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曹雁雁
长篇历史小说《息夫人》主要讲述了,她,生在春秋乱世,是诸侯陈国的公主,却有着夷狄的血统;她,曾与心仪之人邂逅,却为天意所弄,先嫁息侯,后依楚子,人生跌宕。她叫妫翟,是春秋四美女之一,有“桃花夫人”的美誉,世称“息夫人”。
她生在风雪中,长在王廷里。风云莫测的政局之变,波谲云诡的权力之争,失去亲人的切肤之痛,在这样的环境中,她出落成风姿绰约、天资聪慧的美少女。青春岁月里,与蔡侯的不期而遇,为她与众不同的人生埋下了伏笔。她远赴淮水要塞,嫁与息侯姬允,因此成了息夫人,并与息侯恩爱款款。归宁探亲,借道蔡国,却被一直钟情她的蔡侯纠缠戏弄。息侯闻知夫人受辱,气愤难平,遂与楚国设计报仇。楚文王借机俘获蔡侯,又知息大人美貌,竟亲征息国,欲霸息夫人。
她为挽救息国和心爱的丈夫姬允,甘以一己之身换息国百姓免遭涂炭,以惊人的胆识嫁入楚国,成了楚夫人。楚文王熊赀倍加宠爱,她愈加精进,成为文王的贤内助,休养生息、储备重臣、重视教化、严治后宫等许多建议被文王采纳。文王死后,她倾力辅佐太子熊恽,除逆安邦,重外交、选贤才、赦天下、劝农桑,大胆改革,最后还政于君,为楚成王及后世楚王奠定了雄霸中原的基础。
长篇历史小说《息夫人》以现代女性的视角,透过尘封的历史,以鲜活的笔触,叙述了一个跌宕迷离的动人故事,展现出息夫人天赋异禀、姿容超凡,独立、果敢、倔强、智慧的全新形象。
序
读曹雁雁的作品,是从她的历史小说《孙叔敖》开始。她很年轻,年轻的女子写历史小说,很让我意外。朋友告诉我,这女子是个拼命三郎,当初为了完成《孙叔敖》,曾跋山涉水数千公里搜集资料,进入创作后,在很长时间里一天仅睡三四个小时。我颇吃惊。如今,能吃这种苦的年轻女子不多了。
《息夫人》是她的新作,依然写的是历史人物。不过这次写的是历史上的一位女性——息夫人。过去读史书时,对春秋时代的这个女人印像还算深刻,但她的人生也给我留下了颇多问号,比如,她是陈国的公主,因嫁给了息侯而叫息夫人,息国被灭,以那个时代的道德要求,她是该殉情的,可为何不仅不殉情反倒随征服者走了,成了征服者的女人?又如,为什么楚国到处建有这个貌若桃花的女人之庙宇?春秋时没有现在的庙,宗庙是为列祖先王立的,息夫人一个改嫁过去的女人,以什么德能位居楚国列祖先王之列,让百姓祭拜她为平安神?
我带着这些疑问打开了《息夫人》,看罢之后,方豁然开朗。原来,息夫人是一个勇敢而又智慧的女性,陈国宫廷的腐朽与阴谋使她养成了冷静思考的习惯,锻炼了她的耐受力,也使她明白强权之下的女人是多么渺小。命运是无奈的,但她没有盲目妥协,出嫁息国后,楚国的大军进犯息国,她当时十分清楚,楚文王意不在美人而在于息国的领土。在那生死存亡的瞬间,她施展自己优秀的外交才华,说服楚文王以和为贵,但楚文王非常清楚息国对于把控淮水要塞的重要性,坚决破城。楚文王强要美人只是借口,却在这个过程里被息夫人的胆识与才华所折服,起了要江山更要美人的心。
一个女人,面对遍地呼号的百姓,面对那么多生命,那一刻,息国的安危超越了一切,她最终含恨踏上了南去楚国的改嫁之路,用坚韧的爱心保全了息国君臣和民众,故而“息夫人”的尊号至今仍深入民心,信难易之。我想,看完《息夫人》的读者,会和我一样理解她。我们只有了解了那个纷乱的年代,才能了解一个红颜为何有如此波折的命运。古往今来,多少戴着强权眼镜的人,不屑地俯视着女人以及女人为这个世界带来的精彩与奇迹。对息夫人也是如此,不少人刻意忘记她的艰难与贡献,津津有味地念叨着绯闻编排着谣言,而当代许多出色的女性,不也是在舆论的各种责难中艰难向上如履薄冰吗?
