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史海钩沉之吴越传奇-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说如此,毕竟平王已经死去,折磨一具失去生命的躯体犹如对着墙壁说话,是毫无应答的。伍子胥丧父失兄离家弃国之痛在心中积累沉淀了十九年,而今虽然杀回楚都,鞭尸平王,但是离他心目中的大仇得到还很远,当一个人以仇恨为生命时,除了亲手活生生摘下仇人的头颅,其他的无论怎样做,他都不会甘心的。伍子胥现在就是这样,他的心情糟糕极了,浮躁极了,混乱极了,他觉得自己快要爆炸了,父兄的仇似乎压迫得他越来越紧,让他几乎窒息,而这种压迫,完全是他自己给自己加重的。现在还剩下楚昭王,一想到逃亡在外的楚昭王,他就坐卧不安,恨不得一下把他抓到手里,然后再历数其父罪状,好好的折磨他。
 
  也是天不绝楚,伍子胥一路寻访,兵压随国、郑国,终究未能抓获平王。再加上吴军在楚国无恶不作,楚国人人怨恨,个个不服,吴君臣非但意识不到危险,反而变本加厉。
 
  这时候,楚国贤臣申包胥终于第一个站出来了。他想到楚昭王的母亲乃是秦哀公之女,楚昭王是秦国的外甥,外甥有难,求求外公帮忙,合情合理,于是便前往秦国恳求秦哀公出兵救楚。
 
  秦哀公虽然好酒嗜饮,不怎么管事,但是天下发生了这么大一件事,他是不可能不知道的。申包胥一来,他就知道来干什么了。撇开什么外公外甥的关系,从秦国的利益来说,他当然是会出兵存楚的。当时的任何一个诸侯在没有力量统一天下的时候,都不希望其中有谁坐大,最好是互相牵制,保持力量均衡。吴国搞出了这么大件事,令天下人都震惊,但是看他们的所作所为,根本就不可能长期拥有楚国。而晋国和吴国一向交好,和楚国也是宿敌,如果在这个时候,晋国趁机从吴人手里接收楚国,不是不可能的事。晋国的强大对紧邻的秦国来说,无疑是可怕的。
 
  所以,秦国君臣商量来商量去,结果都是出兵存楚,但是怎么出,就有讲究了。
 
  如果人家申包胥一来,自己这边就立马出兵,倒显得自己早有预谋,心怀不轨似的,所以啊,不能着急,得先打打太极。玩政治的,怎么能不打太极呢?
 
  申包胥越是着急越是哀求,秦哀公越是喝酒不说话。当申包胥不吃不喝,哭求了七天七夜之后,秦哀公想不能再玩了,要万一玩出人命来,就算出兵救楚,楚国也要恨死寡人了。便派人拉起申包胥,说:“好了,楚国有你这样的贤臣,老天爷是不会让他灭绝的,你放心,我马上就出兵。”
 
  在秦国外援部队和楚国流亡集团的合力下,再加上楚国百姓的协助,又是一番惊天动地的厮杀,毫无悬念的,最后吴军不得不退出了楚国。
 
  骄兵必败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吴军就是这样,被胜利蒙蔽了双眼。第一个吃了秦国败仗的就是骄傲的王弟夫概。夫概败了之后,阖闾知道秦军难斗,便没再让他出战,而是协助守郢都,夫概心中闷闷不乐,邪念顿起。竟然想趁着阖闾忙着和秦军周旋的空隙,自己悄悄回国称王夺位。说干就干,莽汉到底是莽汉,他带领部下溜出了郢都,一路上散布阖闾兵败不知所踪的谣言,又称兄终弟及,该自己当立。一面派人沿江守住,不许阖闾回国;一面又派人向吴国的对头越国借兵,许诺许多好处,越人大乐。
 
  阖闾闻报大吃一惊,这可真叫内忧外患,他的目光投向了伍子胥:怎么办?
 
