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远祥道:“丰儿,我和你说一件事情,我已经为你说了一门亲事,过两天随我去女方家下聘礼。”
啊!!!
张丰一惊,急忙道:“父亲,我的终身大事,还是自己拿主意,这件事情你不用操心了。”
张远祥摇着头道:“不行,这件事情必须我为你操办。”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封建社会讲究的就是这些,婚姻都是父母说了算,哪里能轮到后辈做主。
对于张丰的婚事,张远祥就准备自己做主,见张丰成熟稳重,且也算事业有成,成家立业,在张远祥的眼里就必须提上日程。
通过媒婆,张远祥已经为张丰说了一门婚事,到了可以下聘礼的程度,见事情成熟,张远祥和张丰这个当事人说起这一件事。
见张丰反应很大,张远祥微微一惊愕,“丰儿,我为你说的这一门亲事,是钱知事的闺女,听说钱知事的闺女才貌双全,又是二八年华,上门求媒的人几乎踏破了门槛,能说上这门亲事。。。。。。”
张远祥滔滔不绝,一口气说了一大堆,意思是能说上这么好的一门亲事,完全就是高攀之类云云。
知事属于九品,算是一个小吏,在商人地位低下的明朝,一个商人能和一个九品的知事结上亲家,在张远祥看来,真的算是高攀了。
不过,张丰对此并不感冒,暂且不说一个小小的九品小吏,张丰一个穿越人士,现代思想根深蒂固,自己的婚姻大事自然要自己做主。
张丰道:“父亲,这件事情暂且打住,现在工厂刚刚成立,事情千头万绪,我的亲事过一段时间再说吧。”
见张丰语气坚决,又想到纺织厂确实事情很多,张远祥微微叹了一口气,轻轻的摇了摇头道:“丰儿,这件事情那就暂且放一边,我等一下去回了钱知事。”
见自己的父亲不再纠缠这件事情,张丰不禁心中一轻。同时,张丰心中想道,官本位思想太重,商人地位低下,自己是不是也弄一个官职呢。
想了想之后,张丰认为自己不合适,自己的父亲倒是非常合适,于是,张丰道:“父亲,现在我们家也今非昔比,纺织厂也开始投产,为了长远打算,我建议你去捐一个员外。”
明末,一些有钱的商人,可以捐“员外郎”这么一个闲职,于是,就有了什么李员外,刘员外,赵员外等等。
虽然只是一个闲职,但也有莫大的好处,士农工商,读书的,种田的,做工的,经商的这四类人,“员外”至少是一个官,社会地位就高不少,若张远祥捐了员外,那以后就是张员外,从最底层的商人成了上层的“士”,官也属于“士”嘛。
张丰的建议让张远祥眼前一亮,张远祥高兴得道:“丰儿,这事情我看行,我去活动活动。”
张丰点头,“父亲,需要钱的话找我。”
现在的张丰,可谓财大气粗,捐一个员外的钱财完全能轻松拿出来。
明末,捐官买官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何况一个闲职,张丰相信,这件事应该能弄成。
张丰笑着道:“父亲,那以后我要称呼你为‘张员外’了。”
张远祥笑骂到:“讨打!”
