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府的下人漏出来的话被传开,王秀送李纲的座钟价值三千贯,是李府中最值钱的家当,足足能购置近十几所庭院。
有御史风闻奏事,拿座钟的破事王秀、李纲交通,还王秀行贿,却最终不了了之。
大家也就当一场笑话,甚至连弹劾的御史也没当回事,完成当月的考绩罢了,没必要真的计较,王秀还用给李纲送礼,简直是天大的笑话,只是秦桧几天来陷入沉思。
不过,一些人倒是看出来了,两位声名最著的大臣,终于走向了和缓,陈东终于以直龙图阁出知秀州。
南北再次盟好,嗯,是再次盟好
一切都是那么顺理成章,东南仍在实行经济改良,四川各路实行丁亩法等,朝廷宣布进行官制革新,恢复元丰前官称,设置同中门下平章事,不再设尚左右丞,尚六部尚自从二提升为正二,六部侍郎自从三升为正三,给事中、中舍人为从三。
御史台置京东道、京西道、四川道、陕西道、淮南道、江南道、闽浙道、广南道、荆湖道九道监察御史,开始在南京各县逐步推行县士绅议事会,并出台皇宋郡县议事条例,规定了议事会的权限。
原定的是议政会,临时却改成议事会,一字之差差之千里,王秀一笑了之。某些人的坚持罢了,换汤不换药,没什么大不了的,该有的权力都有,应有的约束也不少,面子之争而已,他压根就不在乎。
唐格为同中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王秀、秦桧并为同中门下平章事,朱胜非、吕好问任参知政事,都事堂形成三相两参格局;枢密院以谭世绩、李纲为知院事,李光为同知院事,张启元仍然为枢密直学士。
官制幅度改良,开始进行官、职、勋调整对等阶段,也没有引起多大阻力,大家都明白不过是官制统一,不要出现高低搭配的官名,并不影响他们利益。
不过,随着考功制度更加严格,地方官得过且过日子到了头,还有一个萝卜一个坑,用法定形式定下官职和俸禄挂钩,没有实际职务你就不享受俸禄,官职绝对有定额限制,这可就引起了一些不满。
打个比方,馆阁是相当荣誉的贴职,但那都是拿俸禄的,新官制下来的殿、馆阁学士、侍制等彻底成为荣誉贴职,不再单独设置,没有任何贴钱,而真正是给职事官的贴职。
这就让某些人不甘心了,本来都是有一份钱的,你给取消了,那还了得。索性的是士大夫好面子,不好公然处利字,王秀又及时传出职事官加俸,才没有引起普遍矛盾。
还有一点就是军州或县幕职,取士的调整,进士可以直接授官,但授官下调为军州,优秀者通过吏部考试,才能授予州教授职事,翰林学士院设庶吉士,为人才储备。
士林一阵轩然大波,军州或县幕职几乎和胥吏等同,实际地位相当尴尬,这是那帮生不能忍受的,吏部和翰林学士院介入,增加了士人入仕途的难度,让他们难以接受。
王秀的意思很明确,大宋养士百年,危难之际有几个士人挺身而出朝廷的俸禄取自生民膏脂,绝不容许有半点浪费。你过了殿试是你本事,朝廷会给你官职,但你别想的太美了,想要好的官职那也成,你有本事就参加吏部的选拔。
显然是借用前唐取士,明眼人一眼看出用意,仍旧是殿试不罢黜,不把士人的路断了,留给你一口饭吃。但是,想要吃鱼肉,那就拿出点真本事,比前唐取士相对容易些。
读人是议论不假,也有人私下开骂,却无人公开辩驳,王秀的招数用的算是老辣,反正过了殿试都能当官,你要是承认不行,那就出来丢脸。netbsp;本站:
本书地址: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
。。。
第六九九章革新继续中
不过,让人想不到的是,大家几乎一致拥护县士绅议事会,除了某些人取政为事,没有人刻意的反对,大家非常热心讨论议事会条例,认为皇宋郡县议事条例堪称完美,给予在野的士人广阔的天地。
只不过,堪称完美并不是完美,某些人仍然认为有瑕疵,甚至有人提出扩大议事会权力,可以不用上奏军州,直接弹劾知县和县尉、主薄。
也是,议事会等同给在野的士人和有产者参政议政权力,傻子才不会同意。但是,朝廷同样给议事会规定了责权,只有议政的权力,能够向各道监察御史或知州弹劾知县等官吏,却没有对施政指手画脚权力。
至于那些妄自菲薄的直接弹劾言论,没人当成一回事,王秀听了也是摇了摇头,要真是那样就是君主立宪和地方自治了,这个时代要是实施,恐怕要天下大乱。
时代,没有展到有线或无线通讯,比较成熟的制式火器,还有便捷的能源型大规模运输工具前,绝对不能迈出大步,物极必反的道理,他还是相当警惕的。
总体来,新官职除了换了名目,增加几样新鲜事,没有太大的变化,最关键的是放出各道监察御史,逐步成立县士绅议事会,这可是有划时代意义的。
不过,王秀在最后关头决定慢慢来,并没有抛出全部内容,太急进了容易中途夭折,经济各法的改良进入关键阶段,他不愿节外生枝,还需要等一等。
面对兀术在大兴集结操练大军,总结往日几次大战的教训,也让王秀认识到军事和经济改良的不足。
他果断地调整经济方向,鼓励洞庭、鄱阳、太湖和蜀川大力展农业,悬赏改良农作物的法子,鼓励大面积种植经济作物,推广棉花的种植,劝农家多养绵羊。