中国历史上从来不缺乏光彩夺目、个性非凡的女性,但是缺少发现女性、肯挖掘女性之美的作家。曹雁雁在塑造了一个亲切动人的廉吏之后,又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有坚强灵魂和饱满性格的息夫人。曹雁雁在电话上告诉我,她几乎找遍了所有春秋时期的历史书籍,包括熊得山、童书业等老前辈的着作都细细研读过。是的,没有对息夫人前世今生的深刻了解,是绝对写不好这样一个千姿百态的传奇女性的。
这部作品的故事,前后跨度七十多年,从公元前710年左右郑厉公以星火之态对抗周桓王开始,到前635年左右息夫人死去、晋文公重耳游历诸国而结束。诸国政权不断交替,在阴谋与杀戮中前进,全然一派东周之乱、春秋之盛的景象。作者以明线、暗线和各种埋伏,将春秋五霸开始称霸之前的各种历史典故串联起来,比如齐桓公争位,郑厉公流亡,卫惠公之乱,楚武王、楚文王两代君王励精图治。同时,让息夫人的足迹由北到南,见证保守和开明的政治风气,感受封建经济对抗奴隶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在历史洪流中,楚国积极向上的氛围成了息夫人施展才华的绝佳舞台,息夫人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她与楚王琴瑟和鸣,开创了盛世,辅佐儿子成就霸业,最终使楚国成为了南方的超级大国。息夫人有着女人的柔媚、男人的灵魂、慈善家的心肠、政治家的手腕、军事家的魄力。作者不断穿插的诗经解读、民风介绍,以及传奇而曲折的情节,使读者从中读懂了春秋之乱,对那个时代之精妙发出感慨。一部好的历史小说,往往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的面貌,是那个时代人们生命力的呈现。《息夫人》达到了这种要求,完成了这个任务。
我特别惊叹于作者写人的本领。全书百来个人物,有政客,有游侠,有贵族,有武士,有婢女,有后妃,但是没有一个人是重复的脸谱,就连垂涎息夫人美色的那些男人,都各有各相,各有各心。书中的人物形像,可谓琳琅满目。蔡侯,是作者写得很饱满的一个人物。尤其是把桃树下蔡侯与息夫人的相遇写得很美,那种生死知己之情感人至深。她与他之间并非是爱情,感染人的地方却比爱情更多。看罢这两人,你会明白,谁说男女之间就只有爱情?用恶意对人,善也成恶果;用宽仁带人,恶也成善缘。蔡侯是个了不起的男人。蔡姬,是作者写得很成功的一个女人,她秉性歹毒,诡计多端,不择手段,可是一番教子的苦心,却又叫人不得不感叹人性是多么的复杂。书的后半段写息夫人与楚文王之间的抗拒纠缠,也很精彩,那种徘徊在国家、世族、百姓安危之间的爱情,叫人不得不感叹:爱情是多么复杂,政治是多么诡谲,以民为本又是多么伟大。息夫人一生都在宫中,辗转多国,她不像那些以色事人的木偶,她没有成为男人的附庸,没有被强权压垮,她在那么久远的时代,用行动告诉了人们,女人也可以做自己。
我曾经在网络上看过诸多对于息夫人的描写和想象,但是我相信,迄今为止没有比曹雁雁塑造得更鲜活的息夫人了。读完全书,我不由得猜测,曹雁雁在创作中一定是全心投入,吃了不少苦流了不少泪的。
当年的息国故址,就在今天的息县。这部《息夫人》对我们了解息县很有帮助。我读书时发现,作为信阳人的曹雁雁心细如发,她借着创作《息夫人》的机会,向读者们展示了信阳和息县具有悠久历史的风物和特产,毛尖茶、息半夏、香稻丸、河虾等等,热爱家乡的情怀跃然纸上,息县风情跃然纸上。
一部女性传奇史诗,一卷活力纷呈的春秋画卷,为我们的时代增添了一份精彩,感谢息夫人,功归曹雁雁。
祝福曹雁雁,希望她不要被浮躁的社会风气所干扰,能在创作上继续带给我们惊喜。
第1章 她的父亲母亲
1。天子式微 陈佗夺嫡
公元前707年,儒葛之地,衰草如幔,陈国太宰陈佗的心赛过秋霜寒冽。“报一”一声长音伴随使者急促的马蹄而来。
“情势如何?”
