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争而被暗杀。政府逮捕了费克基一家,并成立了消灭封建主义委员会,号召各地以卡姆希什为样板,积极开展反封建斗争。当西蒙·波娃和萨特一行在当地行政官员的陪同下来到这个村庄时,一大群村民出来迎接,标语上写着:“纳赛尔万岁!”“纳赛尔是农民之友!”并尽力放开喉咙高呼:“萨特万岁!西蒙万岁!”一位女教师领着一群穿黑衣服的农家妇女高呼:“西蒙万岁!西蒙万岁!”
不过,这次旅行没能了解到任何与贫苦雇农生活条件有关的情况。只是知道农妇们不到至少生下五六个小孩,是不愿避孕的。雇农们把儿子视作宝贵的财产,他们年老时需要儿子耕种土地。纳赛尔已发动了鼓励控制生育的运动,但收效还不太明显。
纳赛尔还主持制定了男女平等的宪章。但伊斯兰教反对这种平等。西蒙·波娃遇到几个埃及女权主义者,从而得知这里的妇女根本享受不到与男子同样的社会权利、公民权和经济权。西蒙·波娃应邀在亚历山大大学演讲时,便对这些现象进行了狠狠的抨击。在开罗作的一次演讲中,她又措词激烈地指责埃及男子在对待女子时,活像封建主义者、殖民主义者和种族主义者。并从他们自己为争取民族独立、国家自主而英勇奋战这一点出发,对他们不平等对待女性的立场进行了谴责,赢得了听众中一大群女子的拼命鼓掌。
旅行接近尾声时,纳赛尔在赫利乌普利斯他的住处会见了萨特一行。在西蒙·波娃眼中,纳赛尔根本不像一些不怀好意的摄影者拍的照片那样“露出白牙窃笑”,他的声音、他的表情透出一种沉静的、在某种程度上是忧郁的魅力。
他们被带往边境。以色列的旗帜在迎风猎猎飘扬。在两国之间的无人地带,驻扎着戴蓝色头盔的联合国士兵。萨特和巴勒斯坦领导人作了一番交谈。萨特总希望找到一个能兼顾巴勒斯坦人重返家园的权利和以色列人生存权利的办法,但巴勒斯坦人坚持要把犹太人从被占巴勒斯坦土地上赶出去。
5。 以色列归来:战争只不过是个遥远的威胁
埃及和以色列之间不通航,所以,西蒙·波娃和萨特取道雅典飞抵特拉维夫。以色列方面出面邀请他们的是包括政界、大学和文学界各方人士在内的接待委员会。参观梅尔哈里亚集居区时,统一工人党领袖梅尔·约厄里在那里欢迎他们,并与萨特作了一席长谈。与此同时,西蒙·波娃则与一群妇女聊了一通。在最早一个集居区……“集居区之母”达加尼亚·B,以色列议会议长卡迪什·路兹陪他们在社区食堂吃了午饭,议长的妻子深情地回忆起当初如何挥汗如雨从零起步创基立业的过程。
他们与这个民主国家的各种派别、各种组织、各种职业的人们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并接待了包括各种政治倾向的代表在内的阿拉伯人代表团。不久后,萨特接受了一份由弗拉帕编辑的评论杂志《新视野》编辑人员的采访,他在总结旅途印象时说:
“我从没遇到哪个阿拉伯人对自己在以色列的生活感到满意,我从没有遇到哪个阿拉伯人说他目前享受到一个以色列的公民应有的权利。”
在耶路撒冷,他们同阿拉伯人作了最后一次接触。“我们一路交谈、争论、收集情况,一路察看以色列的乡村和城镇……加利利、泰布尔、约旦河、至福山、太巴列湖。在小时候,我曾激动地为这些神圣的地方做过梦,现在一看,它们不过是些世俗的场所。在那片绿色的世界里,我找不出那些曾被耶稣的双脚践踏过的灰土飞扬的秃山丘……”
