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在这份合约签署之后,英国人也明白,除了这七个师的装备以外,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再也没可能从中国这里得到任何的武器装备,以及任何的支援,哪怕是出钱购买都没有可能。
与之对应的,则是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方面也将不会成为中国的客户,中国也将按照协约规定,拒绝为同盟国以任何方式提供任何的支援。
从某一个方面来讲,协约国在这方面是吃亏的,因为德国人的制造能力要比英国更强,而德国也占领了大半个法国,占领了大量来不及摧毁的工厂,德国人利用这些工厂迅速的制造了大量的武器装备。
而协约国方面却只能在英国进行制造,或者是从美国人那里购买。
但是随着失去亚洲的殖民地,英国在资源方面也将会陷入紧张,所以即便他们是得到了技术支持,也没有足够的资源可以去制造这么多的武器装备。
但不管怎样,至少英国人可以确定中国人不会参与到欧战当中,也不会对同盟国进行任何方式的支援,这就足够了。
为了鼓舞协约国的士气,同时又为了打击同盟国的士气,在签订协约的当天,也就是伦敦时间的7月9日上午九点钟,英国首相赫伯特正式对外宣布,因为战略需要,大英帝国暂时放弃了亚洲地区的利益,并且无偿的从中国人手中拿到了二十个装甲师的装备,这批装备会尽快的被运往英国,然后走上前线,成为打击同盟国的中坚力量,他们还获得了这些装备的技术参数,英国将会拥有自产坦克的能力,会有更多的坦克源源不断的开往战场,打败同盟国的装甲部队,直到打到柏林。
通过赫伯特的一番别出心裁的演讲,那颇具感染力的文字与声音,瞬间使的英国上下士气大振,虽然也有人质疑英国为什么要全面放弃亚洲?在亚洲地区他们并没有遭遇到什么打击,而那里的资源不正是英国所需要的吗?
面对着这样的质疑,赫伯特只用一句战略需求便完美的敷衍了过去,关于中协协约中的那些条款,英国人只是选择性的公布了部分条款,他们希望当这些条款公布之后,会给外界造成一种假象,那就是中国人已经开始倒向协约国了,同时也能够尽最大可能的破坏中德之间的关系。
另一边,解决了一个可能存在的棘手问题之后,英国方面一边痛心疾首的回味着亚洲的感觉,一边则是迅速的与美国进行联络,在拿到坦克的相关技术之后,英国人要求美国的工厂立即开工制造,并且尽快的被运往前线。
而英国人在放弃亚洲之后,也并非完全没有好处的,而最大的好处就是,原本分布在亚洲地区的军舰,货船,将会全部被调回英国,然后他们将往来于英国与美国之间的大西洋上,将美国的军备源源不断的运回英国,这将会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从亚洲运回来的都是原材料,是需要二次加工的,但是从美国运来的那可是现成的装备。
不过这些船只需要先前往中国,将那里的装备运回来,然后再去美国运输装备。
中国方面不想跟协约国撕破脸面,同样的也不想跟同盟国方面撕破脸面,而中国跟协约国方面签署的协约,将会成为压垮中国与同盟国之间关系的一根稻草。
但是中国方面却并不对此感到焦急,因为这一切尽在预料之中。
在与协约国方面签署了协约之后,王士珍便立即召见了德国大使穆默,而早已得知消息的穆默也是急得团团转,数次提出了拜帖,但却始终杳无音信,而当时王士珍也正忙于跟协约国方面谈判,为了不节外生枝,所以也就没有同意默默的拜会。
但是现在合约签了,一切都已经成为了定局,那么也是时候该去见一下德国人了。
而在见面之后,王士珍的第一句话便让穆默从煎熬之中解脱了出来。
“你认为中华帝国是加入到同盟国一方,然后迫使美国加入协约国一方,我们双方共同的将这场战争扩大,让更多的战士和平民死亡,这样的结果是最好的吗?不,德国从一开始就找错了对手,你们的对手并不是英法两国,英国虽然看似强大,可实际上则是外强中干,我们拿到了整个亚洲,就等于是切断了英国的一只臂膀,使他们的资源大大的减少。
而你们有想过从战争一开始,美国人又在其中扮演着什么角色吗?其实你们真正的敌人是美国,只要美国还在,他就能够将源源不断的装备运往欧洲,为协约国提供后勤保障,让他们有用不完的装备,打不完的子弹和炮弹。
现在我们切断了英国人在亚洲的手臂,如果我们在想办法切断美国呢?那么英法两国还会是同盟国的对手吗?
所以,这个协议我们必须要签,引诱英国人主动的撤离亚洲,同时有助于让我们尽快的控制整个亚洲,而按照协议的约定,英国人将会在三个月内撤离亚洲,而我们则希望用一年的时间去整顿整个亚洲。
不过与此同时,我们也已经开始布局对美国的战争,一旦美国本土也陷入了战争之中,那么他们还会有精力去支援欧洲吗?