两人说说笑笑,刚才亲事的事情似乎忘记到了九霄云外,被抛到了一边。
………
张顺家可谓家徒四壁,一间破瓦房,一家老小全靠张顺一人养活,好在张顺年轻,有力气,以前在城内接一些力气活,也能艰难的维持生活。
现在,张顺不再接力气活,而是在东方纺织厂上班,傍晚时分,张顺推门进了家门。
“他爹,你怎么回来了?不是要……”
以前有传言,去张丰的纺织工厂做事,必须被关在那高高的围墙之内,十天半个月才能回来一次。
这种谣言,自然很快就会打破,随着今天上班的数百工人下班,大家各自回家,这种低级的谣言很快就会消散。
张顺挥手打断了自己媳妇的话,“孩子他娘,这些都是谣言,东家对我们很好,我以后每天早上去上班,傍晚这个时候回家。”
闻言,张顺媳妇心中一轻,高兴的道:“他爹,这太好,我们正准备吃饭,大家一起吃。”
说着,张顺媳妇端出几个刚煮好的红薯,看这样子,应该是每人一个,旁边,张顺的三个孩子,最大大约八、九岁,最小四、五岁,看到红薯,马上迫不及待的拿着就吃起来。
看这样子,这三个孩子怕是饿坏了,吃得很急,很香,仿佛这是人间难得的美味。
张顺眼睛一湿,男儿有泪不轻弹,看到这一幕,张顺的的眼角不可抑制的湿润。
张顺媳妇拿起最后一个红薯,一掰两半,递给张顺一半,不过,张顺并没有接这一半红薯,而是从怀里拿出一个纸包。
一张黄色草纸包着一包东西,纸包拿出来,饭菜香四溢出,三个正在猛啃红薯的孩子,马上就停了下来,看着这个纸包。
“父亲,这是什么?好香啊!”
张顺打开这个纸包,纸包之中是一大包白米饭,还有几块大红烧肉,几根油腻的青菜,久不沾荤腥的三个孩子,马上就口水狂吞。
张顺媳妇疑惑的道:“他爹,这是?”
张顺道:“我们东家好,对我们这些苦哈哈太好了,值得我们为他卖命,工厂每天中午为大家提供免费午饭,管饱,这是今天中午我吃剩下的,带回来给你们尝一尝。”
中午在工厂的时候,张顺没有舍得吃,自己只吃了青菜和一半白米饭,将剩下的小心包好,带了回来。
看到这一包饭菜,张顺媳妇有一点哽咽的道:“他爹,东家真是一个好人,咱干活不能偷懒,必须为东家卖力。”
张顺点一点头,“这是一定的,来,孩子们吃这些。”
“哦,有肉吃喽!”
三个孩子,一脸高兴,马上就狼吞虎咽起来,看着自己的孩子吃东西,张顺悄悄的擦了擦眼泪,默默的拿起红薯吃了起来。
吃着红薯,张顺道:“他娘,再过不久我们纺织厂还要招人,到时你也去试一试,要是我们两个都在工厂做事,我想我们的日子就有盼头了。”
张顺媳妇道:“他爹,我行吗?”
张顺道:“行,我看你肯定行。”
自己舍不得吃,将饭菜悄悄带回去的人不少,张丰也接到了杨升海的汇报,对于这件事情,张丰默许。
大家都不容易,反正也是自己省下来的,带回去就带回去吧。
从今天开始,随着这数百工人下班回家,不知道多少家有了欢声笑语,多少家见到了久违的荤腥。
当然,此前的种种谣言也全部被打破!
………
第十八章有人主动上门送棉花
杨升海抖了抖身上的雨水,然后敲门走进了张丰的办公室,杨升海抱怨道:“老板,这几天的雨下得真大啊!”
春天多雨水,但今年有一点出奇,雨很大,且下起来没玩没了,这天气有一点反常。
雨下得这么大,杨升海就不敢掉以轻心,到厂区内到处看了看,这么看了一圈之后,杨升海对张丰越来越佩服。
厂区内排水沟修得既宽大又深,排水顺畅,没有一点积水的迹象,雨水都被排到了厂区外,一直排进不远处的一条小河之中。
张丰走到窗前,看了看窗外密集的雨幕,张丰道:“这么大的雨,只怕不少的地方要被淹了。”
杨升海点一点头。
………
东方纺织厂地势比较高,排水顺畅,没有一点积水,而徐顺本就倒霉了,脾气发了好几次,差一点崩溃了。
“完了,完了,全完了!”
