了看,立即思考了一下并建议道:“我们必须对775团进行增援。那座桥实在是很重要,不能丢。必须要将德军的后撤部队阻挡在河东岸。现在我们当面的德军已经在后撤了,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发起新的进攻了。我建议将第11坦克旅现在还没有上战场的剩余坦克全部派往桥梁那里,对775团进行增援。要知道那条河并不深,一旦德军利用这一点进行多个地方的强度,按照775团的兵力是根本挡不住的。我的合成团也可以派出一部分部队就775团进行增援,这样吧,合成团派出一个步兵营加上装甲连和野战炮兵连立即向775团阵地赶。合成团的汽车足够,这样的话可以与第11坦克旅派出的增援坦克部队一起到达。”
“嗯,这也是唯一的办法了。将我们目前所有能够立即抽调的部队组成一支快速纵队堵775团进行增援时必要的。但是这样下去不时长久的办法,也不知道军司令部纵队和近卫第25步兵师到哪里了。如果他们到了,我们就没有任何问题了。”基利杰缅科边说边招手,让通讯参谋到自己跟前来。
时间紧迫,基利杰缅科立即开始口述命令,让通讯参谋立即分别发出电报给775团转达自己的决定并打电话通知近卫第11坦克旅准备派出坦克对775团进行增援。就在基利杰缅科做这些事情的同时,严大力也拿起了电话打给合成团司令部的特列亚毕奇尼科夫,让他立即下令集结步兵营、装甲连和野战炮兵连,立即向775团进行增援。
当这些苏军部队紧急出发后,基利杰缅科再次给军司令部发报,报告纳夫利亚北部防御战的情况以及在桥梁那里出现的紧急情况。他同时报告了自己所采取的措施并且再次询问军司令部纵队和近卫第25步兵师抵达的时间。只有后续部队的到达,那么才能缓解这里的紧张局面。
费奥克季斯托夫的回电很快就发来了,除了对基利杰缅科的指挥才能和所采取的的措施进行了表扬以外,再次要求近卫第24步兵师必须守住桥梁和坚守住纳夫利亚。同时指出近卫第25步兵师和军司令部距离桥梁已经不足四十公里,预计三个小时内就能到达。到时候近卫第25步兵师将会与近卫第24步兵师对桥东岸的德军进行夹击,彻底消灭这些溃退的德军部队。
听到后续部队终于快要到达,基利杰缅科和严大力心中同时松了一口气,现在就要看775团和增援过去的部队能否顶住德军的进攻了。而现在在纳夫利亚北郊的战斗还没有结束,不过德军一直在后退,没有迹象会重新发起进攻。
第三百九十五章 上达天听
过了大约四十多分钟,向775团进行紧急增援的第11坦克旅的一个坦克营以及合成团的一个步兵营、一个装甲连和一个野战炮兵连赶到了775团设在桥西岸的阵地。当时775团的情况十分危急,德军的士兵甚至已经冲上了桥梁。
而苏军这些生力军的到达再次将这里的战斗形势进行了逆转,强大的火力一下子就让德军的进攻势头弱了下去。德军在损失了很多士兵后依然没有能够突破775团的防御,苏军总算是保住了桥梁两边的一半控制权,随着苏军火力的增强将桥东侧的德军驱赶开来,让德军士兵暂时不能接近桥的东端。
又过了两个小时,近卫第13步兵军司令部纵队和近卫第25步兵师的部队终于到达了桥梁东侧。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桥东岸的德军溃退部队一下子受到了重创,再也没有士气与苏军进行对抗。德军士兵们一哄而散,纷纷向河的上游逃跑,撤向布良斯克方向。至于能不能走到布良斯克,这些德军士兵并不清楚,但是这里已经是不能再继续待下去了,苏军的大部队已经源源不断地开来,留在这里除了当俘虏就是死路一条。
苏军后续部队的到达,让纳夫利亚附近的形势已经被苏军完全掌控。杰斯纳河支流上桥梁的防守根据刚刚到达这里的费奥克季斯托夫的命令由775团移交给了近卫第25步兵师。而近卫第13步兵军的司令部被设在了纳夫利亚的市区内,市北郊、西郊的防御则由近卫第24步兵师负责。而近卫第26步兵师则负责整个军与原来出发阵地之间道路的安全,连接第70集 团军的防守区域。