西蒙·波娃和萨特在不同境遇中完成了在埃及和以色列的旅行。每个国家的要求对另一个国家来说都不可接受。埃及不会承认以色列,以色列不会接纳100万巴勒斯坦人。但双方都说渴望和平,以色列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我们需要的仅仅是和平。”为开展工业化和沙漠灌溉化建设,埃及当然需要长期和平的环境。因此,在西蒙·波娃他们看来,战争不过是一个遥远的威胁。
但是,回到巴黎后不久,那里的局势动荡不已,战争爆发了。“出于不同的原因,我觉得两个国家都很可爱”。在西蒙·波娃心目中“都很可爱”的这两个国家终于兵刃相见了。
第二十章 五月风暴·女权运动
1。 深深地卷进“五月风暴”之中
1968年5月,法国爆发了“五月风暴”。事情是由参加了一个反对越南战争委员会的4名公立中等学校学生遭到逮捕引发的。3月22日,在科恩…邦迪的领导下,南特的学生占领了学校行政大楼,并散发传单,扰乱课堂和考场。校长帕拉潘宣布关闭南特大学,想使这些“愣头青”就范。可“愣头青”去占领了索本大学,校长罗歇叫来警察,很多学生在撤离时遭到逮捕。矛盾更激化了,中高等学校教师联合会号召全体成员罢教,5月6日,法国全国学生联合会组织了示威。遭到警方的阻挠和镇压后,示威行动愈演愈烈。5月10日,两个工人联合会、教师联合会和法国学生联合会发布命令:进行无限期罢工罢课罢教和反抗镇压的示威。
西蒙·波娃感到她和萨特已深深地卷进了这场风暴之中。5月9日,他们发表的声明中,声援那些向不合理制度发起挑战的斗士,并希望能够保持足够的“反抗力量”,以展示一个崭新的未来。5月12日,萨特在卢森堡电台发表了讲话,认为学生反对现行大学体制的最有效手段就是砸烂它,为此他们不得不走上街头。他的讲话很快被复制成传单在拉丁区散发。
索本大学刚一重新开放,学生们就占领了校园。西蒙·波娃经常和朋友们到那里去,到处溜达,谈话,倾听讲演和讨论会,看每天都会出现的新的标语、口号、传单、漫画、大字报。5月17日,他们打着索本大学的红旗到比朗科,横幅上大书“工人阶级从学生瘦小的手中接过战斗的旗帜吧”。他们意识到需要工人阶级的支持和参与,才能战胜当权统治。
于是,在南特爆发了罢工,并很快波及到全国。5月18日,巴黎的地铁和公共汽车停止了运行,汽油供应紧张,银行关门,清洁工罢工后垃圾满街。到5月24日,罢工人数达到900万,他们高呼“工厂属于工人”、“权力属于工人阶级”,在工厂上空升起了红旗并占领了工厂。
5月20日晚上,若干名作家被邀请到索本大学与学生一起开座谈会,萨特和西蒙·波娃亦在邀请之列。此后,他们一直与运动保持来往,萨特还为《新观察家》刊物采访了科恩…邦迪。西蒙·波娃后来在《清算已毕》中写道:“这个事件代表的不是一代人的危机,而是整个社会的危机。越来越多的学生认为没有什么前途,他们成了新资本主义矛盾爆炸的焦点:这种爆发意味着整个制度处于摇摇欲坠之中,而这直接涉及到了无产阶级。这当然就是900万甚至1000万工人走上街头罢工的原因。革命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大旗,35年来第一次在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升起。5月已经证明,由工人们掌握的斗争是完全可能的,而群众的革命首创性是必需的。”
2。 一对在街头卖报的老人被团团围住
西蒙·波娃陪伴萨特和他母亲安娜…玛丽一起度过了1969年元旦。
萨特母亲的健康情况不好,她患有高血压、头痛和风湿病,1月3日因心脏病发作被送进医院,两星期后死于尿毒症和第二次中风的并发症。
