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特首小姐你早-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样还算普通?”
“这世上满是有能力父母栽培的平凡天才儿童,融岛怎可交在他们手中。”
“伯诚,你迂腐,融岛一早应轰走你这样的首席顾问。”
“政治不是艺术,单凭想象力及创意行吗?”
“你已走投无路,不转弯更加不行。”
王灼荣取出一张照片放在桌上:“王庭芳。”
照片中是一个清丽可人的年轻女子。
“这可不是参加华裔小姐比赛。”
“伯诚,你与其他摄政王的指标其实是一年后一人一票,这一年后由谁出任都一样。”
“我不能接受这样儿戏的人选。”
王灼荣看着老友,“无论哪个机构得到王庭芳这样的人才都应庆幸。”
“我不是那样意思。“
“那么,算是我误会,你也不要介意。”
王灼荣的话已说完,他站起来预备送客。
邓伯诚迟疑一下,忽然之间作出一个决定,他把桌子上王庭芳的照片及履历收进公事包里。
“你说得对,老王,依此刻民智推理,一人一票可能选出当红歌星小露宝。”
王灼荣微笑,“质素也不会比本世纪历届美国总统更差。”
邓伯诚笑得哽呛。
他们互相拍着对方肩膀。
司机把车子驶出来,邓伯诚有要事在身,匆匆上车去了。
那一天,淅淅下着油似细春雨,水仙花一望无际的在路旁盛放。
邓伯诚不由得自言自语吟起来:“美丽水仙,我们为你早逝哭泣,如早升旭日,尚未看到午辰…。。”这是他在大学读英国文学时背过的济慈的诗,至今尚未忘记。
车子经过,大闸门又缓缓关上。
在地球的另一头,小小公寓房子内小小卧室,一张双层床,下格睡着一个小男孩,上格却是个年轻人,床不够长,双腿伸也不是缩也不是,他也勉强将就,睡得十分香甜。
外边狭窄的客厅,年轻人的兄嫂正忙着张罗早餐,吃了好上班去,小市民生活节奏紧张。
“去叫小宝起来。”
“这孩子十岁整,日日需父母苦苦哀求才会洗澡、吃饭、做功课、起床、睡觉。”
“没有一样自动,是谓小孩。”
“他抱怨鞋子又小了。”
“是,每隔三个月裤子太短、衣服太窄。唉,黄口无饱期。”
大嫂进房去把孩子拉起来梳洗。
“真得训练小宝独立。”
“一日到黑恐吓他要不学乖要不送去寄宿,一日面青唇白回来说:妈妈黄松治去了伦敦寄宿,原来真有如此悲惨遭遇,我说你别担心,我家负担不起这种刑罚。”
孩子惺忪换上校服。
大嫂瞄了房门一眼,“二叔这一觉又得睡到下午。”
“别去理他。”
“半年了,不知是我们成功抑或是他失败,也不见他找工作,成日吃了就睡,其乐融融。”
“你是大嫂,包涵点。”
大嫂说:“我替他可惜。”
一家三口出门去。
在电梯里大嫂还在说:“当日老爹辞世,节蓄公平分两份,我俩用来置业,至今经济稍微复苏,日子还过得去,他却用来留学,如今多才博学,一肚皮学问,日日睡懒觉。”
“他好像打算教书。”
“校车来了。”
周启之在小床上转个身,他每句话都听到。
他睁开双眼,心里想:真该找工作了。
可是全部资本已经用来游学六年,文凭一大堆,户口无一文,究竟会些什么,他也说不上来。不过再不搬出去,怕启超在妻子面前日子不好过。
连侄儿小宝也问他:“二叔,你不上学,也不上班,你做些什么?“
这便叫做社会压力。
他起床梳洗更衣,电话响了。
原来是早他三年回来的老友林森。
“启之,出来喝杯茶。“
“半小时后我到你办公室见。“
需开口了,已经睡饱,真该找份工作,赚取薪酬,养活自己。