  有国事分心,伍子胥原本被仇恨侵蚀的心变得清醒了许多,他又恢复了清晰的思路,伍子胥道:“夫概一夫之勇不足为患,不过假如越人趁火打劫就麻烦了,大王须得立即赶回去,先平内乱。”于是阖闾留伍子胥、孙武守郢都,自己和伯嚭带领水师连夜顺流而下赶回吴国。沿岸守卫将士并非夫概亲信,本来就是被夫概弄的稀里糊涂的,现在一见吴王现身,并未失踪,谁还抵抗?无不归顺。
 
  夫概前面有太子坚守吴都攻之不下,后有阖闾急急追赶,而越人援军尚未到达,顿时就慌了手脚。阖闾领大军赶到时,夫概绝望了,只得硬着头皮一战,他虽然勇猛,终究兵寡将少,大败而走,幸好得儿子夫藏备舟于江,父子两个逃往宋国去了。夫概虽走,但是越君允常却仍然向吴都进发,好不容易找到的借口,怎么能轻易放弃呢?允常在心里暗骂夫概太不争气,只一个回合就玩完了。
 
  阖闾见状,连忙传令伍子胥、孙武班师回国,主力部队还在外面,智囊也在外面,光凭自己一个,能斗得过允常吗?他不敢肯定。
 
  伍子胥孙武眼见秦楚士气高昂,料想郢都不能再呆了,又接到阖闾班师命令,正在商量该怎么班师。
 
  出师有名,班师也得有名啊,否则岂不是落人笑话。
 
  楚国的情报网当时已经瘫痪,因此秦楚联军此时还不知道吴国的变乱,他们面对的是名震天下的孙武、伍子胥,对这一仗将要付出的代价吃不准。大家心里各自盘算,秦国虽然出兵助楚,但绝不愿意承受很大的代价,楚人呢?被打怕了,心中的阴影仍隐隐存在。大家都在想,这一仗,最好就是别打了。
 
  申包胥和伍子胥原来是很要好的朋友,更重要的是当年伍子胥逃亡的时候曾在路上遇到出使回国的申包胥,申包胥没有举报他,放他走了,说起来,伍子胥还欠了他一个天大的人情。此时,申包胥沉痛的把这段往事说了出来,他建议先由自己给伍子胥写封劝退信,如果劝不退的话,再做打算。大伙先是吃惊,尤其是楚人,继而都不做声了,等同默认。
 
  伍子胥接到申包胥的来信,心想正好找了个台阶下,何乐而不为呢?
 
  便把书信拿给孙武看,说这仇我也报够了,我国的国威也已经扬名天下爱了,现在人家都这样了,咱还是赶紧退吧,要不只怕国内那边顶不住了。孙武到底见识更胜一筹,他沉吟道:“咱们假如就这样走了,只怕未免落得楚人耻笑,何不以楚国善待故太子建之子芈胜为条件呢?”伍子胥大喜:“这样最好。”便给申包胥回信说退兵也不是没的商量,只可怜故太子建无辜冤死,其子芈胜无立锥之地,寄人篱下。假如能够让他归楚,以奉故太子建之祭祀,我怎么会不退呢?申包胥把信交给楚大将子西,子西叹道:“封故太子之后,这是应该的。”毕竟,楚国人都知道太子建是冤屈而死的。只有叶公沈诸梁(沈尹戍之子)劝道:“只怕这样不好吧,故太子已废,已经不是太子了,其子归国之后,能对今王不怀怨恨吗?此举只怕要埋下祸根呀!”
 
  子西一来急于复国,二来心想芈胜能有多大能耐?他要是有,只怕早就杀回来了,还至于一直寄居他国吗?当下就许诺了,立即传昭王令,使人从吴迎接芈胜回国。后来流亡在宋的夫概父子闻听楚王不记仇封芈胜,便也投奔楚国,楚昭王封其在棠溪,号为棠溪氏,此后便一直仕于楚国。而芈胜后来果然作乱,亏得叶公沈诸梁平息下去,免楚国一劫。
 
  伍子胥孙武这边,得到楚国的答复,便也收拾行装,准备启程。所获无数财物宝器一并载上,浩浩荡荡搬回吴国。越君允常那边听到消息,知道孙武用兵如神,眼见着占不了什么好去,只得打道回府。到底心中不爽,说凭什么你吴国就敢称王?我越国哪点不如你了?于是也称越王。天下诸侯在战国时代,也只有这两个天高皇帝远管不着的东南之国敢称王了。
 
