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周恩来与他的世纪-第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赫鲁写了封信。“但是尼赫鲁先生自相矛盾,我们不明白他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们读了他的讲话。他今天这样说,明天又那样说。”
象通常两个杰出人物会面时一样,周和尼赫鲁从未真正地相互了解过,更不可能达到心灵相通。很显然,他们之间存在着一种不自觉的竞争。周力求准确无误,厌恶杂乱无章。他有时中断自己的谈话,起身离开座位,从屋子的一边走到另一边,抻抻台布或挪挪花瓶。他看不惯东西摆得不是地方。尼赫鲁恰恰相反,擅长朦胧的艺术。他常常故意把事情弄得模糊不清,因为这样正好有利于达到他的目的。周煞费苦心地摆出事实,标出题目,力求取得成果,而尼赫鲁却根本不在乎细节。他用浮华的抽象概念掩盖事实,很可能什么地图他都没有认真看过……尼赫鲁是个老谋深算的政客。对他来说文字是用来撇开、歪曲、篡改事实的工具。使用语言不是为了阐明,而是为了模糊与己不利的事实。周作为思维严密的中国知识分子永远不明白故弄玄虚、不求精确会有什么好处。周认为尼赫鲁受的是殖民主义教育。1954 年周首次访问新德里时,尼赫鲁曾谈到中缅边界问题。他说缅甸人非常担心,因为有些地方还没有划定适当的边界线,听他的口气好象缅甸是印度帝国的一部分。“尼赫鲁那时说他了解西藏的情况,现在他是故意装糊涂……”周没有提到尼赫鲁劝da赖喇嘛在庆祝佛祖诞辰的活动结束后返回西藏的事。他接着说,“我们亚洲人相互太不了解。”西方有许多中国通、印度通,但是中国却没有欧洲通。殖民主义在亚洲各国之间建筑了一道长城,使他们彼此十分隔膜。
突然间他离开了印度的话题,神秘莫测他说:“帝国主义企图挑拨亚洲各国之间的感情。有些人...看不清问题……帝国主义没有改变,但是有些人...却把希望寄托在会议和首脑会谈上……他们甚至谈论什么拯救世界的新精神。在目前情况下,这些幻想只能欺骗人们。”
有些人...指的是谁呢?从首脑会谈这个词中可以猜出来。戴维营,艾森豪威尔与赫鲁晓夫的最高级会谈……我说,“总理,我认为戴维营会晤对全世界都有利。”空气突然变得异常沉闷。做记录的秘书手中的笔停在半空中。周显得更加疲劳,眼角周围显出了细小的皱纹。“我们不这么看。”和平是具体的,不是什么空洞抽象的概念。很长时间内部不会有什么裁军。相反,恰恰正在进行一场军备竞赛。“我们并不反对合情合理的妥协,但妥协必须要有限度,决不能出卖其他国家的利益。我们现在要决定的是世界各国人民是否有权获得本民族的解放,获得民族独立,还是要他们世世代代做奴隶……这一点我们决不能让步。”
这便是西方国家所说的中国的“不妥协态度”。
“我们相信民族独立……我们支持柬埔寨中立和独立……至于越南,1954 年的日内瓦协议遭到破坏……人民肯定会起来进行反抗,他们要求祖国恢复完整统一。”