看着齐膝深的积水,看着泡在水中的棉花,徐顺本差点晕倒在地上,旁边的管家刘大福也是脸色惨白。
当初,徐顺本为了让张丰的厂子开不了工,聚集自己所有银子大肆收购棉花,这些堆成山的棉花全部存放在这里,这一连几天大雨下来,棉花几乎全部泡在水里面。
想道这是几乎自己全部的家资,徐顺本的心在吐血……
棉花泡在了水里面,近十万两银子打了水漂,看来徐家这次是彻底的垮了。
………
钱府,不,这里也算不上钱府,因为这只是一处平常的院子,钱光明一个九品的知事,财力有限,不可能是置办那种大宅院。
西厢房之中,钱光明正在和自己的女儿钱月娥说着事情,钱月娥二八年纪,中上等姿色,单就长相而言,能有七、八十分。
钱光明道:“月娥,为父为你说了一门亲事,城东的张家你听说过没有,张家的长子张丰,年少英俊,正好配得上我闺女。”
钱月娥皱着眉头道:“父亲,你说的这个张家我有听闻,他们是商贾之家,我不想嫁一个商人。”
钱光明道:“闺女,这张家资产雄厚,最近又开了一个什么纺织工厂,估计以后的家业还会更大。”
情感钱光明是看上张家有钱,而钱月娥则有一点嫌弃张家是经商的,社会地位低下。
钱月娥道:“父亲,你闺女才貌双全,我未来的女婿必须是一个读书人,至少必须是举人,这个张家我看还是算了。”
钱光明想了想道,能找一个举人老爷做女婿那更好,于是,钱光明点头道:“月娥,那我推掉这一门亲事。”
钱月娥道:“父亲,反正我年纪还小嘛,这门亲事我们推掉。”
钱光明道:“好,好,为父去推掉这门亲事。”
正巧,张远祥上门,张远祥这次上门来,自然也是为了亲事,前两天,张远祥和钱光明都说好了,只差下聘礼等进入实质性的阶段。
得到下人汇报,钱光明打着哈哈进了正厅,看到端坐在正厅的张远祥,钱光明道:“张老板,稀客,稀客。”
张远祥抱拳道:“哪里,哪里。”
两人寒暄几句,张远祥正准备说正题,钱光明倒是先说起了此事,还是打着哈哈道:“张老板,实在是不好意思,我们之间怕是做不成亲家了,小女还不想嫁人,准备再等一等。”
张远祥爽快的道:“钱知事,如此一来正好,犬子也不想这么早成家,那这件事情就到此为止。”
见张远祥这么爽快,原来是上门推辞亲事的,钱光明心中一怒,心中想道,你一个小小的商人,有什么资格辞这门亲事。
按照钱光明的想法,当初自己答应这门亲事,是看得起张远祥,即使自己要推掉这门亲事,张远祥也要哀求一番,哪里能这么爽快。
钱光明的脸色就变了,阴阴的道:“张老板,如此甚好,那这亲事的事情以后休提。”
张远祥心中担心的道,看来这次将这钱知事得罪了,哎,得罪了就得罪了吧,事已至此,也无他法。
话不投机,再加之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事情已经说清楚,张远祥起身,抱拳道:“钱知事,您忙,我先告辞!”
钱光明并不起身,而是道:“你请,不送!”
看着张远祥离去,钱光明脸色黑了下来,狠狠的想道,居然上门来推辞这一门亲事,哼哼!
钱光明也不想一想,刚才的谈话之中,自己首先提出推掉这门亲事,人家张远祥只是顺口答应而已。
………
大雨一直下了好几天,直到前天才渐渐放晴,天气一好,上门来拉布匹的马车就多起来。
这些马车,有一部分甚至是从苏杭一带过来的,东方纺织厂的棉布物美价廉的棉布,苏杭一带的商人听到消息之后,有部分人就上亲自上门来。
东方纺织厂生产的棉布,质量好,价格低,不但在松江府一带热销,开始进入苏杭地区。
张丰的棉布,迅速打开市场,现在的张丰手上有不少订单,其中有几张订单正是和苏杭一带的