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全球殖民-第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百米,何况神威大炮还带有膛线。

机动能力和射速更是甩红衣大炮几条街,神威大炮是使用子铳的弗朗机炮方式,每分钟的理论射速可以达到十发,而建奴的红衣大炮是五到十分钟一发,这差距不是建奴哪种渔猎民族可以追赶的。

……

ps:先前章节顺序搞错了,已请责编修改,兄弟们落叶向你们道歉。

第147章朝堂激辩

这份密件必须尽快报给内阁和皇上,但这是骆养性职责,骆养性才是锦衣卫指挥使,如果杨廷鉴在这件事上面去插一扛子,那就是越权,所以杨廷鉴只能放手不管。

杨廷鉴现在的职位十分的尴尬,他只是一个小小镇抚,手中已经握着五千蒙古精骑,锦衣卫新军扩编后的一万五千人,铺兵和辎重兵万人。

这崇祯皇帝也扯蛋,只给了杨廷鉴统领虎贲军的军印,而没有给杨廷鉴将军印,也没有给杨廷鉴升官,结果杨廷鉴还是一个锦衣卫南镇抚司镇抚的四品武官。

杨廷鉴已经具有了一个军镇的实力,却没有相应的官职,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能放心杨廷鉴吗?那绝对不可能的,所以关于锦衣卫南镇抚司之外的一切事物,杨廷鉴都是不好去插手的,凭空树敌,并不是智者所为。

既然如此杨廷鉴只能放手不管这档子事情,而杨廷鉴在温习好了功课后,就没有呆在京师,而是去了通州大校场,这扩军后的虎贲军,杨廷鉴也需要时时关心才行。

与所有士兵一切辛苦训练那是必须的,选拔和培训军官更是重中之重,不能假手他人,这关系到杨廷鉴对虎贲军的彻底控制问题,绝对不能疏忽大意。

对于挑选出来的军官,杨廷鉴设立了“虎贲军军官学堂”,杨廷鉴亲自担任祭酒,(祭酒就是校长,和黄埔军校性质差不多。)

进入军校的军官。更是杨廷鉴亲力亲为去培训,后世兔子洗脑那一套理论,更是被杨廷鉴稍微修改下。拿来教导这些选拔出来的军官。这是一个兵为将有的时代,杨廷鉴要想做大事,就必须牢牢地控制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否则一切都是扯蛋。

……

话说大明朝廷的风起云涌,首铺周延儒的日子越来越难过,现在朝廷有钱了,周延儒更应该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整顿兵马,赈济灾民,剿灭流贼。

可周延儒却没有这样的能力和心情。这都是因为温体仁的缘故,温体仁为人奸佞,一味讨好皇帝。他对周延儒表面奉承,暗底谋夺其首辅之位。在温体仁的策动下。对周延儒步步紧逼。暗中指使言官不断弹劾周延儒。

周延儒的子弟骄横于家乡,遭言官弹劾;朝臣有过错;亦弹劾首辅;周延儒与不少官吏修好,遭猜忌被劾;周延儒多次上疏争辩,崇祯帝虽慰藉,但心里不免多了许多疑问。

周延儒必须要自救啊!怎么办呢!此时在辽东蓟辽督师孙承宗上书请求重筑大凌河城,这对于周延儒来说,无疑是一个转移目标的好机会,所以周延儒立即把这份批蓝后。亲自上呈到崇祯的面前。

崇祯此时因为手中有钱,也想有所作为。他现在还没有认识到流贼是大明王朝的致命威胁,崇祯朝的所有大臣也是这样认为,在他们看来,流贼只不过是疥癣之疾,天灾一过,流贼自然消弭于无形。

这个梦真的是太一厢情愿了,大明的天灾**可是连绵了十几年,就算天灾**之后,那些流贼也已经座大了,已经有了问鼎天下的实力。

崇祯四年二月二十日,崇祯举行大朝会,京师五品以上的官员就全部参加,当然这些人只能在太和殿外的广场上呆着,今天在议题就是关于筑大凌河城的。

孙承宗可是明末少有的能人,他在朝中的威望也是极高的,他提出的方略没有人敢不重视。

大朝会开始后,崇祯就直入主题:

“各位爱卿,这是蓟辽督师孙爱卿的奏章,孙爱卿请朝廷拨银百万两,以重修大凌河城,众爱卿意下如何?”