这些话预示了一年后开始的越美之间的战争。周把我送出门外,跟我点头告别时一丝笑容都没有。这次会见进行了两个小时。我决定飞往新德里,去和尼赫鲁谈谈,会见尼赫鲁后我写信给周恩来,谈了我得出的结论。边界争议决不会顺利得到解决。那样做对尼赫鲁不利⑥。
12 月 17 日周又给尼赫鲁写了封非常友好的信,请他考虑双方进一步的谈判,并向他致意。翌年 2 月中旬周收到了尼赫鲁的回信。信中说可以进行会晤,但不举行谈判。周回信表示“深为感谢”。这是一个错误。这话听起来好象周在有意奉承,尼赫鲁对此不会有好的印象。
自 1956 年以来,划定中缅边界的问题一直在拖着,现在很快就解决了。周强调“互谅互利”的原则。他对缅甸人说:”我们让你们一点,你们让我们一点。”他慷慨地让给缅甸人一块领土。在此后的 18 个月里,他还成功地与尼泊尔和巴基斯坦划定了边界线。这一胜利使印度成为唯一在边界问题上故意拖延的国家。
1960 年 4 月,在季风前炎热的天气里,周到达了新德里。机场上没有欢迎的人群,只是些冷冰冰的面孔。他以前访问时,敬献给他的花环多得使他成了会走动的玫瑰丛,可这次根本不见花环的影子。尼赫鲁用结结巴巴的印地语发表讲话——甚至英迪拉甘地也承认她父亲的印地语讲得不好。周的秘书译得很吃力。
周在印度呆了一周。有时礼仪上的安排象是存心要使他难堪。但是“周恩来从未提高嗓门讲话。他从未忘记感谢司机、从未忘记和服务人员握手。他关注每一个人,对所有的人都象对待总理一样。”在那紧张疲劳的一周里陪同周恩来的纳特沃辛格对我说,“即使我们对中国人感到愤怒,我们也不得不钦佩他的耐力、他的自我控制力和他的才能。他令我想起了我祖父的剑……我祖父珍藏着一柄纯钢利剑,用丝绸包着。周恩来就象是那柄剑。”
周和外交部长陈毅一起走访了印度一些部长。除一人外部对他粗暴无礼,象对待他们下属那样横加指责。周一直保持着他的尊严,彬彬有礼。对故意带有污辱性的讲话,他回答得既干脆又很有分寸。拉达克里希南总统曾公开谴责过“百花齐放”方针的结局,他对周说:“与四亿印度人民的友谊相比几千平方公里的土地算得了什么?”周答道,“与六亿中国人民的友谊相比几千平方公里土地又算得了什么?”印度报纸上的漫画把周画成眼镜蛇。周对纳特沃辛格说,“你们的记者真怪。我微笑时是伪君子,我不笑呢又是冷酷无情。我开口讲话是说谎,不说呢,又是条蛇……”印度的反对党组织了许多人游行示威,到周下榻的中国大使馆外面进行抗议。他们挥舞着黄旗,上面写着“中国侵略者滚出印度”和“打倒中国帝国主义”。第四天,周开始流鼻血,这时他爱流鼻血已尽人皆知了。他不得不躺下,用冰敷鼻子。这事让他十分恼火。他不愿别人知道他有这种毛病。纳特沃辛格⑦说,“这是他唯一的一次发火……他是生自己的气。”
会谈当然是毫无结果。原来也没打算有什么结果。当我 1960 年再次见到周时,他对我说,“我能做的都做了,可对尼赫鲁一点也没有起作用。”也许他仍然不相信尼赫鲁已下决心不去解决争议了。印度正受到美国和苏联的夸奖和宠爱,并从美苏双方都得到了慷慨的援助……向中国施加压力,尼赫鲁得到了这么多的好处,他为什么非要解决边界问题不可呢?