等到一系列部署调整的完成后,费奥克季斯托夫向近卫第8集 团军司令部汇报了纳夫利亚的情况,申请近卫第13步兵军就地转入防御,因为整个军和第11坦克旅由于连续作战,损失很大,并且弹药等物资也消耗比较大,已经无力再继续向西和向北发起新的突击。这一申请一直被上报给了中央方面军司令部,最终罗科索夫斯基大将批准了这一申请。所以到此为止,中央方面军的反击部队已基本上消耗光了前进的力量,开始陆续转入防御。奥廖尔也同时被布良斯克方面军收复,德军在奥廖尔地区的部队彻底西撤,除了一部分坦克部队撤往布良斯克以外,还有一部分德军第9集团军的部队也撤向了布良斯克。而原本从奥廖尔南部向西撤向纳夫利亚的德军部队则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多数部队崩溃。德军官兵失去了组织性,只能分散溃逃,少数人员能够逃到布良斯克,大部分人员被歼灭,很多部队成建制被苏军消灭,损失极为惨重。自此苏军在库尔斯克战役中北部方向上的反攻顺利结束。
基利杰缅科在军司令部到达纳夫利亚并安顿好后就被费奥克季斯托夫叫到了军司令部。由于战斗已经基本结束,近卫第13步兵军需要向集团军司令部上报有功人员名单。而近卫第24步兵师所属的部队在这进攻中立功最多,有力地保证了这次反攻战役的胜利,因此费奥克季斯托夫需要了解近卫第24步兵师的详细战斗经历。
除此之外费奥克季斯托夫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那就是了解近卫第131合成团在整个战役中的表现,为上级评估部队编成改革提供依据。这是总参谋部和方面军司令部直接下达的指令,而客观评价这种试验部队在进攻和防守中的表现也需要基利杰缅科以及军参谋长斯托利亚罗夫详细做出书面报告。
在了解了近卫第131合成团的所有详细战斗经过以后,最终费奥克斯季斯托夫向方面军司令部提交的书面报告。在这份报告中,军师两级指挥员对于进行部队编成改革试验的合成团在防御战和进攻作战中的表现极为推崇,强烈建议苏军部队应该按照这样的编成进行全面改革。当然,这份报告中也对合成团的指挥员严大力提出了表扬,认为他在指挥合成团在整个库尔斯克战役中表现极为优异,应该被授予勋章和提升军衔以及职务。
这份受到苏军上下极为重视的书面报告很快就提交给了总参谋部,被人亲自放到了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元帅的办公桌上。华西列夫斯基一直在等着这份报告,他将其视作重要而又紧急的工作。在仔细看完这份讲述近卫第131合成团的战斗经历和方面军及以下各级指挥员附上的结论后,他立即带着报告去克里姆林宫面见最高统帅,准备以这样的翔实数据来说服斯大林。
当然,在去的路上他就一直思考在报告中被各级指挥员赞扬的严大力应该受到什么表彰,从报告上来看,这个沙波什尼科夫元帅的准女婿表现得极为优秀,自己等会可以给斯大林同志稍微提提,也许对这个少校以后的发展就会比较有利了。这也算是帮助自己的老上级老领导一个忙了,要不是老元帅当初的极力推荐,自己也坐不上总参谋长这个职位并且晋升到元帅军衔。
在克里姆林宫的宽大办公室内,斯大林听取了华西列夫斯基关于部队编成改革的建议并看了看由中央方面军司令部汇报上来的那份报告。对于华西列夫斯基的建议,斯大林表示了认可,认为应该尽快对部队实施这样的编制改革,让各个战略战役兵团和战略战术兵团都改组为诸兵种合成部队。但是斯大林也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要求华西列夫斯基要与军火装备生产部门以及红军总后勤部仔细计算,看看苏联一年的装备生产量能否满足这一个部队编成改革方案。
对于最高统帅这个担心,华西列夫斯基提出了一个折中办法,如果装备的生产跟不上,可以分批改革。但是处于一线的部队必须要先实施,以提升一线部队的战斗力。对此斯大林表示了认可,具体的细节就他就不管了,责成总参谋部负责实行。
当斯大林合上了那份报告后突然问道:“这个试验部队的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