“五月事件”产生了一批五花八门、远离常规的报纸,如《我控诉》、《人民事业报》、《国际白痴》和《革命》等等。《心心相印》的作者A·马德森写道:这种“地下”报刊经热情洋溢的“毛派”在街角和校园兜售,为25岁以下的青年爱不释手。《人民事业报》把它的追随者比作抵抗运动的游击队员,把共产党人比作纳粹通敌分子,声称国土被资产阶级“占领”了,号召人们起来“解放”国土。其口气之强硬、措辞之激烈,令神经质的蓬皮杜政府承受不了。1970年4月,该报两名年轻编辑被捕,6月,法院判处这两名编辑各一年徒刑。为此,大学生在好几个地方与警察发生冲突。几天后,警察包围了印刷该报的工厂,要对工厂老板实行“监督拘留”,并没收了另一期正在印刷的报纸。工人们包围了警车,使得警察没能抓到工厂老板,而且7万多份报纸早已被偷偷运走。
翌日,《人民事业报》的报头栏印上了它的新社长……让…保罗·萨特的名字,当天傍晚,在蒙帕纳斯墓地后面的达盖尔街上,路人可以看到摄影记者和电视摄像记者团团围住一对老年男女,这对老人便是萨特和西蒙·波娃,他们正在向手挎购物袋的家庭主妇和下班回家的男子分发《人民事业报》。西蒙·波娃后来在《清算已毕》的最末几页谈起了这件事:
“我们挤过人群,一边高喊‘请读《人民事业报》,请支持新闻报道自由’!一边分发报纸;接着,我们来到勒克莱尔将军大街上,那里的人更多。有的人带着不赞成的神色拒绝接受报纸。‘这是被取缔的’,一个男人说。而有的人毫不介意地接受报纸,还有一些人叫喊着要一份报纸。”有个年轻警察走了过来,拿过萨特手上的一迭报纸,抓住他的手臂,便要把他带往管区警察所。这时,摄影记者闪电式地摄下了这个镜头,有人喊了一声:“你抓走的是一个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这个警察一愣,就松开手,离开了这里。萨特紧随其后,警察只好越走越快,后来几乎是在奔跑了。
翌日,他们俩与另外20余名支持者一道,在右岸也采取了同样的行动。一辆警车把他们带到警察所检查身份。除了把萨特留在门外,被告知自由了以外,其他的人全被带了进去。萨特立即将余下的报纸分发给聚拢来的人群,之后自己把自己请进了警察所。不久,来了几名穿便衣的上级官员,把萨特和西蒙·波娃带到一边,告诉说半小时内每个人都会释放。萨特明确表示,他和西蒙·波娃将最后离开。萨特后来告诉电视台记者,他是有意要置政府于自相矛盾的境地,从警方的慌乱来看,他的目的达到了。
3。 实际上,法国妇女中每年有80万…100万人次堕胎
1970年底,“妇女解放运动”组织的成员请西蒙·波娃就即将供议会审议的新的堕胎法案发表演说。他们觉得议会对这一法案过于冷淡,因此想发起一场争取自由堕胎的运动。而他们认为,使这个问题引起人们关注的办法是,让一批知名或不知名的妇女公开申明自己做过堕胎。早在20年前写作《第二性》一书时,她就旗帜鲜明地反对对堕胎的压制,并且描述了这种压制引起的悲惨后果。因此,她毫不犹豫地在《343人宣言》上签了名……这些妇女都承认作过非法流产,而现在则请求蓬皮杜政府对她们提出起诉。政府支支吾吾地踌躇了一阵子以后,决定不这么做。
实际上,法国妇女每年有80万到100万人次堕胎,反对限制堕胎的目的是允许她们在最好的生理和心理条件下做这种手术。避孕当然更好。但当时法国只有百分之七的育龄妇女使用避孕手段,避孕方法尚未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