“禀太宰,郑军不知用了何等奇异阵法,使我军……”
“如何?讲!”陈佗扼制心慌,皱起眉来。
“我军失利,溃不成军,中军损兵折将数以千计……”小卒声音虽小,却字字句句敲得陈佗心震。
“蔡、卫何如?”
“亦自顾不暇,纷纷败走。”小卒看着陈佗脸色阴沉,越发不知如何进陈佗塔楼观战,见自己的三个侄儿子跃、子林、杵臼拼死抵抗,郑国军队如同蟹钳牢牢牵制着周师。
面对此情此景,陈佗叹道:“郑公之野心昭然若揭,此子善权谋,精社稷,不容小觑。天子之势恐去也!”
陈佗正在嗟叹,郑国大将祝冉的一支利箭“嗖”的一声扎进了周桓王的肩膀。
“保护天子!”陈林快马飞奔,护住天子。
“郑伯,天子身侧,岂容尔等放肆!”虢公林父还在怒斥郑庄公的无礼。郑庄公将林父之狼狈尽收眼底,遂眉眼淡淡抿嘴一笑,讪讪道:“是非曲直,虢公清楚明白,君可曾闻:败军之将不足言勇乎?”
虢公林父被羞辱,却一句话也反驳不了。祝冉听见虢公叫嚣,将第二支羽箭搭上弦,故意满弓如月,似随时可取天子性命。
林父身后站着郑庄公的老朋友蔡桓侯。蔡桓侯是聪慧谨慎之人,看到这架式,心知此刻天子若丧命野外,拱卫天子的蔡国等诸侯必颜面尽失,然而再战则必败。蔡桓侯眉头一皱,心里计较一番,于是对郑伯大声叫道:“郑伯常与吾念天子之德,天子非无礼之人,今日之战,其中定有所误会,等明了其中事实再战不迟。”
历史事件的演绎既因愚昧者纷扰,更因聪明人相惜。郑庄公心知肚明,这是蔡桓侯给他撤兵的台阶。他看了看战场,远处烽烟余烬环绕旷野,朝阳如火,染得秋霜嫣红,一股征服胜利后的满足与悲壮袭上心头。是的,威慑天子的目的已经达到,无须再给诸侯征伐的理由。此刻周桓王手捂着伤口,血液已经浸湿戎甲,他已感受不到温热,只听见心跳得发狂一般。
对于观战的陈佗而言,沉默的力量比任何武器都让人恐怖,这缄默简直比出战所有的日子都要长。也不知道沉默了多久,郑庄公似乎下了决心,他轻轻抬手,示意祝冉撤下箭,朗声道:“君子不欲多一人,况凌天子乎?鸣金收兵!”郑师军队训练有素,在郑庄公志得意满的沉默中迅速离场,徒留保护天子的诸侯们留在原地目瞪口呆。
之于周天子,这是一场不败却充满耻辱的战役;之于郑庄公,是表面恭敬天子实则小霸诸侯的开始。面对郑庄公马后炮似的致歉礼物,周桓王气愤难耐,可是又能如何?儒葛一战,是东周史上诸侯拱卫天子的第一次战役,却也成了最后一役。江山虽未残缺,天子却已名存实亡。
陈国宛丘城内,陈佗(字五父,陈桓公庶弟)欲接过太子陈免手中的汤药,亲自侍奉缠绵病榻的陈桓公,陈免并不相让。陈免眼下尽是乌青,吃够侍奉病人的苦,却也丝毫没有对位高权重的叔叔放下戒心。直到陈桓公喝令他退在一旁,陈免才极不情愿地将药碗相让。
“郑寤生自负骄傲,怎敢贰于天子!”陈桓公对郑庄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