                        返回下一页




        ||四月天言情小说书库||人间书馆||亦舒《特首小姐你早》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颜色 …

        第二章

                周启之找到林森,开口说出要求。 


“我知道你有三张文凭:一张言语系、一张英国文学系、另外一张新闻系,但市场所需是管理科人才,要不,做电脑动画,还有生物科技也吃香,那么三师也总找到饭吃。”
周启之摊摊手。
林森说:“启之,一早同你说,要不教书,要不来帮我。”
“四间大学里我都递了申请表,迟迟未有答复。”
“有无兴趣到政府工作?”
周启之只是笑。
“那么,到鄙公司上班。”
“你办报纸杂志,用不到我。”
“你看不起我。”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林森说:“你不明何以一个论文写《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人物与中华文化密切关系》的博士会得在融岛办秘闻杂志。”
“林森,这话可是你自己说的。”
“启之,掀开名人假面具是十分有趣的一件事。”
“把人脸皮都剥开,未免血淋淋。”
“当年回流,我也像你这样,在家躺了一年,高不成低不就,结果承继了舅父这间领先出版社,一做下来,其乐无穷。”
“华人有一句话,叫久入鲍鱼之肆。”
“你做不做?”
周启之叹息:“我连住的地方都没有。”
“我在郊区有一间小平房,另外可派一辆吉普车给你,从今日起,你是领先杂志特约记者。”
“什么?”
“你是新闻系高材生,当年你带领一班同学协助教授破了一宗陈年旧案,甚获好评。我至今记得,津津乐道。”
“性质不同……”
林森看着他。
周启之静下来。
“本公司员工福利著名超卓,另设奖金,你放心做。”
周启之不出声。
“你的首宗任务是这个。“
林森把一张大头照片放在桌子上。
周启之只见照片中是一个清秀的年轻女子,一眼吸引他,他从未见过那样炯炯有神的眼睛。“这是谁?“
“启之,你在山洞睡太久了,这是融岛特区最新行政首长王庭芳。”
周启之大大讶异:“这是几时的事?”
“你家不看新闻吧?下午侄儿霸住看日本动画,晚上大嫂看长篇话剧,你完蛋了。”
“不,我肯定从未见过这女子。”
林森嘻嘻笑:“启之,消息自日本东京传来,官方尚未证实。”
周启之坐下来:“日本人仍然对我们这样密切注意?”
“真可怕,他们派拍摄队到上海北京也还算了,可是一直取道延安窑洞,又代表华裔追寻黄河源头,当然不会放过融岛。”
“虎视眈眈。”
“日本人把王庭芳的背景查的一清二楚。”
“她叫王庭芳?”
“是融岛一班智囊幕僚破釜沉舟推举的人才。”
“你指酒囊饭袋。”
“当然,在融岛,你可以持有相反意见。”
两个老同学齐齐唏嘘,“真是大幸。
“所以,这是你的任务。”
“什么是我的任务?”周启之张大嘴。
“特首小姐王庭芳。”
“什么叫王庭芳是我的任务?”
“发掘特首小姐贴身秘密,令城内好事读者疯狂,使鄙杂志销路节节领先,独占鳌头。”
“你疯了。”
林森拉长面孔,“连东洋人隔着一个东中国海都感兴趣的事,我们怎可放过。”
林森取出一本周刊文春掀到某页,图片中正刊登王庭芳同一帧近照。
周启之看到内文其中一句说:“伊平日喜穿香奈尔套装,但星期六一定脱下高跟鞋换上平底…”
“你看,同胞能不争口气吗?”
周启之说:“这是特区最后一届推举的首长,你莫坏了大事。”
“我们是做新闻的人,需报道事实,焉可天天在蛋糕上涂奶油。”
“林森你叫人对新闻自由这四个字另眼相看。”
林森取出一只信封:“薪酬、门匙、车匙,全在这里,工作立刻开启,你做,还是不做?”
周启之叹口气,“逼良为娼。”
林森狰狞大笑:“逼你是社会,不是领先杂志。”
“你好像很高兴。”
“周先生,这十年来,凡是赚过一点合理报酬的编辑与撰稿人,均从秘闻杂志出身,即使离职,还引以为荣,念念不忘,如果没有我们,文人哪里去赚壹圆美金一个字?都还孵在没有冷气的老报馆作业,还有,算起稿费来,要扣标贴!领先有什么不妥,你说说。” 