棉花、绵羊是他整个计划中重要一环,他需要不断积累棉花和羊毛制造技术。
同时,他在中山院专门设置农桑、畜牧,鼓励学子从事农桑作物改良,还有经济动物的养殖和毛类纺织技术改良,但一切都从零开始。
军事方面,这场大战暴露出很多问题,先是军事指挥不畅,十二个军是没有完全组建,但北侍军几乎无法指挥,没有中间指挥机构的协调,京西和京东几乎各自为战,岳飞甚至直接率军入京东,打的全无章法。
要不是各军都指挥使,具有积极进取的精神,恐怕兀术的后防稳定,这场战争恐怕会在大江结束。
他已经意识到缺少一个指挥环节,就像现代化战争中,任何一个军团司令部,都无法指挥五个之上的军,那会带来指挥体系上的不协调,两到三个下级指挥机构最合适,他对屯驻大军体制很感兴趣。
但是,万人的固定编制,已经让朝廷不太放心了,还要分都指挥使、使副、都参军和都虞候来分权,要是设置统率几万人的大军都司,或许他能强行成立,但用不了多久就会名存实亡,朝廷绝不可能放任集中几万人。
行营制,这个在真宗时代衰落,英宗时代完全消亡的制度,再次出现在朝堂上。
不过,也就是借尸还魂,在王秀的奏章中要求回复行营,不作为常设机构,生战争或是动战争,由三大侍军司一名大将充任,每个行营都负责一个大的战略方向,平时只设置架子,还有一些直属行营的部队,指定行营都校的人选,一旦有事可以直接调动兵马。
北侍军设四个行营、一个制置使司,西侍军设置五个行营,殿前司和南侍军暂不设置。王秀的意图是三大侍军司为战略性军区,各大行营为方面军。
也就是禁军又多出三十个高等都校职事,自然得到那些将帅的拥护,军都指挥使到三衙或三侍军都指挥使,是非常不容易的。有些人一生也跨越不过去,既然跨不过去,做个行营都指挥使也不错啊
还有一个并不明显的编制变化,禁军低级简直取消旗编制,简化为队、什、伍三级。
王秀没有停留在军事指挥体系上,在兵种结构上也做了调整,军中的偏厢战车出现了,四轮的马车也出现了,步兵可以用四轮的偏厢车保护,实行机动作战,战场医疗救护还有各种草药急救配方,正在急锣密鼓地进行。
不过,这种四轮战车并不受人待见,绝大多数大将那位,是古代车兵的死灰复燃,面对日益完善的马步军联合作战,车兵只能消耗资源。
王秀也不能不感叹,保守的思想真是顽固,真正理解后世各国装甲兵之父的付出,强行通过两个车旅和个军配置车营的决议,还遭到大将们反对。他不仅寸步不让,还在兵部讲武院,侍卫马军大学校设置车兵斋。
不过,车兵重现辉煌时,才让人真正叹服他的远见,这是后话了
最引人眼球的是,在他强烈的要求下,禁军设置医务兵种。军医制度自古有之,却未能成为体系,之所以引人关注,是他把军医作为自上而下的系统,形成一个军中的兵种,真正形成一个体系,不再从民间征用。
从侍军司和军都指挥使司的医药院,一直到队的医药效用,把军中的医药和太医局彻底分开,形成稳固的军中医药系统,不在受制于地方,配置到队的御药效用,能够在战场上按照编制实施专业救护,大大提升了生还率。
兵部讲武院,侍卫马、步、水军大学校和学校,全部设立医药斋,培养军中医官,进行军用的急救医疗研究。
就在大宋朝廷一切按部就班时,北方和西北传来了令人骚动的消息。
重阳节的前夕,市面上菊花正在上市,人们纷纷制作糖面蒸糕准备馈赠友人,士子准备去城郊或远处登高欢饮时,传来女真内乱的官塘。
相对女真人的内乱,党项对横山的骚扰并不引人注目,自女真入侵大宋,西军不断东调,党项人就按耐不住心思了,挑战大宋行朝底线,不断在横山边地增兵,似乎有点别样心思,但相对比较克制。netbsp;本站:
本书地址: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
。。。
第七零零章女真内乱的爆发
李纲在看了官塘时,不由地拍案而起,脸色阴晴不定,过了好半天,才失声惊呼:“蒲鲁虎、讹鲁观谋反被杀”
大宋的行在一片喧闹,大街巷无不议论纷纷,人们非常高兴地看着女真乱局,甚至不少人要求北伐,报也在推波助澜,争相刊登名士章,攥住了金钱,也引了热潮。
好在两府相对认识统一,顶住了朝野压力,南北盟约仍在坚持。就再是依仗手指,你刚刚签订了就用,那也太不像话了。
王秀冷静地观望北方,可以是他间接操纵,大体的展在他意料中,只是没有预测到时间,
原来,他玩了个把戏,在大宋天子的诏谕中,删去对女真感恩戴德的话,隐含着指责女真仍然霸占大宋河东、燕山故土,对中原野心勃勃的事实。
有时候,一点手段就能推进大事件,他需要化解自己设置河北的阳谋,只有引女真贵酋的冲突才能办法,正如他的算计,果真如此。
兀术看到了诏谕勃然大怒,连夜召集金军主要将帅会商,要各地将帅谨守关防,没有他左副元帅的命令,哪怕是都元帅府军令也不服从。
金军汇集在燕山的大军,几乎都是跟随他征战的部队,都统军、忒母孛堇几乎都赞同他。
他本人也星夜赶赴上京,见了合剌连府邸也没有回,连同萧仲恭,立即传来四辅军帅和乌烈。
他披甲持刀,告诫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