周延儒当然是鼎力支持孙承宗的方略,他就是要转移集中自己身上的火力,当下周延儒就出班启奏道:

“陛下,大凌河古称渝水、龙川、白狼水,辽代以后改称凌河(灵河)、大凌河。是沟通东北与中原的交通枢纽,齐国北伐山戎、曹魏征讨乌桓、前燕入主中原、北齐攻打契丹、隋唐平定高丽,均以大凌河谷为行军主道。

大凌河城位于锦州东三十余里,是屏蔽锦州的重要防线。我军若要固辽,就必修此城;而后金要想攻明,也就必拆此城。

为了固辽,孙督师提出修筑大凌河城的方略,无疑是正确的,再说这笔银子户部也拿得出来,所以微臣附议孙督师的方略。”

与周延儒交好的一些官员,立即出班启奏:

“臣等附议……”

温体仁怎么可能让周延儒就这样轻而易举地把目标转移了呢!或者说是周延儒赞成的,温体仁就必须反对,不管这个方略正确与否,反正就是为反对而反对。

只要不是同党,那就不能让你把这事儿办成了,撤台是必须的,此时大明的官僚,他们的私%欲已经超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温体仁连忙出班启奏道:

“微臣不敢苟同,袁崇焕时就曾两次修筑大凌河,但皇太极都没让他修完。

从袁崇焕时起,双方对大小凌河二城争夺就非常激烈,已是两建两拆,这纯属浪费国家银两。

现在山陕两省灾情日重,无数灾民需要赈济,流贼肆虐,剿灭流贼也需要大把的银子。

所以微臣反对修筑大凌河城。”

和温体仁一党的那些官员,也立即出班启奏,附和温体仁反对修筑大凌河城的主张。

两边的官员顿时大眼瞪小眼,就像要打架的鸡公。

崇祯也没有主意,这到底是修还是不修,崇祯也确定不下来,只能看着下面的首铺和次铺两人争辩。

周延儒开始反击道:

“这固辽,就必然要修大凌河城,大凌河城是锦州之门户。”

温体仁当然也不虚周延儒,也立即反击道:

“你修筑大凌河城,那皇太极能袖手旁观吗?绝无可能,皇太极一定会出兵来攻打大凌河城的,到时候城没有修筑好,到引来了大批的建奴,首铺何以破敌。”

“辽东有孙督师在,那容皇太极那跳梁小丑撒野,这大凌河城是必须要修的。”

“不能修,流贼未平,当稳住边疆要紧,尽量少刺激鞑子。”……

其实温体仁的说的也有道理,温体仁的理由是在流贼没有平定钱,尽量不要去刺激建奴,不要主动挑起战争。

第148章只能拖延

这样大明就可以集中力量来剿灭流贼,也不至于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温体仁说的也有道理,可是在他当上首铺后,却热衷于权力斗争和排除异己去了,根本就没有按照他的战略做过任何实质上的一点实事,结果大明在温体仁当政的几年,那是越来越糜烂如斯。

结果两帮人在朝堂上差点干起来,最后还是崇祯呵斥,两人才停止争辩,但这修筑大凌河城的事情就暂时搁置起来了,这一扯皮耽误就是好几个月,历史上就是崇祯四年七月才开始动工修筑大凌河城的。

第二个议题就是辛未科会试主考官的问题,按惯例会试的主考官由内阁次辅当主考官,首辅因为要以政务为重,一般不充当主考。

但当时的首辅周延儒看到此次会试天下名士甚多,同时还有他姻亲陈于泰参考,周延儒想将那些名士收罗为门生,门生可是当时政坛高官非常重要的资源,周延儒便破例要自己做主考,次辅温体仁当然不高兴了。