周启之抹了抹额角的汗。
“等到大学给你长期合约,你大可离开领先,然后撰文痛骂领先这等败类是害群之马。”
周启之点点头,“我一定会那样做。”
林森把信封推到他面前。
周启之把它收进口袋。
“领先有一组人正在策划这件事,我们会通知你怎么做。”
“哗。”
“我们工作态度一流,读者要什么,我们提供什么,人家怎样看待我们,管它呢。”
一辆小小半新旧吉普车在门口等他。
周启之打开信封一看,里面装满千元钞票,足足一寸厚,老友待他不薄,他驾车到平房宿舍。屋里布置简约,但是设施应有尽有。
周启之躺在沙发上叹口气,就这样,走进火坑,万劫不复。
啊,找到工作了。
他离开新加,往商场买了若干礼物。
一直听兄嫂说想要一架平面直角型电视,他即时替他们办妥。
侄儿要的最新电子记事簿也有现货。
周启之忽然觉得他有资格做人二叔了。
启超两夫妇均是官校老师,下午四时多,他们一家三口拖着疲倦身躯回家。
看到礼物,精神一振,欢呼起来。
“这是怎么一回事?”
周启之答:“找到工作了,今晚搬出宿舍住,这是我新地址电邮电话,打扰兄嫂这么久,不好意思。”
大嫂眉开眼笑,象是看到太阳升起来那般,“真舍不得你走。“
小宝一直叫:“二叔二叔,帮我将手提电脑充电。”
周启之忽然明白都会这许多女郎纵身跳入淫逸火坑的原因。
大哥轻声问他:“是什么工作?”
他回答:“大学里文书工作。”
他没吃晚饭就告辞了。
小宝追出门来话别。
“二叔,有一套任天堂……”
“你写给我,我明日派人给你送来。”
回到宿舍,他取出王庭芳小姐的照片,贴在书房的布告板上,这才是真正老板呢。
又把领先杂志交给他的中英法文资料看个清楚。
文字重复着王小姐履历,因为年轻,她毫无历史污点,那班智囊也许终于移植了若干脑细胞:给你一张白纸,你最多批评她是一张白纸。
周启之打电邮到联合国问朋友“你可听说过王庭芳此人?”
答复很快就来了,“最近才听说,她已离职,传说有优差等着她,大家好奇,急急打听,近身同事说王庭芳果断、沉默、办事能力属甲级,但最为人乐道是她修理容貌,请记住联合国有万多名员工,我云人亦云。” 


嗯。
“推荐她做新工的人叫王灼荣,你应知道他是谁,他是融岛鼎鼎大名的红顶商人,是王小姐的亲叔父,王小姐父母双亡,可以说由叔父养大,可以想象王小姐不过出面,末后另有功臣。听说王先生对侄女说:你的秘诀是什么也不用做。” 


启之笑出声来。
真有趣,诸文艺青年盼望多年的大时代终于来临,却未料身历其境,竟会如此诙谐。
搬了出来,周启之静了好几天。
他可以一觉睡到日上三竿,再也听不见中文电视台那些天大哭大叫大笑大闹大跳得噪音,全世界都没有融岛那样歇斯底里的电视节目,真不知是成功抑或失败。
领先的精英到他家开会。
小组共十个人,他们叫启之做先锋,“启之象书生,人家不易起疑。”
“他本来是书生。”
“现在不是了,启之,此刻你是秘闻记者,这是你的生活工具。”
摊在桌子上的是笔状摄录影器,打火机录音机,针尖麦克风……
周启之笑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