但是我们的海军实力目前还是太弱了,无法保证大量的部队进攻美国本土,所以,在两年内,我们将会全力的建设海军,争取在两年之后登陆美国本土,彻底的切断美国与欧洲的联系。
不过在此之前,我们还有一些其他的部署,至于是什么部署这个我暂时无法告诉你,但是你只需要知道,最迟一年,美国本土就将进入战争状态。”
王士珍这段话的意思很清楚,就是直接告诉了穆默,我们跟协约国签署协约其实就是个大骗局,目的就是为了骗英国人从亚洲撤离,然后我们趁机控制整个亚洲,在增强我们实力的同时,也在削弱着英国的实力。
而你们德国人只需要稳住现在的局势一年的时间就行了,一年之后,虽然仍有可能会有运输船往来于美国与欧洲之间,但是数量一定会大大的减少,甚至是一艘也见不到。
而两年之后,我们将会亲自进攻美国本土,而英法两国一旦失去了美国这个强援,那么他们接下来还指望什么打?没了亚洲殖民地的资源,又没了美国的支援,等待着他们的只有两个结果,投降,或者毁灭。
穆默最终还是被王士珍的一番话给说服了,但只是口头协约并不能让穆默说服威廉二世,所以穆默也希望中国跟同盟国签订一纸协约,不过他们却可以保证这份协约在一年内不会被公开,如果一年后美国真的陷入战争的话,那么这份协约将保密到中国登陆美国为止。
这纸协约被称之为中同协约,并且在前期得到了保密,德国方面也一直遵循着协约的规定,直到三年后,德国人这才彻底的恍悟过来。
什么狗屁的中协协约,中同协约,全他娘的是中国人布置的一场骗局,而中国人签署的这两份协约,更是欺骗了整个世界,被后世公认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骗局,不过这些都是后话。
670:收复香港
尽管中协协约与中同协约被后世看作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骗局,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个时代,在这个时间点上,无论是哪一方,都极其的相信这份协约的内容。?
而主要的原因便在于,中国人给全世界画了一张大饼,给了协约国战胜同盟国的希望,给了同盟国看到了控制整个欧洲的希望,至于美国,则是被独立在外。
而没有人知道中华帝国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即便是在中华帝国内部,也仅仅只有少数人才知道他们的真正意图,而知道的人,也更是不敢对外透漏哪怕一丁点的风声,事关重大,这可不是讨论一下谁谁谁的八卦那么简单的事情,而是关乎到整个国家的安危。
如果他们没有掌控好这一消息的话,那么最终所带来的后果,也绝对是中华帝国所无法承受的。那会使整个世界的战局瞬间冷静下来,然后很有可能会迫使全世界团结在一起来对付中华帝国。
王思锐对于自己的帝国还是很有信心的,但若是与全世界为敌的话,即便是王思锐,也得好好的掂量一下。至少目前还不是时候。
8月14日,上海,中华帝国方面先期交付了一个装甲师的装备给英国人,这些装备全部都是从现役部队中退役下来的。
当然,这个现役部队却是打了个折扣的,比如说,现役并不代表着前线,位于洛阳的装甲训练基地里尚未完成整训的新兵,也同属于现役部队。
而洛阳装甲训练基地又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就是纯新兵区,所有进入到这里的新兵,都会进行为期两个月的理论学习,涵盖坦克战,装备学习,战术学习,作战基本配合等所有理论上的知识都要在这里过一遍。
从第三个月开始,将会进入第二个部分,实战训练。
这个实战训练可不是开着坦克到前线去练兵,而是在这个期限内,新兵已经有资格去配备各种装备,不过这些装备都是之前从部队淘汰退役下来的,有最早期的野猪坦克,也有刚刚从前线换装回来的野猪坦克。
第一批交付给英国人的一个装甲师的装备,就是从这里出的,而所有的装备,也都是这些装备中服役时间最久,装备状况稍差一些的,稍微好一些的则是被留下来继续给新兵练习所用。
四个月后,装甲部队基本成型,虽然尚未具备完全作战能力,但是应急的话,基本上也是勉强够用的。
而这,七个月的时间就已经过去了,从第八个月开始,他们将会进行换装,那些训练用的坦克装备将会转交到下一批人的手中,他们自己则是领到自己真正的装备,这些装备也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陪伴着他们。
而这个时候,坦克一般也就变成了屠夫坦克,换上了新装备,部队开始熟悉新装备的性能,然后继续进行战术磨合,五个月后,他们将完成整个阶段的训练。
也就是说,新兵从进入这里开始,就要在这里进行为期一年的集训,只有完成一年的集训,他们才有资格走上战场,但这也仅仅只是一个初步的资格,除非是前面真的需要他们了,才会急着将他们派往战场。
但是按照目前中华帝国所遇到的战局,似乎没有一处战场是急着需要他们的,所以这也就给了这些新兵部队更多的准备时间。而在这种并不紧张的时间下,军方高层也渐渐的形成了一种潜规则,装甲师从新兵营离开之后,最短要等六个月以后才会被派往战场,一般情况下是一年的时间。
而一年之后,无论是否有战事,他们都将会被调离内6,或是前往西线,或是前往南方,亦或者前往东北地区,反正就是离开新兵营一年之后,他们就要到边疆去进行驻守。
移交给英国人的坦克虽然是老旧的,但是表面上看起来却并没有什么问题,虽然这些坦克曾经被无数新兵不断的揉虐,但是在保养方面可是没有任何的马虎。
当三百六十多台野猪坦克接连史上货船的时候,萨道义更是满脸的兴奋,那可是三百六十多台坦克啊,如果将这些坦克集中在一起使用的话,恐怕没有任何一支德军部队能够抵挡住他们吧?
而半个月后,他们将会接到第二批,也就是另一个装甲师的装备,同样是撤装下来的装备,因为英国人急用,所以他们没有时间等下去,只能去要中国人的二手货。
英国人的货船都是经过了紧急加固的,这又让上海造船厂小赚了一笔,虽然不多,但也聊胜于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