离开印度前一天的晚上 10 点 30 分周举行了记者招待会。会上他赢得了数百名记者的尊敬,虽然这种敬意并不是心甘情愿的。“他一人主宰了长达3 小时的招待会……他一直精神饱满。”最后,一位女记者问他是如何保持健康,显得如此年轻的。周带着稚气的笑容调皮地对她说:“我是亚洲人,我象亚洲人那样生活。”
周给人的印象似乎只要稍做改动,中国便有可能接受麦克马洪线,但这必须通过适当的谈判过程,决不是接受既成事实。作为回报,印度必须接受西段阿克赛钦的划界线。但是,印度似乎想两处都按他们自己的想法划定界线。归国途中,周在加德满都稍事停留,再次面对众多的记者。在这儿,他不再那么克制自己。他大声喊道,“我告诉你们中国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很不公正……”
周恩来一直对印度邻国,如斯里兰卡、尼泊尔、缅甸和巴基斯但表示友好,有的他曾访问过两次。对印度进行国事访问之后,他在 1956 年冬访问了巴基斯坦。他曾对巴基斯坦总理说他“充分理解”巴基斯坦加入东南亚条约组织并不是针对中国的。巴基斯坦总理对周恩来说,“我们甚至在某些方面的利益是不谋而合的。”
1956 年印度政府远比中国政府更为同情苏联干涉匈牙利和波兰的举动,这使印度获得赫鲁晓夫的友谊和贷款,贷款数额比中国自 1949 年以来得到的多出一倍。
1961 年 1 月,周率领 400 人的代表团参加缅甸独立 13 周年的庆祝活动。并参加互换中缅边界条约批准书仪式,他穿着缅甸的民族服装和缅甸人民欢聚一起:他答应向缅甸提供 3000 万英镑的无息贷款。
至于巴基斯坦,已成为中国的享受特殊优待的朋友,因此,它在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给予周相当大的支持,包括它后来在 1955 年开始的艰难的中美谈判中所起的作用。
印度拒绝谈判的态度使自己在国内处于进退两难的地位。如果中国留在有争议的领土上,是“侵略”或“入侵”,那么按照逻辑就应该采取军事反击的对策,即印度军界称为“前进”的政策。这项政策要求印度巡逻部队一点点挪进有争议的领土。“我们打一个界桩,中国人也打一个桩……我们树了界标,他们也会树个界标。双方就象是在比赛。”
印度的“前进”政策受到了莫期科的鼓励。在印度的苏联外交官公开对中国表示敌意。“中国人不敢采取任何行动……他们现在困难重重……他们知道我们什么时候都可以向他们扔炸弹。”俄国人向印度陆军提供了直升飞机,供边界巡逻时使用。


1962 年夏,我从一位现在已经去世的印度朋友那里得知,印度将按计划向前推进,这个行动得到了莫斯科的支持⑧。
周恩来说:“是的,我们知道印度军方制定了计划,但是我们自己也制订了计划。请转告你的印度朋友们我们并不害怕。现在要是尼赫鲁重新考虑他的计划为时还不算太晚。我们不要战争,但是我们不怕恐吓。”
“我们不希望印度四分五裂。分裂的印度会使中国在亚洲感到孤单,而印度的各部分之间则会相互勾心斗角,纷争不已。”接着,他几乎是漫不经心地用中国那种轻描淡写地谈论重大问题的方式补充道:“有时稍微打一打也是必要的,能使一些人开窍。”
1962 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居住中苏边境中国境内的维吾尔族群众收听到苏联阿拉木图的广播,使他们惊恐万分。煽动他们“快跑,快跑快逃离中国”,不少人还从苏联驻当地的领事馆拿到侨民证。于是数万名维吾尔族人越过边界逃到苏联境内。策划这一行动的目的是鼓励印度的“前进”政策。
9 月,尼赫鲁在马德拉斯发表讲话时用了一句话“把中国赶出去”。10月 12 日,他再次讲话鼓励印度采取军事行动。
10 月,印度军队在边界的东西两段开始向中国边防部队炮击,随后在有威望的考尔将军的指挥下,大约有三万人的军队向中国边防部队发动了全面的进攻。考尔将军是尼赫鲁的亲信之一,同尼赫鲁一样是个婆罗门克什米尔人。在政府声明中周向尼赫鲁提出“严正警告”,要求他“悬崖勒马”,并提出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三项建议,这一套先札后兵的仪式完成后,经过充分准备的中国军队,在印度发起进犯的 3 天后,于 10 月 20 日开始进行反击。两周内他们便击退了印度军队。印军准备得很糟,甚至连高山地区所需的御寒的冬装也没有。可能是因为指挥官们轻信了苏联人的话,认为中国不可能进行反击。随着印军节节败退,印度陷入惊慌失措之中。一段时间内全国上下一片歇斯底里。谴责“中国入侵”叫得最响的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