  当下吴楚两安,各人皆在论功行赏,这里要说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孙武,经此一战,孙武看透了吴王骄横的本性,说什么也不肯再留下来,临走劝伍子胥跟他一起走,并说功成不退,将有后患,可惜伍子胥未能听从;另一个是申包胥,楚昭王论功行赏的时候,申包胥悄悄地携妻带子逃走了,他跟人说楚国这场大祸都是他当年放走伍子胥引来的,自己有什么脸面领赏呢?这正是最聪明的做法。试问楚国经此灾祸,多少人妻离子散魂归天外?复国之喜浅浅淡去,丧亲之痛渐渐加重时,即便楚昭王不说什么,众大臣又怎么会不怨恨申包胥?毕竟,当年全国都在通缉捉拿伍子胥的时候,的的确确是他亲手放走这个祸害的啊。因此,远离纷争,逃离赏赐,对他来说,是最好不过的选择。
 
  阖闾平息了内乱,心中到底以退出郢都为恨事,第二年便使太子夫差率兵再次进攻楚国。楚国当时还是百业待兴,无力与吴国争斗,又不可能再次跑去请外公,请外公也是要花银子的,楚国国库已经被吴军攻破郢都时掏的见底了,万般无奈之下,只得迁都至鄀。这之后,吴楚之间算是暂时告一段落了。
 
  旧的矛盾打破了,新的矛盾很快便冒了出来。吴越之间,是相互越来越看不顺眼了。
 
  越王一听到楚国复国,立即遣使来贺,并把王族宗女嫁与越王,以示好合。吴国这边也不甘示弱,当时晋国衰微,齐国更强,阖闾遂与齐国交好。
 
  阖闾的年纪也越来越大了,打败楚国的辉煌战绩足以使他骄傲一辈子,他变得越来越自负,脾气也越来越暴躁蛮横。饮酒作乐了几年,得到越王允常去世新王勾践继位的消息,他突然一下子记起当年越王允常带兵侵吴之事,便嚷着要去报仇。
 
  伍子胥不太情愿,他虽然报仇不折手段,但终究是光明磊落的大丈夫真君子,见阖闾如此不是分明要占别人丧君的便宜吗?便劝道:越国是该伐,但现在人家正在办丧事,伐之不详啊,不如再等等吧。“阖闾哪里听得进去,赌气道你要是害怕就别去,寡人难道不会用兵吗?便当真留着伍子胥和太子夫差守国,自己带着伯嚭、专毅等人,领着三万精兵杀出南门往越国去。
 
  勾践正沉浸在丧父之痛中,闻听吴人来伐,心中大怒,化悲痛为力量,亲自领军督战,率领诸稽郢、灵姑浮、畴无余等迎击吴军,双方相遇于携李。头回交战,不分胜负。阖闾很是恼火,战无不胜的吴军,怎么可以只打个平手呢?太不象话!于是大旗一展,吴军摆下战阵,整齐有序,可进可退可攻可守,杀气腾腾。阖闾只等越军稍有懈怠,就要掩杀过去。
 
  那边勾践见吴军队伍整齐,武器精良,围着不退。便组织了千人敢死队,左边五百手持长枪,右边五百手持大戟,大声呐喊冲将过去。谁知吴军竟然如没看见一般,全然不动,只见两拨弓箭手,不慌不忙,轮番射杀,稳稳的压住阵脚,越军冲突三次都未能近前。勾践又惊又急,只得招来诸将商量对策。
 
  良久,诸稽郢灵光一闪,想到了一策,与勾践耳语一番,勾践大喜,马上吩咐照办。
 
  诸稽郢密令火速把所有犯了死罪的囚犯带到军中来。他向众囚犯慷慨道反正你们已经犯下滔天死罪,在劫难逃,横竖都是一死,如果你们的死能够打败进犯的吴人,不但可以赎罪,你们还会成为我们越国的救国大英雄。你们的家人也会得到大王的赏赐。告诉我,你们干不干?等死的日子并不好过啊,早日了结有什么不好呢?众囚犯大喊:“干!”“好!好样的!那么,就听我说。”诸稽郢如此如此吩咐一般。
 
  第二天,有一批约三百位怪人出现在吴军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