杨廷鉴、张溥、吴伟业等人还没有进入官场,已经被动地卷入高层权力斗争。

周延儒和温体仁两人现在最看重的就是复社的新领袖之一杨廷鉴,这小子不光文武全才,手中更是握有一支虎贲军,从虎贲军的战绩来看,这是一支大明朝最精锐的军队。

这对于周延儒和温体仁来说,无疑都是十分重要的政治筹码。那是无论如何也要把杨廷鉴收入门下,何况杨廷鉴还深得圣心。

可是周延儒毕竟是首铺,温体仁最后还是没有争过周延儒。崇祯皇帝让周延儒为辛未科会试的主考官,温体仁为副主考官。

接着两人就搬进了贡院居住,两人的斗争又从朝堂转移到科场,最后两人为了会试第一名,差点又在贡院里面干起来,这且是后话。

……

现在通州城外的大校场已经被修茸一新,成排的青砖营房矗立在大校场的周围。不远处还有一个比较大的铁器作坊,这里原来是炒钢的地方,现在已经不需要炒钢了。更改为了冷兵器作坊,比如长戟和盾牌都在这这里打造。

杨廷鉴在温习好功课后,就搬到了通州大营,安心训练新招募的虎贲军军校里面的军官。卢剑星他们这一次为杨廷鉴招募了战兵两万人。铺兵六千多人,辎重兵六千多人,这两个喜爱子比杨廷鉴还心黑,这一口气就招募了三万二千人,加上前期的兵力,这虎贲军已经是四万人了。

这辅兵和辎重兵的作用可多了,修筑营寨运送粮草那是他们最主要的任务,如果战兵有损耗。他们就是补充兵员。这铺兵和辎重兵差不多成了虎贲军的特色部队。

大明其他军镇也有铺兵和辎重兵,但是那些铺兵和辎重兵就是纯粹的民夫了。而杨廷鉴手下的铺兵和辎重兵那就是精锐的士兵,对于他们的训练一样不少,只是他们的军饷要少于战兵而已。

虎贲军现在的编制也和大明其他的军镇不同,这还不是因为形势所迫,如果杨廷鉴有总兵官的头衔,那么他就无法给手下安排副将,参将这样的职务。他只是一个锦衣卫镇抚的官职,却独领一军,当然这支军队也是杨廷鉴自己掏腰包养的,这叫为国养军。

既然杨廷鉴只是一个镇抚,就不可能给手下什么像样的官身,没有办法的杨廷鉴只好把后世哪种师、旅、团这样的编制来搞来。

整个虎贲军编为三个师,其中两个步兵师,一个骑兵师,步兵师师长分别的卢剑星和沈炼,同时卢剑星还兼任着副军长的职位,骑兵师师长为勒一川。

每一个师总共一万二千人,其中战兵八千人,辅兵两千人,辎重兵两千人,军直属旅四千人。

整个虎贲军的总人数已经达到了四万人,别的军镇都是想方设法吃空饷,而杨廷鉴是想方设法地往自己的军队里面塞人。

好在杨廷鉴从八大汉奸那里捞了一百五十多万两黄金两百多万两白银,不然根本支撑不下。养这四万士兵,军饷加上伙食费,每月就要二十万两银子。

杨廷鉴的那一千万两银子,如果不用来好好经营,那是支撑不了几年的,好在杨廷鉴已经从崇祯手中买下龙江宝船厂,杨廷鉴在后世订购的纺织作坊一年后,也应该可以建立起来,这就是今后杨廷鉴主要的经济来源。当然更发财的生意就是无本生意,等有战船了,杨廷鉴是喜欢去干无本生意的,当然是对那些列强。

只要有船了,就算不抢劫,装上大明的丝绸,瓷器,茶叶出海,那也有无数白花花的银子入账,杨廷鉴现在养的这几万军队根本就不是个事儿。

崇祯以为他这次可是赚大了,他只是给了杨廷鉴一个军镇的番号,就让杨廷鉴帮他建立起了一个几万人的精锐军队,同时杨廷鉴的父母还要到京师做人质,可朕是崇祯那样认为的吗?只能让事实来说话。

崇祯的智商绝对不少,崇祯的治国才能却不怎么地,但是崇祯的政治手腕却是足够的。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